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今年的“618”购物节格外冷清?
因为骗不下去了😂
为什么感觉今年的“618”购物节格外冷清?
被京东搞坏了呗!
本来活动搞一天就行了,这一天商家让点利,大家也捧个场,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可是现在活动一搞一个月,商家怎么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一直保持最低价?商家也要活的呀,以最低价卖一个月这要影响几个月的销量。所以现在商家的优惠都不大,大家自然也没兴趣买了。
总而言之,就是长时间的活动,价格是到不了底的。双十一也一个道理。
为什么感觉今年的“618”购物节格外冷清?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体经济环境较差,人们的消费欲望普遍不高。
近两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国际经济环境较差。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即便我们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相对平稳,但较前些年的快速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人们的消费欲望普遍在减退,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尽量持有一定的存款,以应对纷繁复杂当然整体经济走势。
【2】很多商家的618活动,基本前置较长时间启动,客户形成了分流。
以前的“618”、“双11”等活动,大多都集中在几天内开展。由于各类平台及商户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现在的各种消费姐普遍拉长了战线,比如很多平台的“618”活动在5月份就已经开始搞了,这样就在前期去化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也就直接导致“618”当日的消费数据会受到较大影响。而消费者的直观感觉就是活动的热度大不如前。
【3】长时间的固定模式,让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
国内这些“消费节”大多都是缘起至国外的“黑五”,也就是所谓的“黑色星期五”。这种通过大额促销,把大量消费集中在某一天进行释放的方式,起初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强的新鲜感,很多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被无形的发掘了出来。但伴随着多年的持续开展,促销的方式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人们的消费热情必然也会持续减退。加之一些商户为了最大化吸引客户关注,在商品定价方面经常使用一些特殊的“猫腻”,这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客户的购买热情。
综合来看,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是相对复杂的,未来也可能还会有其它的促销模式去取代现如今的操作方式,但人们的消费以往永远是跟着收入水平提升的,如果整体经济环境走弱,那么消费信心其实是很难提振的。
为什么感觉今年的“618”购物节格外冷清?
主要两点,没啥优惠和大家兜里没钱。就拿我去年买的空调来说,双十二买的,大概花了1600元,这还是冬天价格,今年一朋友想买就查看了,换了一个外观,配置一样,卖1800+。至于大家兜里怎样,我也不多说,就说我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过得好,有的甚至房贷断供了。
为什么感觉今年的“618”购物节格外冷清?
凡事都有个新鲜度,可能接触到的人群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感受。生活的兴趣,总有人花钱购物为乐,也总有人享受美食为趣,更有人觉得读书为重。
为什么感觉今年的“618”购物节格外冷清?
受疫情影响,没钱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像这种购物活动,人们都习以为常,没有以往购物的激情。同时相对于618,更多的人应该比较钟情于双十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