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我家,其他子女都不过问我该怎么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样你就可以回报老人更多的爱,不是吗?子欲养而亲又在,我幸甚焉!
先跟你说说我的情况吧,咱俩有共同情况,我父亲2012年去世,我爷爷本来一直生活在老家,一个小镇,找了一个老伴儿,每月给开工资,那边俗称陪床保姆,就是也一起生活,也照顾我爷爷,也得每月给那个奶奶点钱。
我爷爷一共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我父亲去世以后,刚开始有老伴儿照顾他,也还好,我每个月回老家一次,陪陪他,后来这个奶奶身体也不好了,被自己的孩子接走照顾了,那年我爷爷大概八十七八岁吧,这岁数自己一个人生活也不行啊,他的一个女儿也在老家小镇上住,步行到我爷爷这里大概十多分钟吧,即使这种情况她也不管这个老父亲,我变成每周回老家两次,给他买菜,但是这也不是个办法,我每次回去就得一大天,折腾不动了。
我那两个姑姑指望不上,他们一年两年去看一次我爷爷,进屋就翻箱倒柜,说帮我爷爷保管存折,保管钱,我去他N......(省略,怕影响推荐),问题是老头也没什么钱,生出俩土匪来。
后来干脆,没人管,我管,我把爷爷接到身边,母亲和妻子也很支持我,但是爷爷不愿意跟我们同住,说生活习惯不一样,我也考虑一旦我和老婆都上班,爷爷自己在家没个人确实不行,我母亲又在外面打工,于是最后决定,把我爷爷安置在离我家很近的一个养老院,我休息的时候可以接他回来吃好吃的,或者陪他出去转转。
按理说他两个女儿都在,怎么也轮不到我这个大孙子去给他养老吧,可是咱不计较这个,陪伴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我也变的心态越来越平和,情感更加细腻,这都是我的收获!
至于压力,肯定有,我的工作是一天一夜,早上下班我也想回家歇一歇,躺一会,钱我也不多,养老院的价钱逐年上涨,我的工资却不怎么涨,压力肯定有,但是自己的至亲,我平常省点也就省出来了。
至于你的情况,如果金钱上你能支撑,那就不去跟他们计较了,如果你的压力过大,甚至感觉无力承担,那完全可以要求你的兄弟姐妹每月固定给一些老人的赡养费,从法律上讲,这是他们的法定义务,他们不想也会有法律制裁他!从情理上讲,生而为人,要对得起人的一撇一捺,更要给下一代做出表率!
老人曾经给予我们生命,把全部的爱付出给我们,而我们穷尽一生之力也无法回报其万一,老天怜悯,让老人多活几年,并且还挺健康,我还能奢求什么呢?这已经是我最大的福报了,子欲养而亲又在,我幸甚焉!
老人在我家,其他子女都不过问我该怎么办?
老人在你家是你的福气
说这话是有跟据的,你要是与其他子女一样,老人不会去你家。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有孝心,为父母尽孝是首善,善有善报。
我的奶奶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父亲最小,我们家最穷,可是奶奶选了我们家,姑姑不理解,对奶奶说,老娘你可想好了,跟着老三吃饭都有问题,别后悔。
奶奶笑笑说:别看他这回穷点,过几年这三个娃长起来就好了,再说我图的不是吃,是老三两口子的心。
真让奶奶说对了,十年后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生活好了,奶奶生病了,得了脑中风,生活一点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大小便要人端。大伯二伯还有两个伯母,没有一个到跟前的,更别说喂饭倒屎尿了。
就这样奶奶又活了三年,我父母论流照看,硬是连个褥疮都没有,母亲在村里成了孝顺的代名词,成了别人家的好媳妇。
奶奶三个儿子的最后结局是,大伯二伯都走的早,二个伯母晚年生活的很苦,儿子媳妇都不孝顺,经常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我的父亲活到九十一岁,母亲九十岁,都是无疾而终。
我们家得出的结论是:行孝不分穷富,善待父母的儿孙,上天会眷顾。
老人在我家,其他子女都不过问我该怎么办?
人老有几大难事(所看、所想、所忧而调侃):
人生难得老来闲,怎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老开始处处难:人生最恐老来病,老来最怕惹人嫌。
老来不免毛病添——性格、人品缺陷露无遗:抠门、冷漠、刻薄人,无事找茬嘴不闲。
最怕老来失自理,桩桩件件都求人,儿女即使好几个,还怕床前无孝人!
老来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有钱也怕没有眼前人。
唉,说起来都是泪,总之一句话——老来难!不管是自己已步入老年还是家里有双方父母都已老年,老年人的问题都是时时处处、差不多家家可见。
而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经往往都是因家里老人而起: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间都是扯不断、理更乱,唯长叹!我就主要说说家里有老人的吧。
或自己父母或公婆(岳父母)或者还有上一辈老人在的。
情况一,老人生活能自理时,你亲我热大家好,当然这是老人自己有积蓄或退休金不需子女补贴的。情况二,虽能自理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需儿女负担生活费的。正常情形都是儿女均摊、月月给钱或买吃喝用的,往往因此生嫌隙——你给他不给的、你多他少的等等,子女们往往也是经济条件不好或是不孝(老人单纯生活费用尤其在农村并不高,不会给儿女添多大负担的)。
情况三,老人有房有退休金或养老钱,而且家底厚实。儿女们明争暗斗(不排除有个别人不贪图父母钱财不参与竞争的)、都想独占或多得或怕别的兄弟姐妹算计了去老人的家私,矛盾重重。
老人能自理、脑子还明白时,还好些,一旦病倒、失智或失去自理能力,家庭大战不可避免上演…虽说还不至于都不管不顾老人,但彼此间鸡毛蒜皮一地。
最惨的就是那些没有钱又老又病的,此时儿女们的人性暴露无遗——或互相扯皮、把老人推来推去轮换养的(对老人怎样各随其心意了),或有的干脆不闻不问、爱谁管谁管、跟他无关!或孝顺的那一个、两个子女养老人在身边,不与其他兄弟姐妹计较的,因为也计较不来,总不能不管不顾老人吧。其实,心里也是不满、有苦说不出。
这种情形下老人一旦有病,对赡养的子女来说是雪上加霜,那些平时不露面不赡养的兄弟姐妹就更不用指望啦,自己都扛下来?!可明明老人子女不只自己一个或两个嘛。争家产都积极踊跃,尽义务花钱就都躲远远的啦…
更有那过分的不孝人,分得老人钱财后该尽义务也不尽,与父母或其他兄弟姐妹形同路人、仇人。
题主的情形应该归于第三类吧。不知老人有无养老钱——看情形老人或没钱或没多少家产或者…实际情况只有题主自知了。呵呵。我只能凭猜度简单分析一下:不管是老人自己的选择还是在别处子女那里不如意才决定跟你过的,我觉得事前都应该与大家商量——老人的家产、生活费用、生病住院费用、后事等问题都应该讲明,父母若还头脑明白,应该把这些事料理清楚、至少把自己心思跟儿女们说清楚,与他们共同商量。
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即使这会儿有了口头协议,日后执行起来也不见得怎样呢…
老人在谁家,伺候老人的重任几乎都落在自己肩头,要有心理准备也要做好其他人不管不问的最坏打算。我就讲三个我亲眼见过的例子吧。
一个是在医院见到的:老人在家不小心摔倒骨折,80多岁了,保守治疗。跟大闺女过,四个儿女也都到病房来看望。几天下来情形也大致看明白了,老人手头有点积蓄不多(大闺女占着,大家也都知道),看病费用超过老人积蓄的部分,几个子女分摊,伺候主要由大姐负责。矛盾不算大。
另一个,老人也是在闺女家,有儿子不去。老人没啥家产,姑爷人品好,对老人比闺女还尽心,一直伺候但老人归西。吃喝、看病费用儿子从不过问。熟人大多知道她家情形,都夸赞她们夫妻孝顺。
再一个,老头退休前是政府部门一官员,房产不止一处,积蓄应该也不下百多万。四个儿子,有公务员、有经商的,条件也都不错。我曾有幸在他家待过十多天,不亚于看了一部家庭宫斗剧。
之前老头对自己财产应该做过分配了,但显然矛盾不小:意见最大的是大儿子。四个儿子轮班伺候父母(都能自理),各负责一个月。大儿子在另一个城市居住,来一次竟然什么也没给父母买(当然年节不是这样的吧),到这里一切用度都是老人自己开销,儿子们就是照看而已。他给老人做饭、跑腿儿。
晚上在客厅,大儿子给老头读孙子写给爷爷的信…大意是埋怨老人处事不公、偏心,亏待了他一家(感觉还是大儿子的不满、借题发挥吧)…最后好像说如果老人不做出改变,有可能要闹到法院,大家都不好过…
也许顾忌我在场吧,老人也没说啥——夜里去卫生间听到老人卧室有争吵声…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家务事若掺合进老人的赡养问题,更是乱!一团糟!
像题主这样的,你就认了吧,别对其他兄弟姐妹抱过多奢望(当然工作太忙脱不开身或距离太远不方便常来的除外,但人不到,费用得负担一部分吧?!):平时都不过问老人的儿女,有病或不能自理时更是指望不上。有孝心的你就独自承担吧!而且,照目前你描述的情况,只能如此啦。或者把大家叫到一起,商量以后该怎样办,哪怕就是没啥结果,也得试试不是?!呵呵。愿天下老人都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愿为人子女者也都能尽自己的一分孝心!
毕竟我们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我们怎样待父母,自己的儿女也都是瞧在眼里呢…
老人在我家,其他子女都不过问我该怎么办?
赡养老人的问题,应该是子女的共同义务,因此就赡养老人这个问题,应该组织召开一个家庭会议,把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表达清楚,确定一种赡养老人的方式,是各家轮流养,还是子女共同出钱,雇保姆或放养老院,或者是子女轮流到老人家伺候,家庭会议要老人也参与,确定大家都认可的赡养方式,达成协议,按协议执行赡养,如果有子女不按协议尽到赡养义务,可以通过法律起诉,维护老人被子女养的权利,常言道亲兄弟明算账,只有这样,亲戚之间才能长久,老人的赡养才能使每位子女尽到义务。
老人在我家,其他子女都不过问我该怎么办?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我记事起,我奶奶就一直跟着我们生活。后来我有了姑娘,我们家成了四世同堂,天伦之乐让奶奶特别满足。老人家最后是无疾而终,特别圆满。
我奶奶一共有三个孩子:我大伯一家都在西安,我姑姑一家在老家。我爷爷去世的早,爸爸就一直带着奶奶和我们在郑州生活。
孝敬父母,牺牲前程奶奶的三个孩子中就我父亲文化程度最高。他1967年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分配到临汝县委工作。村子里有人回来告诉我奶奶说:“我看到你儿子了,他出去都坐吉普车啊!”奶奶听了特别高兴,她的小儿子出息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县里也只有1到两辆吉普车。
县委书记特别器重我爸爸。可是临汝离郑州太远了,奶奶身体不太好。她就和我爸爸商量,想让他回郑州,离家近点,方便互相照顾。
我爸爸非常孝顺,他谢绝了县委书记的极力挽留,毅然决然地调回郑州,教书育人,同时可以经常回家照顾我奶奶。
吃亏是福,问心无愧我爸爸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工作繁忙。我妈妈就和奶奶一直住在老家,替我爸爸尽孝。因为奶奶一直喜欢农村的小院。奶奶快70岁才来到郑州和我们一起生活。
几十年来,奶奶所有的花销都是我们一家在负责。姑姑在农村生活也不容易,爸爸还经常力所能及地给与接济。偶尔大伯回来了,我爸爸还给他点钱。
奶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她还是老思想。我妈妈伺候的再好,她总是不太满意,说我妈伺候的不好,没有我大娘伺候的好。我妈妈性格平和,总是不说什么。我问奶奶:“你说我大娘伺候的好,你咋不去西安住,你咋不跟着我大伯?我妈天天伺候你,你不满意,我大娘两年回来伺候你两天,她当然会尽心尽力了。”
我爸爸每天回到家总要先问候我奶奶:“娘,身体咋样?你想吃啥?”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和妻子还有我妹妹对奶奶都特别好。
我也曾经私下问过我爸爸:“奶奶有三个孩子,为什么总是我们在管?”
爸爸说:“孝敬老人天经地义,只要你奶奶高兴,只要她健康长寿,谁管都一样。记住吃亏是福,咱们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
走的安详,功德圆满2003年冬,92岁的奶奶感觉身体乏力,她对我爸爸说:“把我送老家吧。”我们说要送她上医院,她摇摇头:“什么也不要说了,送我回老家。”
奶奶从来不去医院,以前她偶尔身体不舒服,我总是请楼下诊所的医生到家里给她输液,一般输三天就好了。这次她说什么都要回老家。
我们找辆车把奶奶送老家,我妈妈也一起回去,同时给西安打电话。
老家长时间没有住人了,所以我妈妈和姑姑先打扫房间,再把我奶奶安顿下来。奶奶执意让我爸爸和我回去上班,只要我妈妈和姑姑在家陪着她。
奶奶躺在床上指挥我妈妈和姑姑把她的寿衣一件件都拿出来晒晒。村里的赤脚医生来了,给奶奶输液,奶奶笑着对医生说:“这次我不行了。”医生安慰她:“没事,吊几瓶水就好了。”奶奶还是笑着说:“我知道该走了,不用安慰我。”
我六爷家的小儿子是村里的干部,他来看我奶奶。奶奶吩咐他:“你安排几个人把我的棺材抬出去晒晒,再找人买漆刷漆。”
我叔说:“大娘,你没事,别说这不吉利的话。”
奶奶固执地说:“你听话,大娘就这两天的事。你记住一定要把我的丧事办得热热闹闹,我要两班响器(唢呐队)。”
我叔答应了,奶奶高兴地说:“你二哥常年在外,我的事只能拜托你了,记住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排排场场的。”
所以的后事都安排妥当,第三天凌晨我奶奶无牵无挂地走了,无疾而终,非常安详。陪在她身边的只有我妈妈和姑姑。
我和爸爸回到家,我大伯大娘他们也都回来了。爸爸对我叔说:“一切都按你大娘说的办,你算算大概需要多少钱?”
我叔说:“6000多应该能下来。”
爸爸给了我叔8000元,一切都拜托给他了。
丧事办完以后,我大伯拿出来了2000元钱,我爸爸没有要。后来我问爸爸:“你咋不要大伯的钱?他是长子。”
父亲体贴地说:“你大伯又不问花了多少钱,肯定是他也不宽裕,年龄大了让他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几年以后的一次聚会中,我姑姑说:“你看你奶奶生前多会打算,她把办事的钱都准备好了,你爸一分钱也不用花。”
我听了以后想争辩两句,被我爸爸制止了。
姑姑走了以后我问爸爸怎么不让我说实情,爸爸说:“吃亏是福,咱们问心无愧就行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老人在咱的家里是咱的福分,天伦之乐,四世同堂,多么幸福的享受啊。没必要斤斤计较,一切凭良心。别的子女管不管是他们的事,咱尽心尽力了,老人高兴了,咱的目的就达到了。
吃亏是福,问心无愧就行!
朋友们你们赞成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交流,谢谢。
老人在我家,其他子女都不过问我该怎么办?
老人在你家,说明你很孝顺,也是缘分,老人虽然现在在你那会增加你们一些负担,但也会带来福报的,虽然眼前并不明现,以后会在你和家人及后代会显现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儿孙万代修来的福,其它人不管他们养老人,不用管他们,各自的为人,各自的孝顺,都会有不一样的福报的,祝你好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