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
小麦提前收获晒干卖绿麦仁亩产增收7000元,为什么不值的做呢,现在你种什么能亩增收7000元。小麦成熟收割后每斤也就1块多点,抛去成本化肥等,一亩增收500元都很难了。别说7000,每亩增收1000我都满足了。只是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千万不能盲目跟风。现在不论什么产业,基本都是先搞的赚钱比较多,但是如果出现大量跟风后,往往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会造成亏损折本现象。所以如果当地今年这种情况刚开始运作,宜及时把握机会,及早抢占市场,占得先机,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多利益。如果普遍进行,必定当地市场有限,宜谨慎进行,不宜规模太大,必定绿麦仁没有成熟后的籽粒用处广泛。
二是发展品牌。绿麦仁我地市场没有发现,不过就你地增收情况看,未来应该市场比较广阔,宜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或协会组织的引导,去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做大做强,这样不仅能够抢占当地市场,更利于今后坐强全国市场,这样发展前景更大,也会带来更多产业链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增收。
总之,这种效益较好的模式,宜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提倡进行,不宜过度盲目跟风进行,同时宜报团进行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个人单打独斗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发展前景也会有限。
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
其实吧,让农民到城里卖绿麦仁倒不如让农民到城里开一个把将要成熟的小麦加工成(粘转)的作坊,这样的食品更美味,价值更高。
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
说起绿麦仁,老胡想说道说道。
小时候,老胡最爱吃绿麦仁了。在小麦将要成熟、籽仁还没发白的时候,母亲会捋上几把小麦籽粒,然后揉搓干净,簸去麦壳,放锅里煮熟,一股小麦的清香扑鼻而来,顿时让人食欲大增,盛上麦仁后会风卷残云一般吃上一大碗。食后还觉唇齿留香。不过,吃了一大碗后,会觉得胃腹胀满,撑的难受。当初不知道吃多了这样的麦仁为什么会肚撑,后来才知道绿麦仁还会膨胀,一次性是不能多吃的。
绿麦仁还有一种做法,就是蒸过之后再用小石磨研碎成粘条状,这个“产品”在我们这里被称为“粘转”,也特别好吃。并且,其吃法也非常丰富,可以拌蒜汁,也可以炒食。不过,也是不能一次性吃得太多的。
后来,母亲渐渐老去,已经没办法给我做绿麦仁的食品了,再加上自己年龄渐长,变得异常慵懒,也不想自己去做,所以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吃过绿麦仁了。
唉!就让绿麦仁在自己的记忆中存活吧!
农民进城卖绿麦仁,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经济现象”,只要城里人爱吃,就可以用“绿麦仁的做法”将小麦销售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值得提倡。
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对于农民的经济活动来说,更是如此。凡是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活动”,都是“好活动”,都值得推广和提倡。
我们都知道白萝卜不值钱,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萝卜缨很值钱呢?我们这里有一个种菜能手不以收获白萝卜为主去种萝卜,而是以收获萝卜缨为主去种萝卜。他种植的萝卜密度很大,主产萝卜缨。每到秋季,他就采摘萝卜缨进城售卖,每斤卖1.5元,生意出奇的好。据他介绍,种一亩地的萝卜缨一季可以收入13000元左右。比单纯收获白萝卜强多了。
有人说,农民缺乏致富门路。其实,是许多农民没有想办法。只要善于观察城里的市场需求,总有致富门路可寻。
总之啊!农民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将农产品卖到城里都值得提倡。这样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多好。有的农民朋友这样做也是对其他农民朋友的一种启迪~~只要想办法,就能增加收入,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
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
我是“农村的小孩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以下内容仅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增加收入,只要不违法乱纪,有什么不可,如果这样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有什么不可?但是也要保证有足够粮食的前提下,在这样做!
我不知道从小在农村生活的大家 ,有没有这样一个记忆,小时候没什么吃的,就是到了麦子绿了,可以饱满了,摘一点回来,可以放在火上烧一下,或者在盐水里煮一下,也一个小零食。如果真的要卖这样一个东西,应该会受到很多人喜欢。
如果要做,其实可以做成品牌,打开销路,不愁没有买家,但是能否保证存货和销量这就难说了。还有一点,就是会产生盲目跟风的情况,人一多,数量一多,价格也就会下降。还有一点,人的一个新鲜感,时间久了,这种东西,大家也都会厌烦的。
有时候,我们看到价格高的商品,不能以股闹得也要去做,要考虑好风险和所有可能性。但有时候认准了,就可以去尝一下,尤其是年轻人,要敢于行动,说不定成功了呢?长此以往,也是一个不错的小的创业项目,随着发展,也可以研发出多种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市场!
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
市场经济下,有需求才会买卖,对农民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亩产增收7000元,是一个很诱惑的数字。按照丰收年,淤地里的小麦产量1500斤/亩,一斤麦子的价格1元/斤,一亩地收入才有1500元。做成绿麦仁的价格要高产与普通小麦的好几倍。为什么人们现在喜欢吃绿麦仁,除了它的味道清香还有因为人们的怀旧情结。
还记得小的时候,八九十年达的农村,是没有什么零食可以吃的。每到小满节气一到,小麦饱满的时候,我们都会去田里,掐来麦穗,让母亲在锅灶里用火燎麦,一边做着饭,一边燎麦,闻着用火燎出来的麦香味,是对小时候最美的记忆。
经济需要多元化的发展,这事有一小部分人做就行了,大力提倡的话,就会像大蒜的行情一样“蒜你狠”变成“算你惨”。绿麦仁不是主食,只是作为辅食来购买。如果都把小麦提前收购做成绿麦仁,当供大于需,就成坏事了。所有的事物,还是把握好一个量吧。
一农户把小麦提前收获后晒干卖绿麦仁给城里人,亩产增收7000元,是否值得提倡?
绿麦仁是小时候的味道,却成了长大后永远的记忆和怀念,因为这是妈妈的味道。小时候麦熟时节,妈妈给我们姐弟几个做的最多的美味就是绿麦仁。妈妈把采摘的麦穗习惯放在生起的柴火上翻来覆去的燎,等麦穗的刺烧焦也基本达到了八成熟,然后,妈妈就全部放在簸箕里用手来回揉搓,最后妈妈熟练的来回颠簸去掉所有的皮,剩下的就是诱人的绿悠悠的麦仁了。每次我们都会吃的津津有味乐不思蜀!
现在想想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已不再是小时候眼里单纯的期待绿麦仁的那种味蕾,而是妈妈细腻的爱和一种只有妈妈才有的温暖,说准确点只有妈妈才有的味道!
因此,绿麦仁对我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说不完的温柔,品不厌的妈妈的味道,永远的记忆和美好的怀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