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如在供销社上班人员,绿色制服的快递员,电影放映员等“公家”人士。

六、七十年代,是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国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由于中国人囗多,底子薄,要改变当时一穷二白的面貌,却实不容易。需要很长的时间,经过人们艰苦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各村都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统一劳动,按劳分配。这时的人们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号召人们仍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六、七十年代乡村最吃香的工作是大队书记、会计,其次是生产队队长和会计。因为那个年代,国家的各项建设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农村以兴修水利为主要建设。人们农忙时节忙种庄稼,农闲时抓紧时间兴修水利,大家都是你追我赶,起早贪黑的干。只有大队书记和会计不要劳动,他们坐在大队办公室计算、滩派当天各生产队要完成的生产任务,有时到工地上指挥群众如何干,书记一声令下,大队所有百姓都必须照办。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也不需要做事,他们只是指挥本队群众如何干,从那里干到那里。所有群众都会踏踏实实的从早干到晚。

在那时农村忙修水利的建设年代,有一项手艺也是比较吃香的。如木匠、篾匠、石匠、铁匠、裁缝等,因为他们一天只要上交生产队几毛钱,就可以不参加生产队紧张的兴修水利的劳动,去做他们的手工业。这样即轻松,又吃人家的、拿人家的,自由自在,还可吃香的、喝辣的,每天工资现金到手。虽然当时工资不高,但他们仍是乡村的上等人。

六、七十年代百姓每天都是紧张的劳动,人们都累得腰酸背痛。如果那时能不劳动或轻松劳动,也能收到比大众多的报酬。那么他的职业就是吃香的职业,也是受人们敬佩的职业。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引人注目的工作就是供销社、食品、粮站、电影队放映员、邮局邮递员、公社广播站等单位,这些都是六七十年代让人羡慕不已的单位,不知令多少人垂涎三尺、梦寐以求,能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一般都是政治条较好的家庭,如军烈属、干部子女、或者是与大小队干部能沾亲带故的家庭子女们。能在这些部门上班工作,也就意味着自己也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与黄泥巴打交道、辛辛苦苦的去种地了。

一、供销社营业员:

在那个物质缺乏、商品都是按计划供应的年代,什么物质都是凭票证购买,糖要糖票、布要布票、粮要粮票、肉要肉票,谁能谋上一份在供销社“站柜台”的差事,也算是祖上积了大德了。再就是人们可通过供销社的熟人(那时也称“开后门”)买到紧缺物资,如红糖、白糖、肥皂、电池、火柴、食用大碱、点灯用的煤油、或者是削价布料等。曾记得本队有一青年小伙在公社供销社文具门市部工作,他父亲是村支部副书记,七十年代我托他邦忙买过一幅扑克牌,那时好像是二毛多钱吧。

二、粮管所的工作人员:

粮管所的工作人员最牛的就是粮站的验质员了,别看他官职不大,手中的“权利”可不小,谁也不敢得罪他,你的粮食质量能否“过关”,就他一句话搞定。那个年代粮食紧缺,很多人都吃不饱、饿肚子,生产队的粮食大部分都交了公粮。无论是早前的集体交公粮,还是后来的个人交公粮,见了粮站的验质员,都得笑脸相迎、恭唯不尽,上至大队书记、下至生产队长及社员们。

三、食品营业所:

那时的食品营业所主要是收购农民饲养的生猪、山羊屠宰后,为街道居民及那些没有杀猪的农户提供猪羊肉、鲜鸡蛋的供应,而这些物资也都是凭票供应,也不是随便都能买得到或者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所以说有些人便找熟人开后门,可多买一点鸡蛋或者是邦忙买到好一点的肉。

四、电影队的放映员:

过去的农村文化生活就像物资一样缺乏,人们能看上一场路天电影就算是一件很奢望的事了,特别是小孩子;所以说公社电影队的放映员也是很受人羡慕和崇拜的一份职业,上面规定每个月要在各大队放上一两场电影,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帅小伙子,站在电影放映机旁,在白炽聚光灯的照耀下,舞弄着电影拷贝,更是令那些农村姑娘们垂涎三尺、羡慕不已。

五、邮局的邮递员:

那时能骑上一辆绿色永久牌邮递专用自行车、穿上绿色工作制服、肩挎一印有人民邮电字样的绿色挎包,每天穿梭在各村组送报送信件,虽说是相比其他工作略辛苦一点,但也是一份很被人羡慕、很体面的工作。每月不但有几十元的工资,而且每天还可免费看一些报刊杂志及各类画报等读物。

六、广播站的工作人员:

广播站是当时一级政府的重要咽喉和宣传工具,主要是负责转播和宣传国内外时实重要新闻及主持一些会议场所的布置安排,工作人员可获得与政府官员及领导们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也是一份很不错的差事,有工作能力的甚至还有得到提拨和重用的机会。

时过境迁、社会变革,这些曾经令人羡慕的香饽饽、盛行一个时期的单位机构及个人,就像小溪的流水而一去不复返,直至被后来的改革开放浪潮所击垮,职员下岗另谋出路或者是干个体经营户等。此一时彼一时,这些都是得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或许说是因改革开放把那些曾经令人羡慕不已的单位和员工推向了市场化,让他们下岗再就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发挥他们的余热;如今这些单位的房子及机构也不复存在了,不但在那儿建起了新的高楼大厦和住宅小区,也换上了新的主人,这就是历史的潮流,谁也无法阻挡。故有“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一说。那些当年曾经在这些单位工作过的职员,现在大都应该在70岁左右的年龄,有些当了爷爷奶奶,有些已成为了外公外婆。而这些人员当中有部分人在当年单位解散时可能为他们买了养老保险,有些可能是单位出一部分、个人在出一部分,不管谁出,他们现在每月应该有两三千元左右的养老退休金吧。也更希望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开心愉快!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以上回答只是个人的分析及观点,你有更好回答也给大分享一下吧!谢谢阅读并分享!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要说,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现在怎么,,???

在当时乡村就是,。

(一)供销合作社,是全民单位,有商业局颔导。在计划经济时候,凡是农业生产的除粮食之外,农付产品都归供销合作社来收购,包括稻草(军需马草)来完成收购任务。

每年发放布票,棉系票,都是该单位来完成。

日常除大年初一,二。关门打烊外,其余时间都开门营业,供应人们日常生活必须品,都数依计划供应来销售,凭证,凭票购买,,不是开玩笑说句话,就连大便用纸,也要凭证供应。其它我不一,一,例举了,,,

为此想进入这个单位相当之难!

(二)粮油供应站,{粮管所}也是全民单位,有粮食局来领导。主要收购地方的,稻子,麦子,菜籽。同时供应地方居民,米,麵,油,包括老农民的依麦换米供应。,,,

以上两个单位除旺季,职工比较辛苦,其余时候比较轻松,工资收入也隐定。

但是这两个单位在2002年前后都解体了,任您有资产无资产,,,都是依零破产终结,,,至于职工么?什么尚态?(丨)年满30年工岭,或者离退休5年之中的职工,拿生活费240元一月,自谋职业,(2)年满25年以上工岭的职工,拿每月100元,作协保处理。其余职工一次性了断,拿4.至5千元,走人,,,

所谓,"河东三年,河西三年”这些单位就是这个尚态。。。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我来回答你。六七八十年代,什么工作最吃香?当时第一是供销合作社,当时是供销合作社是集供应,销售,收购于一体。供应盐醋煤油(点灯油)糖布料等,供应化肥农药地膜等,供应车車,自行车等日用品。买一斤红糖生孩子用,要有医院或接生员开证明,∵一大小生产队盖章,才能买到,买一辆自行車,那比登天还难,除非儿子结婚,民政,大小队,公社盖章等手续齐全,也非常难买到一辆,有时手续齐全,也确实无货。

供销社并列草位棉花加工厂也是当时最吃香单位,当时农业单一,只种粮棉油,想进棉粮单位,很难很难。我39岁了才进入棉加厂,原因很简单,国家落实插队知青政策,被分配进棉加厂,当时没有走后门。

好景不长干了四年,进厂工资改革刚完成,每月四十五元,前也工作人员都说我真幸运。好景不长,四年后厂倒闭,全部下岗,总共四年没挣两千元,每人集资2500元。入不负岀,还好我家特困,把欠款要回来了,别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厂长把厂里能卖的,包括地皮也卖光了,别人钱也没要回,厂长岀車祸死了。

我们只能一也挣钱,一边自交全部养老金,艰难养家护口,自己交了15年养老保险,2O06年退休,退休532元,虽不多,但比不交强多了,现在15年連长,己每月领2277元,感谢党的好领导,使自己能度过一个幸福晚年。‘

这就是当时最好的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经历和单位的经过。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感谢邀请!

六七十年代是个特殊的符号,那时姐姐刚刚出生在农村,至今回忆起来,苦涩中带着甜蜜,无奈中也充满了趣味儿!

(一)

小时候在农村常听奶奶讲,村里婆姨们最羡慕杨家一个二奶奶,她是童养媳,十四岁就生了大儿子,到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儿子的妈了!那个时候,农村人谁家儿子多,谁家就牛逼!因为男劳力最牛!工分得的多!

更令人羡慕的还不止这个,二奶奶还担任着另外一个令人羡慕的角色。她是大队食堂做饭的!那个时候村里人们都在大队食堂吃饭 ,其他人都是给啥吃啥,好多人都吃不饱肚子。可是,二奶奶是和面的,每每和面完毕就要回家上厕所,这个档口二奶奶就会把手上面偷偷握着的面洗到自家锅里去。家里孩子们总能开小灶!

(二)

因为父亲当煤矿工人,所以我家在村里边属于经济户。与村里纯农户待遇不同。我们吃的粮有一部分属于议价粮。我们领到的口粮总是小队给别的农户分剩下的。

那时候,看着一个个小队干部好神气。他们决定着全小队人的命运和饭碗子。小队长,小队会计,甚至连给小队大队看门的大爷感觉也很牛逼。更甭说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些大干部了!

所以要说到六七十年代什么人最令人羡慕?那就应该是与公家沾边的人都很牛逼 令人羡慕。包括吃公家粮的干部,供销社的售货员,还有放电影的等等。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卖方市场!谁手中掌握着公物,谁就令人羡慕!

而今,时代不同了!市场经济时代,顾客才是上帝!卖方市场早已变为了买方市场。社会分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那些服务岗位有的消失,有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什么职业最令人羡慕?那肯定是靠本事吃饭的人!您觉得呢?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是粮站,食品所,供销社,电影放映员,现在早已倒闭了,都成了下岗工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