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有,而且已经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这个小麦,玉米炒作平台就是国内最早的郑州粮食交易所,这就是中国的粮食期货。
它和上交所,深交所性质是一样的,不过是它们炒货币,郑交所炒粮油。
由于政府对粮食价格严格控制,粮食期货价格没有形成跳蚤价罢了。
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因为国家不允许个人和粮食企业炒作粮食价格,对于小麦玉米做为我国的主要粮食,有着严格的管理。
如果国家对小麦玉米的价格不进行管理,允许炒作,我相信肯定有人炒作玉米小麦并大量屯积,从中牟取暴利,造成玉米小麦价格忽高忽低,就会有人吃不起饭,就会人心浮动,社会混乱。
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都不允许炒作粮食,除非国家失去了控制。
前一段时间就有人趁疫情严重,试图哄抬粮价,炒作粮食,从中牟取暴利,形成了人心恐慌,哄抢粮食,给部分地区造成了混乱。国家马上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满足供应,很快稳定了人心。可见粮食的作用多么重要,如果任其炒作,后果不可想象。
有人说我国粮食数量巨大,没人炒的动,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如果任其炒作,就会有大量资金流入,粮食价格就会虚高,吃亏的还是我们普通百姓,买不起粮食吃。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第一重要的物资,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国家决不允许任何人炒作,必须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交易。炒作粮食,就是危害国家安全稳定,就会让有些人吃不起饭,就会有人发不义之财。粮食是必须的生活物资,是维持生命的必须品,国家是不允许炒作的,也没人敢明目张胆的炒作。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炒作玉米小麦的情况有没有呢?不能说一点没有,但相对其它农产品来说,是最不易炒作,也很少人去炒作的。
为什么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体量太大,炒不动。玉米、小麦是农作物中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两个粮食作物,体量是非常大的,就以我国2019年的玉米产量来说,总产2.55亿吨,小麦量小些,也在1.33亿吨。这么大的盘子,炒家很难炒的动。
2、事关国计民生,国法不容。玉米、小麦是全国14亿人的口粮,是生活必需品,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价格必须稳定,这是国策。其战略地位很重要,这是与别的非必须农产品截然不同的,国家在法律上也是绝对不容许的。
3、不可控因素多,炒作风险大。除了上面提到的法律风险外,还有以下不可控风险:
(1)、首先国家有大量战略储备粮,主要就是玉米、小麦,价格一旦有较大波动,国家必然通过抛储平抑价格。地方各级粮食部门也都有大量玉米、小麦储备粮。炒家是无法控制这些玉米、小麦的。
(2)、玉米、小麦也是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国家每年都会根据国内需要进口玉米、小麦,数量多少,因需而定。这些更是炒家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
(3)、玉米和小麦是可以跨年度储存的农产品,这些和水果等农产品是不同的,所以整个社会隐性存量也是难以掌握的,这也是不确定风险因素。
总之,以上诸多因素就是没有人炒作玉米小麦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由于供需因素造成的玉米、小麦价格涨跌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比如今年的玉米价格有所上涨,这都是有内在供求原因的。其中虽然有人借机炒作,但并不能真正起到左右市场价格的决定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抛储和玉米进口消息一出,玉米价格就应声下跌的原因。
这是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我们一起讨论。@云梦新语
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玉米、小麦虽然是重要的粮食品种,但只要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就存在着炒作,而且从这些年的实际来看,炒作一直都在,只不过相对其他商品,资本炒作的介入可能会小一些,国家调控的力度大一些。
举例来说,以3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行情来看,华北地区高价区涨到了1.16-1.17元/斤,东北的内蒙、辽宁也有超过1元/斤的,在下游饲料养殖需求虽然在回升、但幅度有限、且饲料企业采购心态一直比较谨慎,而深加工在产品涨价乏力、开工率偏低等的形势下,玉米价格能形成这种持续性的上涨行情,就与市场上购销双方的博弈和市场的炒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炒作临储玉米拍卖的消息,各种版本的临储玉米拍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版本,市场各方也被搞的“晕头转向”。
小麦市场也存在着炒作,当然更多的还是被托市所主导。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在新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对天气形势的关注和炒作,使得小麦期货市场形成相应的行情。所以说,不存在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情况,只不过相对来说,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国家不会放任价格出现大幅的涨跌,所以炒作介入的力度有限。
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东北产区:玉米市场供应宽松,用粮企业以观望及消化库存为主
临储拍卖进行到第九轮,平均价1684.24元/吨,周比上涨8.87元/吨;成交比率13.47%。周比下降5.36%,大部分用粮企业表示由于下游走货缓慢,原粮消耗少,库存压力不大,参与拍卖积极性不高。从玉米市场现货成交情况来看,优质粮报价相对稳定,部分贸易商为加速走货低价出货。
华北产区:进口玉米和东北玉米陆续到货,企业厂门采购意愿不强
近期华北地区进口玉米和东北玉米持续到货,企业库存充足厂门采购意愿不强。据相关机构数据,7月下旬进口玉米仍将持续到厂,叠加东北拍卖粮入关,华北玉米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玉米价格弱势震荡为主。
南方销区:港口到货较少加上到货成本支撑,现货价格整体稳定
下游需求持续疲软拖累销区走货速度,然而港口到货减少加上成本支撑,销区现货价格整体稳定。近期销区猪瘟疫情有加重趋势,随夏季气温越来越高以及梅雨季节到来,猪瘟疫情防控难度越来越大,饲料需求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南北港口:港口价格暂稳,关注饲企采购心态变化
锦州港天气:晴。锦州港口15水以内容重720以上1880-1900元/吨,较昨日不变。港口作业船只:1、通成168-目的港-寿光0.3万吨;2、安盛山-目的港-深圳5万吨。汽运到港情况:今晨上量42车2900吨左右,较昨日增加约600吨,此外有铁路集港情况。近期船期较少,港存持续下降,港口到货成本支撑,需求端采购意向维持弱势,价格相对稳定。
饲料养殖:猪瘟疫情持续扩散,下游需求恢复之路愈发漫长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6月份生猪存栏再次大幅回落,生猪环比下降5.1%,能繁母猪环比下降5.0%,两者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5.8%、26.7%,能繁母猪生猪存栏持续大幅度下滑,随猪瘟疫情持续扩散,下游需求恢复之路愈发漫长。
深加工:淀粉库存逐步消化,支撑厂家报价维稳
受淀粉企业加工效益不理想和检修季节影响,淀粉行业整体开机率持续下滑至六成附近,加之夏季消费旺季回升,淀粉库存逐步降低,支撑近期厂家报价维持稳定。截至到目前,东北地区淀粉出厂价区间为2350-2450元/吨,华北地区淀粉出厂价区间2450-2550元/吨。
行情预测
临储拍卖进行到第九轮,平均价1684.24元/吨,周比上涨8.87元/吨;成交比率13.47%。周比下降5.36%,企业参拍热情持续降温。虽然拍卖成交率持续下滑,但是成交均价有所上涨,仍然处于高位水平。即使淀粉消费有所好转,但是疫情仍然比较严重,总体来看下游需求仍未好转,疲软持续拖累价格走势,总之,近期玉米市场进入僵局,缺乏市场炒作因素。综合影响玉米价格的变动的原因来看,影响因素集中在近市场传闻拍卖是否会终止;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情况;草地贪夜蛾的扩散状态;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态势。未来玉米价格走势情况,还是以上因素变动的综合结果,后期需要重点关注因素的变动方向及扰动效果。
怎么没有炒作玉米小麦的?
这个很简单,不仅关系粮食安全,更是战略物资,炒粮食价格就等于造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