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朋友,您问的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据胡子了解,农村的磨石大都是山上的一些自然石头。这样的石头,比较特殊,有的砂质岩,有的像石灰岩。砂质岩,一般青色的,还有棕红的,砂刺刺地,硬;像石灰岩的,软,黑色,细腻。这两份石头,比较稀少。以前,农村没有钱,有的农民亲自到山上找。有的地方没有,到集上买,也很便宜,那个时候,大概也就5分钱一块吧。
胡子刚看到这个题的时候,感到很温馨,又想起了小时候蹲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磨刀的情景了。胡子的老家是农村。
胡子记得,小时候,家里一共有一大一小两块砂质岩的磨刀石。这两块磨刀石,是父亲把一个废弃的驴槽子砸碎了后,做成的,按照胶东农村的话说,这样的石头,叫:“驴槽帮子石”,非常硬,颗粒特别均匀,往地上一扔,发出“铮铮”的脆响。这两块磨刀石,小的,是用来磨镰刀的。胡子老家的农村,是山区,有杂草;种庄稼,其中,玉米和麦子,都是需要镰刀割的。小磨刀石,就是用来磨镰刀的,当然,也用来磨菜刀和剪刀。那时候,胡子跟着大人割麦子,经常偷懒。贪玩的时候,怕大人数落,就坐在地里,拿着小磨刀石,假装镰刀不快了,把唾沫吐在磨石上,不停地磨镰刀。一个上午要磨十几次。胡子家里还有一头大黄牛,夏天,胡子一到星期天,就牵着牛到山上吃;冬天,父亲就铡草喂它,就是用铡刀把秋收后晒干了的玉米秸,铡成很短很短的碎末似的秸秆料。铡刀一般一个星期就得磨两次。父亲就用这块用驴槽帮子的石头,做成的大磨石来磨铡刀。胡子还记得,家里除了这一大一小两块“驴槽帮子石”,还有一块黑色的小油石。这块油石,就是像石灰岩的,细腻,油亮,用硬物一碰,就会掉下来一块,用手指也能划出痕迹。这块小油石,是父亲一次到临沂办事拿回来的。不知道是不是那边生产的。小油石的作用,当然不是大磨石所能比拟的,它是父亲专门用来磨剃须刀的。每次磨完,父亲都要轻轻在脸上试一下。然后,仔细地把小油石用布包好,放到抽屉里。不管是“驴槽帮子石”做成的大磨石,还是像石灰岩的小油石,磨的时候,都得不住地往上面浇水,要不然,刀就会磨的发热。还有,磨石摩擦掉下的碎粉末,如果不赶快用水冲走的话,很快就会粘成一堆。不过,胡子觉得,磨刀的时候加水,磨出来的刀更亮,好像也更快,更容易出锋。
小时候,家里除了用这些山上的石头做成的磨刀石。胡子还记起来一个事,就是母亲磨刀的时候,她自己有一个就地取材的磨刀小诀窍。如果做饭的时候,刀不快了,母亲总是拿起刀,围着水缸沿儿,这面磨一下,右面磨一下,每次,动作十分迅疾。一般每次都磨三两下,然后,刀就快了。按照母亲的话说,这叫:“把刀荡一下。”其实,母亲的小诀窍跟磨刀石磨刀石一样的,水缸都是用黏土烧制做成的,黏土本来就很细腻,经过烧制,它的沿儿非常硬,加上水缸的沿儿都不挂釉,这样,既硬,又有一定的粗糙,有时候,还真适合磨刀呢。朋友,听了胡子的故事,现在,您知道磨刀石是如何来的了吧?
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如下图,磨石在我们这也叫石磨,这个石磨是我家太爷爷留下来的,有70多年历史了,菜刀都不知道磨没多少把了,但它依然还力挺在我家院子里。下面小农人就来讲讲我家这个磨石的由来吧。
小农人以文会友,点击关注,持续更新农村的那些新鲜事!这块磨石是花岗岩材质的,是太太爷爷从我们后山修路时炸山的石头堆里捡出来,并且经过打磨才成这样的,刚开始只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后来经过爷爷,爸爸们精雕玉啄才形成了今天这个有模有样的磨刀石。
爷爷是个手巧的人,家里的农具都被收拾的有模有样,有一次太太奶奶(太爷爷的妈妈)说家里的割草刀太钝了,地里的草割起来太费劲,而且太太奶奶还因为这把破镰刀把自己的腿给割伤了,因为太钝,太太奶奶干活又急性子,所以割草时没把握住力度,一下子把腿割坏了,于是太爷就决定给太太奶奶找一个好的磨刀石。
说来也巧大队修路,正好把后山的一个小石山给炸开了,于是太爷就去后山找,起初拿回来的也是一块花岗岩,但用了一段时间,石头不耐磨,而且还掉渣,应该是一块年代较近的石头风化比较严重,不适合做磨刀石。于是太爷又去后山找,最后就是找到了这块,这块磨刀石起初那层也是掉石面子,后来太爷爷经常浇水,这块花岗岩的磨刀石也越显坚硬,而且表面那层沙粒也被磨成了较为细腻的面,特别适合磨刀,太爷爷干脆把家里的菜刀,镰刀,砍柴刀都给统统磨了一遍,从此这块磨刀石就伴随我们左右了。
磨刀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砂岩,在表面有沙粒状,能和金属起到摩擦反映,现在这磨刀石慢慢的退出了农村生活,在以前磨刀石特别实用的时候,我们这还有黄花石、沙石、油石等,反正基本好使就行,也没有太多的讲究。
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农村用的磨石有两种意思,有的地方把磨刀石简称为磨石,有的地方的磨石专指用来谷物粉碎,比如磨米粉,磨豆腐等,称为石磨,或者磨。
磨石所指之一:磨刀石磨刀石就是用来磨刀的石头。现在农村用的磨刀石大部分从市场上买来的,因此,很多年轻人就不知磨刀石从哪里来。其实人类用磨刀石的历史,比金属刀的历史还要久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性的物件。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使用的石头是不是经过打磨,而旧石器时代使用的石器是打制。怎么打制,怎么打磨?那时还没有金属工具,只能用石头打石头,石头磨石头。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锄等,都是经过早期人类精心打磨出来的。我国在全国各地发现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的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石斧、石铲、锯齿石镰、石锛、圆柱形石磨棒等。这些石器就是经过人们用磨石磨制出来的。
农村是人类最早掌握磨石的地方。磨石的来源,一般是人们自大自然中拾取。
磨刀石根据不同的刀具的使用,大致可分为粗磨刀石、中粗磨刀石、细磨刀石,极细磨刀石。比如,粗磨刀石,一般用来磨柴刀、镰刀、斧头之粗,用来做粗活的刀具,而理发匠的剃刀、木工的细长刨、细短刨、手工凿等要用细磨刀石。有的刀具先用中粗磨刀石,再用细磨刀石过细。
也就因为如此,到野外拾取磨刀石时,一般根据自己的需要,再根据当地出什么样质地的石头,有目地的去寻找。
事实上,古人已经为后人探好了路,给出磨刀石的地方都取了名字。比如磨石山、磨石岭、磨石沟、磨石溪、磨石冲等等,凡是带磨石的山、岭、沟、溪等,大多是出磨石的地方,在这些地方,随便拾取一块像样的石头,拿回去就可以做磨刀磨。就拿我所在的县来说,全县叫磨石的地方就有二十多个,过去大多为出磨刀磨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现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流通,磨刀石也变成商品,店铺有了现成的磨刀石卖,粗细磨刀石应有尽有,质量还不差。而城市里出现专门为人磨刀的行业,在街巷长长地吆喝“磨剪子,磨菜刀”。农村人也就没有必要花工夫日子特地去寻找天然的磨刀石了,除非是偶尔在野外碰到,顺便带回家。当然,也有一些过去老人们捡回来的磨刀石,有的可用四五代人,甚至更长。现在我们如果到一些古村去转转,还能见这种磨刀石。
磨石所指之二:石磨石磨,磨石,地方不同,叫法不一样。也就是一对圆石板合在一起,中央用木芯子固定。分上下两扇磨盘,下磨固定不动,有档次高的还做了圆石槽,上磨盘可转动。让上磨盘转动叫推磨,是一种力气活。其实活不是很重,但需要有耐力。
过去农村有“磨人”之说,书面词汇叫“折磨”。现在很词典只作词义的解释,不讲来源。其实“磨人”和“折磨”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来源农村的推石磨。农村有一句话:“人推磨,磨磨人”。推磨时,整天就在一个地方不停地转呀转呀。特别是用长手把推磨的时候,长手把推一下,折回来,再推一下,又折回来,如此反复,而磨则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打转,这就是劳动中的“折磨”。这个词还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由劳动生产的词语变成了文化词语。
以前没有机械粉碎机时,吃的豆腐,汤圆、米粉、马打滚等,很多各地的风味小吃,必须要经过石磨来磨碎。
石磨与磨刀石不同,磨刀石家家户户都有,石磨就不一定了,有的几户人家种一副(农村的习惯量词)石磨,有的十几户人家种一副石磨。一家独自拥有一副石磨的,在旧时都有钱的人家。
石磨与磨刀石来源是大不相同,磨刀石可以到山野溪河里去寻找,不用钱,只花点工夫和力气。石磨则是要到适合材质的山上去开采,然后请石匠打制。有的人家,石头的开采和打制都有石匠承包,需要的人家只要成品,那就得一笔钱。旧时,农村人大多贫穷,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几户或十几户人家凑钱买一副石磨。
农村磨石就是这样来的。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其实农村的磨石大多数地方还是指磨刀石,少数地方指石磨。本文把两种都作了介绍,让读者朋友多了解这两种即将消失的古老生活用具。这些都是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过去是不可或缺的,就像过去的耕牛一样,属于传统农耕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
作为曾经生活在农村里的人来说,石磨不管是指磨刀石,还是指石磨,如今都成了很多人乡愁的一部分,读者朋友,你说是不是这样呢?欢迎留言讨论。
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农村的磨石是从山上地里挖出来的,磨石有青色、黄色和棕红色,由于是天然的,所以磨起刀来很锋利。
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磨石的发明人是春秋末期的一位优秀创造家——鲁班。
据老一辈的人说,在磨石还没普及之前用的是黄土加毛竹片,把竹片夹在黄土中压实晒干,但是不耐用,而且磨出来的米会夹杂很多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是农民好帮手的磨石如今在农村几乎见不到了,已经被电动机械所代替。以前在农村常用的磨石有两种,一种是干磨,用来碾大米和玉米粉之类的;还有一种是水磨,用来农村做米果和豆腐时磨米浆和豆浆。下面小兰以本地见过的介绍一下
干磨
干磨的结构看上去比较简单,上面一个石头柱子,中间有一个洞,穿上木棍旋转可以节省很多力气。底下是一个比石柱大好几倍的平面石盘,小兰这里叫磨盘。主要的用途和我们现在的碾米机、粉碎机同一个原理。这种磨石被淘汰的比较早,应该只有六十年代以前的人才使用过。
水磨
水磨是由两片柱圆形石盘以轴连接起来的,下面的石盘固定不动,上盘可以以轴为中心旋转,上下盘的接触面都有条形纹,以便磨好的浆水流出来。想磨干粉之类的就不适用了,会堵在里面。磨米浆都要一勺泡好的大米加一勺水,不然会卡在里面磨盘都推不动。这个小兰老房子里面都还有,也曾经使用过。以前在农村逢年过节时很多人都会在自己家里做豆腐,豆浆就是用水磨磨的。
磨石的发明给人类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不得不佩服发明者的智慧,不过现在已经被机械化替代成为古董了,现在的年轻一辈应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见过磨石。农村用的磨石是如何来的?
由于使用的刀会变钝而需磨刀,所以拥有一块磨刀石变得不可或缺。而城里人却不同,因为街巷经常有走街窜巷的师傅吆喝着磨刀,只消花五块或十块钱就能磨出一把锋利的镰刀或菜刀。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农具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农具能正常使用才不致让农事受影响。就算是再先进的农机,也需要经常维护和保养,以保证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同理,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农具也是如此。农民做农活之前,必先用一些辅助工具把农具调整好,磨刀石就是维护和保养刀具的辅助工具。
一、磨刀石头很普通镰刀和菜刀是农村最常用的农具,由于经常使用的原因,刀刃会变钝而不再锋利,不锋利的刀在再次使用时费劲不说,还很难割动东西,这时磨刀石就派上用场了。农村集市上有磨刀石卖,但这种磨刀石太小,适用于磨一些镰刀和推刨之类的小刀,普通农民要想磨刀根本就不用买磨刀石,也不用像城里人一样花钱请人磨刀。
而是随便找块表面平整的坚硬小石头就可以磨刀了,这就是专门的磨刀石,并不一定要砂石才能磨刀。当然,有些农民直接在石磨或水缸上面磨刀(如下图)。由于经常使用,所以一些农民会把磨刀石像拴马柱一样栽到地上固定。农村用的磨刀石并无特别的讲究,也并不值钱,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并固定在家门口。
二、磨刀石留下岁月的痕迹如果日积月累地在磨刀石上磨刀,磨刀石上的磨口会因损耗而逐渐变平整光滑,最终会因磨刀的次数多了而出现凹陷的磨口,不再适用于磨刀了。于是农民会重新找磨刀石。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弃耕外出务工的农民多了,如今好些磨刀石也因此而很少使用了,荒废的磨刀石都甚至长满了青苔,并逐渐被杂七杂八的杂草掩盖了。
磨刀石就如同农村的烟囱一样,每次看到就能让人想起以前的生活,磨好镰刀后去割草和上山砍柴的情景就历历在目。农村的房子垮塌后,就剩带磨刀石功能的水缸在老宅基地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磨刀石的介绍,如果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