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人都反对招安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梁山是黑社会,108条男人女人全部都是土匪,外面官兵已经全部把水泊梁山封锁,谁敢岀去格杀勿论。所以这么多人都号称英雄豪杰之人,其实都是胆小如鼠,他们一旦脱离了匪窝,就会性命不保。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人都反对招安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都反对招安而不离开梁山?

这要从三人上梁山的背景说起。三人上梁山之前均是官身。都是蒙寃受迫害,都成了朝庭要犯,迫于无耐才上的梁山。

先说说林冲,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走头无路才上的梁山。

再说说鲁智深,身为提辖,因惩恶扬善,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和武松、杨志啸聚二龙山,为避官府围剿,最后上了梁山。

最后说说武松,打虎英雄。身任都头。因伸张正义杀了西门庆,后为自保,在飞云浦杀了多人,之后又杀了张都监等多人。无奈和鲁智深、杨志在二龙山安身,后一并上了梁山。

三人上梁山之后,身经百战,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

在宋江的走动和策划下,梁山接受了招安。三人虽反对,但以无力逆转。

回到正题,三人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就其主要原因是恨透了那些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对朝庭失去信心。要离开又能到哪去?哪有他们的立身之地?还不如呆在梁山,苟且活着。

这只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妥,请斧正。谢谢!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人都反对招安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林冲并没反对招安。鲁智深和武松反对招安,但没离开梁山,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义气使然。人在江湖,既然上了梁山,一言不合就离开,显得不义气,太小气了,又不是小孩过家家,哪能说散伙就散伙。武松在孔明孔亮家,差点被人家打死,宋江救了他一命,鲁智深为救史进,被关在华州府大牢,是宋江打下华州救了鲁智深。这大恩大德还没报,怎么可能因为发生几句口角就离开呢?

二是石碑的感召力非常大。天降石碑,上面印着他们108将的名字和绰号,还有对应的星号,他们深知这是上天的安排,怎么能违背上天的意思呢?至于招安,鲁智深和武松虽然不喜欢招安,但是宋江在石碑上是星主,他说的代表上天的意思,他们不同意也没办法,只能自己忍着。

三是他们无处可去。武松杀了张都监等19口人,官府正悬赏他,鲁智深得罪了高俅,哪儿能容下他呢?当初的二龙山已经荒废了,再说当年能二龙山能兴旺是因为人多,如果只有他俩,怎么对抗官府?

总之,鲁智深和武松不喜欢招安,但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也提不出更合理,更可行的办法来,只能听宋江的。直到征方腊后,表现出不愿意回京当官的想法,此时他们欠宋江的情也报答完了,才公开与宋江分手,这与他当时不赞成招安是一脉相承的。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人都反对招安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四大名书之一《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大作,传承近千年,成就了一大批水浒迷。

水浒从1百单8将开始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同程度被逼上梁山,最后被招安,在征讨方腊战中,十亭人马损失七亭下,击败起义军,活着头领方腊的胜利而告终。

在水许中有那么三个主人公,鲁智深,武松,林冲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有万夫不挡的功夫。为什么他们在水浒头领宋江力主招安过程中,本是最坚决反对招安的人,但却没反成,反而被成功招安。且在招安后更加英勇杀敌,特别是征讨方腊之战中,被砍成独臂的武松却仍然生擒活着了方腊,成了征讨大英雄。

三人上梁山之前都有大冤屈,只是过程不同,最后走到一起上了梁山。三人算是殊途同归,坐上了梁山三十六天罡星之位,在后一系列战役中,打出了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的威名。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就是教练或教官之职,算起来仍然是官员,因为教的是禁军,是皇宫里面的兵。鲁智深,武松一个是提豁,一个是提督,大小是政府官员。最后因各种命案,成了朝廷重犯。为什么要提示这些,盖因这些就是决定三人在招安中,只听雷声响,没见大雨下后果。你道,如果他们真的能反了招安,他们有栖身之地吗?当然,更大的原因是,虽说三人在上梁山之前都在二龙山做过一短暂的山大王,而且手下也有一支人马。但是比起宋江手下的人马,他们只能是一个分支,占比仅在20%以下,还不足与宋江派系分庭抗礼。宋江手下有一大批原招降过来军队里的旧将,如关胜、呼延灼、秦明、花荣、徐宁、张清等一等一的高手,这些人都想正本归原。更致命的是坐二把交椅的玉麒麟卢俊义,武功更是了得,再有军师吴用的布局,凭他们的团队不足抗得住占60%(注还有一部分属另行派系的人马,可称中立派)的宋江派系。

中间虽然也有李逵在叫喊,声音之高,也算是一个反招安的急先锋,但李逵是宋江的马屁精,他亦没派系,只能是喊打喊杀的,被利用之人,他不会跟林冲三人去真反的。

话说还有不可忽视的阮氏三雄,虽然也在不停地喊反招安,但他们是只知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那种“村野民伕”,他们与林冲三人没有太多瓜割。关键是他们跟的是军师吴用等人一起上梁山的,而且还是一个地方的故人,你道他们还会跟林冲他们反宋江、吴用吗?享乐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权衡利蔽,林冲三人反的了么?出路在何方,所以他们也只能把眼泪,冤屈往肚里咽,有一天过一天,听天由命罢了,招安也就不了了之。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人都反对招安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林冲和鲁智深都曾是宋朝廷职阶比较高的武官,而武松因为景阳冈打虎一战成名,也因此成了清河县特批的都头。

三人虽然经历不同,但都是走投无路才堕入江湖,而一个被边缘化的大宋子民,如果遇不到天子的大赦,基本没有回归正常社会的机会。

即使比较幸运,遇到了大赦,看看杨志的例子,花光了这些年攒下的积蓄都没买通官府,被高俅直接赶出来,最终还是落魄江湖。

梁山自从宋江上山后,逐步发展壮大,其他很容易被官府围剿的山头,也都被吸引,加盟到梁山集团中。

并且,宋江改变了梁山打家劫舍的山头盗匪割据,提出了“替天行道”,招安报国的理念。

当然宋江核心集团也是奔着这个去的,虽然有部分人反对,但大部分人是随大流的,招安也罢,占山也罢,只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好。

可林冲、鲁智深和武松三人不同。

林冲是被高俅迫害的家破人亡的,高俅现在依然把持着朝政,这时候及时被招安,林冲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甚至还有可能再次被陷害。

鲁智深虽然在西北戍边,放着鲁提辖不好好干,为啥要替一个不搭噶的歌女出头,说明还是对现状不满,所以,打死镇关西也就不出意料。

鲁智深本就对官府不满,所以,占山的自在生活他非常适应,所以,对于招安,他当然坚决反对。

武松本是江湖,但打虎让他有机会见识官府衙门,但当他要正常通道状告潘金莲,西门庆时,却发现正义根本斗不过金钱。

所以,武松最早虽有招安之心,但也被现实扯得稀碎,武松当然也不想在为这样的官府服务。

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人都反对招安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首先宋江第一次正式提出招安这事,李逵和鲁智深是当场反对的,李逵大吼大叫一脚把桌子踢碎,鲁智深说招安冷了众兄弟的心,辞了,一个个各寻去处罢了,包括杨志、林冲沉默不语。

直接表明了态度,鲁智深和武松是同一条阵线。林冲左右为难,是进是退,走一步算一步。

大家的出身一目了然,不是通缉犯就是干杀人越货,打劫抢掠的营生,都是朝廷缉拿抓捕的对象。

请问,谁想这样过?谁愿意一辈子当反贼强盗?招安可能会死,也可能苟活,也又可能被剿灭,总之要想想以后的出路,那么招安就是唯一的出路。

想法归想法,等到真正实施时,结果有人不愿意按受的,想走就走了的,宋江没说什么话,也没有强求留下,一干人等皆是小喽啰,领了散伙费离去。

虽然108将没有一人离开,其实心里也没底,林冲、杨志心中所想还是要走仕途的,武松深信不疑因而反对招安,鲁智深应该是随时可以光明磊落的下山,但是为了义气,暂时不会离开梁山。

施耐庵这样写,目的很明显,武松反对招安,鲁智深力挺支持,林冲杨志等沉默不作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众人已经貌合神离,实则已是分道扬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