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教育有一个原则,就是承认教育对象(学生)的差别性。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尽量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尽量从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并且把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称之为"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的差别性,不仅承认在教育前是有差别的;而且,经过老师教育后,同样会呈现出差别。就像题主提的"同一个班有的人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 这属于正常现象。既不能怪老师,也不能怪学生。

因为,每一个学生智力有差别,基础有差别;注意力有差别,学习动力有差别,所有的差别,表现在考试中,就是有的"接近满分💯,有的不及格。"

大家应该承认:再好的老师,也只能教出一个状元,其余再好,也只能考个榜眼、探花,绝对不会同时教出10个状元。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秉持"有教无类"和"因此施教"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注】"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都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文中也对"因材施教"作了诠释。此处只对"有教无类"进行解释。[有教无类]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是指人,人原本是"有类"的,譬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尽量清除这些差别。出处《论语·卫灵公》。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作为老教师想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同一个班级,尖子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是巨大的。责任在谁呢?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大,七岁看老。就说明了人的很多能力先天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

遗传的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但不是关键的因素。
  • 有些不重视优生优育的人,生的孩子有问题,甚至有点傻。
  • 有些种子不优良,或土质差的人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颗粒不饱满。

网络

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坚强、毅力、认真、刻苦等学习品质如何是关键因素。
  • 世界上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孩子出生时候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孩子各种习惯、各种思想养成的关键。
  • 比如,学校里的值日小组打扫卫生这件小事,就能看出家教的很大成分。有的孩子积极踊跃参加,有的偷懒不想干,有的干得又快又好,有的想干不太会干。
  • 学习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是聪明不想学,有的是智力一般但是很用功,有的是聪明又用功学习,有的是智力较差又不想学习。
  • 这就显而易见了,聪明又好学的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智力差又不想学习的是班里的成绩垫底的。智力一般但好学上进的学生会在中上游水平。

网络

学校教育中老师的培养只是教给学生不懂的知识和纠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
  • 如果一个班每个学生都考100分满分,只能说明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好,或者老师用了极端的手段,比如,大量作业巩固练习,大批量刷题,高压手段管理学生等等。
  • 所以,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别是一个必然的。老师对学习差的学生是有责任,但不是第一位的责任。
  •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觉得这是没有当过老师的人的观点。你真正当了老师就知道了,学生不是车间造零部件的工作,只要工人自己技术一流,就不会出次品或少出次品。

网络

社会需要点石成金的老师,能把学生都培养成清华北大的大学生,是家长的期盼也是老师的梦想。
  • 老师队伍也是五个指头长短不齐。优秀的老师会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混饭吃的老师就像大家吐槽的一样,没有教师该有的样子。
  • 孩子学习成绩是否优秀,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但是,关键的责任是学生自己。所有的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家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内因。

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考上大学的可能将来很优秀,考不上大学的也不能说前途暗淡。家长们放平心态,老师们尽心尽力,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也就不那么大了,从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网络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主要责任还是学生。俗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古有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这三千名学生也没个个成为贤人,这其中包括家庭学习环境,个人爱好,个人天赋是不相同的。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人的十个手指不也是长短不齐吗?在学习上,教师只是个外因,而学生自身才是内因,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当年异常调皮,学习成绩一般,现在已是县处级领导,学习成绩不能只看一时,而要看最后。某男现为初中英语教师,提起他高中时同桌,现在是本市医科专家,医专教授,该英语教师似乎有点不服气。其实人家平时考试故意不考满分,以免别人忌妒,某些最容易的填空故意漏填。如果计算全班综合成绩,老师只能负有组织教学不力的缺陷,但不是主要的。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责任百分之百在学生。

连农村没多少文化的父母都知道孩子随父母。在教育普及的情况下,遗传基因真的能起决定作用。

我不是自夸,我的教学能力及责任感都是很强的,但我教了几十年学,对许多差生确实是有心无力。以教数学为例。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你用用力,优秀率(九十分以上为优秀)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可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分化,及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就不易。一节课你讲二十分钟新课,三分之二的学生就会了。你再用剩下的二十分钟时间给其余三分之一学生补讲,提高一点太困难了。你再在自习课上给这部分学生补课,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油盐不进。

我曾分析这部分学生,的确是思维不行。你学加法他会用加法,你学乘法他会用乘法,都是瞎碰。等加减乘除都学了,他思维跟不上趟了,再瞎碰也不管用了。长此以往教师也会对他们失去信心。他们成绩不及格也很正常。

所以,一个班级学生有满分,有不及格,很正常。我常想,国家是不是做个实验。到农村随机抽三十个学生,选最有能力的教师从一年级教到高中毕业。看看这三十个学生是不是优秀率总保持百分之百,是不是都能考上大学。以此证明教育的巨大力量。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是不是考不好的学生是你的子女才把这样可笑的问题提出来,把责任全推给老师?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总会有那么几人考个六十分以下,你说是老师不会教吗?非也。这考不及格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而后进生的形成是诸多因素造成。有智力因素、家庭原因、社会等。但最关键的我认为还是学生个人和家长的问题。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肯定是三心二意,就如《学弈》中所描写的一样;家长呢或是过份溺爱自己的子女,在家从未看管孩子读书写作业,一句话就是从不过问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一一一看电视玩手机游戏……从不制止。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满脑子的只有游戏。

你说是老师不会教吗?那为什么有学生会考接近满分。这足以说明老师已经很敬业了。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别把这么幼稚的责任推给老师。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当教师在课堂把自已花了不少精力的课件认真讲解时,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听讲,并作好笔记,可有些人却人在教室心在外面,貌似听课实则在想自已的心事,还有的因家中父母矛盾而影响学习听不进去老师讲的内容,有的在思考如何写情书,有的还沉浸在小说或影视剧动人情节中,有的甚至在下面偷偷看小说,玩手机,蓝牙耳机里正放着某星的歌,有的甚至正和网友聊天或把课堂情景拍下作抖音或作笑料的谈资……,现代版弈秋的故事正在课堂上演,而老师因不敢管学生(因为这方面教训深刻,甚至因此而丢掉饭碗)只能只教书难育人,且忍受着因评聘职称等的不公平的隐怨而仍以博大的胸怀还在讲课,但若教的年级最差班则费力难见成效,若教的是重点学校或普通学校重点班,学生素质好且学习勤奋,则无学生无不听讲之说,因为这些本是优质学生,但优质也不能说都全优,仍有同一老师上课有的学生因自身原因成绩仍不如意。若教师教的是所谓因按层次教学,把学生按考分高低分成几等的教学班,又教的是年级最差(纪律差,基础差,差得听不懂课,又不思学习只混日子,连家长都感到难管)的班,教师能顺利上好一节课就不错了,你还指望出成绩?你只以博大爱心和最大的忍耐去上好每一节课,心中默念,我是认真教学的,认真听的学生能学好,不认真的学生我管不了我也不敢管,但我的教学任务是完成的,考纲教材试卷等系列知识点都讲完了的,我问心无愧,教育批评指出你的错误你又不听,你自身原因导致成绩差怨谁呢?这种差班岂都全都成绩一样?所以无论重点班,普通班还是后进班都不可能做到同一教师教学而成绩一样,因学生不是机器,是素质高低不同的人,再加各自生活家庭环境影响,因而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状况都影响到主体的学习和成绩,岂能怨教师乎?教育是个整体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生,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不能用僵化教条的方法去分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