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20年前,儿媳妇请婆婆帮忙看看孩子!婆婆说:顾不上,自己生,自己带!20年后 ,婆婆对儿媳妇说:我想到你家住几天!儿媳妇的回答,值得所有傲慢的婆婆深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的堂婶和三奶奶。三奶奶有三个儿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奶奶从小就不喜欢三儿子,老三长大后自然也不受待见,包括老三的老婆孩子,三奶奶都不喜欢。

三奶奶最喜欢老二,最疼老二媳妇。对老大比老三好一点,老大的媳妇精明,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不和这个大家庭有什么交集,即使有什么事情,都是老大出面。所以老大家里比较殷实,老大媳妇会持家。

老二媳妇嘴巴特别甜,不会持家,把心思都用在东家长西家短上面,爱和村里的妇女一起搬弄是非,所以她的人缘比较好,但是日子过得一塌糊涂,三奶奶只好处处帮衬着。

老三的媳妇老实巴交,实在人,从来不来虚的,偏偏老三媳妇肚子不争气,生了两个闺女,三奶奶更不喜欢,老二媳妇生的两个儿子,这让老二媳妇抱着后脑勺开笑话。老三媳妇从来不在意,哪怕心里憋屈,也不对别人说,自己消化。

老三常年在外面打工,对家里没有照应。老三偏偏又是妈宝男,尤其是老三媳妇生二闺女的时候,正赶上三奶奶的娘家侄子结婚,大家都准备去喝喜酒。这时老三媳妇发动了,肚子疼得厉害,由于在农村,老三媳妇叫老三去找产婆,三奶奶说:来不及了,大家都等着我们赶路,人家娶媳妇要紧。

就这样老三跟着三奶奶走了,老三媳妇自己在家把孩子生下来,生下来精疲力尽,家里几乎弹尽粮绝,水缸里面空空的,老三媳妇自己去挑水,然后去地里割猪草,自己去山上砍柴。老三去吃喜酒,五六天才回来,回来发现是闺女,老三又出去打工了。

老三媳妇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孩子,种十几亩地,农忙时,老三媳妇请三奶奶帮忙看孩子,老三媳妇抱着孩子,提着鸡蛋去三奶奶家,老三媳妇觉得请婆婆看孩子,给拿点东西才行,家里没有其他好东西,只有鸡蛋拿得出手。

老三媳妇对三奶奶说了帮忙看看孩子,三奶奶当时就说:顾不上,没时间!我生十几个孩子(有的夭折了),谁帮我看的?我自己熬的,我有本事生孩子,就有本事自己养活自己带!你就生两个闺女,请我给你带?要是孙子,我给带了我还有点指望,你二嫂家两个儿子我都看不过来,你抱回去吧!

老三媳妇把孩子抱回去了,鸡蛋给三奶奶留下了。三奶奶那时真是挺过分,有时间宁愿帮别人干活,也不去帮老三媳妇!老三媳妇只能慢慢熬。好在两个闺女长大挺孝顺,给她盖的小二楼,常常给寄钱回家,闺女大了后,老三媳妇就没咋种地了。

这时三奶奶年纪大了,大儿子跟着闺女去了深圳,二儿子两个儿子,老两口还分居,因为给儿子带孩子,一个儿子在上海,一个儿子在广州,都是离家远。这时只有老三在家,三奶奶的房子风雨飘摇,没法住了。

三奶奶对老三媳妇说:我家房子不能住了,想到你家住几天。

老三媳妇说:到我家住几天?我生的是闺女,只有你孙子才有指望,我的房子不是你孙子盖的。

三奶奶说:你闺女是我孙女。

老三媳妇说:这时你想到我闺女是你孙女了?我闺女小时候没人带,睡在尿泥巴里面,哭死你不管,你从来不搭把手,那时怎么没想到是你孙女?

三奶奶吼老三,叫老三说话,老三准备说话,老三媳妇说:最没资格说话的是你,你想想你对我做了什么?不是看在孩子份上,我早赶你出去!两个闺女你没带过,说起去外面挣钱,一分钱没挣到不说,倒要我拿路费去接你,我拿钱给你还债,你对得起我们母女仨吗?

老三自知理亏不敢说话,老三媳妇又对三奶奶说:你一直瞧不起我,喊话不指望我,你指望老二家,处处维护他家,疼爱他家两个儿子,你眼里只有老二媳妇,我在你眼里连外人都不如。既然现在要住我家,你应该给我一个名分,我们是什么关系?你但凡正眼看过我,我都会感激你,但是你没有。老二两口子没去带孙子的时候,你对我都没有过好脸色,现在没有指望了,想到我这个最不起眼的了?那时我需要你,你在哪里?你为我做过什么?现在你需要我,你还是这么理直气壮,凭什么?凭什么你说啥就是啥?不错,你是我婆婆,我应该敬重你,但是你做过让我敬重你的事情吗?我不希望你一碗水端平,我不希望你把我捧在手心,我只希望得到你的尊重,你尊重过我吗?你有点好吃好喝,都是一大家子在一起享用,我们母女仨尝过你一口汤吗?

面对老三媳妇这样说,一直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三奶奶没话回答,老三媳妇又说:你不给带孩子我不怪你,就像你所说,孩子是我自己生的,应该我自己带。你给我带是人情,不给我带是你的自由,不过你抛开我婆婆这个身份,你是长辈吧?准备对晚辈说话应该是带着尊重与疼惜,这叫上行下效,但是你没有。你对我只有鄙视和嘲讽,但是我从来没有怪你,因为你是我婆婆,我孩子的奶奶。我不怪你,并不代表我忘了,虽说我在你眼里最差劲,不代表我好赖不分,别人对我好,我知道,别人对我不好,我更是记得。我说话做事,我懂得长“后眼睛”(老家话),我会为我以后着想,我不会把话说死,你当初对我说的,你忘了,我没忘。于情于理,我该让你住下,我该养你的老,但是现在不是给你养老的时候,你的精气神比我还好,我刚从你的手心里逃出来,容我过几天清静日子行吗?到了该养老的时候,我绝不推辞,是我的责任。

老三媳妇这样一说,三奶奶知难而退,自己知道曾经过火了,儿媳妇说得句句在理,的确儿媳妇需要她的时候,她袖手旁观,甚至看笑话,现在轮到她需要儿媳妇时,儿媳妇凭什么继续做软柿子。

所以做父母的,多为儿女着想。儿女需要父母的时候,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搭把手,毕竟儿女是自己老来的指望,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对吧?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我们两个孩子都是我自己带大的,婆家不管。这些年过年都是老公自己回,我跟孩子都没回去过。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没帮衬我们,以后也别指望我们。老公有管他们的义务,我们没有。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我出产房,婆婆第一句话,我们想要个孙子,你生个闺女咋呀。我疼了十几个小时,水、米未进,真想骂她,可我太累了,一点力气都没有。医院四天,只陪了一晚,还是调到单间以后,偶尔送饭,还只给他儿子送饭,没我的。我吃的是外面买的面条,多泡会儿,泡软点儿再吃,或者我妈抽空送的。

出院伺候月子,老公上班(四天上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她才需要来,晚上八点来,十点睡,让她和我睡,她自己去另一个屋睡,孩子半夜吃奶,她过来看一眼,说:这孩子磨人。转身离开。

要不,不管我和孩子,在外面看电视,聊天,天天土豆茄子,说没啥菜。阳历七月,没菜。

天天念叨没钱,我也是刚刚买完房,还完债,生孩子手里只准备了2000块钱,她家三口人都赚钱,从结婚到生孩子七年,吃她家饭不过十次,我们自己买了房,她们啥也没添,说没钱,估计是怕我借钱吧。

那时候我妈住的远,又是平房,赶上拆迁,院子里还好多租户只有抽空来照顾我。出了月子,拆迁完毕,我妈搬到我家附近,我就住到我妈家了。

两个半月我上班,婆婆还是在我老公上班的时候来替换看下孩子。我哺乳期,给我吃土豆,白菜,没有一点荤,冰箱里啥都有的。中午孩子不睡,她把孩子扔给我,她去睡觉。孩子上下午都会睡一觉的。到现在我严重的神经性头疼,只要休息不好就疼,随身带着芬必得。

后来,我弟媳看不下去,说:姐,你看你都成啥了,让咱妈给你看孩子吧。当时弟媳也快生了,我犹豫啊,她说:我让我妈照顾,没事儿的。虽然弟媳也不完美,就冲她这话,我感激她一辈子。

我父母把我家孩子,我弟家孩子一起带大。

在我最难的时候不帮我,还治我,在旁边看热闹,这辈子不原谅。再不打扰她,也不要打扰我,尽孝那是她儿子的事,对我提要求,我宁可离婚。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因骨折卧床的婆婆说饿了,让刚下班的张蓉给自己做饭吃,张蓉冷冷地说:等你儿子回来做给你吃吧。你说过养老靠儿子,绝不吃我一口饭的。说完她锁上门就出去了。

婆婆听了张蓉的话,看着张蓉的背影气得捶着床大骂她是个狠心肠的女人,无可奈何的她只好等儿子回家做饭。

陈辉一进家门,母亲就开始向他告状,说张蓉不孝顺,让儿子和张蓉离婚。

陈辉苦笑一声,一边系上围裙做饭一边对母亲说:妈,你都70多岁了,就别再折腾我们了,你真把我这个家折腾散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陈辉和张蓉是大学同学,但是陈辉母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张蓉。

她嫌弃张蓉家外地的人,家里有哥哥还有弟弟;她说陈辉:你娶了她除了将来给她父母养老送终的责任外,连她家的锅盖你都得不到一个,那都是个哥哥和弟弟的。

张蓉比陈辉大1岁,母亲就说:“女大一穷到底”;你娶了她一辈子都受穷。

张蓉身高只有1.55米,而陈辉却有1.80米,母亲说:“爹矮矮一个,娘矬矬一窝”。将来生个孩子都长不高。

对于母亲的这几个理由,陈辉和父亲都表示了不认同,陈辉父亲说儿子和张蓉真心相爱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理由都不是问题。

陈辉父亲还调侃母亲说:你也不到1.6米,咱儿子也没耽误长大个子。

陈辉母亲却更不高兴了,觉得不仅儿子不听自己的话,连丈夫都站在张蓉一边。

张蓉知道未来婆婆不喜欢自己,但是爱情至上的她还是放低姿态讨好婆婆,每次去陈辉家都会买婆婆喜欢的吃食、水果;逢年过节给婆婆买衣服、买包、买鞋子。

在陈辉的坚持下,母亲最终不得不同意了两人的婚事,但是却对张蓉说:既然你们不听父母的话要自由恋爱,就要有新时代的思想。我没有彩礼给你,结婚后你们要自己独立生活,不要指望我们帮衬你们。

陈辉把自己攒的8800块钱交给母亲作为聘礼,也算是给双方的一个面子,母亲本想拒绝,但父亲却答应了,并且悄悄的把钱补到10001块。

对于陈辉父亲对自己的维护之情,张蓉一直很感激。

婚后俩人在外租房住,婆婆也从不关心和过问他们的生活,依然对张蓉不冷不热,面对张蓉的讨好视而不见,陈辉每次希望母亲能和张蓉好好相处,但是却没什么效果。

碰壁的次数多了,张蓉也就慢慢地歇了讨好婆婆的心思。

张蓉怀孕后就和婆婆商量能否帮自己照顾孩子、照顾自己坐月子,婆婆却拒绝了,她说自己身体不好照顾不了产妇和孩子。

张蓉奶奶瘫痪卧床多年,张蓉母亲和婶婶在家轮流照顾奶奶脱不开身。

张蓉大嫂得知小姑子怀孕后,就说她和大哥轮流伺候奶奶一个月,让母亲过来照顾张蓉坐月子。

张蓉60多岁的母亲提前半个月从老家带着土鸡、新鲜的小米和笨鸡蛋来张蓉家照顾她。

婆婆只在张蓉生孩子的当天过来看了看,对张蓉说:生个女儿好,将来听你的话,千万别像我生个儿子不省心,将来不听父母的话和你对着干。

婆婆的话把张蓉气得直哭,母亲劝她月子里不能哭会把眼睛哭出毛病,月子里的病不好治。

张蓉心情不好导致堵奶了,因为炎症断断续续的发烧,女儿只能喂奶粉。

母亲心疼张蓉,月子里变着花样地给她做各种吃食调理身体,还劝她不要和婆婆一般见识,只要和陈辉好好过日子就行。

陈辉也体谅妻子和岳母的辛苦,每天下班就赶回家做饭、洗尿布、收拾卫生。夜里女儿哭闹时他就赶紧起来换尿布、冲奶粉喂女儿。

女儿满月时候,张蓉父亲和哥哥嫂子、弟弟都过来看她和女儿甜甜,他们给张蓉带来了土鸡、猪蹄、鲫鱼、小米、鸡蛋,还带来了家里孩子办满月酒等特色大馒头。

陈辉张罗着给女儿办满月酒,张蓉父母给孩子买了一副银手镯,哥嫂给了她1000块钱,弟弟给甜甜买了小衣服、小鞋子。

陈辉对于亲家买的银手镯不屑一顾,撇撇嘴说:现在还送什么银手镯啊?真寒酸。

张蓉一听就不高兴了,可是又不想让父母担心,压着怒火抱着女儿走到婆婆眼前说:看看奶奶给我们甜甜准备了什么大礼物?

婆婆听了这话突然就尴尬地咳嗦了起来,这是陈辉走到公公身边把手伸进公公口袋,然后扯了扯他的衣角,公公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鼓囊囊的红包。

公公讪讪地笑着说:奶奶给我们小甜甜准备了大红包,祝我们甜甜健康快乐。

婆婆却狠狠的瞪了一眼丈夫和儿子,惺惺的坐下来。

张蓉看穿了丈夫的那点小心思,可是却没有戳破,既然丈夫想要维持这份面子情,她也就帮着把戏演全活了。

张蓉出了月子后就让母亲回去了,说哥嫂要忙地里的活、嫂子娘家妈也病了需要她伺候,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无非就是辛苦点。

母亲又多呆了半个月后才恋恋不舍得回了老家。张蓉白天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趁着孩子睡觉时她就收拾卫生、洗衣服、做好饭菜。

产假结束前,陈辉和张荣抱着孩子回家和母亲商量,想让她帮忙照顾甜甜,让张蓉去上班,母亲却冷冷地说:早就说过谁生的谁养,我有养儿子的责任可没有养孙子的责任。再说我现在在外面返聘,每个月还有3000块钱的收入,我要给自己攒养老钱。

张蓉陪着笑脸说:妈,你现在帮我们照顾甜甜,我和陈辉努力上班赚钱将来也一样给您能攒下养老钱,或者您帮我们带甜甜我们也给您3000块钱。

婆婆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用你给我养老,我自己有儿子不用你一个外人给我养老,我自己有钱将来也不会吃你的一口饭、喝你一口水。

陈辉也说:妈,这时候是我们最需要您帮忙的时候,最多您辛苦2年,3岁我们就把甜甜送到幼儿园去。

婆婆却说:我身体不好,你爸爸也没退休,我一个人带不了这么小的孩子,你为什么不找你丈母娘?她农村人也不上班,再要不张蓉你辞职带孩子不就解决问题了?

看着婆婆油盐不进的样子,张蓉有点生气地说:妈,您现在这样不体谅我,将来等您老了时候难道就不需要我来伺候您?

婆婆冷哼一声说:我不用你一个外人伺候我,我有儿子有老公,你就放心吧。

张蓉说了句:那您老了时候一定要记得您今天说过的这句话。说完起身抱起女儿就走。

张蓉办了辞职,在家照顾女儿,陈辉父亲过意不去悄悄地给儿子和儿媳妇送点钱补贴生活,张蓉都拒绝了。

女儿慢慢长到1岁时,张蓉遇到楼下一个宝妈一起聊天,宝妈说自己已经延了半年的产假马上就要上班了,也正在为带孩子发愁。

张蓉灵机一动,说:你看咱俩孩子差不多大,我也是在家带孩子,要不然你雇我给你带孩子吧,早上我去你家把孩子接到我家,你下班时来我家把孩子接走?

宝妈同意了,就这样,张蓉也算给自己找了份工作,每天带两个1岁多的孩子累得张蓉筋疲力尽,但是却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因为从结婚后他们一直租房住,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张蓉一直以来的梦想。

从那以后,张蓉很少婆家,过年过节张蓉不会阻拦陈辉回父母家,但是她自己却不回去,她说既然婆婆不喜欢自己,一直当自己是个外人她就不回去给婆婆添堵了。

因为婆婆不喜欢女儿,时间久了女儿也不愿意去奶奶家,陈辉每次回家也是寡淡无味,和父母坐到一起也不知道聊点啥,因为母亲除了抱怨张蓉就是指责陈辉当年不听她的话。

回家成了陈辉内心的一个负担,变成了一种责任而不是因为爱回家,甚至在进家门的时候陈辉就觉得一种忐忑和愁绪,因为他不知道母亲又会怎样言语刻薄的奚落他。

唯一让他欣慰的张蓉从不拦着他回父母家,也不过问他给父母花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张蓉从不在女儿面前说任何一句父母的不是。

父亲65岁那年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陈辉希望张蓉帮忙照顾父亲,张蓉同意了她说感念父亲在订婚时给自己的“万里挑一”,每天她都给父亲做饭、送饭,和陈辉轮流值班,甚至帮着父亲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

同病房的病友一开始以为张蓉是女儿,得知是媳妇都说晨会找了个好媳妇。

婆婆听了病友对张蓉的表扬也从不表态,张蓉和婆婆见面也是相对无言。

陈辉父亲在ICU住了7天后还是走了,办理完后事婆婆自己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陈辉本想把母亲接过来住,张蓉不同意母亲也不愿意去。

陈辉只好隔三叉五回家看母亲,后来还是张蓉说:给母亲家里装个监控吧,你妈有个什么事,你也方便看得见。

陈辉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说:你看你儿媳妇还是想着你的,你就缓和下吧,毕竟你这年纪大了也需要人照顾。

母亲却说:你媳妇这就是想监视我,是不是还想看看我平日把存折藏在哪里?

面对母亲的固执,陈辉只好作罢。

母亲72岁那年,因为雨天路滑摔了一跤造成了髋关节骨折,陈辉没办法给母亲找了保姆伺候她, 结果母亲和保姆处不来。

连着换了5、6个保姆后,陈辉心力交瘁,只好和张蓉商量:老婆,你看在我的面子上,我把咱妈接过来你帮忙照顾下,行不?

张蓉说:你接过来我没意见,但是你要自己伺候她,我不会帮你照顾婆婆,你妈当年说过不用我照顾的。

陈辉无奈只好把母亲接到自家,有给母亲找了个白班保姆,晚上母亲起夜都是陈辉照顾。

这天保姆因为家里临时有事请了半天假,等张蓉下班回家后, 婆婆说:我饿了,你去给我做饭吃吧。

张蓉看了婆婆一眼,冷冷地说:当年您亲口说过养老靠儿子,绝不吃我的一口饭的。说完她锁上门就出去了。

陈辉回来后母亲就和他告状张蓉捏带她,让陈辉离婚治治张蓉。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回到题主的问题: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婆媳关系是一道千古难题。古有孔雀东南飞,现有各种版本的婆媳不融洽。婆媳婆媳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前十年看婆婆后十年看媳妇”。儿媳妇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新家,内心会忐忑和惶恐,这时候就需要婆婆给与儿媳妇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儿媳妇感受大新家庭的爱和包容。尤其是,儿媳妇生了孩子后又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初为人母时候的慌张和无措都需要婆婆的指点和帮助。有句话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同为母亲的角色,作为婆婆更应该体谅儿媳妇的不容易,因为婆婆也是从媳妇熬出来的,更应该在这时候伸手帮儿子媳妇一把。儿女的婚姻有儿女做主,父母可以提建议但是不能替代儿女做出选择和决定,更不应该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处处为难对方。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有脆弱到需要儿女照顾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对儿媳妇好一点,在自己老了的时候多一个照顾自己总是好的。“人心都是肉长得” 感情都是用心培养的,婆婆的好也一定能换来儿媳妇的真诚相待。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表姐的婆婆得了乳腺癌住院两个星期了,表姐到现在都没有去看她,也不允许两个孩子去看奶奶。

表姐的婆婆今年才55岁,前段时间查出了乳腺癌,在医院做化疗。姐夫让表姐去看看他妈妈,表姐不去,也不允许老公带两个孩子去。

表姐在生大宝的时候,痛了两天两夜都生不下来。想要剖腹产,可是婆婆一直说剖腹产对孩子不好,坚持要让表姐顺产。

姐夫又是个妈宝男,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听从他妈妈的,表姐在第三天才把孩子生出来。因为最后没有力气,孩子是用吸盘吸出来的,表姐自己也因为撕裂太重,封了10几针。

在医院的时候,医生一直交代家人要帮产妇擦洗阴道,表姐的婆婆说男人不能帮忙洗,不给表姐夫弄。婆婆自己又随便给表姐弄下,表姐的母亲早早就过世了,这个时候只能靠婆婆。但是婆婆等她出院,就开始说自己想回家,家里的畜牲没人照顾。

表姐夫又没有产假,婆婆在这边呆了15天,就给表姐做饭洗衣服,孩子她都不带,说不懂得带,这么小也不懂得该怎么给她洗澡。

表姐从出院回家后就一直是自己给孩子洗澡,15天后婆婆回家了,她就开始自己煮饭带孩子,衣服用洗衣机洗。婆婆除了孩子满月的当天来了一下,后面就没有再来。

表姐一直都是自己带孩子,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去。大宝3岁的时候,她意外的怀上了二胎,本来想打掉,但是发现的时候已经3个多月了,表姐又特别喜欢孩子,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了。

生二宝的时候,表姐把孩子放在外公家里,这次她也没有让婆婆帮忙伺候月子,直接请了月嫂。

但是婆婆却说要把大宝带回老家,说外公一个男人不懂得带孩子。表姐不同意,她知道孩子带回老家,她整个月子期间都不用看到大宝,这对大宝的心理伤害特别大。

为此婆婆不开心说“那你以后别说我不帮你带孩子,是你不给我带的”。

表姐说到做到,从那以后也没有要求婆婆帮她带孩子。出了月子以后她就一直是一个人带两个。他们家二宝因为听力筛查一直不通过,医生建议去大医院做检查,刚好我那时候在福州省立医院上班。

她一个人带着3岁多的大宝和10个月的二宝来的,二宝一直背着,大宝基本上是抱着。明明只有153cm的身高,我都不知道她哪里来的力量,可以这样背着孩子一整天。

有次二宝得了肺炎,表姐夫又刚好出差去省外出差。她一个人背着大宝抱着二宝挂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缴费,排队,在医院住了十几天。

从那以后她每年过年都不回婆婆家,孩子只由老公带回去过年。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她也算熬出头了。虽然她恨婆婆不帮你带孩子,但是一直都允许孩子跟奶奶保持连续。

可是没想到最近她婆婆得了乳腺癌住院了,老公让她去看婆婆,表姐很生气说自己死都不想和她再相见。表姐夫因此和表姐吵了一架“说自己妈妈不就是不帮忙带孩子?现在孩子也大了,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说怎么跟个病人计较”。

表姐特别生气说“她死了我都不去,你也别带孩子去,不然我就跟你离婚”。

表姐委屈地躲在房间里哭,以往自己经历过的事历历在目,为了送大宝上幼儿园大冬天还要背着二宝;半夜抱着两个生病的孩子往医院跑;因为产后没有恢复好,连大笑都不敢的尴尬……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哭过以后,表姐第二天买了水果带着孩子去医院了,没有过多的言语。面对一下苍老的婆婆,表姐说自己对她的恨也就到此为止了。这辈子跟她不能成为真正的亲人,但也不是仇人。

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

71岁行动不便的婆婆躺床上喊儿媳妇,让儿媳妇给自己倒杯水,而正从外面回来的儿媳妇边换鞋边说“哪有靠儿媳妇的,你都是靠儿子的,你还是找你儿子吧”。

儿媳妇的话让婆婆气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到了晚上,婆婆就向儿子告状,说儿媳妇太不孝顺了。

儿子的一番话,让婆婆无话可说。

因为,作为当事人,所有的因果,没有人比她更清楚。

儿媳妇是儿子在外面打工时谈的对象,也算是远嫁过来,说心里话,她对儿媳妇没有眼缘,在还见过儿媳妇本人,只见儿媳妇的照片时,她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

主要原因是觉得儿媳妇的嘴有点大,都说“嘴大吃穷郎”,虽然这句话无凭无据,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这样,未来婆婆仅凭“一面之缘”就对未来儿媳妇产生了偏见。

为了让儿子分手,她可是闹过、哭过,可一向非常听话的儿子却在这件事上非常固执,一点都不听话。

而且,老头子也支持儿子,还说“娶妻就要娶一个自己喜欢的,毕竟,往后几十年,都是他们小两口过日子,做父母的就别管那么宽了,管得多还不是吃力不讨好。”

儿子不听自己的就算了,连老头子也“背叛”了自己,这让她对还没见过面的未来儿媳妇更加不喜欢,觉得未来儿媳妇把她儿子的魂都勾走了,不是什么好人。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她的未来儿媳妇还是公司里的一名采购专员,薪资待遇比她儿子都要高出许多,而且,在还没见面的情况下,未来儿媳妇还给公公婆婆带了礼物。

而在公司里,知道的人都说这个女人得有多瞎眼才会看上这个男人,这个男人除了有一副好相貌和骗人的嘴之外,别的真没看出来。

这可能就是传说的恋爱脑。

可对于未来婆婆对自己的评价,儿媳妇是一无所知,反而听说未来婆婆要过来看望自己时,既忐忑又有点暗暗期待。

忐忑的是害怕未来婆婆会瞧不上自己,暗暗期待的是希望能得到未来婆婆对自己的“另眼相看”,就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他们婆媳俩在未成为一家人之前,首次见面。

只是,人与人之间,还真的需要缘分,她们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

其实,作为未来婆婆,第一次见未来儿媳妇是应该给见面红包的,可是,作为准婆婆就是充愣不给。

她们之间的一些不愉快的种子就此种下了。

都说“树叶是一天黄的,人心不是一天凉的”,积攒多了就寒心了。

婚后,儿媳妇因为是远嫁来的,从南方嫁到中原,非常不适应,特别是饮食习惯,南方以大米为主,而中原大部分以面食为主。

一个连方便面都很少吃的人,却要一日三餐都吃面条或馒头,这对于儿媳妇来说,无疑是难以下咽的。

而她的难以下咽在婆婆看来,就是娇气,为了婆媳关系不至于闹得太难看,儿媳妇和儿子再次出来打工。

第二年,儿媳妇怀孕后才回中原休养。

为了生活,儿媳妇留在老家,而丈夫就出来工作。

没有丈夫在身边,可想而知儿媳妇过的是什么日子,婆婆经常把她架在道理的制高点上,比如,她是这样对村里人说“我家儿媳妇是最孝顺的,对我们两老就像亲爹亲妈一样好”。

还说“她也不挑吃,我们做什么她就吃什么,别看她一个小姑娘,可懂事了,从来不会让我们为难。”

这些日常琐碎,让儿媳妇有苦说不出。

这些事忍忍就过去了,最关键的是生孩子的关口。

都说“患难见真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生孩子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

就是这样一个关头,婆婆的做法让儿媳妇第一次感到寒心。

因为,谁也没想到,儿媳妇会提前生产,比预产期提前了半个月,而且,到医院时羊水就破了,医生提醒说羊水有点少,最好是剖宫产。

可婆婆不同意,说别人都能顺产,为什么她不可以?

儿媳妇在床上痛了一天一夜,还是丈夫回来后才签字同间剖宫产。

在病房里醒过来时,儿媳妇哭了,哭得很伤心,医生护士都来劝她,说“别哭了,哭多了伤身体,伤眼睛,以后想养回来就难了”。

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星期后,才出院回家,可是,哪怕回到家,儿媳妇的刀口还没长好,还需要休息好。

本来以来回到家,各方面都比较方便,更适合休息,可是,错了,回到家后儿媳妇才发现,婆婆样样都要插手,什么都说让她来做。

比如,丈夫给儿媳妇熬汤,婆婆抢过来说,她来做,可是,她熬的汤又咸又腻,孩子喝了母亲喂的奶水后就拉肚子。

还有,丈夫给儿媳妇洗衣服,婆婆也说她来洗,可是,却一直堆在角落里,说又不等着穿,等她出了月子再洗也不晚。

更过分的是,儿媳妇让丈夫给自己倒水,婆婆看见也要说“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总喜欢使唤别人,难道生个孩子,连喝水也不能自己倒了?”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后来,满月后,丈夫就又一次出来打工,本来,儿媳妇打算带着孩子和丈夫一起出来的,可是,考虑到孩子太了,担心孩子受不了长途跋涉,就放弃了。

没有丈夫可以依靠,儿媳妇只有依靠自己,因为她知道,这个家里,婆婆说了算,哪怕公公有心帮忙,他也会以婆婆的意见为先。

而可想而知,一个新手妈妈,在没有任何的助力之下,照顾一个新生儿,她得有多无助、多心慌,如果娘家近的还可以回娘家,或让娘家人帮忙。

可她偏偏是远嫁,真的是孤立无援,而在这个时候,婆婆对她不但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变本加厉。

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拉肚子拉得很厉害,儿媳妇独自抱着孩子上医院,从医院回来后,儿媳妇又累又饿,关键是,孩子要她一直抱着,就希望婆婆可以帮忙给她做点饭吃。

可是,婆婆是这样说的“你一天到晚,什么活也没干,只照顾个孩子还要我帮你做饭,你想吃你就自己做,我可没那么好说话,再说,我以后也不靠,我以后靠我儿子”。

没办法,儿媳妇抱着孩子到邻居婶婶家找吃的,这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

每次婶婶都会开导她,说“你婆婆就是这样的人,你别放在心上,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后来,孩子3岁上幼儿园时,儿媳妇希望婆婆可以帮忙接送一下孩子,自己可以安心上班。

可是,婆婆拒绝了,婆婆说“我生的我养了,你生的为什么要我来照顾?没本事照顾,你为什么要生他?”

没办法,婆婆既然不愿意帮忙,自己只能找一份待遇低一点的,这样才可以兼顾到孩子。

幸运的是,他们熬出来了,5年后,他们在外面买了房子,这才算脱离了婆婆的控制,儿媳妇也才算活也过来。

一直到婆婆生病需要有人照顾,丈夫才把婆婆接出来。而对于婆婆的到来,儿媳妇表示无所谓。

她说“那是你的母亲,照顾她是你身为儿子的义务,也是应该的,我不会反对,但是,那只是你的义务,却不是我的,这点希望大家都要明白。”

儿媳妇还说“我当初能够忍下来,不是我离不开你,也不是我大度,而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至于你的父母,和我真的没有关系”。

看见妻子对自己父母的反应,丈夫也无话可说,毕竟,十几年前,父母是怎么对妻子的,他心里一清二楚。

只是,哪怕心里清楚,他也希望妻子能够放下成见,接纳自己的父母,在他的观念里认为,毕竟父母都这把年纪了,做晚辈的就不应该和他们计较。再说,大家还是一家人。

另外,妻子的工作比较轻松、自由,家里有点什么事情,她也可以第一时间赶回来,所以,他隐隐希望妻子能把照顾母亲的事接过去。

事实上,他想得太天真了,针没扎到他身上,他理所当然感觉不到痛。

而儿媳妇对婆婆的态度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甚至把婆婆当透明,只是维持基本礼貌,或者说维持她基本素养。

这个时候,婆婆和儿媳妇的角色就完全调换,以前一副高高在上,用鼻孔看人的婆婆,如今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候恨不得躲在房间里。

特别是做完手术后,婆婆就完全收起了以前那副刻薄的嘴脸。

因为她知道,儿子的工资卡还捏在儿媳妇手上,她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大部分取决于儿媳妇。

类似的场景,只是人物互换,婆婆刚出院,行动还不方便,下床更是困难。

这一天,儿子上班去了,只有儿媳妇在家,婆婆躺床上想要喝水,听到开门声时,她知道儿媳妇买菜回来了。

就连忙叫住儿媳妇,希望儿媳妇可以帮自己倒杯水。

可是,儿媳妇的回答让她说不出话来,更让她无法反驳,毕竟,这曾经是她一直用来对付儿媳妇的话,现在,儿媳妇只不过把自己说的话全部还回来而已。

不过,她还是觉得委屈,觉得儿媳妇太小气,那么久的事还记得。

她想给儿子打电话,可是,拿起电话她却犹豫了,她担心会影响儿子的工作,万一要是儿子的工作丢了,那自己不是更完蛋。

而对于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儿子(丈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唯一让他安心的是,妻子还愿意拿钱出来为母亲治病。

对此,他什么也不想说了,只希望保持现状。

都说“十年风水轮流转”,特别是对那些看不起儿媳妇,不愿意帮忙照顾孩子的公公婆婆来说,更是至理名词。

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更是惨痛的领悟。

而在这个故事中却告诉了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一、与人为善。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或者说盲目的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根本不需要求人,也不会有求人的机会。

正是这种无知,让他们得意忘形,忘了去收敛,更忘了老一辈传下来的智慧“十年风水轮流转”。

所以,他们被现实啪啪很打脸。

都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对一个陌生人或周围的朋友尚且需要留一线,更何况还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儿媳妇,更应该留一线。

如果你今天把事做绝了,那就是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

就如同文中的婆婆,她种下的因,几十年后,这些因全都还给了她,这就是果。

假如当初她能够撇开个人偏见,对儿媳妇公平一点,不要求她去喜欢、去爱儿媳妇,只要她能够把儿媳妇当作是一个弱者、一名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另外,不是一有种说法叫:“看在儿子或孙子的份上”。

这些客观原因,随便哪一条,都可以说服自己去向儿媳妇搭把手,可惜,这个婆婆并没有去做,到头来,她把自己作进去了。

这就是她没有与人为善的结果。

二、人心换人心。

一个家庭,只要把婆媳关系搞顺了,那么,这个家庭基本就都顺顺利利,反之,如果婆媳关系没搞好,这个家庭大概率很顺。

而就像一名网友所说:“每个女人刚嫁进婆家的时候,都想和婆家人好好相处”。

确实,大部分女人都是抱着和丈夫过一辈子的愿望嫁进来的,甚至还幻想着婆家人能够喜欢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期待。

只是,后事经历的事情多了才发现,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慢慢的,可能连那句“爸妈”都叫不出来了。

其实,到了一个新环境、新家庭,新儿媳妇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婆家人对自己的接纳与肯定。

而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心接纳对方,他的行为和态度就会表现出来,这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无法长期伪装的,总会有被看穿的一天。

如果到了这一天,也预示着关系破裂。

都说“真心换真心”,想要得到别人的真心对待,首先就要对别人真心。

假如自己都没有付出过真心,那就别要怪别人对自己不好。

很多人说婆媳是天敌,其实不是的,关键还是看个人,还有缘分。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