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的话?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作为一个从教31年的高中教师、业余作家,我也注意到衡中学生张锡锋的演讲,很想谈谈这个问题。

想说的话很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1、衡中张锡锋同学的演讲,但从高考励志的角度看,无疑非常好。

他慷慨激昂,非常激动,激励陈述自己拼命高考的动力,是要“改命”,说悲壮也不为过;难怪他的母亲在台下抹泪。

他极力为衡中辩护,否认人们对衡中的质疑,反对衡中是“高考机器”的说法。

如果仅仅从高考的角度看,那么张同学有错吗?没有。

如果仅仅从高考的角度看,那么张同学为其母校辩护,有错吗?没有。衡中难道不是高考成绩一流的学校吗?

2、衡中张同学的演讲,凸显其高考动机的狭隘。

从演讲的内容,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张同学之所以适应衡中的准军事化管理,拼命读书,拼命备考,就是要“改命”。具体到他个人来说,就是要从农村通过高考冲进城市,实现命运的转变。

他的原话是:“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去拱大城市的白菜!”

这句话、其观点之所以引发巨大的争议,就在于其高考动机的狭隘。

张同学拼命努力,博取高考,就是要改变命运,从城市到农村,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得再直白一点,也就是,吃苦中苦的目的,是要当人上人。农村穷苦,我要从穷苦的地方,奋斗到富足的城市。

这样的观点,也是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常说的。

但是非常狭隘。

这是典型的生存教育环境下的观点,与人格教育、发展教育相去甚远。

这种观点支配下的学生,就是高考产品,当他们当了人上人之后,很难想象他们还会有更多的服务社会大众的动力。

而且,因为从来就是为了当人上人,那么,未来很可能会因为感觉自己就是人上人、就应该是人上人,而犯许多错误。

3、衡中张锡锋同学的演讲,其中一个目的是为衡中辩护,声称衡中学生不是高考机器。但是他的声嘶力竭的演讲,恰好让人产生了衡中就是高考机器的印象。

4、最后,我想表达一下对衡中的看法。

但就高考而言,衡中是胜利者。

高考是一种现实;因而衡中的极端现实主义者。

无数送孩子到衡中去的家长,也是极端现实主义者。

似乎,他们都没有错。

那么错在哪里呢?错在教育的理念的落后上。

这样的教育,着眼的是人的生存的竞争(或曰倾轧亦未尝不可),而不是着眼于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人格的塑造和对真理的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衡中是教育畸形的登峰造极。

距离真正的现代教育,衡中还相去甚远,我们也相去甚远。

5、最后,我推荐一部外国电影,叫做《怦然心动》。

我看了以后,作为一个教师,非常感慨。

因为其中的一些情节,也许对我们的教育,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

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一看,也许你也会有不少感慨。

该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的话?

衡水中学大部分是有钱人家的富二代,一般人家的孩子根本读不起。但该校的军事化管理,清一色土气的校服,男生一律平头,女生一律短发,让社会误以为这里面的学生,都是穷人家孩子。拼搏没毛病,但令人不耻的是,他们经常以“穷学生”自居上台演讲,虚伪实足。

而真正的寒门贵子,并不是从衡中考上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的贵族二代,而是那些从普通县城高中,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一本的大多数农村学生,虽然他们不会演讲,也没有演讲训练的经历,但他们才是当今社会真正的寒门贵子!

该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的话?

观点一:演讲不是日记。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校内演讲稿,老师提前审阅是必选动作,所以演讲中孩子的观点就是衡中的观点。全方位的展示了衡中在教育育德方面的缺失!衡中应该检讨,不是考得好就可以,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

观点二:我们为什么而读书?言犹在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每一个中国人,这就是标准答案!也许社会浮躁了,看看韦神怎么做的,谦逊、低调、平和、寡言的学者之风!和韦神一个量级的人很多都选择了出国,韦神留在了中国,这就是格局!有人说,别和一个孩子谈格局,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你细品品!高考时的目标是去拱城里的白菜,那么大学毕业是不是就去拱外国的白菜了呢?

观点三:有话好好说,管理好情绪,你咬牙切齿的样子不美!

该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的话?

学生的人生理想里只有家族、家庭富有,就是没有国家、民族强盛。

这是教育的失败!

这样的学生将来出国只会留在外国,从政也是祸害无穷。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生应向革命先辈学习。

格局越大,走的越远。

学校应做好引导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工作。

该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的话?

我觉得衡水中学的学生说的话很不合适。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今社会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为了信仰。

我们都知道周恩来总理那句感天动地的名言:“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是无数人的最终信仰,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邓稼先等等。

他们胸怀天下,爱国爱民,为了让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努力学习,把自己所有的才华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是天下学子的最高学习境界。

2.为了生活。

大多数人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多挣点工资,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孝敬父母。

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虽然普通,但是没毛病。

3.为了成功。

现在的社会,精英文化非常有市场,许多父母或老师都是用成功学来激励孩子,告诉他们学习就是为了成为精英,要出国,要移民,要当成功人士,反正就是上等人的意思。

而且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拿那些搬砖的民工来做反面教材,中国社会曾经最光荣的劳动人民,现在已经成了人人得而蔑视的下等人了。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很有意思,说的是一个孩子不爱读书,他的家长就带他上街去捡垃圾,孩子深受触动,决心回去好好读书学习。

看了这位衡水中学的学生演讲,很明显应该属于第三类了。目的非常简单明确,不要再当农民被人瞧不起了,要进城市当成功人士,要能享受最好的生活,而且如果如果可能,他绝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一定会出国留学,移民,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

个人的追求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你这么个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图,别人又怎么可能认可你呢?

你要是第一种人,大家会崇拜你。像袁隆平先生一样,国士无双,民族栋梁,多少人为了他的离去而痛心疾首。为人如此,一生何憾啊

第二种人,就是一普通民众,虽然不是什么影响社会发展的大人物,但是保家卫国,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一样离不开咱们。

但是第三种人,就很难评价了。如果你心里只有个人成功,没有家国情怀,很难预测你以后的成功是好事还是坏事。胡士泰,许秀中和高杏欣的例子太多了,没有了爱国主义精神,你的成功很可能就是对自己国家的伤害。

也许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想法,随便说说,没必要上纲上线。确实一件事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如果这种个人利己主义价值观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大肆宣扬推广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理直气壮的成为自私自利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培育人才的,可要是教育理念错了,那么培养的人才还是人才吗?近几十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拼了命的崇洋媚外,能出国就绝不回来,尤其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现在作为社会瞩目的衡水中学又提出了这种理念,这是正能量吗?

现在我们的大学已经崇洋媚外了还不够,难道我们的中学教育也要开始崇尚唯利是图了吗?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不是正能量。

该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学生说的话?

私人办学校,核心是个“私”字,能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真心实意为社会主义、为国为民服务的人才?

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永远是新中国教育的根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