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同事和我去旅游,当地有一我多年前的老朋友非要请吃饭,邀请同事一起去的,他们并不认识也没有利益往来,全看我的面子。吃饭花了一千多,结果同事吃完饭又要了一条当地的名烟,说回去给大家分分,朋友把账解了,那条烟500多,这个同事是不是太爱占便宜了?应该和他绝交吧?

什么是朋友?现在的定义很宽泛,走在一起就是朋友吧。俗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关键要看你自已是什么样的人,才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你这位拿烟的朋友社会上也大有人在,平时大大咧咧很慷慨样,男人腔调大哥范,乍看像那么个事儿。但回头一看你就知道,专慷别人之慨,只对别人高调儿,事到自己身上来了,不仅半点儿血不见,还拿腔作板耍一顿花枪溜之。如果你们是真朋友,不妨你也拿一条更高档的,喝一口酒胸脯一拍,对接待你的朋友说,兄弟到我那里来玩吧,一条龙全包在我身上,哎,千万带上嫂子和孩子啊!记住,不来看不起老弟。只要你们来我就有时间,钱不多包你们一家吃喝玩还是绰绰有余……当然,你的朋友不会来,他怕你了。真来了你也不怕,就说出差什么的,恰好不在本地,不好意思…

如果你确是一个讲脸面,或是有尊严的人,马上拉起你朋友去走廊或卫生间,严厉警告他退回香烟,一刻不能迟,要么自己买单。得罪这样的人你必须有心里准备,不然,接待你的朋友就会失望,他想不到你怎么和那种为贪便宜不要脸面的人混成一团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朋友遍天下是好事,但和有些朋友早点分清楚也是好事,毕竟人以群分是在悠长历史时间中总结出来的。

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1992年我停薪留职做生意期间,有天早上刚从天津回到家,中午一个朋友带了五六个人来到我家,进门就很热情的告诉我,我给介绍几个朋友,以后生意上也许能给你帮上忙。当时我俏俏告诉他,以后不要带生人来,我不喜欢结交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人,下不为例。当时刚好又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又不好驳他面子,我就带这帮人去我家附近饭店要了一桌菜,几瓶酒,记得当时花了六七百块钱。说实话我当时生意不错,这点钱也不算什么,我也不心疼,只是对他不招呼,随意带一帮生人来到家里特別不舒服。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几个每星期喝一次酒,论流做东,这次该他做东了,他把一帮人带到我家,让我替他做东,利用我的诚意把我当成了凯子。即使这样我也没过多计较。当时我心想,他在铁路当警察,一月一百多块的工资也够可怜。但没过几天又借我两万块钱,说急用,一个月就还。这一借快两年再没提过,这时我也通过一些事情看凊了他人性中非常丑陋的面目,决定不再交往,开始要钱,通过要账彻底得罪了他,现在见面都不讲话。我现在联系紧密,经常来往的朋友也就六七个。朋友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起码这些朋友都是干正事儿,懂道理,以诚相待,真正有事真诚相互帮助,信守承诺,口啤好。交朋友宁缺毋滥。千万別和下三滥搅和在一起。

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不要脸的人其实是防不胜防。说起来年头有些远了,大概在二十五六年前,我在老家一座城市的矿务子弟学校上班,我也是从原籍调到那里的,去了以后,由于人事变动,原先的领导走了,他答应的事情办不了。

我老婆的工作一直调不过去,那时候矿务也不景气,生活困难,没办法,让老婆开了个小吃店,请了个厨师和服务员,老婆三人打理。一次,来了个客人,一聊天知道是一个原籍地的,而且,此人的父亲和老婆的母亲是老同事,都知道。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此人在矿务某单位工作,现在外派开公司给单位搞创收。他听了我们的情况,说好办,哪天把几个关键人物请来吃一顿,拉拉关系。

我们就赶紧准备,过几天他说,人联系好了,结果吃饭那天来了七八个人,除了我们认识的两个管事的部门领导,全是老乡大哥的朋友,与我们要调动的事情八竿子打不着。也好,来的都是客,一顿胡吃海喝,老乡大哥喝多了,乱说。说,他从外地回来,朋友们都叫他老板,让他请客,所以在这里请大家吃一顿,不然,我这个老板没面子。敢情他是利用我们的酒席招待他的狐朋狗友来着。唉!原来如此,客人散去,也就罢了。

晚上,我们正在营业,快下班的时候,来了六七个人,要菜要酒,吃得七荤八素的,我们暗喜,今天也能增加点营业额,弥补点中午被人白吃白喝的花费。正在这时,老乡大哥进来了,看样子酒还没醒或者晚上又喝了,看见这几个人,原来他认识,领头是他的以前教过的学生,他先前做过老师。老乡大哥一通吹牛加训斥,说学生不上进,不学习,就知道吃喝,如何之类,把学生一群人赶走了,说他给结账,这些人大喜,就赶紧溜了,结果这个所谓的老乡大哥也拍拍屁股走人,人情他卖了,我们的小吃店又被白吃一顿。

这一天,应该亏损几百块吧。在二十五六年前,我一个人的一个月的工资都补不上。

所以,有些人,看起来有头有脸,真是没脸皮,这类人,不能深交。

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我想起了亲身经历过的两件事。

01

有一年过年回老家,一个久未见面的老同学联系我说想一起聚聚,让我张罗叫些同学一起去吃饭。让我定好日子后叫他。

同学一说让我定日子,我就明白了到底是谁请客。但无所谓,大家都是老同学,吃个饭也是很开心的。

到了聚会的日子,我要了一个最大的包间,点好了饭菜。同学们也都陆续到了。就这个最先嚷嚷的同学没到。打电话问,说路上堵车了,让我们再等一下。

从12点等到2点,该同学才到。一进包间傻眼了,不光他全家,他还带了他弟弟妹妹两大家,一共9个人。

包间坐不下了,于是换到大堂,分成两桌,又加了一些菜。刚吃不久,该同学说开心,要喝酒。高声叫着服务员过来送酒水单。于是又点了五百多一瓶的酒,要了两瓶。

当时我心里其实挺不高兴的,他当时叫我叫人又定时间,应该就是让我买单。可是别人的饭桌,自己带了一大堆不想干的人,还这么霸道的点酒就有点当人是冤大头了。

吃到下午五点,吃完了,我起身准备结账。准备起身时,我喵了他一眼,果然毫无动静的意思。

我走到前台准备结账,另一个同学拦住了我,非要他结。说我现在算客,他是主。我坚决不同意,正在我们争抢的时候,他旁边一个和他玩的好的同学就把帐结了。

我听见两桌费用是两千六,加上一千多的酒,一共花了三千多。后来同学说他们都知道那个同学是啥样的人,所以一听他叫你张罗就都明白了。

从此,我再也没在同学聚会中看到过那个同学,同学群里他还在,但只要他一发言就没人说话了。我虽然没有拉黑他,但也没有再回过他的信息。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人到中年不需要敷衍那么多无关的人。

后来,我把钱转帐给了结账的同学,同学没收,转了几次都退回来了。后来我再回老家过年,给他家孩子封了个红包。

02

另一个同学,上个月出差来我这里,给我打了个电话。我想着请人家吃饭,毕竟到了自己的地盘了。

同学住的离前门近,我们就把饭局定在了前门的一个老字号。那天,同学带着同行的两个同事一起来的。

我让他们点菜,点的都是很便宜的菜。于是我加了他们店里的拿手菜,因为要开车所以我没喝酒,同学他们喝了几瓶啤酒。

饭后一结账,一千多。同学说:我就不和你抢了啊,但我要请你喝茶。于是饭后我们又去了茶馆喝茶,点了个套餐包括茶叶包间费一共一千三。

同学们都说这个同学就是这样的人,礼尚往来而不是想尽办法占便宜。

所以,个人认为题主的同事不交也罢。行事做派反映出来骨子里的占便宜的特点,于朋友也不会真心,更别说仅仅只是同事了。

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可能是我不喜欢占别人便宜。我是觉得你这个同事真的有些过分了,拿别人的人情不当回事,拿别人的钱更不当回事。吃饭就吃饭了,还要烟,自己不能买吗?怎么好意思的呢,关键是自己跟那个人还不认识,没有交情往来。

前两年我去我姐姐家玩,我闺蜜跟他老公也想跟我一起去。我姐那有几处景区还是不错的。我们三就一起开车过去的。晚上到了那,我姐一家请我们吃了饭,吃饭后,还请我们去唱歌。晚上我住我姐家,我姐夫帮我闺蜜夫妻定了房。第二天带我们去景点玩。临走那天,我闺蜜给我外甥女包了个红包,我姐说什么都不要,我闺蜜说,如果他们不要这跟钱,她就把这两天的饭前,住宿钱,全都退给我姐...

回去的路上,我就说,干嘛那么客气,我姐家条件也不错。我闺蜜说,吃了几顿饭还安排了这么多景点,已经够麻烦了,再说了,虽然她跟我姐因为我的关系,也算认识。但是不能都让别人花钱,心里过意不去,钱给的也不多,全当住宿钱了,要是这个都不收,下次谁还好意思再来...

我自己的姐姐,我倒是觉得没什么,如果是朋友,哪怕关系不错,总让别人花钱,我觉得也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欠下的人情,还是你的,终归要还的.礼尚往来这回事,真的很重要。

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和同事去旅游,当地的朋友请吃饭,同事要了条当地名烟,算在饭费里由朋友买单,你怎么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事敢这样做,绝对不是首次,而是常态。所不同的是,以前没有与他一起出过差,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不然,人家请客,怎么也不会再把自己想买的香烟也让外地的朋友结账。

我们常说,腐败无处不有。就像这位同事一样,除了爱贪小便宜之外,可能是与自己的职业习惯有关,与职业手段能够不时地给他带来利益有关。因为,有些人,手中有一点权,都要无限放大,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地为自己谋取利益。

事实也是,譬如对方朋友是一名供应商,到供应商那边去玩,还不是绝对的高高在上,凌驾于供应商,让供应商供吃供喝供玩,还要找一切机会多拿。这名同事,能够这样做,势必存在这样的关系。否则,就更垃圾了。

权力的制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这么玩权,岂不玩出极大的问题。所以,像这名同事这样的人,绝对要少靠、少联系,说不定哪一天,就把别人也带下水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