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农村故事吗?什么事情感触最深?
一棺双尸之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九五九年才入农业社不久,庄稼缺少粪肥肥田,人们就将视线转移到古墓那黄土堆上。将黄土用的差不多时,就露出了古墓。打开古墓后,人们先是一惊!惊奇的发现一副“五寸厚”的柏木棺材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关中、渭北它对棺材也有一定的讲究,大概分四个等级:最低的等级就是用草蓆裏着死者下葬。用棺木大约厚度分为“二寸”、“三寸”、“四寸”和“五寸”。木质一般分为杂木,好一点是楸木,高档一点就是柏木。你想金丝楠木的话一般平民百姓他是可望而不可及!那真是:“有钱的人家埋钱、无钱者埋人!”
听说古墓挖出了上等柏木棺材,人们从四乡八院来观看那“庞然大物”,难见如次尚好的柏木棺材!人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就想第一时间目睹柏木棺材里边的真容,村民第一时间取来撬扛。你说也怪?就没费吹灰之力,就将棺盖撬开。一瞬间人们就一愣、屏住呼吸一看。怎没棺材里面有俩具白骨?而且还是一上一下,一头雾水泼在了人们头上。你再看围观的人群:胆大的向前挤,胆小的向后退。
墓主能睡那样尚好的棺木,他不是一般家庭?他必定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其能俩人合用一口棺材?人们再仔细一看:原来上边那具白骨是爬在下面那具白骨之上。胆小如鼠的陈三爷站在人群里边战战兢得嚷道:“别管他是一具白骨还是俩具白骨!先看里边有没有金银财宝?”
就在这时周四爷不慌不忙,迈着他那八字步下到墓室,将棺材里面前前后后摸了个遍,一无所获。他又好心得将上边滚到脚下的骷髅送到上边那具白骨的肩头,还原那具白骨原来的模样。
没有摸到金银财宝的周四爷,他站起身子,用拳头捶了捶自己的后背,眯着眼睛想了好久,他才恍然大悟地说道:“这俩具白骨下面那一具才是真正的墓主人,而上边爬着的是盗墓贼的白骨。”周四爷分析的有他的道理,可能是盗墓贼盗取了金银财宝,同伙见财起意、动了歹念杀害了同伙?
故事还有一个悬念:盗墓贼的白骨怎样睡到棺材里边去地?你再听周四爷的解释:“几个盗墓贼将金银财宝盗出,为了独吞将同伙打死或打昏或是用蒙汉药将同伙晕倒,让他爬到墓主人的尸体上,然后盖上棺材盖,不死他也活不了!”周四爷继续解释道:“见财起意的盗墓贼他们做了个假像,好象是让尸体的鬼魂要了同伙的命。”年深月久的事情,你说周四爷解释的和情合理吗?
你有农村故事吗?什么事情感触最深?
我们村的大牛的爸爸,由于早年家里穷,父母又早走,被剩下了。30多岁的时候,他爸爸才和一个有精神疾病的流浪女孩结了婚。后来,他们生下了大牛。
大牛的爸爸是收购废品的,他每天开着三轮车穿街过巷收废品。大牛爸爸赚不了什么大钱,只能解决一家三口的温饱,但是存不了钱。所以,他们家一直都是住在瓦房里。
大牛5岁那一年,他爸爸载了一车废品到镇上卖;回家的路上横穿路马时,被一辆泥头车撞了,走了;他爸爸乱穿马路,负主要责任。而他妈妈因为有精神疾病,经常到处乱跑的,有时候离家出走两三天才回来。
大牛的爸爸出事之后,邻居们合力帮他爸爸办了后事。那一天,他妈妈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天黑也没回家,大牛独自一个人坐在家门口。
大牛家前面的房子是他邻居大娘大伯的家,他们家是一栋两层半的小楼。那天天快黑了,大娘从庄稼地回家,看到大牛坐在家门口,问他吃了饭没有?他说没有。大娘叫大牛到家里吃饭,他不去,说要在家里等妈妈回家。
大娘跟大牛说,到她家里吃饭,吃过饭后,他们再一起等他妈妈回来。这样,大牛才愿意跟大娘回家吃饭。吃饱饭之后,大牛执意要回家了,说怕妈妈回来找不到他会伤心。
大娘大伯陪大牛在他家门口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妈妈回来。夜已深了,大娘叫大牛到她家里睡觉。大牛不愿意,即使他已很睏了,依然不愿意去大娘家。
看着大牛,大娘很心疼,这么小的孩子真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其实,大娘知道大牛妈妈每次离家出走都走几天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的。她觉得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毕竟小孩子还是要睡觉的,不睡觉不行。
大娘家一楼有一个客房对着大牛家的,而且有一个窗。房间着了灯后,灯光通过窗口会照到大牛家。大娘叫大牛到那个客房睡,灯一直亮着。
这样,如果妈妈回家了,他会听到动静的;而且灯光会照亮家门口,妈妈能找到家的。大娘并保证如果妈妈回来了,他们就把大牛送回家。就这样,大牛相信了大娘的话,到她家里睡觉了。
大牛白天守着家门等妈妈回家,他家里还有一点米,他说要自己做饭吃。大娘跟他说家里就只有这么一点米,要留起来等妈妈回家再吃。
其实,大娘心里难受,这么小的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看着很心疼,所以叫大牛去她家吃饭。大牛依然相信了大娘的话,每天到她家里吃饭。大牛白天吃完饭之后就回自己家,晚上则在大娘家睡。
大牛家有一个后院,他在后院种了一点菜,他说种菜是为了给妈妈回家吃的。可是两年过去了,他妈妈依然没有回来。那时候,大牛已经上小学了。
以前的孤儿是没有政府补贴的,而且那时候上学也要学费。要几十块钱一个学期的,虽然只是几十块,但相对于以前的生活环境来说,每个孩子上学要几十块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大娘大伯主动包揽了大牛的学费,还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新鞋子,还有新书包。大娘大伯对待大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孩子有的,他也有。他们要让大牛知道,虽然他没有父母在身边,但是还有很多人爱他的。
况且,大牛实在是太懂事了,太让人心疼了,每个看到他的人都不会撒手不管的。对于一个如此懂事的孩子,人人看到了都会有恻隐之心。
大牛学习也比较认真,他白天回自己家里做作业,他还是那一句话,说要等妈妈回来,他相信妈妈总有一天一定会回来的。
大娘家那盏对着大牛家的灯,每天晚上都会开通宵。虽然大娘也心疼电费,但是为了大牛,多交一些电费也愿意。有了那盏灯,大牛才睡得踏实,而且那盏灯永远照亮大牛妈妈回家的路。
大牛学习很认真、很好,他一直都是他们班的班长。他心底很善良,很善于帮助他们班的同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牛更懂事了。他知道每天在大娘家白吃白喝也过意不去,所以每到星期六、天,他会帮大娘干活。大娘不需要他干活,但是他依然坚持要跟着大娘一起干活。
大牛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菜,他有时候把一些菜带到大娘家,有时他会摘一些漂亮的菜,骑着家里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载到镇上卖。有了钱,他会买一些学习用品,也会给大娘一点生活费;但是大娘不要他的,让他自己存起来备用。
大娘大伯一家比较节省,而且确实也必须要节省,因为多了一个孩子,负担更加重了。他们一般都是很少为自己买衣服、鞋子袜子的,每年都只会为孩子们买,当然也会为大牛买。
很多时候,大娘大伯的衣服和鞋袜烂到确实穿不下的时候,才舍不得买新的。有一次,大牛看见大伯挂在院子里的那双破袜子,实在是破得不能再破了,他还不舍得扔。大牛深有触动,他默默记在心里。
五年级的寒假,大牛在后院摘了一大框菜,骑着破自行车,到镇上卖菜。早上,寒风刺骨,大牛冻得脸蛋通红的,耳朵和手都生了冻疮。在寒冷的街头,他站了三个多小时才把自己种的菜卖完。
之后,大牛去专卖衣帽的街,途中路过一个云吞店。大牛很喜欢吃云吞,他闻到香喷喷的云吞味,馋得直流口水。他很想吃一碗热腾腾的云吞,但是,他想了想,如果买了云吞就不够钱买东西了。
于是,他忍住了。他来到买衣帽的街头,为大娘和大伯各买了一双新鞋和新袜子。当大牛把新鞋子,新袜子递给大娘大伯的时候,他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了。
大娘嘴上责怪大牛乱花钱,但是她心里却是开心得不得了。不过,更多的是感动。
其实,大牛也知道,他与大娘大伯相处了这么多年,他也看出了大娘大伯的心思。他们是不舍得为自己买东西,总是为他和自己的孩子买衣服、鞋子。虽然他不是他们的孩子,但是他们一直把自己当亲儿子一样对待。
大牛早就在心里暗暗记住了,以后要好好地报答大伯大娘。如果这几年没有大伯大娘的照顾,他都不知道自己会是怎么样子的。
后来,大牛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中的学费也是大娘大伯给的。大伯大娘在镇上的工地打工,他们的钱都是辛苦钱,掰开后都是有血有泪的;他们自己不怎么舍得花钱,但是却舍得给大牛交学费。
高中的学费要1000多块,大娘眼也不眨就给钱大牛交学费了。其实,大牛想不上高中的,他觉得高中的学费很贵,再加上生活费,就大大加重了大伯大娘的负担。
大伯大娘坚决说服大牛上高中,因为他学习成绩很好,他考上的是一所重点高中。入了那个高中,意味着有半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的门槛;考上了却不去上的话,真的是可惜了。
大娘和大牛说,无论如何也要让他上高中,她说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才生活这么困难。她想自己的孩子和大牛读好书,可惜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读完中专就出社会打工了;而大牛学习好,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培养他。
上了高中后,大牛在学校住宿,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大娘都会给他生活费。大牛不愿意要,他说,大娘和大伯已经帮了他很多了,他怕自己以后无法报答他们的大恩大德。
但是,大娘不愿意了,她对大牛说,只要你记住了我的好,我已经心里满意了,我不用你回报;只要我看见你过得好,就可以了。
大牛心里非常感动,他也知道大娘大伯养了他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好好地报答大娘大伯。
三年后,大牛考上了复旦大学。他的班主任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向学校汇报了情况,全校师生为他捐了三千多元,再加上学校奖励给他的助学金五千元,把学费凑齐了。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马上上高三的学弟学妹的家长们请大牛为自己的孩子做家教,他一个暑期赚了五千多元。
开学前,大牛已有一万多元了,已解决了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当大伯大娘给他钱的时候,他不再要了,他说他有一万多元。
大娘却硬是要把钱塞到大牛手里,她说出门在外,带多点钱,不要委屈自己。大牛坚决不要大娘的钱,他说,如果他实在没有钱的时候再问她要。
大牛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始了做兼职了,所有一切能够赚钱的兼职他都会做;家教、派传单、销售员、营业员……只要能赚到钱,他都不会推辞。
大牛学习依然很刻苦,每年都有奖学金。大学4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是大牛自己赚的。他大学毕业之后,在深圳扎根落脚了。据说,大牛在深圳的一个大公司工作,月薪有三、四万。
大娘的两个儿子中专毕业后,在广州郊区的电子厂上班,三、四千元工资。工作三年后,都结婚了。
大娘和大伯将自己所有的积蓄,平分给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怀疑父母偏心。再加上,后来两个儿子要盖房子,由于宅基地的问题闹了不少矛盾。两个儿子都互相不理睬了,而且也不赡养大伯大娘。
大伯大娘还住在当年的老房子,老房子已经有20多年了,也变成危房了。因为以前盖的楼房都不怎么结实,只用黄泥和砖头垒起来的,没有水泥的。
大娘大伯已将近70岁了,由于两个儿子都不赡养他们,也不能外出打工,只能是在家里种一点粮食,卖了换生活费,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次,大牛回家,提着大包小包的去看大伯大娘。看到两个老人只吃馒头和咸菜,他心里非常难受。
当他知道了,大伯大娘的两个儿子都不赡养他们时,他给了大伯大娘几千块;并叫他们去买好吃的,让他们不要担心钱的问题,他每个月能赚不少钱,有能力养他们。
后来,大牛把他家的房子给推平了,盖了一栋三层小楼房,室内外都装得美轮美奂的。装修好房子之后,大牛把大娘和大伯接到了家里住;并对他们说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养我小,我就养你们老。
大娘大伯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大牛不是他们的儿子,但胜似他们的儿子,比亲儿子还孝顺。
大牛和大伯大娘的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好人有好报。做好人心里坦荡荡,就算是每天咸鱼白菜也开心;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你有农村故事吗?什么事情感触最深?
小的时候,我们村来了一个城市女孩儿,她是跟人私奔来到我们村的,她在我们村生活了七年,然后得病而死。
她的名字我们就不说了,用小燕代替吧。
那时候的我有七八岁,当时农村的墙头都是土坯墙,时间久了就容易塌,我们家跟邻居家之间的墙头上有个豁口,能够看见对面的院子。
有一天放学,我突然发现邻居家院子里坐了一个非常洋气的姑娘,她当时大概有十八九岁,穿着我根本没有见过的衣服。
我很好奇,所以一直在打量她。她好像感觉出有人在看她,所以转头,看到我后她笑了笑。
她的脸颊处有小坑,听说那叫酒窝。她自己拥有两个,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羡煞了旁人。
她对着我笑,她的洋气超出了年幼的我最为放肆的想象。
如此一个女孩子,竟然出现在了我们村,而我也绝对不会想到,仅仅几年后,她就会死在我们村。
以下,是小燕的故事。
Ⅰ:爱情是团炙热的火,她是一只扑火的飞蛾小燕是跟着别人私奔到我们村的,跟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整整大她二十五岁。
这个男人祖上也是我们村的,当年他的父亲逃荒去了山西,并且在那边落了户,他是在那边出生的。
后来他做生意赔了钱,还不上人家,所以就到我们村暂避,他临来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拐了人家这个小姑娘,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人家只有十八九岁。
听说在山西那边,他们两家是一条街上的,两家离得不远,还是朋友。
这小姑娘不上学了,不知道为什么就跟他好上了,后来又跟他来了我们村。而当时的他,原本有老婆,有孩子,有闺女。而且他的大儿子都已经有孩子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有孙子了。
我完全想不明白这个姑娘为什么要跟着他来我们村,因为她原本生活在城市,却跟着一个大她许多的男人跑到了农村来生活,这究竟是怎么了?
长大以后,我明白了,她应该是为了爱情,她是爱着那个男人的。
但是,这是爱吗?还是依赖?又或者她是受了骗?
爱情是团炙热的火,她要做那只扑火的飞蛾。她一定把爱情幻想得很美丽,所以她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花火。
但她完全不知道,花火不止是绚丽,还能轻易置飞蛾于死地。
她到了这里一年多后,给男人生了个孩子。全家住在一间低矮潮湿的土房子里,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盘大炕和一个烧饭的土灶。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就是肚子特别大,人却特别瘦。听别人说,她那是饿出来的病。能不饿吗?男人什么也不干,天天打麻将,妄想着打麻将赢钱养活她和儿子。
但打麻将怎么能一直赢呢?所以她家里没有吃的东西。
那时候她经常吃红薯渣,谁家红薯打了粉,她会把人家的渣要一些,蒸成窝头后吃。
那东西没任何营养,久而久之,她就得病了。
Ⅱ:她已经死了很多年大概是在她儿子六岁时,她死了。
她死的那天,村里很多人去看,因为她在不停惨叫。
当时的我站在她们家门前,没有敢进去,只是探头向里面看了看。她躺在炕上,边上那个六岁的孩子惊恐地看着屋子里的人,他不明白这屋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那些大人们都在商量着什么,其实就是在商量她的后事。
孩子因为惊恐想找妈妈,但怎么也得不到回应。他突然开始大哭,人们这才发现小燕已经咽了气。
我看到了她手上的青筋,我看到了她眼中的不甘。
站在院子中的我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凉,心里很难受。
几年前,她刚来的时候是多么洋气啊,朝气蓬勃,短短几年,她怎么就死了呢?她怎么就成了这样?
男人蹲在一边一直抽烟,我突然很厌恶这个人。一个没经世事的小姑娘,跟着他跑到了农村,没几年就死在了这里,这男人得有多恶心?得有多狠毒的心?
什么爱情?他爱她吗?我认为是不爱的,不过是自己逃债时想有个伴,可怜的是姑娘竟然相信了他,竟然跟着他来了。
她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得到了死亡。
后来我一直在想,在临死前,她后悔过吗?我想她应该有过后悔,但有什么用呢?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她跟着这个男人,家里人同意吗?
当然不会同意,但她一意孤行,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她能怪谁?她死之后,不能进村里祖坟,只能埋在河滩里。前些年河滩修路,她的坟被平,消失,就像是她从来没有存在过。
一个生命,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正值美好年华的女人,就这样从世间消失,就像她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Ⅲ:她死之后,男人取得了山西那边家里人的原谅。主要是那边他的老婆和儿子们原谅了他。所以他回去了,他回去时带着儿子。
听说回去后就送到了全日制寄宿学校,那个孩子到现在也应该有二十多岁了。但从来没有回来过,没有看过他死在这里的娘。
男人也没有回来过,应该到死也不会回来了。
村里也再没有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只是河滩下面多了一具骸骨。
人生的选择很多,她选择了跳进火炕,火炕里有她憧憬的爱情,有她喜欢的美好,但那都是幻象。
爱情是团炙热的火,而她就是那只扑火的飞蛾。
花火看着非常美丽,同时也能置飞蛾于死地。
你有农村故事吗?什么事情感触最深?
我乐意回答题主这一提问。我是生活在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至今令我难以释怀,更令我愧恨不已。
我村有一人天生‘’畸背‘’和近视眼,不止这些缺陷,更要命的是身体永远停留在一米四,五官不成比例,生着一张歪瓜裂枣的脸。由于他长不大,村里人给他取了个‘‘老姜’’的绰号。‘‘老姜’’今年71岁,96年进了敬老院。他一生把倒霉的事全摊上了,自幼父母双亡,大伯无儿无女,自然跟着大伯过。怪就怪他长得丑陋,不招大伯婶婶待见。这俩夫妻不把他当人看,经常非打即骂。做完农活回到家里有时没饭吃,饿着肚子还要继续干活。
村里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把他当作取乐的对象,他非但不恼,反而还傻笑,如此,村里人不但不同情,而且更加喜欢捉弄他。
好几次我看见他偷偷地抹眼泪,我记得有一次他在劈草坯,我们小孩把他的竹筐扔到水塘里,看着他挣扎在水里捞竹筐,我们却在岸上哈哈大笑,我看见他时不时抹着眼泪,那时他是多么痛苦!现在想起来感到很内疚!
还有一次更让我愧疚!有天傍晚,他在山上砍柴时,我们小孩把他的扁担,藏在草丛里。找不着扁担,他又不敢告诉大伯婶婶,怕挨打。他只有反复几次把柴背回家,最后一趟脚踩空了,从山上滚落下来,这次伤得不轻,右手脱臼。
有一次,我家的牛脱绳跑掉了,我去找牛,我不知道草丛茂密的地方是个坑,直接掉进坑里,当时我非常害怕,带着哭腔大声地呼叫,山里静静地,只听到自己的回音。我有点绝望,关键时刻,我看见老姜探出来的头,他用根很长的树枝伸进坑里,我抓住树枝,他拼命地往上拽。
从此我不觉得老姜有多难看,反而感到很亲切,这苦命的人,就因为自己长得丑陋,受到大家的歧视,感受不到人间丝毫的温暖。其实他并不傻,人很善良。他没有可以倾诉人。只有默默地忍受一切的苦难。我一直很尊敬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兄长。我无论办任何喜事都要请他。
关注三农。我是达峰396。大家对此有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回答,别忘记关注点赞。谢谢!
你有农村故事吗?什么事情感触最深?
村里有个“树先生”,今年60岁左右了,一生未娶,孤老一生,住在我家上面一点,孤苦伶仃陪伴老母亲度过了余生。
树先生姓张,小名叫“小老叔”,大名叫什么不得而知,因为没上过学,村里人都这么叫他。记忆中的他,一辈子都在放牛,帮村里集体放,帮自家哥哥放,左手有残疾,五指被火烧过,只剩一个拳头,身材很矮小,头发卷卷的,一举一动的样子,跟王宝强在《树先生》里演得角色很像,特别是叼着烟走路的样子。
他有2个姐姐,一个妹妹全部远嫁,下面还有个弟弟,父亲早逝,家里的老房子一直在前几年都是他陪着老母亲,还有哥哥一家居住。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哥哥,当牛做马,从未见过他发脾气。
树先生,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他一生未娶。6岁左右的时候,家后面那座山,成了我跟他天天放牛的基地,他教我爬树,教我偷人家桃子,被主人家发现咒骂的时候,他让我快跑,自己在后面跟主人家对骂,一边骂,一边笑,别人都说他是“傻子”,我父母也不让我跟他玩,因为我是女孩子,怕他痴痴傻傻,做什么伤害我的事!
但在小时候的我认为,那就是友谊,他也是个孩子,只是看起来比较老。
因为他承包了帮村里很多户人家放牛,所以常常天刚亮,他就在村口吆喝,让每户村民把牛放出来,起得特别早,直到晚上他才哼哼唱唱的回来,兴高采烈的,每天报酬要么是5块钱,要么人家给他几支烟。钱拿回家给他母亲,烟他自己抽。
总是见他瘦骨嶙峋,黑黢黢的,路过我家门口,都要徘徊一下,会给我爸爸讨酒喝,会问我去不去放牛。
村里哪家摆酒席了,他都会去帮忙,跟树先生一样,憨厚,可怜,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
别人都会张罗给村里的光棍娶媳妇,唯独他,从来没有人去介绍过,并不是因为他家穷,而是冥冥之中,他被村里人遗忘了,被挤出了“婚姻”的大门。所有人都觉得,没人会愿意嫁给她。
“树先生”生命中的“灯塔”离他而去。早几年他弟弟去跑短途,从村里到镇里,赚了钱以后,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了一遍,大家都羡慕他家有了二层小楼房。
赚到钱后,他弟弟开始跑县城到市里,慢慢的积累,前几年在市里买了房,俩个侄儿也长大了,全家搬迁到新房,从此,村里那栋耀眼的小楼房,只剩下“树先生”与他年迈的母亲。
生活条件变好了,大家都以为他也该闲下来养老,奇怪的是,他依然每天去放牛,他说,牛是他的唯一。卖了他就有钱了,可这几十年养牛的钱,都入了弟弟的口袋。他也不愿意带着母亲去投奔弟弟,哪怕母亲在人生最后阶段病重,需要时刻有人伺候着,他也没有接受家人的帮忙。
前年,他母亲过世的那晚,不会用电话,不会骑车的他,背着病重的母亲匆忙赶往镇上的医院,徒步赶了40分钟的路程,到医院以后,老人还是病逝了,他不识字,不记得家里人号码,医院只得辗转通知村支书,直到第二天中午,村里人才陆陆续续知道,他的母亲,已逝世。
憨厚的“树先生”坐在医院的水泥地上,没有哭,一直低着头,谁也叫不应,兄弟姐妹接到通知以后,一直在骂他,说他憨,说他傻,弟弟甚至上前踹了他几脚,他依然无动于衷。直到他母亲下葬以后,大家才发现,“树先生”变得有点痴痴傻傻,也不再见他放牛,整天都在村里游荡。蓬头垢面,好像彻底“疯”了一样!
“树先生”的晚年,很苍白,很孤独。今年我回去参加弟弟的婚礼,偶然看见了他,蜷缩着身体蹲在角落,辈分上我要叫他爷爷,我正开口叫他“老叔爷”的时候,他先开口认出了我,“小某某,你回来了,你长大了”脸上全是温暖的笑容,我顺了一包烟给他,他心满意足的藏在了兜里,他说“再去偷点酒来给我喝”,我应允后跑去拿酒,村里的老人赶紧拦住我。
“他都快不行了,你别给他喝,喝出个三长俩短怎么办,你看他那样,也没几年了”
我惊讶了半天,远远望过去,他那“痴傻”的模样,确实会让人望而却步!
晚上,我跟村里人闲聊的时候,打听了他很多的事,在别人说来,是八卦,对我来说,却心头被重击,这明明就是一个“小人物”悲惨,又黑暗的一生。
原来,“树先生”的人生就快走到底了,母亲去世后,他也病重,但他死活不去医院,也不愿意去跟弟弟生活,他就那样病秧秧的在村里游荡,或许某一天,村民们会突然发现,“咦,小老叔今天怎么不来蹿村了”?
那一刻,础场营村将再也没有“树先生”!
他的一生就像电影里的“树先生”一样,让人看了很压抑,但却又说不出任何的批判之词,一个农村典型的“二傻子”形象,于大众而言,他的人生是失败的,于他自己而言,或许是有尊严,有血性的一生。
如果您的周边也有这样的人物,请善待他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你有农村故事吗?什么事情感触最深?
有一个农村故事,对我感触最深。这故事的主人翁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最让人惊讶的是,这故事的主人翁竟还是母女二人。
下边的事,我要是讲出来,你一定会惊掉下巴。这母女二人中的女子,是我初中时一个班的同学。一,救火
她们家住在我们村的邻村,说是邻村,远处望去就是一个村。只不过她们村一个姓,我们村一个姓,两村之间相隔了一条宽七八米,长近一百多米的大水坑。
这位女同学她妈信基督教,动不动会说“阿利路亚,感谢主!”。这一年春天,她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那个年代,农村的房子大多都是草房,加上春天有风,经风一吹火势更旺了。我和叔伯哥几个人正在吃午饭,看到王庄的方向浓烟滚滚,天空中都笼罩着浓烟。我们几个人马上意识到,王庄紧挨大坑的人家失火了。
于是,我们几个人放下饭碗,向王庄跑去,边跑边大声喊“王庄失火了!快去救火呀!”。当我们来到着火现场,才发现是我同学她们家着火了。因为她们家门前就是大水坑,用水方便,加上她们村的人和我们村的部分人,大家同心协力,不一会就把大火扑灭了。人们因紧张而又劳累,每人都是满身大汗,身体疲惫不堪。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我这个女同学一家人,没有让人喝一口水,抽一支烟,就连一声“谢谢”之类的感谢话都没有。只见同学的老娘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哈利路亚感谢主!哈利路亚感谢主!……”。人们一听都气坏了,忿忿地骂骂骂咧咧,嘟嘟囔囔地回家去了。二,吃鸡蛋的故事
我这个女同学,人比较老实,也有点木纳。但后来发生的事,让人笑掉大牙。
女同学出嫁了,嫁到了离我们
(以上两个图片都来源于网络,若侵立删)
这个地方有十几华里的一个村庄。不几年光景生了两个孩子。她妈去她们家住了一个月,就在她妈要走时,她告诉她妈一件事,让她妈惊呆了,后来她妈气的,回到自己家里,就把这事说了出去。原来,我这个女同学告诉她妈说:“妈呀妈,你不来俺家,俺家的鸡蛋都攒不住,你一来俺家,俺攒了一大罐子鸡蛋!”,她妈听了这话,在她家再也住不下去了,当天就拄着拐杖回家去了。
实事上,我这个女同学也没说瞎话,她妈没来她家时,她家的鸡下的蛋,都是一家四口人吃完了。她妈一来,鸡下的蛋她不给任何人吃了,当然这个任何人包括她们一家四口人和她妈。她只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