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要求出院,怕死在医院?
城里人有重病,大多不会出院回家,原因很简单,住单元房,面积小,老人在家去世,麻烦多,甚至有的同楼业主,遗体不准走楼梯,有的不准乘电梯,弄得心神不宁,也无可奈何。在医院就省去了这些麻烦。病人走了,打电话殡仪馆的灵车即可以将遗体运到火葬场,省去很多手续。农人有风俗习惯,老人如在外去世,遗体连自己的家都不兴进,祭祀等等一切后事,都只能在大门外办理。若在家中去世,虽不能说无疾而终,也可称〈寿终正寝〉,灵堂设置于堂屋之中,祭祀数日后安葬,才算正常办理后事。家里的房子也比城里人宽敞多了,不会影响到别的邻居。另小地方乡邻,相处几代人,都是知根知底,天天有往来。不像小区业主,来自四面八方,原来都互不相识,住一幢楼几年十几年,也不会打招呼,没有一点人情味。这样的事情,也属正常现象。
六八老叟。
为何感觉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要求出院,怕死在医院?
我有一个堂妹,嫁到邻村一木匠,2002年3月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在外乡镇医院宣布死亡,家人想将她尸体运回村里安放,却遭到了邻居们的强力反对。然而堂妹12岁的儿子跪地说了一番话,邻居们立即予以放行,并尽心帮忙一起料理后事。
我堂妹比我小四岁,从小就吃过苦,在家里她排行老二,上有一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当年堂叔生了她后,因为连续两个女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堂爷爷和堂叔很不自然,感觉脸上无光。终于在她两岁之时,挨不住邻居的说三道四的闲言碎语,准备把她送人。
于是在一天早上,堂叔把她带到远离家乡80多公里的市区公园门口,写好堂妹生辰八字的纸条和五元钱塞在堂妹的衣兜里,然后假装上厕所,把堂妹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了那里,堂叔就偷偷地跑回家了。
晚上堂婶知道后,死喊着堂叔名字要跟他拼命,无奈人已丢弃,再也无法找回了。堂婶纠缠了几天也就没精力再喊,只好忍着悲痛的心情好好生活了。
谁知几天后,派出所的警察把堂妹送了回来。因为堂妹那时两岁半,已经会讲话了,而且送到本市的市区。公园门口发现堂妹的好心人就把她送到派出所,警察根据堂妹说的话,很容易弄清堂妹是哪里人,所以警察很快就把堂妹送回了家。
堂婶抱着失而复得的堂妹嚎啕大哭,表示再也不让孩子丢了,而且勤恳求堂爷爷不要再这样了。堂爷爷也知道孩子大了会说话,丢到哪里都会送回来的,所以也不再有念头了。
随后几年堂婶生了个儿子,而且是隔年又生了一个儿子,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堂妹上了两年的小学就辍学在家,10来岁的孩子,赶牛放羊割草,挑水洗衣服什么的都是堂妹辛苦帮大人一起干。
在一次到屋边水井打水时,不小心掉到水井里,幸亏被邻居大人发现救起。由于大人不重视,虽然性命无忧,但由于被水呛到了气管,造成了慢性支气管炎,烙下病根,每当淋雨或遭水湿,就会哮喘病发作,甚至吃的太咸也会引发哮喘,曾经好几次发作差点丧命。
后来长大后,堂叔堂婶就把堂妹出嫁了,嫁给了邻村一木匠,木匠家条件也很差,兄弟6个挤在一间老屋子,娶媳妇都是租房解决的。
木匠开始也是租房成家,由于木匠活也不多,基本上仅仅是解决温饱,并无积蓄。其实堂妹支气管炎是一个财主病,家庭条件好保养得好就不会发作,否则每年都会发作几次。
次年堂妹和木匠生育了一个儿子,随后堂妹和木匠更加努力挣钱养家。堂妹也在家做手工活,踏鞋底赚点零钱、又拉着推车泡油条、灯盏糕、卖水果,反正干过好多辛苦活。后来向村里要求一处地基,堂妹硬是用人工挖和挑平整出来,亲人们的资助下,建成了一间一层的简易砖房,终于有了自己的窝。
2002年3月,堂妹跟一班信教之人到别处聚会,晚饭后没事就跟人一起到江边溪流里捉螺蛳,由于弄湿了衣服,引发了她的哮喘病发作,堵住气管当场晕了过去,众人发现后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抢救,由于医院较远送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医生也回天乏术,最后宣告死亡。家人赶去时已是次日早上。
在我们家乡这里过去老一辈留有一个风俗习惯,本村人死于外乡外村的,尸体一律不能运回本村内,要将尸体放在村外(村头或村尾)搭棚安放,然后在择日出殡。木匠也想把堂妹弄回家安放后再出丧,哪知村里的人知道堂妹死于外乡,准备不让堂妹尸体运回村内屋里安放。
所以村民尤其是木匠附近的邻居,早早在村口拦截了,当运堂妹的尸体三轮车到村口时,强烈要木匠在村口搭建木棚安放堂妹尸体。尽管我们亲属强烈恳求,邻居们就是不予放行。
正当我们僵的无计可施之时,堂妹儿子,当时只有十二岁,经过我们一番调教,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众人面前,泣不成声地说:“各位叔叔伯伯,请你们看在我妈多年辛苦的份上,让我妈回家吧,你们都知道的,家里那个一层房子是我妈亲手一点点建起来的,离开之时也让她安静躺一会自己所建的窝。再说我妈在世和各位关系都不错,你们也很照顾我家,我爸是个老实人,我妈的丧事还得你们多多帮忙啊,求求你们了!”,随后很诚恳地向邻居们磕了几个响头。
邻居们见一个小孩能讲出这么大人都讲不出来的话,而且堂妹在世时和他们关系真的很好,邻居有什么事堂妹都会尽力相帮,他们对堂妹的意外离世也很痛心,但是碍于农村留有的习惯,今天拦截之事也实属无奈之举。
经过年长的几个邻居商议,最后决定特许进村,因为现代社会观念变了,思想也开放了,再说堂妹一间屋就在村头山边,独门独户一条路,原则上不影响风水迷信,而且他们还自愿主动帮助堂妹一家处置丧事。
情感甜蜜汁分享:一桩难事变成了顺事,12岁的小孩话语起了关键作用,另外还来自村民邻居的大力支持和理解。那么为何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怕死在医院里?堂妹的事情也是原因之一,我的分析如下:
城里人在医院送终:
1、城里人病危时一般会选择在医院离世,因为城里人一般都是居住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小区,好多居住的都是套型房,没有地方放置尸体和摆设灵堂。
2、城里人都有一定的劳保和养老金,医疗和丧葬都有补助,尽管大病也有报销制度,可以放心在医院里治疗,直到临终最后离开人世。
3、城里人的子女也都在城里,在农村没有住房,所以只能选择在医院临终,最后的遗体去向只能太平间和殡仪馆,最后火化安葬。
农村人怕死在医院:
1、因为农村人没有医保,大病危病需要大额医疗费用,都害怕自己花钱又不得治,给自己的子女或亲人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负担。
2、农村人存在一种守旧的传统观念,既然知道自己救治无望,还不如早点回去,在自己亲手创立起来的家中等死会更温馨些。
3、农村人怕死在异地他乡魂不归故里,而且好多农村有在外乡外地死亡的人,尸首不能进村进屋,所以想活着早点回家。
写在最后:上述城里人和农村人的死前处理要方式和原因,至于值不值得这样做?那种方式更合理?我想无秤称无斗量,各有各的合理性,也无法抨判那一种。但是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是死的方式有不一样,有的是寿终正寝,有的是英年早逝。不管城里人也好,农村人也罢,既然已经无法逃避死神,那么在逝者离世之前,尽量满足将死之人的愿望,也无非是一种最终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为何感觉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要求出院,怕死在医院?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农村进城回家的人有这样的感慨:农村人进城有两难,生难死难!
这生难,一是没稳定收入,生活困难,二是不生孩子又没了后,生了孩子抚养教育质量成本比农村高,家境难比城里人。
这死难就是本题重点切题要说的城里和农村的区别。
这里面反映出的是现在诚里和农村不同的客观生活环境夆件和死葬丧事风俗观念。
1、生活环境条件不一样
(1)人生一台戏,由生到死是戏的最后一幕,在哪落幕收场好,受各自条件限制,而农村人回家更符合逝者愿望和更方便更具人情味。
农村居户小院落地方宽,在家里送终有地方摊摆,丧事丧葬进出方便。也方便亲戚乡邻悼念送别停留。
(2)自已都有山场,备有寿棺土葬墓地不用花钱买。根据家境能繁能简。
(3)人都有恋家情结,人去世前身在医院,心存对自已创建的家还有不尽的牽掛眷恋,总想再看最后一眼。
而城里是楼房套房不宽敞,人家公共门口不让停,在家送终怎么下楼,又朝哪摆,丧事吵闹必影响前后左右居户,所以医院送终直接去殡仪馆。悼念人来了只有订餐馆住旅社,反比农村增加许多丧葬负担。
买墓地办丧事花费比农村还多,所以农村人没根基在城里经历后说在城里死难。
2、死葬观念风俗不一样
(1)长住城里人观念也随时代和条件先一步适应了,而农村的风俗和观念是有先后区别的。
农村老风俗在外去世的就成“野鬼”,拉回来院坝搭棚停放,不能进屋。进屋不吉祥,虽时代变了,但这些老风俗依然存在。
(2)农村人在自已家被后人送终离世被看作是本人在生的修德和福份,而后人把他热热闹送上坡安葬显示的是孝道和后人的为人及实力兴衰。
(3)农村信奉传统土葬,对火化不接受。
这就是城里人病危为啥要在医院送终,而农村人要出院,怕死在医院的主要原因。
为何感觉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要求出院,怕死在医院?
我想起了我婆婆去世前的那些日子。几十年以来,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所以经常要去住院调理,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只能说这个老太太的命挺好吧,老公公跟她的儿女都很在乎她。她只要有个风吹草动,大姑姐就给她弄医院里去了,常常是没病找病,小病大治。
直到她临终前那两个月,大夫说她的各项机能都在衰竭,住院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他们就把她接回家里,在家里小心伺候,照顾着。就这样还挺了两个月,临终前的那天上午,大姑姐发现她不对劲,拨了120,下午就在医院去世了。
她拨打120的目的就不是抢救她母亲,她已经知道她不行了,只不过不想让她死在家里罢了。至于为什么不想让她在家里咽气?凭我对他们的了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怕别人说他们不孝,舍不得给母亲花钱。人生在世,如果被人指责不孝,是非常丢人现眼的事。说句心里话,虽然我这个大姑姐嚣张跋扈,不是个东西,但其实是非常孝顺父母的。即使她不拨打120,她也做得非常好了。
舅舅家在农村,他是得了肺气肿走的。临终前已经在医院住院两个多月了,大夫早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表弟不死心,又把他送ICU里住了5天,实在是无计可施。到后来眼看就要不行了,表弟请120救护车戴着氧气把他送回家,下午到家凌晨就去世了,死在自己家自己的床上。
我们老家的说法,要是在外面咽气了,尸体是不能拉进屋的。只能在屋外搭个棚放在外面。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也不知道,就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吧。
现在我想想,这么大费周章真的是没有必要。当死亡已成定局,就不要再折腾了。比如我那个婆婆,她已经不行了,还折腾她干什么?就让她死在家里得了,毕竟对任何人来说,家都是最温暖的地方。为了所谓的面子折腾,这一点做得不好。舅舅也是一样,就死在医院有什么不好?非要拉回家去?说来说去,我觉得都不太人性化,生命的最后关头或者顺其自然或者遵循死者的遗言,他想死在家里就死在家里,不想死在家里就死在医院,这样最好。
为何感觉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要求出院,怕死在医院?
农村的风俗,很多地方不让死人进村。子女们情感上,也愿意让亲人在家里咽下最后一囗气。还有的子女,为了满足叶落归根的古老观念。千百年来,已经形成风气,农村人住医院病危时刻,往往要求出院回家,度过最后时刻。
邻居郭大叔,年轻时就到城里工作,城里娶妻生子,成为地地道道的城里人。郭大叔心里,总还认为自己是村里人,每逢节假日,还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房子旧了,前些年又翻盖了新房。退休以后,又和老伴回老家养老。那年,郭大叔患病,子女们把他送往城里的医院。反反复复住院出院,一直折腾了好几年。为了方便治疗,一直住在城里。最后一次住院,大叔感觉病情严重,把子女们叫到床前,交待后事。
一:不要让自己死在医院,也不要死在城里的楼房里,要让自己死在老家的房子里。
二:死后,按农村规矩埋葬在自家的祖坟里。
遵照大叔的愿望,弥留之际,把大叔送回老家,咽下最后一口气。按照农村风俗办理了丧事。
为何感觉很多城里人病危时要在医院送终,而很多农村人却要求出院,怕死在医院?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
城市人没有土地,死后不能棺葬,只能火化装骨灰盒里,都是进公墓。
城市的鸽子楼里,很多业主忌讳电梯运送尸体,甚至有多人集体阻拦尸体进电梯,弄得去逝的人,只能请人从楼梯抬下去,所需人工费很高,又不好请人,因此,很多人选择将病人送医院,死后进太平间,再转送火葬场,最后送入公墓安葬。
城里还有的人胆小怕事信鬼神,怕病人死在家里不吉利,房屋里藏鬼,死过人的房子是凶宅,不好卖,因此,将病人的最后一程留在医院,在医院送走死者。
农村则不同,有地,可以棺葬,有家,可以停尸,不会也有忌讳。
农村有的地方有些迷信的习俗,认为逝者死在家里,死后有房子住,死在外面,不能再进家里,便会成为孤魂野鬼,灵魂归不了住,也庇佑不了后代子孙。
农村老一辈的人,临终前一定要回家,不呆在医院,最后一口气选择在家里落,目的就是要死后不做孤魂野鬼,有一个阴间的家,能够顺利的进出从前阳间的家,成为家里香案上供的祖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