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遇见的棋迷,迷恋象棋能到什么程度?

1988年,乡里的老龄委根据县老龄委的指示,开展乡首届“农民杯”象棋比赛。要求各村选派本村的象棋高手回乡参战,决出前三名代表本乡参加县里的比赛。

开赛前,乡人大主席老阎找到我修电视的地方,请我写个比赛规则。推辞无效后,我就胆大不害羞,写了几条,无非是规定了单方用时以一小时为限、逾期判负;每盘比赛中长考用时不得超过20分钟,超了判输;摸子为动、落地生根;长将限6次以内,提醒后不改判负……。老阎一看,十分满意。他又委任我作总裁判,条件是比赛结束后,送我一副30元以上的新象棋。

次日早上七点,各村选手陆续来了。根据比赛规则登记姓名、年龄,发给序号,然后用纸箱把所有序号放入卷好。再依报名顺序分别抓阄。相邻的单双号为对手比赛,一局定胜负。然后按比赛台号,双方胜者较量。最终决岀前3名。

比赛争夺激烈。时至中午,前十名己经决出。中午乡里管饭。吃饭时人们对一衣衫褴褛的老者寄予厚望——原来全乡的象棋爱好者们几乎人人都认识或者知道这个人:他看起来年逾七旬,其实才五十出头。是他们村里解放后第一批毕业的高小生。因酷爱下棋,经常误事。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他去相亲,姑娘已经看中了他。未来的老丈人也听教书先生说过他这位得意门生脑子厉害,珠算的加减乘除口诀一天就背了个差不多,将来在队里当个会计是跑不了的事儿……因此十分看好他。因此相了一次就订婚了。

次年正月初二,毛脚女婿应该上门拜年。等到中午饭时,也不见人影。过了破五,准丈人问媒人是不是对方有变?把情况一说,媒人立马找他问罪。原来他去拜年的路上碰到个棋友,俩人找了个地方,杀了个天昏地暗,直到日月无光、实在看不见了,才各回各家。至于孝敬老丈人的好吃好喝,都孝敬他们自己啦。

由于他脑筋好,转的快,把女方哄住了,丈人不满意也没办法。只好说你非他不嫁,老子和你妈也没办法。不过他要光下棋、不劳动,挣不来工分,饿出你了,你不要回娘家哭就行了。

后来果然不出老丈人所料:婚后因为好下棋,经常家里没水了,得老婆挑;没柴了,得老婆去捡;坐完月子,岳母回去了,老婆让他熬米汤。结果闻到焦糊味之后喊他,也不知道人跑到那儿去了……队里年终结算,他挣的工分不够口粮款,成了欠款户。第二年分麦子时,别人能领,他领不上。直到后半年孩子大了点送到外婆家“隔奶”,媳妇儿参加了劳动,才领上了秋粮。

孩子3岁之后,他老婆忍无可忍。在他外出下棋三天不归之后,领着儿子回娘家了。一年多后,俩人离婚,孩子也带走了。

他的本族当家人希望能给他留个根,要求法庭把儿子判给他。曾经的侄媳问:儿子跟了他,有饭吃吗?当家的看侄儿,棋迷不敢应承,低头不语。于是儿子随母走了。气得当家的在村里骂他死了得狗儿啃了……

老婆、儿子走了之后,他更把下棋当饭吃了——后来土地承包了,他把地也包岀去了,天天下棋。本村没人陪他玩,他就屁股上吊个干粮袋子,拴上个洋瓷缸子,走村串户找人下棋。晚上或住棋友家,或者找个避风的地方将就一宿。冬春天冷,他家里也不生火,就这么硬扛着。怪不得乡里举办象棋赛,他不到六点就在大门外等上了。乡政府值班的人还以为他是讨吃的流浪汉呢,报名时才知道他是比赛来了。

战至下午六点,这个棋迷得了个亚军。我私下一打听,原来是冠军答应给他20个月饼,他就放水,下了盘和棋。根据胜3分,和1分的比赛规则,他位居亚军,也占得一个去县里比赛的名额。

老阎和村支书讲,这个棋迷代表咱乡里参赛,形象实在太差。村里在救济的东西中给他一袋白面,又挑了身衣服,理发丶洗涮了一番,终于有个人样了。

在县里比赛时,由于他长期饥一顿、饱一顿,患有严重的胃疼病。影响了水平。最终得了个十几名。乡冠军拿了第七名。

村里的棋友们嘲笑他:上次没拿乡冠军,你说是换了月饼啦!这次你还是不如人家(指乡冠军)名次高,是换了鸭蛋啦?

棋迷感觉大为丢脸。本想到县上比赛,扬名立万。总算对一辈子所好之事有个交代,没想到灰头土脸,丢人现眼。加上旧病发作,躺了几天就走了。究竟是那天走的,他住的独门独院,谁也不知道。是邻居家闻到臭味,又发现绿蝇乱飞,过去看,人都流水水了。

谈谈你遇见的棋迷,迷恋象棋能到什么程度?

我们街道有一个老齐,在县城是出了名的棋迷,在象棋圈子里,有一句口头禅,“老齐见了你,都得叫你师傅”,是比喻你爱下象棋。列举老齐几个例子,大伙儿了解一下什么是棋迷。

1在三十年前,老百姓都是用麦子,到面粉厂换面,一般到腊月二十九,面粉厂就放假了,腊月二十八,因为过年前到面粉厂换面的多,老齐大早就用自行车带上麦子出发了。

路上经过老李的自行车修理铺,老齐和老李是棋友,老李看见了老齐,就吆喝老齐“过来玩几盘”,老齐就心里痒痒了,走不动了,琢磨着要不玩几盘再去换面。

老齐进了修车铺,老李也是顶级的棋迷,就把修车铺关了门,不营业了,两个人就大战了起来。

老齐的媳妇第二天也不见老齐回来,着了急,就顺路线去找老齐,在修车铺门口发现了老齐的自行车,面粉厂放假了,带上麦子直接回家吧。

2去年地理种麦子,现在种麦子都是机械化,老齐回家拿麦种,等播种机种完别人家的地,收工走了,也没有见到老齐的身影。

老齐拿上麦种往地里赶,路上遇见了一群人在围着下象棋,老齐就走不动了,老齐深谙“观棋不语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之道,就开始旁边参加起了博弈。

麦子没有种上,没有办法,第二天去接了一个楼(原始农具),在媳妇的数落下,全家人忙了一上午,才把麦子种上。

谈谈你遇见的棋迷,迷恋象棋能到什么程度?

去年我在公园下过一段时间的象棋,见过一个“宋公明”。为什么说他是“宋公明”呢?因为据说他输了好几千块钱,十块二十块钱一盘的那种街头彩棋。他每天都要去公园下棋,而且专找那些下彩棋的人玩,开口就要人家让双马,那些下彩棋的人鬼得很,总是以小优的棋赢人家,还时不时会让他赢上一两把。那个人棋臭瘾大,还总喜欢挑战高手,明知道让双马的棋不能打中兵还要架中炮,然后冲中兵盘头马,他只会中炮盘头马一招。你还别说他,他跟一般的老头下时总赢,因为他这一招用得很顺手了,估计是没有铁中兵的缘故吧。下彩棋的人让他马先下不过他,让双马才能赢他。

谈谈你遇见的棋迷,迷恋象棋能到什么程度?

真正的棋迷对象棋的迷恋程度能够达到让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棋迷进入状态后可以无视身份地位,无视艰难困苦,就只为完成一场对弈甚至只为观战几场对弈。

比如大名鼎鼎的四大刺客之一荆轲,曾经在下棋中(那时候叫六博)与对方争的脸红脖子粗。不过还好荆轲忍住了,没出什么大事。但是另一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宋国的大将军南宫长万和国君宋闵公下棋就直接成为一个流血亡命事件。二人在下棋中一言不合,大将军南宫长万拿起棋盘直接把国君宋闵公给KO了。

所以棋迷的真正境界是很恐怖的——不过这背后其实还有其他的原因,并不纯粹是因为下棋。而且这有点离题,还是说个我遇过的真人真事。

我们老家是一个比较有名的象棋村,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那么一两个会下棋的人,棋迷也是非常的多。虽然很久不在老家那边住了,但是偶尔回家的时候,随便一聊依旧有不少棋迷的传说。

我在村子里住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那时候村子里缺水,身体差点的就等着村子里的救济,身体好点儿的就挑着水桶到隔壁村的山上挑泉水。资源有限,还得赶早在那里排队。

有个家伙每天凌晨三点钟就挑着担子出发,回来的时候差不多有八九点钟左右。然后有一次在回来的路上就遇到了一个棋局,然后他就站在那里看上了——没错,是挑着担子站在那里看上了。

我奉命出去打酱油的时候,就看到他站在那里看下棋了。等我回家吃完了饭跑出来玩的时候,他还站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下棋——这一看就是根本就没有动过的样子。

我去同学家玩了一段时间,人家要吃饭了,我不太好意思,所以就往家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他还在那里看下棋。

已经是快下午1点钟了,他一直站在那里看下棋,而且一直挑着那担水……

谈谈你遇见的棋迷,迷恋象棋能到什么程度?

晚12点,所有店铺已关门熄灯,两个棋迷还在街前石凳子上凭借微弱灯光夜战!

谈谈你遇见的棋迷,迷恋象棋能到什么程度?

有次路过玩象棋的一个点,足足围了一圈零半圈,十多个人,双方下得不可开胶,此时一个老人,光着上身,老肥了,他的眼睛独貝特色,大眼白,小黑珠,眼睛一翻一翻的,由于眼白多,一闭一张的的白色眼白特扎眼,当下棋双方在白热化时,这位老人双眼挣大了,不动了,眼白照映了他眼晴四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