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车、洋蜡、洋火这些在现在已经陌生的物品?你还记得是啥吗?

凡是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当然记得那么的犹新,已成为我们老一辈曾经的生活中至今抹不去的记忆。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里,由于我们国家刚得到解放初期正处在非常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有些生活中必需的个别产品,不能自给自足,依靠着国外进口的洋贷商品来满足人民的生活的需求。所以,人民无形中有着崇洋眉外的习俗,把许多东西以洋字为称。比如说,把水果糖,叫洋糖,把火柴,叫洋火,把白布,叫白洋布,把汽車,叫洋车等等的叫法。其实,这些过去的产品,价廉物美,货真价实。虽则,这些产品还是在生中缺一不可的存在着,但这些产品物价不知翻了多少倍数,而且,以次充好,质次价高。但原来那种叫法已经成为我们不堪回首的陌生记忆。

洋车、洋蜡、洋火这些在现在已经陌生的物品?你还记得是啥吗?

答:当然记得。

小时候我记得:火柴老百姓叫洋火,2分钱一盒,2角钱一包,洋蜡,平日舍不得点,都是在过年祭祖时,桌上点两支。

实际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们国家经济好转后,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叫法,就不再带洋字了。

洋车、洋蜡、洋火这些在现在已经陌生的物品?你还记得是啥吗?

凡从五十年代过来的人都记得,旧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没有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生活日用品等需要进口,所以都带洋字,也有的是从旧社遗留的说法。

如:洋火、洋油、洋蜡、洋肥皂、洋糖、洋烟、洋瓷碗、洋车、大洋布、西服洋装、拉洋片、洋钉孑、洋铁条、洋灰、洋铁筒、洋枪、洋炮、洋琴,洋号等等。

随着我国工业、轻工业的建设发展,己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六十年代末取消了″洋"字,但现在许多老人还存在习惯的叫法。

洋车、洋蜡、洋火这些在现在已经陌生的物品?你还记得是啥吗?

我记得我小时候农村家里有很多日常用品都是带着洋字的,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有:

洋火(柴),洋油,〈煤油)洋碗,洋伞,洋沙泥(水泥),洋船(客船),洋铁皮

我记得大约到了一九六六年吧,批判重洋媚外了,大队开会说了,今后不准再提洋字了,管洋火,叫火柴,等等,如此这般的进行了宣讲。你还别说,还真起了效应,有谁不小心提了洋字,另一人听了会立马指责他更证,还说咱中国人自己会造了,不是洋鬼子造的。

中国造,中国制造!那些洋产品充斥整个中国市场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洋车、洋蜡、洋火这些在现在已经陌生的物品?你还记得是啥吗?

这些物品题主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只有从那个时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当时带洋字的东西太多了。

洋车:两种类型,一个是自行车,一个是拉车(城市里面的人力出租车)

洋蜡,就是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化工产品制成的蜡烛。

洋火,以前农村和城市取火都是用火石,火镰在一起磨擦产生火星,把煤子燃着,后来进来了火柴(人们又叫自来火)。

洋油,洋灯,洋服,洋学生,洋面,洋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