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现在为什么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这个大公司给用户(消费者)挖的坑太多太复杂,使很多人不知不觉中陷了进去。

我38元套餐这两个月活费帐单都注明套餐内收费54元,前天到营业厅咨询这是为什么?营业员解释道,是因为送给你的有免费流量,流量是免费的,但你开流量每天另外再收你一块钱。

真使人哭笑不得,本身我套餐流量就够用,他们出于好心再免费送你流量,让用户感谢他们的好,喑地其实是一个伪装得很好的陷阱,让用户高兴欢喜地跳进去。

现在又正式取消了老年人功能机的月租,让不会用智能机的老年人必须最低升级为每月18元套餐,这么多老年人,他们又要收取一大笔银子。

移动现在为什么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感谢您的阅读!

树大招风,财多惹祸!

给大家看一个数据:下图是2018年12月份,三大运营商的经营数据汇报总表。其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在这张图中,移动的用户高达9.2亿;分别是电信和移动的三倍!这就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唾弃它?反而使用的人最多!是不是会自相矛盾呢?

我想到一句俗语:树大招风,财多惹祸!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移动其实没有那么招人烦,反而它的信号,让很多消费者愿意使用移动的网络。

我们看一份数据,测试者选择了10款机型,进行测试,发现移动信号均值为-88.25dbm,电信信号均值为-91.61dbm,联通信号均值为-91.03dbm。移动的信号确实是三者中最强的存在,蓝色是移动,绿色是电信,橙色是联通。

我们似乎可以知道为什么大家会选择移动?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移动的信号最强,这也和移动投资基站最多有关系。

我们再说一个问题: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诟病移动的原因,同样看两份数据:

这是移动的任我用套餐截图:

下图是联通的冰神卡套餐内容:

20GB流量,300分钟通话,联通只需要99元,而移动需要128元。不仅如此,移动每分钟通话0.19元;联通每分钟通话0.1元!这就是差异,也是为什么用户会觉得移动不厚道的原因!

移动现在为什么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其实你说的事好像是真的,确实有很多人在背后偷偷的说点不好听的话,按理说移动的柜台服务和10086的客服服务都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多人却在心中都在鄙视或者嫌弃它,究竟是为何?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

由于在2G时代奠定的基础,那时信号好,后来到来3G时代由于制式的原因遭人诟病也是移动的无奈,当时如果把WCDMA给了移动,估计现在都没电信和联通什么事了,但是移动太强大所以分到了td,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那时移动的高端客户还真是被联通抢去了不少,而且那时联通还和iPhone合作。3G的时候移动的信号也确实不怎样,所以忍耐了几年,4G上马的时候基站建设那是相当快,移动赶紧把烫手的3G扔了。

由于移动的财大气粗,也由于2G时代打下的基础,无形之中就处于了强势的地位,任凭你联通电信降价我自岿然不动,总之我的价格就是比你贵,不是还有一个更,5元30M的流量雷打不动。不过照比联通和电信,移动目前的资费也还是稍胜一筹。

由于移动由来已久的优势,说话办事行事风格自然也有些气势,所以很多方面都有些傲气,就连靓号也比后两者贵,139,138打头就是比联通130或者电信133略胜一筹,即便现在很多人也还是有这样的想法。

以上的几点移动的优势或者气势就造成了人们的唾弃,好像离开了移动就没有了选择一样,毕竟4G的时候三家都差不太多,虽然你移动利润高,但是电信和联通性价比好,信号和速度也差不太多,所以为什么还要选择你移动,高高在上的姿态给谁看,呵呵。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希望三者充分竞争,反正谁便宜我们用谁,这携号转网也快了,这后来的格局还真不好说,移动总之看来很危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留言也欢迎关注:科技小浪花,谢谢朋友们的阅读。

移动现在为什么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这个问题,我到有不同的观点,目前从数据上来看,无论是从移动的总量、还是从增长用户量来看,移动都是最多的,联通是最少的,并且距离越拉越远,所以,小编的这个标题就不成立。其实移动被骂的原因就是贵,因为现实生活中,其他各方面移动多数都占有优势,比如手机信号、售后服务等。还一个原因,大家动动脑子,试想,如果移动要是比电联便宜了,移动这么大的实力,肯定会有更多的客户选择移动,电联用户可能就会更少更不好混了。不过目前我看好电信会最有前途,因为电信现在发展的也不慢,这几年电信打破了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

移动现在为什么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使用移动手机号和联通手机号,我自己明显觉得联通的信号不如移动的,无论是网络信号还是通话的信号。不过移动遭吐糟最根本的还是那个5元30兆流量吧。。。。。。。我一直也觉得那个很搞笑

移动现在为什么遭到一些人的唾弃?

通信行业的霸主,坐着收话费就能挣钱。没有参与到客户真正的竞争,感受行业的压力,难免会高高在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