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大凡种油菜的人完全知道,这个不用再说了吧,它和小麦,芝麻,,,,,都一样,会种就会收,不会种的人,给他说了也不会收,既然这样,说了也是白说,白说不如不说。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油菜籽成熟,在我们这儿一般在小麦成熟前半月左右进行,油菜收割时要带性(没有完全熟透)收割,也就是说不能使菜籽完全熟透,当角果皮的黄度在80%左右时收割,可以减少籽粒掉落,所以当菜籽角皮变淡黄能达到整体种植面积的80%左右,就要及时收割,如果角果皮太黄,水分减少,角皮口变松,在收割堆放时,会造成大部分籽粒掉落,白白浪费,还减少了产量。 庄农人都知道,由于菜籽熟透后角果皮口会变松散,因此要带性收割,而带性收割后成熟度不完全,如果当时晾晒打碾,籽粒会发生倒浆现象,会使籽粒转秕,产量减少,籽色不深,影响品质,因此在带性收割后,我们这里都是拉回来,放成堆垛形式,叫它自然闷热成熟完全,一周左右碾打,即保证了产量和品质,打碾起来也很容易。 我们这里种植面积小,一般都是准备自己食用油用,每家都是一半亩的,收割主要靠人工用镰刀收割,利用早上和傍晚时分,打碾有些人用小麦脱粒机,但浪费也大,烂粒很多,而且较湿一点的菜籽也脱不下来,柴草卷进去的也较多,所以一般都是人工用连枷拍打收集或小型机器碾压后收集。 用什么方法最好,从菜籽成熟后角果皮口的松紧程度来分析,再从整块地菜籽成熟的时间有参差来看,还是人工收割好,会减少浪费,最后打碾还是人工好,籽粒烂颗少,利于储存,品质好,而机械脱粒会造成很多烂颗,浪费大,品质低,还给储存带来影响。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五一劳动节结束了,马上就要开始采收油菜籽了。当油菜花凋落了之后,一般3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油菜籽了。对于农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累的农活。在有些平原地区,如果油菜种植的规模比较大,那一般都是采用机械采收了,非常的轻松、效率也非常高。但是我们这里的山地为主,种植的油菜规模不大,并且也很分散,还是采用过去传统的纯手工采收方式。那如何才能将油菜籽快速收集起来呢?

在我们这里油菜采收基本都是在土地里就完成了的,是不需要把油菜秸秆割下来,再挑回家里去的。当油菜籽有八九成熟了以后,也就是油菜花凋落后25-30天左右,就开始采收油菜籽了。一般是在晴天的上午,用一把锋利的镰刀,直接把油菜的茎干割下来。这个过程要讲究轻拿轻放,把割好的油菜秸秆整齐的放在田边。等到全部的油菜都割好了之后,就可以回去了,让这些油菜茎秆在地里晾晒上几天。这是因为油菜必须要在八九成熟的时候才收割,不然太熟了收割,会有很多的油茶籽掉落在地里。而割好了以后,放在地里晾晒3-5天,当油茶籽的外壳轻轻一碰,就会自动炸裂开了,就要开始去给油茶籽脱粒了。

带上一根长木棍和一块超大的防雨布。然后把防雨布摊开了放在地里,争取是在一块平整的土地上,再把晒干了的油菜秸秆拿到防御不上,先用脚把它踩几下,这样有部分的就会掉落下来,然后再用木棍把上面的全部都敲落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重复,就是机械动作,直到所有的油菜秸秆上的到敲下来之后,再把油菜籽挑回去就可以了。

之后到家里了,还需要对其进行晾晒五六天,等到晒干了之后,还需要用风车来除尘哦。如果遇到雨天了,收回来的油菜籽,也是需要摊放在通风的地方,不然容易发霉哦!这样收集油菜籽有两个好处,一来是不用花费更多的力气把油菜秸秆担回去。二来是避免了来回搬运,大量油菜籽掉落。在农夫的家乡,每年就都是这样采收油菜籽的,你家乡是这样的吗?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过去在咱们农村,油菜是一季重要的冬种作物之一,那时候在七星老农家乡,一年四季以"稻稻麦,稻稻油"的种植模式,意思就是说在种植早晚稻秋收之后,又进入了最后一季的小麦与油菜种植。

种植油菜在咱们南方农村,一般情况下是在晚稻收割以后,到了下半年十月中旬开始犁田,用锄头,铁锹采厢整土进行油菜移栽。

油菜的生长发育期将近有6个多月,到了第二年春天大家可以采摘油菜当小菜吃,也可以把油菜拿去城里卖掉换钱补贴家用。

油菜的收割时间在四月中旬左右,收获油菜要掌握好时间,收太早了油菜籽还没有成熟,出油率较底,收迟了它就外壳开裂,把油菜籽掉落在土壤中又发芽浪费了。

所以,收割油菜一般情况下在咱们农村都是九成熟,等油菜籽苗杆,结籽的夹稍微泛黄就开始收割了,并且收割时不能在雨天,也不能在大太阳天中午收割,雨天收割油菜籽夹吃饱了水,收获回家容易发芽,大太阳油菜籽容易开裂,把油菜籽掉落在地,所以收割油菜只能够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油菜籽夹润湿收割为最好。

收割油菜籽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人工,大家都一般只收割结有油菜籽夹的枝节,不收割油菜杆,以免家中地方太窄,没地方放是吧,油菜籽收获回家以后,必须要让它们堆放在家中的阶梯上放几天时间,让老的油菜夹风干自然开裂掉籽,把油菜杆屋部还没有成熟的油菜夹,利用好它们自身的养分与水分把油菜籽给芡老一点儿,这样可以提高油菜籽的饱满率与出油率。

油菜籽收割回家堆放了一个星期以后,就利用太阳天把它们搂出去晒干了,到了下午太阳落山时就用一根竹杆抽打油菜夹,让油菜籽自行掉落出来,然后再用筛子筛掉油菜壳,用风车吹掉碎屑后,再把油菜籽晒两个太阳就可以储存起来,或者是拿去油榨坊榨菜了,榨出来的菜油不仅是上等的植物油,而且在咱们农村家中有人用来治疗跌打损伤,月子里小孩用它来擦屁股,腋窝,防止皮肤磨擦红肿,摸在头上还可以掉胎夹,女人还用菜油来美发,价值还真高,一斤菜籽油可以卖到80一120块钱一斤,还抢破了手呢?而菜饼又是种植农作物的好肥料。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我们家乡这边就有很多人种植着油菜,但都是在那些坡度比较高的地方种植的,如果是平坦的土地,多半都会用来种植着粮食作物。只有那些不太好的土地上才会种植着油菜。而在采收之后,大家都会将油菜籽拿回去榨油,这样就可以吃上更天然的食用油,吃起来也会更香甜。

一般来说在6月初的时候,油菜此时就会熟透,不过在收割的时候,一定不能等它完全熟透了,如果已经完全熟透的话,此时稍微碰一下,油菜籽就会从果荚中蹦出来,这样一来农民可就面临着产收不高的困扰,到时候农田里到处都是油菜籽,而它的籽粒太小,想要将其捡起来难度很大,效率也低。因此大家都会提前进行收割,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收割的时候,将上面的枝干收割起来就行,然后准备上一块塑料布,将这些油菜杆统一摆放在上面,之后就需要将其晒干,什么时候干了才能进行收集籽粒的工作。如果不晒干的话,那籽粒很难能全部抖落出来,还是会有一部分的籽粒藏在果荚中。因此晒干的步骤不能少,这样才能降低采收的难度。

看到油菜杆全部变干了之后,此时就可以将家里的木棍拿过来。在敲打之前可以用上脚先踩一下,这样就可以将那些已经炸开的油菜籽粒脱落出来。之后就需要用上木棍进行敲打,依次进行敲打,这样油菜籽就会陆续的脱落,随后将它收集起来就行了。

不过也可以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这样的话节省了很多的成本,但机械会导致很多的油菜籽粒浪费。也可以将油菜采割下来,晒干后放在机器中破粒,具体看个人的选择。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前段时间,许多地方成片的油菜花相继开放,更多的人们利用星期天去观赏油菜花,吸收油菜花的香气,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油菜花开过后,再过四五十天就要收割油菜,收集油菜籽了。油菜籽颗粒很小,农村人种的油菜,怎么去将油菜籽收集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最好?

第一,要把握收割油菜籽的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增收。油菜籽的收割不能等到油菜的秸秆都变黄后才动镰,而是在看到油菜的秸秆有大半开始泛黄时,就要开始收割,而且要在短短的两三天内割完,上岁数老人常说“八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二成丢”。如果等到整棵油菜全部泛黄,再收割时,恐怕有很多油菜籽会爆到地里,无法收集。如果收割的过早,又会造成油菜籽没有成熟,影响种子的饱满,以至于影响来年的种植和榨油出油率。

第二,油菜收割可以用机器收割,也可人工,关键是收割后要科学堆垛,适吋脱粒。

(1)油菜收获应该在早晨带露水收割,这样可以防主轴和上部分枝角果裂角落粒 。最适合的方法就是一边收一边捆,然后马上拉回家立马堆垛,不宜在田间堆放、晾晒,防止裂角落粒。 (2)油菜收割以后不能和北方的麦子一样马上脱粒,因为油菜是在八成熟时收割的,必须堆垛4到6天后,未完全成熟的角果继续后熟,为了便于油菜茎秆和角果中的养分继续向种子运输,堆放油菜时应把角果放在垛内,茎秆朝垛外,以利后熟。如果直接散放田间晾晒,角果皮将会迅速失水变干,未成熟的油菜籽就不会再成熟了,这样就会降低产量和油菜籽的质量。

(3)经过堆放4――6天的油菜,角果皮裂开,油菜籽已与角果皮脱离。这时,趁着太阳高照的日子赶紧晒一下,遇到下雨天要收起来,以免被雨水淋湿或冲走。 (4)等到油菜荚大部分张开口后,用铁锹或棒棰等工具对油菜荚进行敲打,把油菜秆和籽分开,再利用风刮的力度,进行扬选,去除草叶,如果还有带荚的,可以利用箥箕和筛子进行筛选,保证油菜籽最大限度的收集起来。再经过三至五天的烈日爆晒去除水分,保证油菜籽的收藏质量。

对油菜籽的收藏,最好是装在密封的器具里,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发霉和虫害的破坏。 至于什么办法最好,应该是能用机械进行修割,象小麦收割机一样,那就不用费工费时了。农村人光做好收藏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