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城里买了房,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的人士,在城市中卖购置了房产,但是并没有办理社保手续,那么未来该怎么办?

1.现在大部分城市对于身份属于农村还是城镇户口已经不是太在意了,既然能够购房,那么肯定就可以缴纳社保,至于是缴纳职工社保还是灵活就业社保,那就要算一算经济账了。所以没有缴纳社保是自己的抉择或者缺少了解社保政策,而不是政策的阻隔。

2.那么很多农村户籍的民众,在城里买房方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活方便以及工作方便,有时候更重要的是为子女要谋得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在此情况下,他们可能已经基本脱离了农村的生活和耕作。一份社保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等年老退休之后,又不能返回农村生活,又在城里没有收入。那晚年怎么办?这是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3.如果是在单位里面上班,那么建议还是要去要求缴纳职工养老社保,未来等缴满15年之后,对于老年就有了一个养老金保障。如果是在城市中自谋职业,可以凭借工商执照,个体户资格等等进行灵活就业社保的缴纳,未来缴够15年后也会得到一份社保保障。在某些地方,如果在城市中办理了有效居住证件之后,也可以同意缴纳居民养老保险,同样在缴够年限之后也能得到养老金。

4.至于在城市中买房之后,需不需要将户口转入城市变成城镇户口?这可能就要看自己的选择以及经济利益的比较了。因为当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后,在农村的宅基地以及分配的土地将会被收回。这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其实就是断根过程。但是获得城市户口后,可能对于子女的上学就业会有着一定的好处。同时在城市中如果失业的话,还可能能申请到失业保险金和失业救济金,在退休之后还可以申请低保。

5.至于缴纳社保方面,还要记住一句话,缴纳时间长远远比缴纳基数高更重要。也就是说,未来养老金会进行统筹基数,有可能缴纳基数高的并不能拿到太多的养老基金,而缴纳基数低的仍然可以得到更多一点的养老金。但是针对缴纳期限而言,就不会发生上面的变化吧。每多一年就是会多拿一年的养老金增加额。

总结下:万事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农村户籍的民众在购房之后一定会面临这种选择。但无论如何给自己购买一份社会保险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举动,也是对自己晚年负责的最重要体现。#理财大赛第三季#

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城里买了房,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在城里买了房,但是没有缴纳社保,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如果是这种情况,自己在城里买房,那么是完全有条件将户口迁移到城市里面来。然后在城市里面也就是自己新的户籍所在地,建立灵活就业的社保账户。然后我们依法去正常的缴纳,自己的社保待遇就可以了。我们是可以同时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那么养老保险满足,15年以上的累积缴费年限就可以正常的去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

当然自己做为农民工来讲,那么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全日制的劳动合同关系,作为你所打工的工作单位,都应该正常的给你去缴纳社保待遇,这是无可厚非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都应该依法去给自己的员工交纳相应的收报,所以说如果你属于这种全日制的劳动合同关系,那么应该要求你所在的工作单位来给你缴纳社保,这样一来的话自己所交纳社保的成本就会很低。

那么同时一样也是需要满足15年的累计交付年限,而且将来你即便不在这个工作单位打工,比如说你找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你的社保关系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来,继续参保。依然是可以有效的累积自身的缴费年限,即便自己不再继续打工,那么我们可以转移成为灵活就业的方式来继续参保,那么满足15年以上的缴费年限,将来就可以享受到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城里买了房,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天上不会掉馅饼。老了想领养老金,年轻时就要缴纳社保,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无论是城里人,还是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亦或是久居农村朋友,尽早参加社保,至少交够15年的养老保险,给自己提供一份养老的基本保障。

医疗保险,首选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交不起就退而求其次,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老了既有养老金又有医保,才是最靠谱的。

1、养老保险

有条件的,就交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虽然缴费成本高,但将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高,而且后退休后每年养老金每年还会上涨,调整的水平也比较高。

条件不够的,就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成本低,虽然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对也低,有一份养老金总比没有强。

2、医疗保险

至于医疗保险,有经济条件就交职工医疗保险。经济条件不够的,就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都交不起的,要及时了解当地政策,属于特困户,低保户,重残人群等可以免费参保的人群的,可以申请免费参保。

3、农民工在城里买了房,没交社保,老了怎么办?

农民工在城里买了房子,居者有其屋,是生活水平晋阶的好事。但没有缴纳社保,老了还是没有基本的养母和医疗保障,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应该考虑缴纳或补缴社保。

农民工意味着是有用人单位的,如果单位没有依法按时为你缴纳社保,你可以依法维权,要求用人单位为你补缴社保。

在城里买了房,目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是可以落户的。这样方便在工作断断续续,没有单位给你缴纳社保时,自己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继续缴纳社保。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满15年,就可以在城里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了。

医疗保险如果没有交够当地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 大多数地区男同志至少需要交满25年或30年,女同志至少需要交满20年或25年),还可以继续缴费或一次性补缴(具体以地方政策为准),之后不需要再缴纳基本医疗费用,终身享受城镇退休职工医保相关待遇。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够15年,如果有当地户口,可以按照当地政策,继续缴纳社保,交够15年时再退休。如果当地政策允许,还可以一次性补缴(目前个别地区还有这样的机会),按时退休。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够15年,如果没有当地户口,要看在当地缴费年限是否够10年,够的话,可以继续缴费,延期退休。

如果当地缴费年限不够10年,要看自己的户籍地之外是否还有缴费年限满10年的其他地区。有的话把所有地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移到该地,够15年就按时办理退休。不够15年,继续缴费,交够15年时再办理退休。

如果当地缴费年限不够10年,自己的户籍地之外,也没有缴费年限满10年的其他地区,可以把所有地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移到自己的户籍地,够15年就按时办理退休。不够15年就继续缴费,交够15年时再办理退休。

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够15年,不肯继续缴费或无力缴费的,可以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为户籍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岁时缴费年限满15年,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60岁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一次性补交至15年,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

如果目前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无法参加养老保险了,也可以考虑以房养老。同时建议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按年缴费,每年几百元,交一年保一年,终身缴费,保终身。

另外,还可以考虑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回农村养老。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社保顾问,欢迎大家关注我,方便及时查看最新同类文章。愿天下人老有所养,病有所依。

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城里买了房,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近段时间头条里讨论的挺热烈。有什么政协委员及吃粮食长大的好心人提出让国家给老农民发放几干不等的养老金。原因是几十年前农民交了公粮,又出过义务工,养活了全中国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第一功臣,理应免费受到和其他行业一样的退休待遇。

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城里买了房,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问题了?

那些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能在城里买房,又没有交社保的人,肯定是攒足了养老的本钱。老了怎办是人家自己的事。再不济,农村还有田土可耕种,比城里那些啥也没有的居民,养老岀路要宽广得多。

说实在的,50、60后能在城里买房的农民工,决不是等闲之辈,应该都是些小有成就的小包头或小老板,他们若没买社保,是根本不在乎这点养老金的。

我在深圳认识一个本公司的50后电工师傅。他以前在老家的社办企业做过电工,80年代末期就来深圳闯荡了,在本公司做了10多年,由于他为人本份,技术全面,这些年公司所有水电工程施工,都是他们一大家子承包,他的什么亲家、弟弟、表弟、妹夫、女婿都是他的部下。人家在外混了30多年,早己把一大家子都带富了,县里有多套房产、乡下建有大别墅、深圳上班还有个捷达驾座。他哪还在乎这点养老金?

再说,农村户口的70后、80后,他们从成年就开始外出务工几十年,肯定参加了本单位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即便外出打零工没处参加城镇职工社保,完全可以回户籍地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或城乡居养老保险。政府的社保大门随时敞开在那,若自己不积极参保,这不是跟自己过意不去吗?老了不就只有自找出路了!

我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己实施20多年了,如果总是置若罔闻、视而不见,不主动参保,将来没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只有增加儿女经济负担了。

社会保险,早参加早受益,不参加害自己!

好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城里买了房,没有缴纳社保,老了怎么办?

1、我这个小区就是这样的,不是纯粹的城市居民居住小区,但是买房入住的家庭也不是进城打工的那种纯粹的打工仔、打工妹之类的;大多数都是父辈做工程、做生意打拼多年有些收获后,给结婚不久的子女买的,这样的人群应该占了二分之一了;

2、老一辈的跟子女住、帮子女带孩子的,还在外面奔波的也不少;这些小老板呢,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小有斩获了,有的就是一家子都在做一种生意的,做水暖工程的、做建筑安装的、做餐饮副食的都有,四、五十岁的感觉都还在拼,五、六十岁的带孩子的居多;

3、如果把这类包工头子、做小老板的也算做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工的话,这部分人应该缴不缴养老保险都不会太在意的,家里有生意在,就有资金流的、养老无顾虑的;问题是:这些小老板的孩子们还会不会也接着做这门子生意做下去?还能不能维持他们的父辈们通过艰苦的奋斗、能够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

4、有几户的下一代也没做父辈的生意了的,好几个小伙子、小媳妇都去企业上班去了,成了上班一族了;那么,只要是有单位的,包括缴纳社保在内的“五险一金”是最基本的保障了,这一代人这种法律意识应该还是有的,就是做个体门店生意的,现在也都有缴社保的意识了;

5、纯粹的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想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子的不多的,能够在二、三线城市,省会城市买房子的一般也都是大学毕业的有固定收入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层级的人比较多些;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商人及其子女买房的也很多的,真正的干力气活的农民工,收入不稳定、生计无着落的,能够买得起房子的,大多也是举家支助、辛苦数年积累起来的多点;

6、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居住和置业也是有个大的趋势吧:村里面的往镇上跑,在镇上购房;乡镇的往县城跑,在县城购房;县城的往城市跑,在城市购房;这里面的农民工中的50后、60后们老一代的人们,保险意识可能差些,80后、90后一般都会有社保的;

7、那些农民工进城购房以后没缴保险的人呢,家里生计、光景好些的,也无所谓保险不保险了;做不动了的、孩子孝顺的,就指望着孩子们养老了;有的还可以把农村交的保险好像是叫做新农合的带着的,也有自己挂靠个单位缴保险的,也有买了商业保险的;也有子女给父母买了保险的;

8、还有一种,在城里过不惯的、不习惯跟孩子们一起的,等孙子辈的长大点了,再回到乡下自己过的也有的;家里的田地出租也都有点收入的;身体好的,种点蔬菜、养养鸡鸭、积蓄有那么点、新农合收获点、子女们接济点,养老问题也都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