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千百年来,人们在礼尚往来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的规矩和禁忌,其中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有一些则一直保留下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对一些习俗还是挺讲究的,比如生日不送钟,结婚莫送伞等等。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农村老人讲“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什么意思?有书君归纳,应该有下面几种解释:
一、寿不送烟
寿不送烟,顾名思义,就是老人生日做寿时,前来贺寿的人不能将香烟作为贺礼。至于为什么不能送香烟?民间流传的说法有:
1、烟与“咽”、“奄”谐音。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同音、谐音字较多,含义也不尽相同。“咽气”即表示人死了。寿宴本是喜事,一般是年满六十岁以后才办,亲朋好友及邻里前来祝贺,大家都是讲一些诸如“恭喜”、“寿比南山”之类的吉利话,此时若冒然送烟,会认为不吉利,容易引起主家不高兴,是不合适的。
“奄”就是奄奄一息,气息微弱的意思,表示人即将死亡。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联想过于丰富,但主人办寿宴的初衷,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祝福老人家幸福安康,长命百岁,图个吉利。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向外表明这一家的子孙后代对老人孝顺,图个面子。所以送烟就有不怀好意的嫌疑,是忌讳的。
2、火灭生烟。烟的字义就是火灭了,或者东西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气体。一般会认为只有为死人烧香的时候才是点火即灭,然后烟消云散,什么都没有了。生命之火都熄灭了,就表示人死了,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人死灯灭”。
3、吸烟危害身体。现代医学认为吸烟有害身体,老人家过大寿的时候,亲朋好友及晚辈都会送一些寓意老人家健康长寿的礼物,比如寿桃之类的,略表心意,又讨老人家高兴。送烟即是鼓励老人抽烟,做危害老人家身体的事情,就显得有些动机不纯,需要尽量避免。
所以,参加寿宴前,如果需要买礼物,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好心办坏事。或者直接包个红包,这样就比较稳妥。
二、丧不后补
红白喜事时“随礼”是一种很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每个人都会经历。
“丧不后补”很容易理解,就是别人办丧事的时候,在出殡前,如果你因为别的原因没有将随礼送到,之后就不要补送。
因为丧事的随礼是用来购买祭品,以便祭祀死去的人的。我们送去的礼金就表示让其子女家属代为购买祭祀品。老人过世是一件不幸的事,丧事结束即表示不幸的事已经过去。
在很多地方,一旦哪家有老人过世,亲朋好友及乡邻都会主动前去帮忙,如果你在外地或有事帮不上忙,本来已经对人家有所亏欠了,过后还补送一份礼,就有咒人家再办丧事的意思,所以是非常忌讳的。
就连结婚这样的喜事,有的地方也是不喜欢人家补礼的。因为谁都希望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一辈子只结一次婚。
婚礼过后再次收礼,即表示再婚,有些人还是很在意的。
所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迎来送往,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农村,我们都要入乡随俗。尊重别人也是我们教养的一种体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果真是伤人不轻,前几天我刚刚为此吃了一大大亏,因为这一件事情被贻笑大方。
过年的时候,认识一个美女朋友,我开车去县城,她在路边等车,当时下着雨,我看到路边上有人,所以想顺当做个好事,因为我近视眼,所以开到路边上才看清楚是个美女,当时为了明哲保身,不想沾染没有必要的因果,所以直接就开车走了,不经意间的从反光镜里面看,路边的这个美女,一边大喊大叫,一边冲我摆手,所以就把靠边停下了车。
美女从后面,很不淑女地朝我跑过来,一把拉开我的车门,用60多分呗的声音喊道:你把车开到我边上,看了我一眼就走,你什么意思?安得什么心?你是看我长得丑?还是感觉自己配不上?你不给我解释清楚,今天你就别想走了,说完一屁股就坐在了我的副驾驶,并且顺手牵羊的,拿起我没有开口的饮料,直接就打开喝。
惹不起我也躲不起,只好一边开车一边给女人解释,告诉她,你长得绝对是女神级别的人,之所以刚才看你一眼就走,无非是因为你的美貌和气质,让我自惭形秽,不敢给你搭讪,早知道你如此平易近人,我是肯定要邀请你上车的。
美女果然都是喜欢好听的,几句恭维的话,就让这个前几分钟还母老虎一样的女人,瞬间就娇滴滴地对我说:哥哥你真是一个实在人,净说大实话,你真讨厌。
美女在我们镇上的一个部门上班,因为自己的车坏了,所以在路边等车,去县城给自己的姨夫过生日,阴差阳错就遇到了倒霉的我,美女不仅很漂亮,并且很意外的很有趣,很多故事古典都能顺口道来,一些话说出来颇有和我志同道合的意思。
美女快下车的时候问我,她姨夫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好,我告诉美女,送礼物要投其所好,你姨夫喜欢什么,你就送什么,美女说不知道自己的姨夫喜欢什么,我就夸夸其谈的告诉她,大多数男人大都是贪财好色,喜欢抽烟,给你姨夫送钱送别的不现实,你不如给他买两条子烟,美女听我说完,顿时心花怒放,说道他姨夫平日里面最好抽烟,我的这个建议最好,让我把她送到县城的烟酒店。
美女给他的姨夫买了两条烟当做寿礼,并且顺带着给我买了两子,然后留了个联系方式就走了,看着美女远去的背影,我不禁张然,像这样泼辣的俏佳人,我还是离她越远越好。
晚上九点多钟,我从县城开车回家,路上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过来,因为当时路上车比较多,我没有接电话,想等着过一会,再给对方把电话回过去,可谁知道这个电话真的是越打越来劲,我开了十多分钟的车,电话整整的响了十多分钟,这个时候,我实在是不敢在耽搁,毕竟电话号码是我们本地的。
电话一接通,对方直接就炸锅了,声音很明显是下午坐车的美女,美女好像是暴走了一样,电话里面霹雳吧啦的对着我直接就是一顿臭骂,然后命令我去,县城的一个酒店外面接她,并且威胁我说,如果我敢不去,她明天就去我们村里找我,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我肯定是乖乖的就烦,马上回程,按照指定的位置,去接这位暴走的美女。
到了酒店门口,美女看到我以后,二话没说对着我就是一顿掐,那力气都想把我吃下去,大庭广众之下,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被美女修理了一顿,有请她去路边摊吃了一顿,顺道送了一个小礼物,美女这个时候才消气了,一笑灿烂笑容的问我:我打你,你服气不?我无奈的回答到,我服气,我很服气,美女有问道,你知道我为啥打你不,我赶紧的回答道,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你为啥打我,你一句话不说,就给我一顿胖凑,谁知道你想干啥啊?
美女一脸鄙夷地告诉我,亏你戴个眼睛,说话文叨叨的,还以为你是个文化人,听信你的话,我姨夫告诉过生日,我给他买了两条烟,被亲戚朋友们好声的叱责了一顿,哪有过大寿送烟的,你这不是让我自找难堪吗?
听了美女的话,我感觉拿了手机搜索了一下,没成想到还真有“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看了这句俗语的解释,我真心感觉挺难为情的,这顿打挨的不冤,为了将功补过,请美女看了一场电影,把她送回家,这件事情才算是彻底了解了。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寿不送烟”,这句话其实很好解释,意思就是说,当老人长辈过生日的时候,香烟是不能当做寿礼的,香烟在寿礼当中是一种忌讳,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
为什么说过生日送寿礼,不能送烟,因为烟的谐音不好,咽气是死亡的意思,而烟消云散更是结束去世的意思,所以在别人过寿的时候,送香烟,对方会因为这是一种诅咒,是一种不好的兆头,所以大家千万要记住,给长辈亲人送寿礼,一定不能选择香烟,多贵的多稀缺的香烟,都是不能出现在这个场合的。
“丧不后补”的意思是说,当你事后才知道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是铁哥们,好朋友,家里面有人过世,出丧出殡的当天你不知道,并没有随礼,而是在事后,你有听说了这件事情,那么你记住,这个时候你只能是表达惋惜和同情之心,千万不要给对方送上一份礼金,因为丧事上面的礼金是不能后补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如果是遇到谁家有喜事,你当时不在家,不在现场,那么完全可以在事后,听说知道以后,给对方补上一份礼金,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记住后补礼金这件事情,只能出现在喜事上面,丧事是万万不可以的。
“丧不后补”是因为在农村的传统认识里面,当人去世的这一天,大家随的份子,都是给去世的人花的,都是要让去世的人带走的,所以后补丧事上面的礼金,是对人的一种大忌,是把去世人的钱,拿来给活着的人花,这一点是非常让人反感,所以大家一定要切记切记。
这里给大家的一个忠告就是,在农村送礼,酒和茶叶是最后的送礼方式,这两种东西,都非常受农村人的喜好,并且有都比较接地气,很容易让人接受,酒和茶叶的档次都分外三六九等,你送给对方什么档次的东西,对方自然心知肚明,而且这两种东西,不管在那个场合都是通用的,百无禁忌,不会给人留下口舌之争。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表弟谈了一个女朋友马上准备定亲了,正好赶上女友的爷爷过66大寿,表弟为了充面子包了6666元红包还买了两条黄金叶,喜滋滋的去吃寿宴,没想到因为这个举动,差点搞砸这门亲事。
小姨家的表弟已经27岁了,他老实又拧巴,但是时不时还有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平时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聊天,他经常一句话也不说,只顾着自己玩手机。我们还打趣道:你天天玩手机,能找到老婆吗?
没想到表弟嘿嘿一笑:那还真说不准。
果然没几天,表弟竟然真领了一个女孩回家,这个女孩家是广西的,两人在网上聊了快一年,没想到女孩竟然千里奔现。
因为这件事我们简直对表弟大为改观,看着平时闷闷的不说话,没想到是深藏不露啊。
女孩20岁,一米6的身高,娇小可人,表弟对她百般疼爱。
女孩家里比较贫穷,有三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在家里很少有人关心她,每天还要做大量家务,农闲时就要去镇上打工补贴家用。后来在网上认识了表弟,表弟的体贴让他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温暖。
一次和家里吵架后,终于坐火车来找表弟了。
小姨对于这个远道而来的媳妇,开始也是怀疑的态度,怕是不正经的女孩,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她和别的女孩不太一样。
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起床后就开始打扫卫生,扫院子、然后做好早饭,小姨说,你多睡会,早饭我来做就可以。
女孩满不在乎的说:没事的阿姨,我都习惯了,在家我都5点起床喂猪。
平时也对姨和姨夫也很尊敬,相处一个月下来,小姨是非常满意,就催促赶紧定亲。
一天,女孩心事重重的,做饭还把汤熬糊了,大姨看出端倪问:妮啊,咋拉,我看你是心里有事,是不是刚子欺负你了,你给我说,我打他。
女孩红着眼说:没有,刚子对我很好,我想我爷爷了,我这次赌气从家里跑出来,家人都不知道,我爷爷肯定担心,过几天就是我爷爷66岁大寿,从小最疼我的就是我爷爷,把好吃的藏起来给我吃,还偷偷给我零花钱,现在66岁大寿我却不能在他老人家身边。
说着抹了抹眼泪。
大姨红着眼眶摸着女孩的头:这有什么难的,让刚子歇几天班,陪你回老家一趟,正好和你父母商量一下定亲的事。
女孩睁大眼睛不敢相信的说:真的吗?
小姨满是心疼的说:以后自信点,我们都是一家人。
买好了火车票,小姨给了表弟10000元钱交代:第一次去老丈人家,别小里小气让人家笑话,小红和他爷爷亲,过66大寿,你就多包点红包,说话一定注意,别冒冒失失的……小姨交代个不停,表弟不耐烦的说知道了、知道了。
经过一夜的颠簸,二人终于来到广西,接下来还要坐出租车去小红家,表弟找了一个小超市,买了几箱奶、几箱营养品,结账时突然看见柜台下的黄金叶。
以前就听小红说他爷爷爱吸烟,一直吸老烟枪,味道特别呛,这回第一次去她家我一定好好表现一番。于是狠心拿出自己的工资买了两条,放在皮箱里。
一路的颠簸,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刚子先礼貌的去小红父母家,小红父母看见表弟大包小包的,也是笑意相迎,然后吃了点饭,在一间四面漏风的房间歇下。
第二天就是爷爷的大寿,在这村里老人过寿是非常隆重的事情,老人越长寿说明村子越有福气,老人过寿时一大家族沾亲带故的都要来祝贺。
这天,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好不热闹,刚子成了家族的焦点,一会大娘、大爷来看看,一会二叔、三叔来看看,紧张的刚子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终于等到快要开饭了,开饭之前要随礼,二叔拿着毛笔记账:
三叔随礼200元
二姑随礼600元………
一直都是几百几百的,没有超过一千的。
刚子有些按耐不住,心里窃笑还是我有面子,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红包:孙女婿6666元。
村里人都震惊了,在这个还属于落后的寨子里,6000多块钱差不多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族人都窃窃私语:小红有本事啊,才出去一个多月,找了一个金龟婿啊。
小红的爸妈,也顿时感觉很有脸面,脸上洋溢着笑容,目光里都是自豪:你看俺女婿,就是大方,不亏是大城市来的,红红跟了她,享不尽的福呦!
小红红着脸不说话。
刚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突然想起来:大家等着,我还给爷爷买了一样好东西。
说着从屋里皮箱里拿出两条烟,走到爷爷面前:爷爷,我常听小红说,你喜欢吸烟,但是那老烟枪经常呛到你,我给你买了两条好烟,你吸完了我再给你买。
刚才还满脸笑意的爷爷,脸突然沉下来,看着这两条烟,神色越来越难看,突然站起来,一下把烟拍到地上:哼,你是觉得我活的时间太长了吗?然后转身回屋。
家族的人也低声窃语:虽然有点钱,可是是个傻子,过寿送烟还是头一回。
“真是钱多人傻”
刚子瞬间懵了,这咋回事啊,刚才不好好的吗?我做错什么了。
小红爸阴着脸把小红和刚子拉进里屋:你俩今天就在屋里别出来,丢人现眼。
说完关上门出去了。
刚子问小红:这是怎么回事。
小红红着眼眶说:你啥时候买的烟,我咋不知道呢。
“这两条烟一千多,我都舍不得吸,这不是给你长面子吗?想给你爷一个惊喜。”
“这哪是惊喜,这是惊吓,你不知道在我们寨子老人过寿是多大的事,村长都来,老人过寿最忌讳就是送烟,一是吸烟对身体不好,二是寓意不好听咒老人身体不好,虽然我们这穷,可是思想却顽固的很,你这一送可犯了大忌。”
表弟一天慌了:那可咋办啊。
一直到了晚上,所有人都走了,小红爸说:你今天可是把我家脸都丢尽了,明天你就走吧,小红留下。
无论表弟怎么解释,小红家人也不听,第二天,表弟自己孤零零的回家了。
小姨听完事情起因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我千交代万交代,就忘了告诉你,千万别买烟,你说你怎么这点常识都没有,过寿不能送烟,不然人家会认为你咒人家早死呢。
表弟懊悔的蹲在地上:妈,那可咋办啊,小红怎么办啊。
小姨说:你让我想一想。
过了两天,小姨对刚子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只能好好认错,你再去一趟,小红爷爷最疼他,你去求他,他当时生气,可也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把孙女的幸福断送了,你再拿60000元给小红父母,就当彩礼钱了,小红给我说过,她们那彩礼最高才一万多,他爸妈重男轻女,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也会原谅你。
事不宜迟,刚子第二天就又去了广西,几天没见小红憔悴了不少,她看见刚子时眼泪哗啦啦的就掉了下来。
刚子先来到爷爷住的地方承认了那天自己的冒失,和自己的无知,爷爷看着孙女这两天茶不思饭不想,也是心软,想着刚子也是无心的就原谅了他。
到是小红的父母咬住这件事不放:我把闺女养这么大,还没享她的福呢,就先把我夏家是脸丢了,这事不能这么算了,再说了我辛辛苦苦把孩子养这么大,你说领走就领走。
刚子听出来言外之意,事情可以原谅,现在就看钱到不到位。
“叔叔,阿姨你们别生气,都是我的错,我已经给爷爷道歉了,我是真心喜欢小红的,这回我是带着彩礼钱来的,希望你们能同意。”
一听到彩礼,小红父母两眼放光:你带了多少啊。
“六万”
“六万!”小红爸妈异口同声的说。
最后装模作势的又说了一番话,然后说:看在你真心喜欢小红的份上,我们原谅你了,小红收拾收拾,明天和刚子一起回去吧!
此时这一刻,刚子的心才放下来,事情终于解决了,这回记住了一个教训“寿不送烟”
“寿不送烟”其实大部分是因为谐音字寿是长寿的意思,而烟折化为清风飘走了,和过寿寓意相反,所以当刚子买了一千多的烟还闹了场误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丧不后补”又是什么意思呢?
表弟有个结拜兄弟平时关系非常好,一次快过年了,表弟要去外地出差半个月,随知这个结拜兄弟的父亲因疾病去世了,一个星期就火化发丧了。
等到表弟回家后都已经年28了,他回到家立马赶到兄弟家,人家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东西,表弟坐下伤心的说:没想到伯父走这么快,我当时在外地也没办法来给你帮忙,这2000块钱,你收着,也是我一片心意。
他兄弟立马急眼了:刚子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今天你要来喝酒我欢迎,你要是来补后账,对不起,你走吧,丧不后补,你不懂吗?
听到他兄弟一番话后才恍然大悟,一直赔礼道歉,好在他兄弟大方,原谅了他。
这两件事让表弟彻底明白了“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的意思。
为什么丧不后补呢?
本来这件事就给家人带来极大的悲伤,如果发丧那天没来的及来,过后也就不要提及此事,本来别人刚平复好的心情,又被勾起伤心事肯定不受欢迎,而且表弟去是别人正好是要过年,也怪不得他兄弟发脾气。
我这表弟也真是好心办坏事啊!你说是吗?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岳父60大寿,我准备了一个5888的大红包,2瓶好酒,还特意备了2条好烟,没想到岳父看到这两条烟后脸色变得铁青,小舅子拿起烟就扔到我脸上,然后把我轰出家门,弄得我狼狈不堪。
我老婆是农村人,嫁给我之后很少回去。我也难得到她娘家看望岳父岳母,心里满是愧疚。岳父60大寿时,我提前跟单位请假,一定要去给岳父祝寿。
我老婆的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可就我一个大城市的女婿,所以我不能给自己丢脸,准备了2瓶高档的白酒,一些精美小吃,还包了了一个5888元的大红包。
因为老婆老家很重视60大寿这个寿诞,有条件的家庭都要大办特办,所以老婆提前一个星期就回去帮忙,她知道我工作忙,让我提前一天到她家就行。
我掐准了时间出发,可就在出发前,我忽然想起岳父爱抽烟,我忘记带烟了,于是赶紧买了2条好烟带在身上,免得到老婆娘家被人嘲笑我小气。
当我车子开进老婆娘家所在的那个村时,我给老婆打了个电话。结果她到镇上买东西,要晚一些回家,她让我直接开到她家,把礼物呈送给岳父就可以了。
我心想这没问题,就按照老婆的吩咐直接开车去了。到她家,岳父看到我很高兴,亲自从屋里接了出来,挽着我的胳膊笑着和我寒暄。
毕竟我是大城市的女婿,岳父给足了我面子。等客套过后,我扶着岳父进屋,然后把我带的礼物一一陈放在岳父面前。
岳父看到这么多礼物,再加上大红包,嘴里说着:“用不着”,脸上可乐开了花。
最后我把2条好烟递到他面前,以为岳父会更高兴,哪曾想岳父的脸刷的一下变成铁青,两个眼睛像铜铃一样瞪着我,眼神里满是迷惑和愤怒。
旁边的小舅子也变了脸色,一把抓起2条烟往我脸上扔来,我接住烟,还不清楚为什么,就被小舅子连推带搡把我轰出了家门。
我站在屋外的院子里,人完全蒙了。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是礼数不周,还是送的礼不够厚?可该行的礼我都行了,那些礼物再加大红包,也足够体面了呀?
我再看看手里捧着的好烟,岳父是看到这烟才生气的,但我看不出这烟不好在哪里,是不是岳父嫌我只拿2条太少了?
我看到周围有很多人在看我热闹,他们有的看着我摇头,有的抿着嘴冷笑,还有的在窃窃私语,可他们说的当地话,我一句也听不懂。
这时小舅子冲了过来,一把抓住我的领子,生气地用普通话对我说:“你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农村人,送这种东西给我爸,看你像读过书的人,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
我的火也上来了,我拿这么多礼物过来,你们不说一句感谢的话,还说扔就扔。我反手也抓住小舅子的领子,吼道:“到底谁看不起谁?我拿礼物来给爸祝寿,我来错了?”
我们扭打在一起,我一只手里还拿着香烟,动作迟钝,一不留神被小舅子按到地上。岳母和老婆的二姨跑了过来,用力把我们分开。
我站起身,岳母一边帮我拍去身上的土,一边对我说着话,可她说的也是方言,我一句不懂。我心里感到很委屈,就问道:“妈,我做错什么了要挨打?”
二姨在一旁用普通话说:“你好好来给你丈人祝寿,怎么能送烟呢?这不是讨打嘛。”
我愣住了,什么,送烟送错了?我赶忙解释:“送烟有什么错?我们那里送礼一定要送烟酒的,这有什么不对吗?”
二姨哈哈笑道:“你啊,我们这里祝寿送礼是不能送烟的,这是我们这边的风俗,你不知道吗?小莉(我老婆)没跟你说?”
“没有啊”,我说道,“她先来的,没跟我说烟不能送,我知道爸抽烟,特地买的好烟。”
“误会了”,二姨对小舅子说道:“你姐夫不是故意的,他不懂这里的规矩,还是让他进去跟你爸解释。”
然而小舅子还是拦着我不让进门,说我拿着烟就不许进去。我的倔脾气也犯了,特么这个地方怎么这么不讲道理,我一番好意却落得里外不是人。
我索性往地上一蹲,不管岳母和二姨怎么劝也不起来。这个时候我老婆买东西回来了,看到我蹲在地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忙过来问我怎么回事儿。
我忍不住火,对她大吼道:“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们这里祝寿不能送烟,弄得我被你弟弟打一顿!”
老婆被我吼得莫名其妙,岳母忙跟她说了情况,老婆大笑道:“怪我不好,没跟你说清楚,你不抽烟,我以为你不会买烟的,抱歉,让你好心办坏事了。”
接着老婆告诉我,在她老家祝寿不能送烟,因为“烟”和“咽”同音,送烟就好比送人家早点离世。
好嘛,这事闹的,送礼还送出个谐音梗,真让我哭笑不得。
同时,岳母也训斥小舅子鲁莽,不问清楚就打人,还在他身上打了几下,算是给我挽回一点体面。
我把烟放回车里,然后和老婆进屋重新给岳父拜寿,岳父也安慰我几句,再把儿子骂了一通。寿宴时小舅子给我敬酒赔礼,这场误会算是圆满度过了。
回家路上,我对老婆说:“看来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这个城里人以后到你们农村去,还是要学会你们那里的规矩,否则不知还会闹出什么笑话来。”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有哪些讲究?有了给岳父祝寿送礼的经历,我对此有了以下的理解:
1、“寿不送烟”,是因为烟的谐音是“咽”,这会让人跟“咽气”想到一起,听上去很不吉利。
老人做寿是件喜事,我们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如果这时不知趣送上烟去,反而让人以为你在咒他早点离世,等于破坏了祝寿的意愿。
再加上抽烟有害健康,老年人更应该少抽烟,不抽烟,所以祝寿时不能送烟。
2、“丧不后补”也是农村白事随礼的一种习俗。就是说某家在办丧事时,亲朋好友要随份子钱,但丧礼结束后,没有随份子的,就不能再补送了。
因为办丧事的人家一定很悲伤,办完丧事情绪才会复原,如果这时候再去补送丧礼,会把人家再次拉回悲伤之中,会受到人家的抵触,同样是件不吉利的事情。
3、农村人很看重风俗人情,在乎的东西也比城市多,送礼很有讲究。
因此在农村送礼,一定先要了解那里什么能送,什么不能送,送的礼要有喜气,比如送红包要避开“4”这个数字,送酒可以,代表“长长久久”。
还有送礼要看送的是什么事,送出的礼也不能贵重的出格,这毕竟是一份人情,送的太贵了,让人家以后无法回礼,反而给人家添麻烦。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和城市越来越有交融,有些习俗开始淡化,但有些习俗依然保持着原样,尤其是红白喜事,送不能乱送,送的不到位或者送错了的话,会引起很大的误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送礼之前还是要了解清楚当地的风俗,“到什么山,砍什么柴”,这样既可以让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又能加深双方的感情,让相互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农村送礼讲究很多,如送礼不当,会引起人心中不悦,虽说是无意,却有人说是有心,此时两方非常难堪,诚意也实得其反。
送礼是一种风俗,是人与人亲与亲之间友好往来的方式。礼的形式当然是钱和物,送物必须要有象征性,比喻说生日就得送挂面和酒,表示长久的意思。那何而“寿不送烟”呢?这里是皆音和字意作怪,寿就是长寿,生命延续的意思。而烟会风化飘散,零落远离而不存在,恰巧与寿字相反。通过疏理除了“嫣”以外,其它同音字对寿都不怀好意。
先说“焉”是代有疑问和反问的意思,而且还有种情绪低落及痿迷不震的神态。而这种“蔫”也不是好兆头,是种要死难活,枯萎不堪的样子。可怕的“淹”就是淹没,势如大难临头或灾劫难逃。还有“腌”就是把有生命的东西至死泡制起来。又如“咽”就有种慢吞细哽,欲欲难下的意思。再如“奄”连气息也没有了,好像命在垂危。更有意思的“阉”字不但要过刀劫,还要去零件。
那么“丧不后补”又是何意?所有的丧事当时未去,哪怕是唇齿相依情同手足的关系,过后是不能补礼的。补礼就是不吉利,有种忧事未尽的含义,也是最忌讳的。它不像是喜事,当时不知道过后补个礼,似乎是喜事连连。但是,不是所有的喜事都能补礼的。结婚后绝对不能补礼。倘若补礼就带有二婚的意思,岀现二婚当然是前婚不是死就是离。
喜当喜办,丧当丧行。送礼也好物也罢一定要切合实际,千万不要像我附近有个人一样,实在是哭笑不得。事情是这样的,儿子是个比较玲珑的哑巴,妈妈叫他随堂哥到堂姐家拜年,顺便在街上买些礼物带上。尔后妈妈上侄子家玩说哑巴没上你家来可能是先走了。等堂哥到时哑巴在烤火,姐夫拿捆纸说这是哑巴刚才拿来的。堂哥气得两眼冒火,打了一拳。第二天妈妈上门赔不是,幸好侄女婿不介意,此事尴尬不。
综上所述,农村俗语有的只是一种想象,没有实际意义。说归说,做归做,信则有,不信则无。现实生活中寿辰送烟不在少数,恨不得说拿少了。而丧后补礼的倒是没有见过。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在农村送礼都有哪些讲究?
外甥汪林遇到了难题:他们单位一把手林总的母亲去世了,他却因在外出差,不知道消息而没能随礼,现在他不知该不该补礼,进退两难中便在亲友群里求助。
我外甥汪林尽管还不到30岁,却已是他们公司的中层干部了。他很受公司一把手林总的器重,经常代表公司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也经常外出考察。
这不,前些日子他又去南方某企业考察了,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当他考察归来到单位上班后才听说,林总的母亲在他出差后没几天就去世了。他便急忙打听份子钱是谁收的?当得知份子钱是统一搭在综合办赵主任处时,他便去找赵主任搭礼钱。偏偏赵主任说,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他早都把份子钱交给林总了。
汪林很纠结这个事。
尽管他出差这件事林总是知道的,但是他不知道林总母亲去世的消息,林总不一定知道。林总不可能去想、可能也想不到,他母亲去世这样一个重大消息,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同事告诉汪林。但是事实确实如此,汪林出差期间,的的确确没有任何一个同事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
这也难怪。汪林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自视颇高,因此单位里那些职务跟他平级的同事以及职务比他低的同事,他都有些看不上眼,更谈不上跟他们有什么深交了。
在他们科,由于他是一把手,且平时给科内员工开会时,他的讲话从头至尾都是在批评人,情绪还容易激动,因此常常是讲着讲着就拍桌子。这样一来,科里的人都很怕他,他在单位时,他们对他都是敬而远之,除非要汇报工作,否则根本不会主动跟他说话,在路上要是看见了他,都会远远地就绕开,他出差了,自然更没人给他打电话了。
至于公司级领导,除了林总外,那些副职,汪林也有些看不上眼,他就曾在一次亲戚聚会上一会儿说这个副总没水平,一会儿又说那个副总只会夸夸其谈。我善意地提醒了他一句:尽管我们在座的都是亲戚,但对你单位来说,我们又是外人,在外人面前贬损你单位的领导,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呢?却不想我这话他不太爱听,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见了我都是爱答不理的。
不过话说回来,汪林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也能吃苦,并且在他们单位某次技改的攻坚阶段,他连轴转了72小时,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也因此,他得到了林总的赏识,被直接从技术员提升为技术科长。因为这个事,他觉得林总对他有知遇之恩,逢年过节时总要去林总家拜访一下,林总家有什么事时,他也总是要搭上一份厚礼。
在同事们眼里,林总也一直对他很好,有什么好事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因此,他便成了大家眼中林总身边的红人。
可是现在,林总的母亲去世了,他这个林总身边的红人竟然没有随份子!他心里那个苦闷,我这个当姨夫的自然清楚,因此看到他发在群里的信息后,就不再怪病他之前对我的不尊重了,而是直接私信问他具体情况。
汪林对自己在公司人缘不太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因此认为是同事故意不告诉他林总母亲去世的消息,好让他难堪。
他还认为林总肯定看了大家随份子的礼单,所以他不知道当林总在礼单中没找到他的名字时,会不会对他有什么看法?但是他也不知道应不应该补一份份子钱?因为他听说过“丧不后补”这句俗语,因此,既担心给林总补一份礼金会引起他的不悦,也担心不补人情钱,会更叫林总不高兴,从而影响他以后的前程。
我不由得感慨汪林真是当局者迷,便给他支招说:
既然丧事已经过去了,贸然给林总补一份礼金肯定不合适,如果林总知道“丧不后补”这个俗语的话,免不了心中会多想。但是既不补人情钱,也不过问,肯定也不好。最好的做法就是,借给林总汇报工作的机会,先就他母亲去世向他慰问,再解释一下由于在外出差,不知道消息。顺便再进行一下自我批评,就说平时只把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在团结同志方面注意不够,因此很多重大消息都晚知晚觉云云,以便暗示他之所以不知道消息,是无人告诉他……
汪林会不会按我支的招去解决他的困惑,我不清楚,但是就“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就我的理解,简单说道几句,与大家共勉。
其实这句俗语的全称是“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1)所谓“喜不送伞”,就是别人娶亲、嫁女、给孩子过满月、过周岁时,如果去道贺,千万不能送伞。因为伞与散同音,送伞就意味着让人家亲人分离、骨肉离散的意思,主人家肯定不高兴,弄不好还要以为你是故意诅咒他们呢。
(2)“寿不送烟”,就是别人给老人过寿时,不同送烟,因为烟与咽同音,而农村又将人去世了称作“咽气了”,所以,送烟有诅咒人家早日去世之嫌,因此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了,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个俗语,因此给人送寿礼时,为了耍排场、显身份,爱买名烟名酒作为礼品。如果主家不知道这个俗语也就罢了,要是知道的话,非但不会领你的情,反而会把你恨死。因此,给人送寿礼时切记不要送烟。
(3)“丧不后补”,就是在某家办丧事时,如果因某种原因,没能随礼,过后了就不要补交随礼了。因为家里有人去世了,事主家毕竟是很痛苦的,丧事过了,事主家也希望尽快忘掉伤心事,投入到正常生活中。如果去补礼,势必让事主家重新想起伤心的事,再次陷入痛苦中,这显然是不大好的,也与你随礼的初衷大相庭径。所以在丧事的随礼上一定不可贸然行事。
写在最后的话:俗语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为人处事、礼尚往来的大学问,大哲学。所以了解并懂得俗语,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在生活、工作中闹笑话、出现尴尬、甚至被人误解等。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做好传承,其中当然也包括俗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