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去世,兄弟该怎么办理丧事?

💔母亲去世了,弟兄多出钱把老母出殡后再算账,三七二十一最后分摊这才合乎情理。在我身边我发现有弟兄三人为父母送终而大动干戈的场面,这就不应该了。陈奶奶含辛茹苦养了三个儿子,二0一四年春她病重,正找木工在家里做棺材,棺材做好了,为木工的一千元工资,弟兄三人闹得不可开交,老小在气头上拿着斧头要劈棺木,我和几个人前去制止了。其实账很好算,每人三百三十元三角就行了。大儿子说母亲不是他亲生的非要少给,二儿子三儿子针尖对麦芒,就这样三人发生战争。还有一户也是弟兄三人,父亲病故了,三个儿子只有两个儿子拿钱料理后事,大儿子说母亲是他送葬的,这回不出钱,让老父亲在家停留三天无法入殡。这些儿子为父亲送终还这样斤斤计较。我认为父母去世,弟兄几人出钱办完丧事让父母含笑于九泉,然后心平气和的算账,这不很好吗?为什么在送葬父母时发生矛盾冲突?希望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再重演。💔

老母亲去世,兄弟该怎么办理丧事?

我老母亲身患重病数月,辗转医院数次,终因回天无力于去年春天仙逝。

[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大哥、二哥都远在山西,一时无法及时赶回,我就和四弟两个商量如何操办母亲的后事。

凌晨4点多钟,天还未亮,我连忙叫开了我姨姐的门,让她和姐夫赶过去一起料理应办的事宜。

我就一个亲姐姐、还不是一个村的,打了电话过去,让她抓紧过来:母亲病危,恐怕挺不过这两天(电话中没敢透露实情,就怕告诉母亲巳逝,因悲伤过度连车也骑不成;反而影响大局)。

接下来我和四弟就马不停蹄地给母亲置办寿衣、棺材,至于内务事宜都交给姨姐和姐夫他们打理。

我接着:找管事的老总(村里经常主管红白喜丧的执事人)、联系厨师以及帮忙丧葬的雇工、街坊四邻、阴阳风水先生等一切外事,天快亮了,我姐姐也从她家赶了过来,哭了个昏天暗地。

随后天亮,通知和没通知的亲朋好友(在我们农村有个不成文的风俗,无论是谁家一放鞭炮,就知这家定有大事,所以不约而同互相打听;如果关系不错或街坊四邻,都会不请自到,主动帮忙。

尤其是早晨或夜里哪家响起了鞭炮声,不免心里一紧,就知又走了一位!)

全都赶了过来,姨姐和姐夫说:趁身体还热,给老人穿衣吧。

一切停当,旦等两个哥哥回来,一起商议母亲的后事如何办理,至于该谁出多少钱物,这个时候哪还顾得;失去母亲的悲痛岂是用钱能填补的?

至于事后怎样外理钱财,不值一提,

如果细算财帐,以后兄弟之间的亲情还剩几分!

因涉及情感,不愿上传图片,望众位文友和读者见谅!

老母亲去世,兄弟该怎么办理丧事?

按我们这里的风俗老人去世后,要先穿上养老衣,并请本家族长、阴阳先生等过来,商量好排几埋后,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布置灵堂。两个长登,一幅门板,上铺杆草,杆草上边铺黄单子,然后将老人抬上去,盖上白单子,即所谓的铺金盖银。灵前放一小方桌,摆上水果,馒头、点心等物品,再放上烛台、香炉等,并点燃香蜡,昼夜不灭。

桌前放一乌盆,几个孩子钻几个眼,用铁锥男正转,女反转将其打透。烧纸时用。从房顶上向门头挂一竹帘,离地一米多高。

待门用白纸吊一条幅:可当大事,门上用白纸写上挽联。

二是准备棺木。根据自身条件,买好寿材。并且刷潻,贴金银纸花,并在寿材头上贴上奠字。

三是准备白布、麻等。根据亲戚朋友的多少,准备白布和麻若干。一是孝子女的孝衣孝帽,亲戚的孝帽,朋友上礼送回的吉利布等的数量来确定多少。麻丝主要是孝子女等扎腰所用。

四是准备纸张与棍棒。纸张主要是绞幡、纸钱、烧纸等用,高梁秸秆做为幡杆用,还要准备柳木棍子,做孝棒用。

五是准备五色物品。一个是五色石头,一个是五色粮食等。下葬时用。

六是准备噙口钱。找一个铜制钱,拴上线,将钱放进逝者口中。

七是报丧。媳妇给娘家人报丧,穿孝衣亲去。到家后磕完头就走,不宜停留;女儿给婆家报丧不穿孝,也要亲去。其它的亲戚朋友可以找本家的人前去报丧,现在打个电话通知一下就行了。

八是找人帮忙。孝子头,可街流。孝子出门找人帮忙,在路上见到人,不管大小辈,都要磕头。找谁帮忙,应该亲自前去通知。

说了这么多,不知和你们那里风俗是否一致。如有不同,可按当地风俗习惯进行。

老母亲去世,兄弟该怎么办理丧事?

这样的事情在农村都是有一定之规距的,特别是一个家族内部,规格,形势,都是一样的,吊孝的客在一个家族内部都是一样的,谁家也不能越规。

你母亲去逝了,首先要通知你的本家年长辈高之人到场,根据他们的安排再通知你们本家所有户中有一人到场。同时去请村上管理白事的执事们到场,双方坐在一起共同商量事情如何办,这其中要弄清楚多少亲戚朋友,几班吹鼓手,需要安排多少人的饭,需要请多少人帮助下葬,待客都要弄清楚,

事情定完以后,你们弟兄先把一部分钱交给执事中的一个执事(收礼金这个人)让他先期安排一切准备工作中的费用。

以后你们弟兄们的任务就是守好灵,当好孝子。

老母亲去世,兄弟该怎么办理丧事?

老母亲去世,这可是送“天”呀!兄弟应该让母亲体体面面入土为安的。具体怎么办理也应该按当兄弟分家时的“协议”和事情的“变数”来做。

一般来说,兄弟分家时会请“户顶”、至亲或村干部,对老人的归处、养老及缮后等诸项事宜有一个口头或书面的约定。尤其是老人善终时必须说得清清楚楚,因为这关乎着孝道和门风。

我们这里大致都是这么做的。寿衣、寿棺都是在老人60岁“大寿”之后,张罗开了。这么做既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也是为了让老人亲眼看到自己的寿衣样式、件数,寿棺的木质,心里放心。至于寿衣、寿棺的材料及工价和“贺材”(寿棺做成要摆宴席庆贺)等花费,由兄弟俩各出一半。

如果有一天,老人去世了,这可是大事。既要请“先生”做“法事”,不用说还要请吹鼓手、请大厨,叫帮工、租帐篷碗碟、买菜、买肉、烟酒之类摆宴席,为老人过事。一般是第五天下葬。其间,人来人往,几乎是全村的人全家出动。俗话说“亡人不动口,一天要三斗”。每一天吃喝花费不少,更不用说出殡前一天的过事了。不管花费多少,一切费用也是由兄弟俩人分摊的。

不过,这过事会收些“份子钱”的,这个钱是不平均分的。都是全部交给了照顾父母吃住的那个兄(弟)的,也算是对这个兄(弟)侍候父母的酬谢。

老母亲去世,兄弟该怎么办理丧事?

老母亲去世了,兄弟有好几个,那该怎样来操办丧事呢?只要办好这四件事,保证能顺顺利利把丧事办好!

对于有兄弟好几个的人家来说,怎样来操办老母亲的丧事呢?我认为,只要是把这四件事给办好了,保证丧事会办得顺顺利利的。

首先要确定是在谁家出殡。人死了总是要出殡的,不能一直放在家里面。按我们这里的风俗,家里老人去世,是在老大家,也就是长子家出殡。由老大扛引魂幡、摔老盆。不知道其他的地方风俗是怎样的。

要是老大不在人世了了,或者确实不能来家,就由长子长孙来扛引魂幡、摔老盆,算是替老大来办的。

第二个是怎样收受礼金。有些弟兄多的,往往会因为在受礼金上闹别扭,结果整个丧事办得让别人看笑话,也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比如说,兄弟几个,有的是领导,有的是做大生意的,有的就是在家看那几亩承包地。他们的朋友圈不一样、接触的人不一样,人情往来的份额肯定也不一样。当领导的、做大生意的,礼金要重一些;种地的人呢,礼金会轻一些。

我国今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人均减负约140元

不管收的礼金是多是少,谁收的谁就要还,不说还多了,至少要和别人来的时候的礼金持平吧。要是所有的礼金都收在一块,就怕有的人不高兴。所以呢,这个事情也要提前说好。是分开收、还是一起收?分开收的话,按比例拿出出殡的份子钱;合在一起收,以后还礼的时候,就不要说其他的了。

第三件事是都是通知哪些亲戚来。这个也要说好。比方说,要是通知小姨子、小舅子来,大家都这样通知。不然的话,你通知小姨子来,他没有通知,他不是显得难堪吗?

第四件事是办完事后剩下的礼金怎么办。也有可能收的礼金不够办事的,这好办,亏空多少大家凑。要是剩余了,是分还是不分?要是分的话,是按大家各自收的礼金的比例分,还是平均分?要不要留一点今后逢年过节祭奠的时候用的?


所以我说,只要能把这四件事办好,丧事就能顺顺当当地。要不然,搞不好会被外人笑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