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该怎么办?
我见过最不体谅儿女的父母,就是闺蜜的公公婆婆。
闺蜜的公公婆婆农村人,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都还不错,除最小的儿子以外其他三个靠自己的努力都有了工作,而且几个儿子对父母很孝顺,于是这公公婆婆俨然成了当地的大爷,整天牛皮哄哄,虚荣心爆棚,与我同办公室的闺蜜经常跟我吐槽。对公公婆婆不体谅儿子媳妇很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列举几例:
1、公婆五十出头就开始不干农活,也不给任何一家带孙子,而且要求每个儿子每一个月给固定的生活费,且逐年增长,其实那时候年轻人才到城市打拼,完全靠自己都不容易,而她公婆家里连只鸡都不喂,吃小菜都是买的,更不要说喂猪什么的,一天到晚就是游手好闲,整天走亲戚、打麻将、吹牛皮,闺蜜说别人回老家都是从父母家大包小包带土特产,而她们回去从吃的到用的都是在公婆指定下往家里带,想给孩子带点土鸡蛋回去都从附近邻居家买的,闺蜜都要照价付钱。
2、虚荣、攀比心比年轻人还强,上个世纪末才开始兴家用小车,这公公婆婆天天逼儿子们买车,天天跟儿子媳妇说谁谁家儿子开车回来多威风什么的,后来大儿子买了,闺蜜一家蹭车一起回去过年,有乡邻问闺蜜的老公,你的车呢,婆婆抢着回答:他家的车被别人借走了,所以坐老大的车......闺蜜说第一次觉得没买车不是自己不方便,而是丢了公婆的脸,第二年,虽然闺蜜极力反对,但她老公硬是要赶在春节回家前买了一台车,结果还被公婆嫌弃车太差了,去走亲戚时不肯坐她家的车。
3、喜欢插手儿子媳妇的生活,公婆特别是婆婆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过去搞计划生育,四个儿子各生一个男孩,这成了婆婆的一块心病,没有女孩,你说这叫什么事,但婆婆硬逼打工的那个儿子生二胎,因为其他人都是公职人员不可能,而打工的儿子媳妇本来就认为自己条件比不上几个哥哥,有自卑感,说养不活,这老太太大包大揽地说,生!其他几兄弟帮着养,并当场让其他儿子媳妇表态,这下本来修养都还好的另外三个儿媳妇都不同意了,说养父母就算了,养侄女没这个理,于是老太太故技重演,一把鼻涕 一包眼泪说自己命苦.....而且,最令闺蜜无法忍受的,婆婆欺负这个儿子媳妇没能耐又不听她的生二胎,经常把那个媳妇骂哭,在她几年的哭闹施压下最后还真的逼着生了二胎,而做公婆的既没给钱又不帮忙带,却经常要求其它儿子儿媳给钱帮助二胎家庭。
4、好讲排场、摆架子,闺蜜公婆每次来省城,都要轮流到每个儿子家住一段时间,闺蜜的妯娌之间吐槽,五、六十岁的公婆到儿子媳妇家里,一点家务都不帮忙,等着伺候,大儿子是医生,媳妇中午在单位吃饭,大儿子即使下午有手术中午都要回家给他们做饭,因此不能好好休息,大媳妇跟闺蜜说,说没见过这么不心疼儿子的父母。闺蜜一家是住在娘家的,因为需要老人照顾孩子,但这公婆本来在其他三个儿子家住得好好的,却总是各种启发要求到闺蜜家住几天,一去就让闺蜜的父母在伺候女儿、女婿、外孙的同时还要伺候他们,所以闺蜜父母也不高兴,而且现在城里人有几个愿意来客啊,而且一住几天,于是闺蜜慢慢的也不接茬,但公婆总是契而不舍的启发:该去看你父母了,谁谁谁又叫我们去住,我说三儿子家都还没去呢!让人不胜其烦,而且,闺蜜老公也站在父母一边,不请公婆去家里就给脸色,最后闺蜜只好妥协,闹得闺蜜俩口子关系不和,天天冷着脸,但公婆视而不见。
5、没有大局观念,唯我独尊。小儿生两个孩子,都是岳父岳母带的,公公婆婆不仅没一句感谢,还说亲家跟着他儿子享福了,小儿子俩口子闹矛盾公公婆婆指着亲家母的鼻子骂没教育好女儿,儿子有钱后有外遇,不仅不教育自己儿子,还当着其他儿子媳妇的面说这是因为媳妇没本事......让其他媳妇都感寒心。前几年要过七十岁生日,非要大操大办,当时正是党政干部八项规定出台,三个儿子两个公务员,一个医生,都不敢操办这事,结果又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最后迫于无奈让三个儿子出钱让小儿子在农村承办,口头答应儿子只请亲戚三桌以内,结果办了二十桌,于是三个儿子各背一个处分,其中闺蜜老公更惨,痛失到手的提拔机会,从此事业走上下坡路.....
还有很多,闺蜜说,婆婆特别有心机,别看没文化,巧言令色,把几个媳妇玩得团团转,比方有一次住大儿子家,看到大儿子从香港出差回来给大媳妇带了一条项链,就私下找儿子哭闹,说儿媳妇都几条项链了,儿子却从没有想过给做娘的买一条,连哭几天后儿子没有办法,动员媳妇给了婆婆一条,说是算她过几天后的生日礼物(她每次过生曰都会提前跑来省城儿子家住上很长时间不走),当几家子一起吃饭时她就会反复把项链故意亮出来说大媳妇送的,并启发说邻居或亲戚家某某戴的金手镯 或戒指很好看,然后说人家儿子还只是一个打工的,言下之意你们都比别人的儿子混得好却没有别人家儿子媳妇那么对父母是真的有孝心.....于是,孝顺的儿子们回家后开始做媳妇的工作.....
于是,闺蜜在自己还住着娘家的房子的情况下这些年所做的事有:除了固定的每月给赡养费之外,公婆在农村起别墅一样的小洋楼三兄弟分摊建房费,此外老公还独自承担新房所有电器,给没工作的弟弟城里买房分摊费用、生二胎分摊费用,自己娘家父母将孩子从小带到大没买过金手镯却给婆婆买了金手镯,从没单独带父母出去旅游过却一个人(老公一年365无休的那种工作)每年应公婆要求带去旅游一次,自己父母每天照顾她一家三口的一日三餐外还每年都要接待她公婆几次,而这种接待规格都是接到家里吃住几天,饭都端到手上那种.....
闺蜜被其他朋友戏称对公婆没有底线,但闺蜜说,没办法,公婆不体谅儿女,老公又愚孝,为此她也闹过离婚,但最后为了儿子忍了,因为他儿子说你们离婚我就跳楼,而儿子非常优秀,现在已考取了北大,况且,她老公除了愚孝,别的方面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原罪还是做父母的不体谅儿女,本来很美满的一个家庭,被父母搅得吵吵闹闹一辈子。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我每天都在家里照顾着年迈的母亲,亲身经历着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父亲当年是一名矿工,在煤矿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60岁那年他退休回到了家里。但由于身体不好,经常吃药住院,回家后仅仅两年就撇下一家老小离开了人世。
父亲虽然走了,但他老人家临终时的叮嘱还在我的耳畔回响着: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们了,爸爸再也不能照顾你们了……爸走之后,你一定要挑起家庭的重担,替我照顾好你的奶奶、妈妈和两个妹妹……
我把父亲说过的每一句话都牢牢的记在了心上。
当时农村正处在土地改革的初级阶段,也正在逐步推广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单打独斗的时代开始了。
那个时候,家里很穷,分了几亩薄地,又和邻居家搭档,两家合作共借了280元钱买了一匹瞎马……辛苦劳作一年,一家人勉强糊口,没有任何节余。
有一天,一位穿着很时尚的人到了俺家,东张西望了一番后,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嚎啕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了:真没想到啊!真没想到,我师傅在外面工作了大半辈子,家里竟然这样穷……。
是啊,当时的几间土坯房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那一年,小李同志把我二弟从家里带走了,从此之后,我就成了家里未一的顶梁柱。
家里上有80多岁的奶奶,下有两个幼小的妹妹,还有母亲,所有的一切负担,我落在了我的肩上。
照顾好老人,是我的义务,我愿尽这份孝心,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有时候,老人却不理解自己……自己真的觉得又委屈又无奈。
就说奶奶输液的那天吧,天上响着雷,下着瓢泼大雨,我是冒着雨去请村里医生的,路上滑也看不清楚,雨大风急,身不由己的滑倒了几次,当我抱着液体瓶和医生跑回家里时,自己已经变成了落汤鸡了。可是奶奶不但不夸赞我,而且还大发雷霆,怒气冲天,嘴里不停的喊叫着:都啥时候了,才来,想把我疼死啊!当时,我耐心的劝说了她好大一会儿,她才消了气,平静下来之后,才开始给她输液了。
时间如流水,日月如穿梭,转眼之间,几十年的光景就过去了。
奶奶96岁那年驾鹤西去了,两个妹妹也已经成家了,弟弟现在依然在外工作,入了党,提了干,每月工资几千元,而我仍然在家务农种田,摆在我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老母亲。
母亲80多岁了,耳也有点聋了,眼也有点花了,这不,今年夏天,我把母亲拉到县城光明医院专科门诊,经检查,医生说是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出院后,医生让休息三个月,期间要爱惜,不要干杂活儿,以免影响眼睛的正常恢复。可母亲就是不听话,能干动的活还照样干,平常爱吃的东西还是照样吃,……
那次,我一进屋,看到她正在吃辣椒,心里很生气,但又不敢发火,只好苦口婆心的去劝导她,最后,她终于明白了,原来孩子们都是为了她好啊!
一个家庭要和和美美和和睦睦的生活,做儿子的应该时时刻刻去孝敬老人,让她们每天都能心情舒畅快快乐乐的度过。
做儿女的还要时刻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遇到老人不体谅自己时,一定要有耐心,让老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我想,只要自己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贍养自己的父母,那么,我相信,老人们总有一天会体谅自己儿女的。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该怎么办?
我来回答。不知道体谅儿女的父母,还真沒遇到过。活到年届古稀了,如不是提问官提起,还没听说过。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时时刻刻牵挂在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从古至今,父母牵挂着儿女,那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说什么不知道体谅儿女,那就太冤枉做父母的了。你看山东沂蒙的网红大妈,自己不舍得吃留给儿子,儿子赊账母亲赶紧找钱替他还。尽管是一个老头扮演的,但是非常动人心弦,彰显了为人父母的大爱!
说起了孙子孙女考上大学,做爷爷奶奶的有多激动吗?俗话说:兴不兴看后丁。后丁优秀了,说明了家庭兴旺发达,后辈杰出。这爷爷奶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的还怕儿媳知道嫌烦,偷偷的送钱给孙子孙女。
我的邻居,孙子考上大学了,高兴的老头老太没法,偷偷的给孙子送钱去,还怕多事儿的儿媳知道。可是在恭喜壮元及第的喜宴上,竟然没有爷爷奶奶的身影!这事你怎么说吧,上哪里说理去?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希望这些做儿女的也体谅一下你的父母!他们老了,身体大不如前,能活活过百年吗?把怨言放下别说,别让他们再生气了!供奉好家中的这两尊菩萨,是做儿女应该做的,别等父母不在人世了,留下遗憾!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该怎么办?
咱们天朝上下,把孝顺这事儿抬得很高,叫做:百善孝为先。
不孝的惩罚很大,比如天打雷劈之类的。
但是孝顺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很多人都搞错了。
至圣先师孔子对孝顺有非常清晰的解释孔子有72弟子,其中的曾参不但学问好,还是孝子,但是孔子对他的孝有看法。
有一次除草的时候,曾参不小心把瓜苗除掉了,他老爸脾气暴躁,当时就暴揍他,因为用力过猛,曾参被打晕了。这个笨家伙醒来之后,赶紧找父亲认错。
孔子听到之后,就非常不高兴,专门把曾参叫到跟前,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曾参糊涂了:我这不是孝吗?
孔子说:不对,真正的孝不是这样的。
你看,舜就做得很好。他老爸骂他,反正骂一顿既不伤筋也不动骨,所以他就受着。他老爸拿个树条抽他,也就是点儿皮肉苦,他也受着。可是,当他爹大发雷霆,用大棍子打他的时候,舜撒腿就跑了,连个影子都寻不见。
曾参说:明白了,下次老爸再拿大棍子的时候,我得跑,不能再被揍晕了。
孔子说:对了,这才是正确做法。
孔子还这样解释:父亲小打小骂,不至于把孩子打坏打死,作为孩子,这个可以忍一忍。而父母在盛怒之下,用大棍子打孩子,就可能把孩子打死。如果这个孩子是孝子,就该想到:打死孩子的父亲必定会被周围人指责,这才是不孝。所以,这时候逃跑,不顺从父亲,是为了避免让父亲被大家指点。
最后孔子总结说:
你父亲拿着大棒子打你,你竟然不躲,结果把你打昏了,如果你父亲不小心把你打 死了,人家会说你父亲不仁不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真够笨的。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 其实是一种偏执,过头了儒家思想一向讲中庸之道,权利和义务历来都是对等的。
旧时启蒙读书《三字经》概括的清清楚楚: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还说: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但是,很多人喜欢扭曲、喜欢拔高,甚至走极端。
比如这句: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就是糊涂之人说的糊涂话。
有些人还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事儿,殊不知:孝顺本身就是一种关系。
既然是关系,必定牵扯双方,单单强调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一种野蛮。
有人更是诌得冠冕堂皇:“只有不下雨的天,没有不是的父母。”
说连老天爷都有不下雨的时候,但父母在孩子面前永远都是对的。
荒谬到了可笑的地步。
《增广贤文》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你我凡夫俗子?
连孔夫子都承认自己不足,连圣人都会犯错,怎么做了父母之后,
比圣人都厉害了,甚至绝对不会犯错了,这又是哪门子的道理?
只能说:无知、愚昧的心真是无以言表啊。
古人对这种一味顺从的做法有个专门的词汇,叫做:愚孝。
有个故事说给大家,叫做“郭巨埋儿”。
说这个郭巨就是愚孝的代表,母亲说啥是啥。
后来娶妻生子,担心儿子花费多,降低了母亲的供养标准。
于是就对妻子说:儿子可以再生,但是老母亲只有一个,不如把孩子埋了吧?
他这个老婆也是奇人,居然点头说:好,就该这样。
幸好挖坑的时候,挖出来一坛金子,否则又是一出 人伦 惨 剧。
长辈,尤其是父母、公婆这些人,不反思自己,只会指责小辈,而旁观者却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抡起道德的大棒子,砸晕一个算一个,哪怕砸死了都是应该,这就是 礼教 吃 人,一不见 血,二不用吐 骨 头,真干净。
大家务必记住:“父慈子孝,夫和妻顺 ”才是真正的儒家人伦关系。
就是说,父亲慈爱关心孩子,孩子才会孝。丈夫和颜悦色,善待妻子,妻子才会顺从丈夫。否则,搞道德绑架,空喊口号最终还是没用。
后世评价高喊口号的程朱理学时这样说: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 (娼)女 (盗),不过就是伪君子罢了。
很多人连伪君子的面具都不肯戴一下,直接 诅 咒人家:
你也会老,你老了孩子也不孝顺你,看你怎么办?
听上去,像白雪公主的后妈,没尽义务却惦记权利。
祝父母天下都善良,愿天下子女都孝顺。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怎么办?对于这样的老人,儒家伦理也有明确的说法。
《弟子规》写得很清楚:"亲有过,谏使更"。
对于长辈父母言行不当,儿女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劝告和约束。
而不是一味愚孝,任由父母胡来。
特别是那些危害社会,祸害亲人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必要时,还需要大义灭亲。
具体怎么做?有三点。
首先,量力而行保障父母的生活,这是底线。
简单:你吃粥,父母吃粥,你吃饭,父母吃饭。
基本的生活还是要管的,毕竟有生养之恩。
生在这样的家庭,很多孩子苦恼也很正常。
但是,这事能选吗?不能。
既如此,就只能接受。
父母能不能尽到职责,那是父母的事情。
作为子女,做好分内事就行。
如果连分内之事都不想做,这就过了。
其次,对于父母的无理要求,学会说“不",这是原则。
我们邻居工资高,过年给亲爹买了一件4万块的貂皮大衣。
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回去给自家孩子说。
大部分孩子都拒了,为啥,实在买不起。
抽烟不利于健康,喝酒也得适量。
年轻人胡吃海塞进医院的人不少,何况老人家?
该说当说,跟孝顺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第三,在过好小日子的前提之下,尽量沟通,达成一致,这是跟父母相处的正确模式。
有些人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你为老不尊,那我也不搭理你,自顾自过自己的小日子。
这也不对,正常的沟通和协商还是需要的。
老人家也需要学习,只要你拿稳,慢慢引导,新模式迟早会形成。
如果孩子不搭理父母,其实父母也很可怜,因为其他人更不会搭理他们。
但是,如何把握分寸和边界,的确不容易。
只能说:慢慢修炼吧。
但是,不提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在过好自己小日子 的基础上,尽量与父母沟通,最终达成一致。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该怎么办?
这个还真不好处理,毕竟是自己的父母,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一朋友,两口子白手起家,在北京打拼,开始都吃不饱饭,大冬天的睡在租住的农房里,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我朋友她老公给他妈妈打电话,让老太太给他们寄一床厚被子过来,老太太只有一句话:家里没有合适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那会他俩穷的不行,根本没钱买。
熬了好几年,慢慢的比以前强了,也生了孩子,请她婆婆过来帮忙带孩子,两口子好都出去工作增加收入,三求两请的来了,有个要求,得让她儿子给她买一个金手镯,不然马上回家。
两口子东拼西凑买了一个金手链,老太太收下了,说:你记住,欠我一个镯子。
后来他们自己创业,那会资金短缺,每天都焦头烂额的,有一天他们下班回家,老太太在等他们,说:我今天给你儿子洗裤子,手上一个金戒指丢了,你们得赔我,我朋友老公说:我咋没见你戴过的金戒指,可老太太就是死咬着不放,说带了,洗衣服弄丢了。
一直催她儿子赶紧给她买戒指,催了好几天,我朋友老公气的说:你等着啊,等我快死了的时候,咽气之前都给你买齐了,让你可劲显摆。
又过了几年,他们条件明显好了很多,有一天老太太跟她儿子说:你看你妈这个手,戴了十个戒指,都不如对门那老太太两个戒指重,你给你妈买个克数大的戒指吧。
我朋友他老公怕他妈又念叨个没完,就给他妈买了个大的戒指,顺道给我朋友花两千多买了条项链,结果老太太不干了,非得要项链,还得自己挑,带老太太去买,一眼挑中一个三万多的金项链,不给买都不行。
在后来他们北京买房子,又财务紧张了,老太太非要去南方旅行,她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没去过南方呢,你给我报个团,我自己不敢去,给你姐也报个,让她陪我。
不给报都不行,不管孩子了,天天在家躺着玩手机,给孩子饿的直哭,没办法,报吧。这一折腾,又花了几万。
现在没事就跟我朋友要衣服鞋子的,孩子带的面黄肌瘦,天天吃不饱,他们闺女穿纸尿裤的时候,早上我朋友上班走之前给换上,晚上九点多到家再给换,一整天老太太不管换,她说换不好,就连孩子拉了,也不管,每次我朋友回家,屎粑粑都在纸尿裤里压成饼状。
我朋友还不敢不工作,房贷车贷,孩子,一家子的生活费,她老公一个人负担着很费劲。
遇见这样的老人,我朋友不能有情绪,稍有不高兴,几个大姑姐就打上门来指责她。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该怎么办?
没法办,忍着吧,自己的爹娘,你就跟她们小时候对待你一样的对待她们就行了。
我家老的就是这样,说话做事全凭她们高兴,家里老头子身强力壮,头脑清醒,儿子膘肥肉厚,活蹦乱跳。
有点事就找我,不管大小事,只要是跟花钱扯上关系的事情绝对是找我,不管大钱小钱,完全不管我的死活,用完了一脚踢一边,一年到头不带问问我的死活,反过来还说什么木有事我问你干什么?
只要家里有点进钱的事情我父母又开始说什么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再回来是客人,没有权利惦记家里的事情,反正里外都是他们的道理。
你还能怎么办,忍着呗,一辈子做家人,下辈子谁也不见,太在意那么多干嘛,不带累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