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两家“红白事”同日子,谁先发轿?谁走后面?

在农村,红白喜事堪称大事。省吃俭用不就为了儿子娶个媳妇,体体面面将女儿出嫁;生老病死乃人生存的规律,从此天间相隔两茫茫,再怎么要办个丧礼,在某种程度上还显露的是“孝心”。不过,红事是要选“黄道吉日”,而白事,只看停尸几天,出殡之日,还真的会与红事撞上了同日的。红白事“撞”上同日的,也会有不同的情形,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

不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是说说我们当地在这方面的情况吧!

若是同村的“两家红白事同日子”,不用考虑谁先谁后

农村的红白喜事都有图个人多,场面大,能撑起面子的意思。同一村子住着,无论村子的人口多少,也不管居住分散还是集中,都会沿习“红事要请,白事不请自到”的风俗,乡邻会过来帮忙。红事的日子都是提前找“人”定的,就是事主还没有来得及“请”,口口相传,早已知晓了。白事却不同,有突发性,停尸三天或五天,也是找“人”定的。

一旦突发了白事,又恰恰与喜事在同一天。这家哀声涟涟,那家鞭炮齐鸣,给谁家心里也不是滋味。再说,这个既定的时间,因丧事出殡的日子早就选定,必须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来应对。一般来说,红事会暂时取消,延期举行。一来不让白事“添堵”,二来“死者为大”,让其入土为安。至于自办酒席的菜肉等用品都是提前一天购置,也会取消,对红事一方也没有损失。

虽然说红事没有如期进行,事主也不会对白事的人家有怨言,毕竟红事是为了喜庆,不在同一天举行,反倒觉得心安理得。既然红事即时取消,也就不会有谁先发轿,谁先滞后的疑惑。

若不是同村的“两家红白事同日子”,出殡的先行走过

不在同一村居住的,邻村要过红白喜事还真的不容易听到,这除了居住远近的原因外,也与眼下的“空心村”多少也有点关系。更重要的还是白事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往往出殡的日子比红事的更“严格”、更“考究”。就是下葬的时分也相当忌讳,再怎么太阳的小脸不能露出来。因此,出殡队伍的快慢也有一定的规定。

不在同一村,迎娶新娘与出殡的相撞绝对有可能。还不是因为事前并不知晓,而某一道路两家还非都经过不可。不过,红白事在出行途中总有“轿”前探路的,唯恐行进之中突“突发事件”的发生,如堵车、堵路、红(白)队伍迎面而来等。当探路的发现对面来了迎娶亲的,或出殡的,都会放缓速度。有岔道还好,可以绕道而行便是。

如果只有这一条路,两家都要从此经过。迎娶亲的会先停下来,双方管事的相互打个照面,寒暄几句,有的还交换信物<这事前都有准备),如红布条之类的东西。待出殡的队伍完全过去了,迎娶亲的就地燃放一串鞭炮,讨个吉利。之所以让出殡的先行,还是以“死者为大”。再说了,下葬有时分,耽误不得,也是为死者着想。

这里所说的只是我们当地在红白事同日了所采取的办法。可能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不过题主所说的“谁先发轿”?出殡还乘轿,难道也是地方风俗吗?

在农村,两家“红白事”同日子,谁先发轿?谁走后面?

两家又不是一家,没有什么影响,谁先谁后也绝对不会坐在一起协商。

一般地区丧事都是下午出殡下葬,喜事都是早上和上午,中午前所有仪式全部都结束,开始婚宴。

所以这两件事没有大的冲突。

在农村,两家“红白事”同日子,谁先发轿?谁走后面?

相信很多兄弟姐妹们在影视剧当中也看到过这种像问题当中所提到的“两家红白事同一天,究竟应该谁先发轿又是谁才能走在最前面”的一些情景前段,那么今天我就按照我们北方当地农村的真实例子以及风俗习惯来进行讲解。在我们附近村子里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一家是在办结婚的宴席,而另一方是在办丧事,因此按照老一辈人留下的传统风俗来讲,结婚的一方要等办丧事的一方先行,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叫“死者为大”因此丧事的一方可以先行出殡以后,另一家结婚的一方才能拜天地,这样也是为了对逝者的尊重。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因此人死以后意味着人生的落幕,而结婚的一方按照传统风俗来讲是新的人生开始,也是一种成人礼的开始意味着以后得路还很长,因此如果红白事在同一天的话一切都要以白事先行,至于说两者如果在路上恰巧相遇在同一条路上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需要新郎新娘下轿站在路边,那么这样做也是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因此结婚的一方要给白事的一方让出路来,让白事的一方走在自己的最前面,所以如果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以“死者为大”来对待这种事情,同样这样做也是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因此这样做也是在教导后辈人咱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去做了才能让后辈人学习的更加深入。

在农村,两家“红白事”同日子,谁先发轿?谁走后面?

在我的家乡人们对于婚丧嫁娶这些事,是看的非常的隆重,结婚嫁娶都是经过先生用男女的生辰八字推演的,也叫合婚,然后按照老皇历由先生推算吉日、吉时,到喜期时按先生的吩咐行事。

白丧一般都是老人家生老病死的后事料理,这个可是个大事,无论是孝贤之家还是忤逆人家,他们只要死了老人,那一定是按地方规矩进行隆重治丧,那也是请先生选择吉日开丧下葬的,而且时日都有限定时间的,因此这样的事都是比较严肃的,谨慎办事不落地方风俗。

在农村也有巧遇的,那就是结婚与治丧的两家相互在同时操办事务,而且同一天是迎娶和出殡的日子,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正常的处理方法是依照古理行事的,古有死者为大,活人不与死人争,让死人一路走好才是真正的美德,是众人称颂的事。懂道理的人家一定会率众人住足靠边,让死者家人先过。

还有的就是一家女儿出嫁,另一家老人出殡都在同一天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互相的料理事务者在之前就要勾通了,免得到时候互相抢路,出现纠纷争吵。一般经过互相打招呼通气后,都是以死者为大,让出殡的通过后,出嫁女方可上路,或者走别的路线出行,这些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高尚风格,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这是只得我们保留的一种风格。

过去传说中有两家为了争个谁先上路而打架的,其实这只是一些道听途说,谁家还会大喜的日子节外生枝跑路上闹去,即使心里不痛快,也不至于为这个去打架吧。

在农村,两家“红白事”同日子,谁先发轿?谁走后面?

谢邀!我个人观点认为,当然是红事抢在先,百年好合的喜事!肯定白事在后丧事,在者绝对不可能相遇的, 避开不可能发生的事。

在农村,两家“红白事”同日子,谁先发轿?谁走后面?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农村人实惠且忠厚,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事先知道的,不管是红事还是白喜都想讨个吉利,如果相撞对谁都不好,所以都要事先勾通的。分享下几个真实故事吧。

我一个朋友的孙子走满月,日期已定,事到前两天突然他邻居的老母辞世,日期看好是朋友孙子满月的后一天,本来是互不影响,可是朋友大度认为白事为大,自己的孙子满月酒可以往后推,因为白事用人多,不能让老人家走的不安宁,不能和白事爭用人,所以往后又推了十天才走满月,两家皆大欢喜。

另一个是村里两天连去世两个老人,一个看三天埋,一个看四天埋,正好撞到一天,两家都为自己好,经过勾通后一个走前巷,一个走后巷,两家互不相撞互不干扰,都顺顺利利的让老人入土为安,也没发生打架爭路线和谁先谁后的事件。

再一家儿子定好日期结婚,可就在结婚前三天本巷也去世了一个老妇人,本来是三天可以安葬,可人家孩子那天结婚,不能和人家红事爭路线,事主决定老人七天后安葬,先认邻居结婚,谓白事避红事。

所以我认为,在农村两家红白事相撞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邻村过路结婚和白事相撞,如果是邻村过路结婚的他都得紧避白事,生怕对自己不利。农村人讲信用且忠厚老实邻里之间都是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并且一家有事百家帮忙,不可能闹出红白事相撞的笑话。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