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以美国海军的实力,他们的确能在世界各大洋中横行无阻,而且他们也一直在这样做。但有一个海却让美军不太敢踏足,它就是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这个海很大,面积足足有15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也很深,达到了821米。那么美国为何不敢让他们的军舰在里面畅游呢?

美国军舰之所以不敢在鄂霍次克海航行,最主要的还是这个海让美国自由不起来。这又如何讲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从地图上来看,鄂霍次克海三面半都被俄罗斯领土所包围,只有南部少部分与日本北海道相接壤。所以严格上来说,尽管鄂霍次克海并不能完全算是俄罗斯的内海,但以俄罗斯的占有欲来看,这片海姓“俄”早就不是什么争议了。

而俄罗斯从始至今也都把鄂霍次克海当自家的内海来看,像目前整个海的经济专属权都被俄罗斯所把控住,里面的渔业、能源都由他们来开发。至于临近的日本,他们的渔船只敢在北海道沿岸附近捕捞,压根就不敢进入到鄂霍次克海里面作业。所以俄罗斯对于民用船只进入该海域尚且管控得如此严格,对于美国军舰那肯定也会重点照顾了!

其次由于鄂霍次克海的纬度很高,所以这里的气候十分恶劣。据悉,鄂霍次克海每年有6-7个月的时间里是处于冰封状态的,而其他时间尽管海面不冰封,但海水的温度也极低,所以该海也被称为游不了泳的海。

一年有半年多时间封冻住,所以对于美国军舰来说,即便他们想进去,留给他们航行的时间也不算多。除非跟着一艘破冰船一起进入了,但这也不太现实。所以不是美国人不想派军舰进入鄂霍次克海,只是怕进了出不来,在里面冻上个大半年。

接着鄂霍次克海里面隐藏着太多俄军的秘密,这片海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核潜艇的游曳之海,里面的维柳钦斯克也是俄罗斯核潜艇部队的重要基地,其中包含有核潜舰、常规潜舰30多艘。而这里由于与美国的阿留申群岛相望,所以该海域也就成了俄罗斯二次核打击的“巢穴”,保证俄罗斯在西太平洋话语权的重要力量。

如此重要的地方,怎么会让美国军舰随便进入呢?所以俄军在此都会对各路船只进行严密监视,一旦有任何的不明来客,只要劝离无果,基本都会就地消灭。像当年大韩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就因为偏离了航线,误入到了鄂霍次克海,后来俄军在劝返无果后,就当成了间谍机给击落了。

最后俄军驱赶的手段太过凶残,这点相信美国应该深有体会。在日常美军战机或者军舰抵近俄罗斯领土侦查时,都会遭到俄军强硬的驱赶。而这还只是抵近侦查而已,如果美国军舰入侵到他们所谓的“内海”里面侦查,你觉得俄军会采取什么样的强硬手段呢?所以俄军驱赶的手段美军是清楚的,他们也不太敢太深入地刺激俄罗斯,不然俄军的报复可是很恐怖的,这也是美国不敢轻易派军舰进犯的原因。

综上所述,鄂霍次克海对美国军舰来说的确是禁区,他们现在不敢进去,未来也很难进得去。所以当航行自由遇上拳头说话时,还是拳头比较管用些,这也帮俄罗斯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美国喜欢航行自由,当然是基于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有底气搞一些自由航行,但是显然这种“自由”侵犯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只不过碍于美国的强大,不好和美国撕破脸,大多数时候最多是口头谴责和警告,或者也不敢说什么别的。

美国在强大也是欺软怕硬,拥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美国不去俄罗斯的原因还是因为俄罗斯并不害怕和美国正面硬刚,他也害怕和俄罗斯的冲突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当然美国和俄罗斯是不可能打起来的,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如果美国把俄罗斯惹急了,肯定会发生一些局部摩擦,会给美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美国和前苏联从二战之后开始就一直在世界上争夺霸权,后来苏联在争霸中败下阵来,成全了美国,而美国也趁机一直扩张势力,逐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虽然现在多个国家也开始崛起,但美国是超级国家,世界局势开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虽然强,但是优势逐渐弱化。

鄂霍次克海的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他可以通过鞑靼海峡直接进入日本海,又可以穿过千岛群岛进入太平洋,被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环绕,但是这里太冷了,常年不同海域都有结冰,结冰期太长,被称为“太平洋冰窖”,而且北方四岛还成为了切断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千岛群岛的利器,距离日本北海道还近,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在这里不那么安全。

其实俄罗斯在周围的岛屿也部署了不少兵力,美国就算心痒难耐也不敢随意去动俄罗斯,有时候俄罗斯做事儿是不太克制的,万一对美国不客气,说他非法闯入把美国舰船给扣了或者打伤了,美国没有任何理由去要回来,这是很尴尬的,到时候再被俄罗斯扣押研究实在得不偿失,归根结底,还是俄罗斯的不确定性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他不敢确定自己闯入鄂霍次克海俄罗斯会有什么反应。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

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美国喜欢搞航行自由这一套,但却不敢去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为什么?

因为不敢啊,俄罗斯的反击直接有效,撞船、击毁都是常规操作。

1983年,一架载有269人的韩国客机闯入苏联领空,在警告无效后直接被击落,机上所有人无一生还

为了更好的理解苏联(俄罗斯)对于冒犯领土的反制措施,有必要讲一讲1983年的韩国客机事件。

1983年8月30日晚上11点50分,一架韩国KA公司旗下的波音747-200型客机,编号KAL-007,按照原定飞行计划,客机将从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飞往韩国汉城的金浦国际机场,乘客加上机组人员近270人。

KAL-007起飞后并没有出现异常,一路上都很平稳,按照计划在安克拉治的机场加油后再次升空,从原先飞行轨迹中来看,KAL-007在飞越苏西特娜山后,沿着直线R20航线飞行,虽然R20航线距离苏联领土较近,但绝不会闯入他们的领空。

可令人意外的事却发生了,第二天晚间11点30分左右,虽然天气很好,机组内部也没有出现武装劫持事件,但KAL-007却突然偏离R20航道,而且整整往北偏了11公里。

乘客并不知道这一变化,他们还在静静的等待着客机落地,而随后KAL-007竟然飞到了勘察加半岛上空。

初步一看,这里是苏联的远东地区,人烟稀少,但懂行的人却知道,这里是苏联的军事禁区,前不久还刚造了个新的军事基地用来研发新型导弹发射井。

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此前多次派侦察机前去“打擦边球”,而这一回,韩国客机KAL-007却离奇的来到了这里。

苏联军方发现KAL-007闯入领空后,立即派出3架战机前去拦截,当苏联战机追上KAL-007并发出警告后,KAL-007竟然像没事一样不予回应,且自顾自的继续航行。

没过多久,KAL-007飞出了勘察加半岛的范围,但随后又飞到了库页岛上空,苏联极为恼怒,直接命令战机把闯入领空的飞机给拦截下来!

空军拦截的常规手段先是截停,再然后使其迫降,可无论苏联战机给客机发多少无线电,客机都没有回应,而且面对战机的拦截,客机竟然拉升高度试图摆脱苏联战机。

苏联飞行员在向指挥部反应情况后,得到了指示是“予以警告”!

于是苏联战机靠近客机,先用信号灯示警,眼看客机还是“不理睬”,战机直接朝客机打了200多发穿甲弹!

即便如此,韩国客机还是“沉默不语”且自顾自的飞行,苏联一方极为恼怒,好言相劝你不听是吧?那就来硬的,地面指挥部当即命令战机消灭目标。

苏联战机在拉开距离后,直接朝客机发射了对空导弹,没有任何意外,客机燃气大火后不断朝地面跌落,最终彻底坠毁,乘客跟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有人说美国侦察机在客机后面,也有人说客机在执行侦察任务,吃定苏联不会攻击有无辜乘客的客机,总之关于这件事众说纷纭,但KAL-007客机闯入苏联领土、苏联多次警告是铁一般的事实,面对不听劝的家伙,苏联选择狠狠的重拳出击,彰显领土不可侵犯,此外还有很多苏联(俄罗斯)撞船等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阅。

美国为什么喜欢搞“航行自由”?

长期以来,美国仗着强大的海上力量,擅自高调派出舰艇进入相关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宣示其所谓的“航行自由”权,那么航行自由到底是什么?

早期各国认为,海洋就跟空气一样,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后来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海洋成了海上贸易的重要争夺资源,到了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开始规定其他船只在得到两国允许的情况下,允许出现在相关海域,否则船舶会被击沉,船员被判死刑或沦为奴隶。

17~18世纪,随着大量国家的兴盛,他们共同反对原先制定的海洋霸权,并且倡导海洋自由。

二战后,美国作为海上强国,开始秉承“航行自由”,而非“海洋自由”,并且在1979年制定了“航行自由”行动计划。

1982年,各国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内规定了两项航海自由和三项航行权,其中对于公海的规定是“不能在公海从事非法活动,不能威胁其他国家安全,并且要顾及到其他国家的航行自由。”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国压根没理会这项公约,签署都没签署,按照美国的说法,他们的航行自由意在“挑战过度海洋权利主张”,但是否过度却由美国自己判定,所以美式“航行自由”不过是美国为其自身打造的超级海警手册。

美国为什么不敢去鄂霍次克海搞“航行自由”?

鄂霍茨克海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在俄罗斯的东面,整体三面被西伯利亚大陆、勘察加半岛、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所包围,东南角濒临日本北海道,所以鄂霍茨克海并不属于内海。

鄂霍茨克海总面积达158.3万平方公里,南北最长2460公里,东西最宽1480公里,海水北浅南深,平均深度821米,最深处3521米。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看,鄂霍次克海不属于内海,所以内部还有一些公海区域,但这片公海区域却没有国外船舶航行,临近鄂霍次克海的日本,也只是在北海道附近活动,即便在全球范围内大搞“航行自由”的美国,也没有去鄂霍次克海,为什么?

俄罗斯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强硬态度,就在此陈述,通过1983年的韩国客机事件,就能对俄罗斯的手段窥一斑而见全豹,最近的乌克兰问题也能凸显俄罗斯强硬的一面,以下说点其他原因:

1.鄂霍次克海并非重点航道,再加上俄罗斯对鄂霍次克海的管控也很严格

如今全球重点航道基本都集中在低纬度海域,例如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土耳其海峡等等,而鄂霍次克海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这个地方远离重点航道,国外船舶没有必要进入鄂霍次克海。

此外,鄂霍次克海并不属于俄罗斯内海,但俄罗斯却控制着鄂霍次克海的出入口,而且鄂霍次克海三面都属于俄罗斯领土,国外舰船进入鄂霍次克海,间接对俄罗斯远东地区领土的影响十分巨大,而且说不准俄罗斯在鄂霍次克海有海军秘密基地,外来舰船进入势必会有很大的影响。

2.鄂霍次克海的航行条件较差

鄂霍次克海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它的整体维度较高,又临近全球最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中心,冬季漫长且寒冷。

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的5月份,鄂霍次克海绝大多数海面都会结冰,北部海域冰期高达7个月,即便是南部海域,冰期也有3个月,厚厚的冰层严重阻碍舰船的航行,除非前面有破冰船开道。

此外,鄂霍次克海年降水量400毫米-700毫米,湿度较大,导致海面经常出现浓浓的海雾,而且鄂霍次克海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都存在巨风,浪潮高度可达到20米,波长延绵数公里,所以这里的自然条件,让其他舰船望而生畏,再加上俄罗斯的强硬态度,美国不敢去鄂霍次克海搞航行自由,也非常合理。

——END——

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近年来美国利用航行自由作为借口,派遣军舰和飞机前往南海、波斯湾和俄罗斯周边等海域,展开威慑和挑衅行动。不过,美军选择进行航行自由行动的海域中并没有鄂霍次克海。这并非是美国没有能力在这一海域上展开行动,而是美国并不愿意在鄂霍次克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其对于俄罗斯的意义,都使得美国对这一海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鄂霍次克海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其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门户,向西毗邻俄远东地区和库页岛,而向东则经堪察加半岛南部进入白令海,与北美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向南则有千岛群岛,与进入日本海和太平洋的宗谷海峡相通。在地理上,鄂霍次克海呈现半封闭海域的状态,除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以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油气和渔业资源。同时,鄂霍次克海的气候比较寒冷,从深秋到春天都有海冰覆盖,军舰要想在这种状态下航行,必须要有大型破冰船开路,这也使得鄂霍次克海在地缘格局上更贴近于俄罗斯。

因此,美国如果想要在鄂霍次克海方向进行自由航行,就需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要面临严峻的环境考验。由于鄂霍次克海存在较长的冰冻期,这使得美军可供进行航行自由行动的时间窗口比较短。而且如果选择在封冻期进入的话,还必须要配备大型破冰船,这对于美军来说显然并不划算。

其次,就是存在法理问题。由于鄂霍次克海对于俄罗斯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早在苏联时代,其就一直希望将鄂霍次克海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非常积极,不仅多次向联合国申请鄂霍次克海的主权,还积极探寻相关大陆架情况和各类地理资料。经过俄罗斯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4年联合国正式承认鄂霍次克海中部5.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为俄罗斯大陆架的一部分。因此,鄂霍次克海的绝大部分海域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领海。而如果美国擅自进入俄罗斯领海,无异于入侵俄罗斯,这显然与美国利用航行自由行动进行威慑的战略存在矛盾,有可能会引发美俄间的军事冲突。

此外,就是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堡垒区,是决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的禁地。在苏联时代,由于苏军奉行潜艇制海战略,并将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核威慑和核打击的重要手段,因而保障核潜艇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核打击就成为了保卫苏联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苏联提出了战略导弹核潜艇堡垒区的概念,即在这区域内部署有大量的海军和空军基地,配属有大量的军舰和战机,同时还部署有大量的防空导弹系统,形成一套立体的海空作战网络,可有效保护核潜艇在这一海域自由行动而不受敌方反潜力量的干扰。而从苏联时代至今,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都是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堡垒海区,任何擅自进入这一地区的舰艇和飞机都会遭到俄罗斯的强力应对。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1983年大韩航空007号班机被击落事件。当时一架从美国纽约起飞大韩航空007号客机,偏离航线飞往了勘察加半岛上空,并向着鄂霍次克海和苏联远东地区飞去。苏联防空部队几次试图与该客机联系但都没应答,随即苏联便派出苏15截击机进行了警告射击,但客机依然没有回应。最终苏军防空部队命令苏15截击机将其击落,机上乘客全部遇难。而针对此次事件中,007号班机究竟是不是间谍飞机依然存在争议。不过,可以看出苏/俄对鄂霍次克海方向的重视程度。

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不仅在环境和法理上不适合进行自由航行行动,而且如果贸然闯入遭到俄罗斯的强力应对,很有可能引发军事冲突,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很少在鄂霍次克海进行军事行动,避免刺激美俄间本就紧张和敏感的神经。

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能归结为“鄂霍次克海”是“俄罗斯的内海”。虽然从地图上看,整个鄂霍次克海几乎被俄罗斯领土包围,但是鄂海南部直抵日本北海道,且存在与外界连通的国际水道,只能说是一个半封闭海域,事实上、法理上并不是内海。甚至,在2014年以前,鄂霍次克海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绝大多数都是公海,这一点在2014年3月15日才有所改观。

▲鄂霍次克海周边情势

俄罗斯是什么时候才得以控制鄂霍次克海大部海域的呢?

事实上,从苏联时代起,该国就一直想把鄂霍次克海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苏/俄内海”,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再此之前,俄罗斯在国际法上只能拥有鄂霍次克海周围各岛屿和海岸基线12海里范围内的领海,以及他国可以自由航行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对于水域广阔的鄂霍次克海来说,不值一提。显然,这么“一点点权利”难以满足苏/俄的胃口,因为鄂霍次克海对于俄海军来说,战略地位太过重要。此地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连接外部海域的重要通道,自鄂海向东经勘察加半岛南端可以进入白令海,能够直抵美洲西海岸;东南方向可以穿越千岛群岛的诸多海峡进入广袤的太平洋深水区;南部与东北亚最重要的国际水道“宗谷海峡”相通,可以进入日本海。除此之外,鄂霍次克海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底油气和矿产更是撩拨着俄罗斯的心。

▲鄂霍次克海范围

苏联时代,尚能通过强悍的武力威慑和国际影响力,强行慑服别国不敢轻易涉足周边海域,但是实力大大受损的俄罗斯就没那么大的话语权了。不仅日本因为北海道和南千岛群岛问题,在鄂霍次克海与俄罗斯纠缠不清,周围其他国家也经常派遣船只在此地进行渔业经济活动。因此从2001年起,俄罗斯开始依据国际法向联合国申请鄂霍次克海的主权:该国2001年第一次提出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的鄂霍次克海拥有主权,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尝试证明该海域在其管辖范围内,但是申请被联合国否决。此后,不甘失败的俄罗斯常年在鄂霍次克海探查大陆架情况、收集情报和证据,力图“东山再起”。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8月16日,俄罗斯代表团再次向联合国正式递交申请,要求将鄂霍次克海大陆架划入己方领土边界范围之内。面对俄罗斯详实的科研证据,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终于在2014年3月15日正式承认鄂霍次克海中部5.2万平方公里地块为俄罗斯大陆架的一部分。至此,鄂霍次克海绝大部分水域才真正成为俄罗斯的领海(但是说其是俄内海,仍不恰当)。

▲俄罗斯出具的鄂霍次克海大陆架延伸示意,黄点处为俄大陆架南坡底缘

综上所述,俄罗斯获得鄂霍次克海大部分海域主权也就是近几年的事,美国过去极少到这里宣示“自由航行权”,自然与鄂霍次克海是不是内海,甚至是不是俄罗斯主权管辖并没什么关系。

外人不敢轻易踏足鄂霍次克海周遭的真实原因,了解核潜艇“堡垒区”

▲鄂霍次克海的海面结冰

说这个问题前,得问问各位知不知道“战略核潜艇堡垒区”:这些与战略核力量活动有关的地方,在世界各地都是“禁区”、“最高机密核心区”。我们先说说什么是“堡垒区”以及其要害程度,才能讲明为何美国不敢接近。

▲苏联海军667A型(Yankee class)战略核潜艇

1967年开始,苏联海军开始接收第一艘667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此后一共大约建造了34艘,成为苏联海基核威慑的中坚力量。然而该艇性能不算突出,噪音极大;其搭载的R-27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也只有2500公里左右(即使升级为R-27U以后,射程也就3000公里),想要威胁敌方目标必须前出到靠近美国海岸才行。

▲苏联667A型核潜艇从巴伦支海前出大西洋,以R-27导弹射程所需到达的发射阵位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苦于R-27弹道导弹不给力的性能,667A型核潜艇从已方海军基地出发后,几乎要跨越大半个大西洋才能攻击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和北约沿着格陵兰岛、冰岛、挪威和英国一线布置了大量的水下侦听器、并派大批反潜机巡逻,构建起了GIN防线(格陵兰-冰岛-挪威)、GIUK防线(格陵兰-冰岛-英国),苏联667A型核潜艇的降噪措施又不给力,基本上一出巴伦支海就会被北约反潜兵力发现并跟踪,海基核威慑几乎形同虚设;太平洋方向亦是如此,美国、日本在俄罗斯核潜艇的必经水道也布置了SOSUS水下监听网,导致苏联水下核力量在这个方向上也很难突破。

▲苏联/俄罗斯在东西两端构建的战略核潜艇“堡垒区”

为了破解美国和北约的水下封锁难题,切实改善海基核威慑的能力,苏联开始规划“新核潜艇、新导弹+堡垒区”的应对策略。七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建造667B型战略核潜艇,降低其噪音水平,同时搭载射程接近8000公里的R-29弹道导弹,这样苏联核潜艇就不必冒风险强行通过美国及其盟国的反潜网,在苏联完全能够掌控的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窝着”,就可以打击美国本土。而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则被当作战略核潜艇的主要活动基地(堡垒区),加强建设防空、反舰、反潜设施,成为一个坚固安全的“乌龟壳”来保护核潜艇。以上就是“战略核潜艇堡垒区”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核潜艇堡垒区有多敏感?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堡垒区”是苏/俄海军战略核潜艇的基地,对于任何国家来说,这里都是不可触碰的“军事禁区”。那么,哪些强闯“堡垒区”的不速之客下场如何呢?

1、1983年9月1日,韩国大韩航空007号航班,从美国起飞途径勘察加半岛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苏联太平洋舰队核潜艇锚地),飞跃鄂霍次克海(堡垒区)上空,在库页岛附近被苏联空军苏-15战机击落,客机乘员全部遇难(上图),事后韩国、美国均无过激反应。要知道这仅仅是一架客机而已啊。

2、1992年2月11日,美国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巴吞鲁日号)试图靠近俄罗斯巴伦支海堡垒区(还没到领海),被俄罗斯北方舰队“塞拉”级核潜艇撞毁报废。

3、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巴伦支海附近空域巡逻,被苏联苏-27战斗机用垂尾划伤右翼发动机,差点坠毁。(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以上,只不过是发生在苏/俄堡垒区的几个著名事件而已,其他发生在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类似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以看出,天上飞的,水下潜的,都不能接近这两个海域的“堡垒区”,否则就只能等着被击落或者撞毁。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去“自由航行”找刺激?除非是脑袋坏掉了。

鄂霍次克海航行条件不利于水面舰艇长期活动

除了我们上文所说的原因以外,鄂霍次克海的海面从深秋到初春基本上都是结冰状态,水面战舰很难在这里自由航行,况且还要面临俄罗斯海空力量的围追堵截。所以不是美国不想去自由航行,实在是不敢去,也无法经常去。

▲鄂霍次克海在3月末、4月初的海面结冰情况,可以看到左图红点处的系泊地,在4月初时(右图)从薄冰变为厚冰覆盖

好了,今天我们先说这么多吧,想了解更多有关海军或者核潜艇问题的朋友,可以关注留言。

美国那么喜欢航行自由,为什么从未听说美国的军舰到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里边去巡航呢?

美国喜欢搞航行自由,但是美国人更加清楚,柿子要挑软的捏,俄罗斯虽然军事实力不如美国,海军实力与美国的差距更大,但是只要美国敢挑衅,俄罗斯就一定敢正面回应,绝不退缩。

俄罗斯敢于直接面对挑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一架P-3B反潜巡逻机沿苏联边境侦查,被苏联的苏-27发现,苏-27并没有向挪威巡逻机开火,而是三次逼近,最后一次从P-3B右下方高速飞过,用垂直尾翼将P-3B的发动机割开,两架飞机均受到严重损害,不得不各自返航。

苏联空军强硬面对来犯飞机,从此之后,北约国家的战机轻易不敢挑衅,如果越界,俄罗斯一定要将其击落。

鄂霍次克海位于俄罗斯远东,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俄罗斯领土,东部是堪察加半岛,西部是库页岛,想要进入鄂霍茨克海,美国海军必须穿过千岛群岛,而千岛群岛最南端的四个岛屿,是俄罗斯与日本不断争夺的北方四岛。

千岛群岛形成一条锁链,将整个鄂霍次克海围在中间,鄂霍茨克海也成为俄罗斯的内海,即使美国海军实力雄厚,进入鄂霍茨克海之后,会被周边的俄罗斯军队堵在里面,俄罗斯不惧怕美国,只要美国海军敢进入鄂霍次克海,俄罗斯军队就会围攻美国海军,即使不开火,也会选择用军舰撞击美国军舰,如果美国敢开火,将会被围歼。

美国搞航行自由,主要是在海上交通线上,而鄂霍次克海属于俄罗斯内海,并不在交通线上,美国在鄂霍次克海搞自由航行,与俄罗斯军舰开进美国的五大湖是一样的,都是无法容忍的挑衅行为。加上俄罗斯勇猛,因此美国不会在鄂霍次克海搞什么自由航行。

美国不会在鄂霍茨克海自由航行,但是却会怂恿日本不断索要北方四岛,北方四岛位于北海道北部,千岛群岛最南端,如果北方四岛归属日本,鄂霍茨克海最南端的锁链也就断掉了,美国海军才会有进入鄂霍次克海并安全返航的可能性。

美国不会在鄂霍茨克海搞自由航行,也不会在黑海搞自由航行,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较量,主要是由手下小弟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代理人战争,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只要有一方派出军队,另一方一定不会,最多提供武器装备,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印证了这一点。

哪些国家是软柿子可以捏,哪些不可以,美国很清楚,所以美国尽管行事嚣张,但是却很少陷入困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