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为何都不情愿养鸡养猪了?
养一头猪,宛如建房,一块砖头也不能少。在农村,大部分养殖户都是以玉米添加浓缩料为主要饲料,不论怎样,一头300斤左右上市的肥猪,必须吃掉700斤以上这样的饲料,如今玉米市价1.6元/斤以上浓缩料3.5/斤以上,5:1的比例配合成700斤左右的这种饲料,成本价在1300元以上,另外加上麸皮、豆粕及健胃驱虫药总共在1500元以上,再加上仔猪成本价1500元左右,共计成本价在3000元以上,所以按这些成本算,猪价保本价在11元左右,自繁自养也应当在10元左右。再看2017年前玉米价在1元左右饲料添加剂及各项均低于如今各种价格,自繁自养保本价在6元,那时肥猪的价格正常情况在7~9元高出保本价2~3元左右,一头300元左右的猪利润在500元~600元,在每个价格波动周期看,高峰期也只是昙花一现,低谷期很长,处于亏损阶段。2019~2020的猪价高峰亘古未见,高出成本价7~8元/斤,利润在2~3千元,这样的情况太少。
在农村,农民没有固定收入,资金薄弱,承受的压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具备的养殖条件有限,一个农民工所能承受的养殖能力一年也只能在一百头左右,市场价格稳定状况下,按高出成本2元~3元/斤左右算,一年的收入也只有几万元,象去前年这一波高峰期,这是长期猪价低靡,很多养殖户放弃养殖和非瘟以及人类新冠病等多重因素叠加效应。这样的机率太少,它带来的利好,也只会填补养猪人以往多年的亏损,不能因这一轮的好景就说成养猪是最好的淘金行业。
另外,从养殖到消费终端这一流通渠道看利益,屠宰企业及商贩这一寄生群体,他们压缩了养殖人的利益。再是养殖饲料及疾病防控用药从生产商出产到养殖户手中这其中的寄生商的利益及饲料自行加工费等各项扩大了养殖成本,所以象如今养一头300斤左右的猪成本远超1500元,仅这两方面的原因,养猪人最后的纯利可想而知。如果养殖技术操作不够,延长养殖时间,成本还会增加,如果疫情防控出现差错,后果更不堪想象,所有成本更是付于流水,多种叠加原因,最终伤害的是养殖户,削弱了养殖人的意志。
养鸡养猪都一样艰难,是高风险巨投资的行业。
农民工是最勤奋能吃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弱势群体,外出凭苦力一天能挣上一百元以上,一年也能攒上几万元以上,权衡利弊,农民在养殖上当然只能却步,何必在猪市波峰浪谷中颠簸惶恐。
农村人为何都不情愿养鸡养猪了?
以前的农村,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每年除了种一点粮食自己吃以外,多余的粮食用来养猪、养鸡,喂几个月等到长大了,卖了之后换一点零用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大集体,物价虽然低,火柴两分钱一盒,煤油1毛多钱1斤,甚至小孩上学,一个学期只有二元钱,不要觉得那时花钱少,其实赚钱也是很困难的,养一头猪,要养十来个月,甚至一年,送到食品站,还不够131斤的标准,没过这个门坎,就意味着价格更低,131斤以下的毛猪毎市斤0、63元,就算130斤的猪,卖一头给食品站也只有80多元,这80多元要节节省省用上一年时间。
当时养猪为什么不长,一是品种不行,生长速度慢,二是没有任何饲料,只有靠到野外扯各种各样的野猪草,剁细放在锅里加一点碎米,煮烂以后拌入米糠,喂饱就行,不管它长与不长,养鸡也是如此,只管喂饱,不希望它长得多快,喂到什么时候能卖则卖,以前的农民,除了种地,没有半点经济来源,不靠养鸡、养猪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今非昔比,现在的农民的职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以前靠耕田种地过日子,如今,完全可以选择靠打工赚钱,上一个月班,至少有几千元收入,不用投资,不用担任何风险,一年算下来也有好几万,比起在家种地养鸡、养猪收入强多了。
现在,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的老,少的少,年轻人都不在家,老人年纪大了,既要种田种地,又要照顾孙子孙女及外甥,根本没有时间搞养殖,也不靠养殖赚钱,有个别的农民养少量的,也仅供自己一家人改善生活罢了。
况且现在搞养殖,无论是养猪、还是养鸡,小规模饲养,根本不赚钱,养殖被一些大公司、大企业靠机械化、现代化所取代,靠小打小闹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既然不赚钱,农民干跪放弃靠养殖赚钱这条路子,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各位网友,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农村人为何都不情愿养鸡养猪了?
在40年以前,我们这里的农民平均户户养殖着几只鸡和一至两头猪,那时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还挺高,家里有余粮,有剩汤剩饭,养殖一两头猪是为的积攒农家粪,过年能吃上肉,养几只母鸡下蛋,为的是挽油盐酱醋。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倡农民发展养猪养鸡致富,因此在村里涌现出了几户养猪养鸡专业户,但是不到几年的时间,陆续都倒闭了,为啥?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养殖技术不成熟,没有正规的饲养场地,养殖饲料单一,猪鸡就生病,死亡率就高,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农民能赢得起,但是输不起,最后不得不倒闭。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民都不情愿养猪养鸡了呢?其一,现在农民来钱的门路宽广了,要想吃肉,从市场就可以买,也用不着再用鸡蛋换油盐钱了,靠养一两头猪来吃肉了,再说现在的农民多数住上砖瓦房,有的住上了别墅,而且房子装饰得十分漂亮,整个院子收拾得干净卫生,况且养鸡养猪要有足够的粮食,还要有固定场所,和闲置劳力,现在农民大都外出务工了,没人种地了,也就没有余粮了,更没有闲置劳力了,谁来管理呢?其二,养殖得少了,没有效益,还需要有人来管理,觉得不划算,养殖得多了,从买种苗到建设饲养场地,以及饲料,多数农民投资不起。其三,现在从上到下,把环保抓得十分紧,村里没人敢于建养殖厂了,有能力专门搞养殖猪鸡的农户,把养殖厂都搬迁到了离村庄较远的地方来养殖,所以多数农民闲麻烦,不卫生,就不情愿养殖了。声明:图片来自网络,文章是原创,欢迎朋友阅读,评论,谢谢!
农村人为何都不情愿养鸡养猪了?
我们这里农村(坐标:吉林珲春)农民不养鸡猪,原因有三:
一是费工费力,没有效盖。养猪需要1天喂三遍,养鸡也得1天喂两遍。现在农民时间都很紧,养猪养鸡都占用时间,而且没啥经济效益。
二是污染环境,很不卫生。现在农村都搞新农村建设,讲究文明家庭,讲究环境卫生。而养猪养鸡,猪舍粪尿外流,鸡粪到处都是,臭气熏天,招来苍蝇蚊子滿天飞,污染环境,邻居都有意见,评不上文明家庭,美化庭院等荣誉,脸上无光。
三是现在农民生活提高了,买肉买鸡蛋己是家常便饭,用不着自己养猪养鸡了。
农村人为何都不情愿养鸡养猪了?
提问者你应该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农村的真实情况以后才提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农村已经和以前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无法相提并论了。
第一,现在我们国家的农村的真实人口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我们国家的西南和西北的农村地区。许多的西南西北地区的农村村庄只能看到一些老弱病残孕幼之类的农村人了,真正住在农村的人都没有几个,何来的情愿不情愿的去养鸡养猪?
第二,现在的中国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巨大变化。以前的农村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鸡鸭成群,粮食囤积如山。而现在,由于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对农村环境的管控,现在农村人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少,有的村庄的养猪户几乎绝迹,并且养猪养鸡这样的农活又比较繁琐,天天都得抽时间来照顾它们,到头来还挣不到几个钱,现在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只要有钱,到处都可以买得到,我们有何必麻烦自己呢?。
第三,农村人养猪养鸡的成本并不低。虽然我们农村喂猪喂鸡有时候使用粮食作物的一些废弃物,比如米糠,麦麸,剩菜叶子,剩菜剩饭等等,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要用玉米,红薯,稻谷,黄豆,小麦,南瓜等等粮食作物喂养。又如喂养一只土鸡,平均一天的食量为50克稻谷(0.1斤/天,当然鸡在不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食量是不同的),一年下来需要35斤左右的稻谷来喂养一只土鸡,按照现在稻谷的市场价格1.5元/斤左右,结果喂养一只土鸡的稻谷就需要50元左右,你在加上我们农村的青饲料(一般都是剩菜叶子),麦麸,米糠等等粮食的废弃物,一年的饲养成本真不低,还不包括人工费和小鸡仔的费用。当然养猪的成本就更高。并且现在不管是养猪和养鸡都要承担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如前几年的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等等。所以现在我们农村人不情愿养猪养鸡就非常容易理解。
第四,不是所有农村人都不情愿养猪养鸡,不是,一定不是。我们农村人,种植庄稼和养殖牲畜可以挣钱,我们农村人学好技术可以到城市挣钱,我们农村人做买卖可以在农村和城市挣钱等等的挣钱方式,只要对我们农村人的家庭收入有帮助的我们农村人都可以干。就如我们自己,一家人至少半年有自己饲养的土猪肉吃,禽蛋一年四季基本不用买,粮食蔬菜一年到头基本够吃。这虽然对我们农村人来说,没有看到现钱,但是我们农村人在这方面没有花钱去买来吃,我私自认为这就是我们农村人的收入。这难道不就是我们这些没有文化,没有技术,要老又不怎么老的农村人的真实生活吗?
综上所述,农村人从内心深处来说,不情愿养猪养鸡,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所致,我们农村人现在养猪养鸡,是传承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农业生产,增加现在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丰富我们农村人生活的内容。
农村人为何都不情愿养鸡养猪了?
现在我们这边农民不是不想养鸡鸭,而是不让养,说什么影响环境与卫生,去年政府下来把各家所有鸡棚都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