-
说说你看过哪些连环画小人书名字,来证明你是那个年代的人?
我是60后,对孩时十分喜欢的小人书独有钟情,当年家人给的过年压岁钱与平时零花钱,几乎都用于购买连环画,在我的小房间床下木箱里装满上千本小人书,遗憾的是最终保存下来的只有百拾本。我看过的连环画小人书实在太多,书名能讲上大半天,现将我的部分小人书拍成照片让友友们欣赏……
-
六零后你儿时最喜欢的小人书是哪本?
我是60后,孩时就喜爱每一本小人书,可以说对小人书独有钟情。节假日去机关单位拾浆糊瓶、碎玻璃破纸张,寒暑假到河边沟滩拣废铜烂铁,所卖的几分几毛钱和大人给的零用钱几乎都用于购买小人书。中大街新华书店我是常客,隔三差五是我必去的场所。为此,我曾经拥有上千本小人书。文革期间的小人书,绘
-
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连环画,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吗?
我是60后,孩时特别痴迷与钟情连环画,几乎兜里的零花钱都用于购买小人书上,为了小人书钱,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到机关大院与沟边河旁拾玻璃瓶和废铜烂铁……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不说别人,就谈谈我家的子孙们,起初对我收藏的小人书感到好奇,翻翻看看,过不了一段时间就对其不屑一顾,看自己感兴趣的
-
你小的时候读过哪些经典的连环画?
小人书是我的最爱,小时候读过几千本,我以为每本连环画皆为经典,真乃爱不释手,如数家珍,现将我保存下来的小人书展示道来。《小马倌》、《小英雄雨来》、《芦荡小英雄》、《杨根思》、《拔敌旗》、《半夜鸡叫》、《祝福》、《桐柏英雄》、《金光大道》、《西沙儿女》、《南方怒火》、《鲁迅在广州》
-
为什么有人自己一本连环画没有,看见别人的连环画就说是跑马书?
在头条交流连环画,说是"跑马书"这也不奇怪,所谓"包僻是买主",对方都是有心想购买想交换你连环画的主户,他们故意在贬低其书价值,试探你到底懂行几何,无非都想在价格上讨你的便宜,达到他们拣漏的目的。在网络上做买卖也好交流也罢,你情我愿之事,相不中谈不拢就宣布拜拜,彼此又没有损失,至
-
你读过小人书吗?
何止读过小人书,我曾经购买和拥护过上千本小人书,真乃挚爱钟情,如数家珍,小人书是我孩时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当年我和小伙伴们一样,喜爱看《草原英雄小姐妹》、《刘文学》、《火烧野牛》等少儿英雄小人书,喜欢看《滾雷英雄罗光燮》、《王克勤带兵》、《杨根思》等战斗英雄打仗小人书,喜爱看
-
你喜欢的老电影连环画有哪些?
我喜爱小人书,更喜欢电影版连环画,尤其《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杜鹃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等,当年我拥有样板戏几个版本的小人书,甚至还有其全套的带唱段的剧本。其他的《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战上海》、《上甘岭
-
你看过的第一本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什么名字,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看过的第一本小人书是越剧电影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画面是泛蓝色彩,从此后才知道女扮男装,十八里相送,化蝶,呆头鹅、小九妹,和朦朦胧胧的男女之欢,异性之爱。小人书后来成为我孩时的最爱,压岁钱、零花钱、还有自己节假日和小伙伴们河边沟旁拣铜拾铁所卖的钱,几乎都用于购买小人书,家中有
-
70后,你最爱读的连环画是什么?
小人书是我童年的最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身上的零用钱几乎都购买了小人书,新华书店是我隔三差五光顾的地方,当年家中小花书三百多本,保存下来只有50多本。在众多小人书中,我偏爱《红岩》系列、《铁道游击队》系列、《黄继光》等志愿军英雄系列、《红灯记》等样板戏系列,《小兵张嘎》、《小英雄雨
-
小时候买了几万本小人书,现在值钱了吗?
我是60后,小时候就是购书狂,新华书店新到的小人书几乎都要买上一本,还有不少体载内容一样,就是封面画与出版社不同的也买,最终家中小人书上千本,你借他看,保存下来仅有50多本。题主孩时买了几万本小人书,应该是位70后,八十年代出版的小人书大爆发,品种多质量差,尤其电视、电影版,画面
-
六七十年代,国人看的“小人书”有哪些?为什么那时很受欢迎?
我孩时痴迷于小人书,购买过不少小人书,也阅读过不少小人书,尤其是“小马官”、“鸡毛信”、“拔敌旗”、“王克勤带兵”、“列宁在十月”、“打不断的电话线”、“小英雄雨来”、“沙努林”、“南方来信”,还有“冰山上的来客”、“海岸风雷”等众多中外电影版的小人书,其次是样板戏小人书。那时没
-
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好多连环画册,你都看过哪些呢?
《山乡巨变》、《红日》、《铁道游击队》、《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等优秀的连环画。比现在的跟日本学的漫画式的“连环画”要好上千百倍。
-
哪些连环画比较好看?
贺友直先生的《山乡巨变》《朝阳沟》《李双双》等连环画不能仅仅看做讲故事的“小人书”而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
-
生产队时期,没有电视手机,空闲时间你看过哪些至今难忘的小人书?
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是文盲。家里的书,除了哥哥姐姐的课本外,就什么都没有了。一九六六年,四爷一个人,被从太原遣返回来了。不久就被戴上了“四类分子”的帽子,到生产队掏茅粪,劳动改造去了。每天从队里劳动回来,四爷都得自己做饭吃。到了夏天的时候,他为了省炭。就用一个带风箱的小炉子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