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里的镁棒主要作用是什么?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阴极和阳极是电化学的术语,将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放在同种电解质中,其实,就构成一个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另一种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结果前者被腐蚀,后者被保护,发生氧化反应的叫阳极(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叫阴极(原电池的正极)。
镁棒插入电热水器不锈钢内胆的水中(当然镁棒与内胆接触),镁比钢铁活泼,并且,我们的生活用水并不是纯水,其中含有少量的酸加盐,也可以认为是浓度较低的酸碱盐的水溶液,于是,镁棒不断被腐蚀,从而保护了内胆。
另外,钢铁的轮船、水闸门,为了避免被水腐蚀,也要在上面贴敷一块更活泼的金属,比如锌块。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举个例子,连接电路的电线,如果将铝线与铜线直接接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就会因为铝线被腐蚀,造成断电现象,所以,电工有一句话:铜线接铝线,等于瞎胡乱!
热水器里的镁棒主要作用是什么?
热水器里的镁棒,主要的作用是牺牲自己,保护内胆,以防腐蚀。与此同时,另一个作用是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减少水中杂质在加热管和内胆表面的沉积。
大家都知道,电热水器里面的内胆,就是贮存并加热水的。水中不可避免地会溶解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形成电解质溶液。
组成热水器内胆材料的主要成份,就是铁。里面肯定还会夹杂着其他的金属元素或者是碳、渗碳体等杂质。这些杂质,大多数的活性,没有铁的活性高。因此,在内胆和水接触面上,就会形成杂质为阴极,铁为阳极的一个个原电池。这种情况,称之为电化学腐蚀。
在电化学腐蚀的作用下,杂质越多的地方,腐蚀越严重。因为杂质和铁是紧密地接触在一起的,分布也是广泛的。所以电化学腐蚀,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最后导致了内胆被蚀穿、报废。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就根据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在热水器内胆中设置了镁棒。为什么选择镁棒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名词:标准电极电势。
简单点儿说吧,标准电极电势越高的材料,在电化学腐蚀中越不容易被腐蚀。标准电极电势越低的材料,在电化学腐蚀中越容易被腐蚀。
二价的铁离子对铁原子的标准电极电势值是负的0.44V左右;三价的大约是负的0.037V。镁离子对镁的标准电极电势是负的2.363V。
也就是说,如果把镁和铁连接到一块儿,铁就会成为阴极,得到镁提供的电子保护。从而避免了被腐蚀。而镁则被“填了炮眼”,成了电化学腐蚀的牺牲品。
这样,就以牺牲镁棒为代价,保护了热水器内胆不被腐蚀。因此镁棒得隔一段时间,就得检查/更换一次。否则镁棒消耗完了,就该腐蚀热水器内胆了。
热水器里的镁棒主要作用是什么?
镁棒的真正作用是用来保护电热水器的内胆。为了避免电热水器的内胆被腐蚀,产生水垢,我们通常使用金属镁来吸收不同程度的水垢,镁是一种无毒且具有活泼性质的金属,在热水器内胆中,水被加热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镁会溶于水中。
镁棒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家庭中所使用到的电热水器就应用了镁棒。电热水器方便快捷,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在使用天然气不那么方便的公寓中也广泛应用。但可能我们根本没有了解过电热水器的构造。电热水器中就镁棒,提及镁棒,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镁棒只是作为加热的装置而存在,但实际上却错了。
镁棒,又叫做阳极棒或者打火石,在户外生存中会经常用于取火等等,也经常被应用于电器防腐。我们日常家用的电热水器一般是使用电加热管来加热的,而镁棒的真正作用是用来保护内胆。小小的一根金属棒,究竟是什么样的原理使它发挥如此强大的作用,甚至能够保护电热水器的内胆呢?
因为电热水器的内胆成分主要是铁,内胆与水是直接接触的,但是水在进行加热之后,超过40摄氏度的水就可能会产生水垢,那么如果电热水器里面没有镁棒的话,这些产生的水垢就会直接附着在内胆上,内胆就会被不同程度的腐蚀,就比如我们在家里经常使用的电热水壶,使用的时间久了就会在水壶的内壁附着一层水垢。为了避免电热水器的内胆被腐蚀,产生水垢,我们通常使用金属镁来吸收不同程度的水垢,镁是一种无毒且具有活泼性质的金属,在热水器内胆中,水被加热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镁会溶于水中。
由于使用的过程中镁棒不停的消耗,最终会溶于水中,直到消失。所以我们在使用电热水器的过程中也要定期更换镁棒,以免在镁棒消失以后继续使用造成内胆不必要的损害,也会容易造成漏电事故的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