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看完学校要求收费的聊天记录真的令人震惊!这是我任教几年以来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首先可以肯定的事,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不合理的。我们光荣的老师形象,被这些老师破坏的太彻底了!

通过群里面的聊天记录“这学期由家委会收取”,我似乎看出来太多的端倪,家委会是个别学生家长组织而成,其目的就是组织好家长配合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学习工作,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委会似乎变了性质,成为了学校老师赚取利益的工具。真的是太可耻了!保留好聊天记录,这种违规行为一定要让全国人民看到。其实短短的几句话,却体现了老师的几种违规情况。

第一:“本学期将继续实施课后服务”。这就是违规的,教育部门一再强调,禁止给学生太多的压力,特别是小学生,一再要求为学生减轻负担。一定要按时放学。作为学校正常的做好应有的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这种私自增加课程,甚至还信誓旦旦的说“课后服务”,似乎把学校变成了一种盈利的单位。这和社会上的辅导机构有什么区别,这还是我们的公办学校吗?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

第二:收费问题。学校还明码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千元。我国很早以前就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收费政策。也就是小学生读书是完全免费的,不用交学费,书本费,甚至学生的吃饭问题,教育部门都会给予补贴。而这个学校还在群里面公开给学生要补课费,并且还收那么高。相关部门严禁老师有偿补课,这个费用不就是强制收的补课费吗?和社会上的补习班还有什么区别。

第三:其实家委会的存在,近几年一直被曝光。名义上是老师沟通家长解决学生问题的桥梁,实际上成为了老师赚取利益的工具。就比如我们学校,每年的教师节,都是家委会提出来为老师购买礼物,这里的礼物已经不仅仅是几十块钱的水杯了,有时候甚至为老师送家电。还有的家委会成员为了讨好老师,就连老师家有红白事,都提倡组织家长们随礼参加。真的特别的令人讨厌。

遇到这种情况,无辜的家长们该怎么解决呢?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首先截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联合其他家长找老师和校长讨要说法。询问一下具体的原因。为什么教育部门不让延时放学,而学校还要组织晚放学一个小时,为什么相关部门不让补课,而学校公开在群里收取补课费。表面上是课后服务费,学生还能要什么服务呀!说白了不就是补课费吗?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学的孩子为什么给他们这么大的压力。让校长给予一个明确的回答。

第二:拿着聊天记录或者转账记录,直接举报到上级的教育部门。虽然有时候一个家长去举报不会受到重视,很多个家长举报,相关部门肯定会特别重视,成立调查组的。其实既然学校敢光明正大的发这种消息,我相信学校校长还是有一定的关系人脉的,即便去教育部门投诉,肯定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但是一定要记着匿名投诉,不能影响到孩子的读书。说不定有效果呢?

第三:其实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曝光。在这个人人媒体的时代,我们就把学校乱收费的情况发布在网上,不仅仅是头条,包括抖音也可以发布。另外找当地的记者朋友帮忙。这种情况,记者朋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毕竟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由记者朋友的帮忙,全国人民的吐槽和人肉,学校自然会收敛很多,产生影响力之后,更高等级的教育部门也会看到。学校就一定会整顿,即便这个校长再有实力!

其实看完图片上的聊天记录,我真的不敢相信,小学校园竟然敢光明正大的收费,明不张胆的有偿补课。这是公办学校吗?应该是私立学校吧!如果是私立学校就可以理解了,毕竟人家是赚钱为目的,如果你不接受这种方式,你完全可以选择让孩子转学。或者不交这个费用,让孩子放学后在家学习。

对于小学学校让家长交课后服务费,你们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你们感觉这个事情真实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对于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引起公愤了,但是,我也想给更多的老师一点鼓励[祈祷][祈祷][祈祷]

如果你来当老师,下午放学之后就是休息时间,如果让你来免费加班,你愿意吗?

老师也是人,从早上7点到下午五点,已经够累了,再让看学生一小时,其实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但是学校的安排必须遵守,因为是“老师”

老师也有家,也有孩子,你想想,老师在看你家孩子的时候,老师的孩子在哪里?老师的孩子也需要有人照顾,多一份理解吧[祈祷]

其实,这个钱,也不是老师收,而是上面要求学校收费,至于加班的自习费,很多老师都没有足额拿到手[捂脸]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换位思考之后,你会发觉,其实老师是很辛苦的[赞][玫瑰][玫瑰][玫瑰]

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学生延迟放学,老师不应该收费,学生也不需要交费。

这毕竟是一项惠民政策,对上班一族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很有好处的,家长也是双手赞成。

话要说回来,普通的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即便老师愿意无私奉献,愿意在延迟放学的时候进班管理和辅导学生,但是随便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于理于情都说不过去,适当给与老师一些补助也是应该的。

一方面不能向家长收钱,一方面又不能委屈了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买单,用财政费用购买这项延迟放学的服务费用。这样做也有这样做的道理,延迟放学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适应家长的正常上下班时间,便于他们工作家庭都能很好地兼顾起来,政策的推广对孩子家长的用人单位工作效率提升,对于家庭和谐美满都大有益处,这一结果的最大受益者是家庭和企业,最终也是对政府治理整个社会的一大贡献,既然政府是最终的受益者,政府出点钱买单也是应该的。

好的政策更需要认真执行

大家都知道要重视教育,但重视教育不是光用嘴说说,还需要有实际的行动。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确实是一项好的政策,既然有好的政策出台,也需要好的措施配套,否则,下面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时,很容易流于形式,应付差事。

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教育部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大家更关心的收费问题没有说,延时服务是一个问题,收费更是一个问题。

看题主发的截图,时间上两节课6点5分放学,时间上应该能和一般下班时间衔接了,一学期收费1000元,也不算高。

我们这里学校没有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老师自己在外租房子开展自愿延时辅导1个小时,租房子的费用无形中也加在了家长身上,这个收费更高,希望学校延时服务推广,即使收费也肯定比校外的低。

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1、延时服务虽是教育部提出的,但是如果国家没有给老师额外延时补助,老师收费是合理的。

2、如果国家给老师延时服务发补助,老师再收费就不合理了。

3、老师付出了额外的延时时间,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这部分费用大家更希望政府出,要不就会出现很多人说的“免费义务教育比以前不免费收费还高”。

4、两全之策,政府补贴一部分,家长出一部分,这样肯定比在校外托管要好得多。

希望教育部“学校课后服务”推广开来,时间安排上、收费上更加合理,让家长能够接受,成为真正的惠民政策。同时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得好,孩子在延时时完成了作业,也解决了教育部“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问题。

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合理还是不合理先不说了!首先的前提是双方自愿原则,如果学生家长不同意,强行收费当然不合理!同时,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放学了还要老师继续监护学生也不合适,即使是收费的,家长愿意出钱,还要问问老师愿意不愿意!这样才公平合理!没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这个东西是走不远的!

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收费合不合理?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学生延迟放学一小时,老师延时服务合不合理?

老师也是人,有自己的家庭儿女要照顾,不要把老师当成只喝露水的神仙!对于有些不知感恩的家长,你做到延时了,他们还问你为什么要收费。你就是免费了,他们还会问你为什么不学张桂梅。

现在就有人提出上学前老师也应提前到校照顾学生,因为家长都要上班。还有人提出周教师也应该义务补课。这些人不但不懂得感恩,还极度自私,得寸进尺,巴不得老师做他家的全职保姆——免费的!

学校没强迫你延时吧,不都自愿吗?要是觉得延时不好,可以取消,也可送到辅导班。多交钱,你把辅导班当爷爷。少交钱,你却把老师当孙子!还挑这挑那!

放学不延时,说家长忙没空接孩子;放学延时,说效果不好,或者禁锢了孩子,剥夺了孩子的自由。

老师帮学生买教辅资料,说老师不安好心从中吃回扣;老师不帮学生买教辅资料,说老师工作不认真不抓教学。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说老师为了出成绩以一己私利剥夺了孩子休息的时间;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说老师不负责尽捞钱这下有时间补课去了。

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教育,说打击孩子积极性;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老师不批评教育,说老师不管不负责任…

总之,老师怎么做,都是错!众口难调!对教育不宽容,不能理解教育,不配合教育,就是当前教育现状!

好多家长都以为自己是教育专家,过多干涉教育,哪怕自己的家庭教育一塌糊涂!

这位一心想着喷老师,都忘记孩子是自己的了![捂脸]

还有这位也很奇葩,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找老师的问题。这种恶意推测惯了,离成为无理取闹投诉老师的渣家长也就不远了!父母没有耐心,可以撕书,甚至把孩子揍一顿。老师没有耐心,不能发火,批评几句,还被指责说打击了孩子积极性!家长若不能常作换位思考,是不会养出有出息的孩子的!

最奇葩是这个,以为学习好就可当班干部。这次因为没当上干部投诉老师,下次就可能因为孩子没谈个好对象,投诉居委会了。有这么个“优秀”的妈,你能想到她的儿子为什么没选上班干了!

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被父母涂得乱七八糟,再牛的老师也画不出美丽的画来!而这些父母反怪老师无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