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农田里面是有泥鳅和野杂鱼的,它们的生存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反而对水稻生长有益,它们可以吃掉杂草和害虫,拉的粪便可以肥水稻,能够提高稻谷的产量。
我们村的稻田采用鱼稻共养,稻谷增加产量15%,每亩产鱼50公斤左右。粮食增加和收获的鱼也是一项收效益,鱼稻共养每亩每年可以直接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如果是泥鳅,收入更高。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泥鳅是水生动物,它喜欢在有水有稀泥的环境下生存活动。种植水稻的秧田很符合泥鳅的生存条件,种植过水稻的人们都知道,在插秧之前就要把水田里的泥巴整熟、整粘合,这就给泥鳅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泥鳅喜欢打洞,在插秧的水田里泥鳅就可以很轻松钻泥打洞。因此,在插秧的水田里就会有很多的泥鳅和黄鳝之类的水生动物在里面生活。
泥鳅喜欢吃田里的虫子和微生物及腐枝烂叶等。它并不吃水稻的秧苗,它在泥巴里游动还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它吃的一些虫卵或虫子有的还是一些危害水稻的害虫。一块水田里泥鳅多的话,也可以证明田里面的泥巴和水质非常的优良。试想一下:田里的泥巴如果被污染了,就没有那些泥鳅和其它的一些水生物了。所以,也可以说泥鳅是稻田泥土质量的检测器。
现在也有很多人在搞水稻和泥鳅的混合养殖。水稻秧苗插上后,就可以给泥鳅提供庇阴栖息的地方,而种植水稻施的肥料也可以当做泥鳅的饲料。而泥鳅排泄的粪便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这样循环的相互转化不仅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而且,也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如果要搞水稻和泥鳅的混合养殖,就要选择那种比较稳水的田块。而且,还不是主要过水的水田,避免下雨漫水的时候,泥鳅顺着田豁子的流水上水跑掉了。
在整田时要用那种微型旋耕机,因为大型旋耕机的速度快。泥鳅在泥巴里感觉到危险时,逃脱不及时就容易被耙死或耙伤。而微型旋耕机的速度较慢,泥鳅感觉到动静后可以及时的逃避危险。如果用牛整田更好,牛的速度慢耙齿稀,它更伤害不到泥鳅。
总体来说:水稻秧苗下里有泥鳅活动,对秧苗的生长并没有什么影响。泥鳅不吃秧苗,也不会造成对秧苗的危害。由于它的身体很小,即使在秧的根附近活动,也不会影响秧苗的生长。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泥鳅不但不影响水稻,还可以让水稻的根系容易发达,因为泥鳅在泥里面转,有助于营养成分,让水稻更加的茁壮成长。人家故意稻田里面还养鱼,就是为了遇到共同发展需要,你就可以吃掉落在水面上的一些害虫。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水稻田中有泥鳅,黄鳝说明稻田无污染生态环境好应该值得高兴,稻田中有泥鳅有利也有弊。先说一下泥鳅生活在稻田中给田和禾苗的好处。泥鳅在稻田中可以吃掉一部分害虫,有利于预防虫害作用,同时泥鳅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肥田,为稻禾的生长提供营养成份,在稻田里的泥鳅可以疏松土壤,预防土壤结板。这是稻田里有泥鳅的优点。但是也有缺点,泥鳅喜欢在水田中打洞,有可能造成稻田漏水致使稻田水源不足,泥鳅打洞的同时,也有可能伤害稻禾根系,影响禾苗的正常发育成长适成水稻减产。
如今泥鳅泛滥成灾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因为稻大量使用农药,化学除草剂、化肥,致使大部分稻田中泥鳅、黄鳝、鱼类接近绝迹,偶尔看到有泥鳅等鱼类都感到十分喜欢,如果真到了泥鳅多得影响到了水稻的正常生长,那就尝试着稻和泥鳅共存的方式,泥鳅在市场上价格也不错,用泥鳅替代水稻减产的一部分。也有人试着放一部分大龙虾,对泥鳅进行天敌捕食,其实大龙虾对水稻也可能会有伤害,我不建议用农药来毒杀泥鳅,农药会造成污染,后果不堪设想。一切都是在学习中摸索,最好是不破坏生态环境,泥鳅水稻共处,又不会减少水稻产量,也不会降低水稻品质,那将会是双赢。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水稻生长?稻鱼共生,是否可行,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水稻根系生长与泥鳅生长是否存在矛盾。水稻的根系属于须根系,根据发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在水稻生长发育时期,水稻根系大量发生,但分布较浅,多数分布在20㎝以内土层呈扁园形横向发展。而泥鳅是一种小型的底层鱼类,以澡类和高等植物的碎屑为食,所以,两者共生之间并不矛盾,相反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可以摄取稻田中多种生物饵料如蚯蚓,摇蚊幼虫及稻田害虫,起到生物治虫的部分功能,况且,泥鳅的排泄物,可供水稻吸收补充肥料,而水稻给泥鳅提供了遮阴的环境,有利于泥鳅正常生长,稻、鱼(泥鳅)模式,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大大地增加了农民单产收入。
稻田养泥鳅,一举两得,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增加泥鳅的养殖效率,那么如何做好稻田养泥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稻田选择:稻田养泥鳅必须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松软,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块。
2田埂要加固:养泥鳅的稻田,一般田埂宽度要满足40㎝,高度不低于30㎝,进出水口要设纱网,防止泥鳅外逃,
3稻田开沟:稻田开一条十字形纵横沟,沟宽、深30~40㎝,沟沟相通,这样有利于打药及捕捞。
4放养时间:水稻插秧后二十天,禾苗施过分蝶肥后,即可投放,每亩投放数量2、5万尾左右。
5喂食方法:泥鳅生长虽然可以自由觅食,但为了加速生长,需要人工投放花生粉,玉米粉,麦麸,及动物内脏等于沟内,注意每次投放要适量,不能过剩,以免影响水质,
6稻田施肥与用药: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追施化肥时尽量做到少吃多餐,一般亩施尿素和复合肥各5Kg,根据禾苗长势,增加施肥次数,不能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刺激性较强的氮肥,在使用农药时,选高效低毒农药,于阴天喷施,减少农药对泥鳅的毒害。
7捕捞上市:水稻收割后,稻田要加大水位,稻草全部还田,培养更多的浮游生物,供泥鳅揽食,十月份左右,泥鳅可上市,上市前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在沟内捕捉。
稻、鱼模式,经济效益虽好,但技术要求较高,要想获得稻鱼双丰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或者在有技术经验的指导下,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水稻田养泥鳅有很多成功案例。但也要有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
一是要有水源的保障,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
二是在稻田中挖几个小坑,挖几条沟用于坑相连。左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三是要做好防逃防盗以及防止天敌的侵入。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