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韭菜几天能长出来?

韭菜,一种多年生宿根蔬菜,抗寒又耐热,南到闽粤,北至黑龙江,东至滨海地带,西至新疆,西藏都有一定的栽培面积,所以说韭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的蔬菜之一。

韭菜用种子干粒播种,也可以浸种播种,这主要得根据栽培季节和气温高低来决定,早春因土温和气温偏低,为了争取尽快出苗宜进行浸种催芽。初夏播种播种可以不浸种或兄浸种不催芽均可。

韭菜的种子种皮很硬,角质化程度高,水分很难渗入,发芽比较缓慢。韭菜从种子萌发到第一片真叶出现,需要10–20天的时间,种子发芽后,子叶的尖端不会脱离种皮,仍留在种子内部,子叶弯曲成钩状拉弓出土,此阶段如果缺水,很容易导致幼苗枯死。

总体上来说,韭菜发芽缓慢,幼苗顶土困难,播种后地表要保持湿润,一般湿粒播种并有地膜覆盖的,出苗前不用再浇水,稍见顶土马上揭掉地膜,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决定是否要浇水。干籽播种的韭菜,除在播种后浇一次透水外,以后每隔4–5天还须浇一次小水,适期播种的浇两次水就可以出苗。

种韭菜几天能长出来?

韭菜别名叫起阳草、懒人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其形态特征 :簇生,植株高20-35厘米左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外皮黄褐色。根为弦线根的须根系,没有主侧根;茎叶基生,条形,扁平,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花序呈伞形,内有小花20-30朵,顶生在花茎上; 果实为蒴果,种子成熟后呈黑色,盾形,质地较硬。

韭菜的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对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格,有着极强的再生性,我国各地均可栽培。南方地区可做常年生产,在北方冬季地上部分会枯死,但地下部分不会被冻死,进入休眠的地下部分,在春天表土解冻后会继续萌发生长。韭菜是一种种植广泛、食用普遍、营养价值较高的农作物。

韭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可用种子播种繁殖,也可育苗后分株移栽繁殖。但凡是懂种植的人都会知道,移栽的韭菜苗子也是通过种子育苗而来的。所以,种植韭菜首先就得种子育苗。那么,种播韭菜几天能出苗呢?农嫂认为,韭菜种芽的出土时间和出芽率关键在于怎么播种。下面农嫂就详细的和大家分享一下韭菜的播种方法:

种播韭菜首先要掌握好韭菜的播期、播量、以及对种子的处理,这三点只要做对、做好,那么基本上就离成功不远了。

播种时间:韭菜喜冷凉,韭菜的种子能在低温中萌发,只要气温超过8度也就适合韭菜种子发芽,但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18℃,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致使种子发芽缓慢。所以,我们在播种时间上,要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温度,掌握播种时间。我们可掌握在,露地播种时,当自己所处的区域地温稳定在12℃以上就可以播种了。

种子处理:(1)首先是浸种。韭菜种子虽薄,但种皮坚硬,种皮上有一层依附着的胶质粘膜,不易吸水,所以,播种前需要对种子做一下浸种处理。浸种后可以直接播种,也可以催芽后再播种。浸种处理工作是这样的:浸种之前先用清水将种子淘洗一遍,清除杂质和瘪籽,再用6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再将韭菜这类不易吸水的种子放进50-60℃的热水浸泡20-30分钟进行温汤浸泡,以加快浸种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然后再在常温水中将种子浸泡8-12个小时。并在这浸泡过程中将种子清洗1-2次,好处是被清洗掉粘液后的种子,可快速完成水份的吸胀,激活种胚活性,利于提高发芽时间。

(2)催芽工作。将浸种工作完成的韭菜种子从水中取出,沥净水,然后平摊在干净无油渍的纱布或是其它湿棉布上,然后再用湿纱布盖住,把种子放在15℃左右的地方进行催芽,当看到有30%的种子露白就可以播种了。

播种量:不管是直接播种还是育苗后再移栽,这两种种植方式的播种量都要掌握好,播种量要适宜,过多或过少都容易影响韭菜的生长。种量过多则会完成田间郁蔽,易得病害,过少则影响产量。当然,两者的播种方式的用种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播种时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播种方式而定种量。

◇直播用种:韭菜直接播种时每亩播种量一般情况下亩地为1.5-2kg为宜。种植时方式应做平畦开沟播种,沟深为5厘米左右,沟距30厘米为宜,撒种后覆2-3厘米细土。

◇育苗用种量:育苗使用的种量,通常情况下我们韭菜农人多以种植面积和育苗面积10:1:1的比例来配备。也就是说种植一亩地的韭菜大约需要1分地的苗床、和一斤量的种子来做育苗就够了。利用苗床育苗要比直播所用的种量要少很多。 苗床育苗时先将苗床做成宽1.2米的平畦,然后以10厘米的行距进行播种,撒种完成后将畦面拉平并将苗床进行镇压,这样有利于种子及早发芽。

◇出苗时间韭菜种子萌发较慢,种芽出土时间会比较长,即使是催芽后播种,从播种到出苗也需要10天左右;,干籽播种则需要10-20天才能出苗。注意播种后地表要保持湿润,在出苗前可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决定是否要浇水。所以,播后不要太着急,只要播种过程做的对,耐心等待出苗即可。

注意事项:利用种子播种的韭菜生长缓慢,从出土到封垄大约需要45—60左右。故而,当年育苗移栽的韭菜在当年则不可做收割,主要是为了养根,使其生长健壮,来年春天在做韭菜的第一茬收割。

种韭菜几天能长出来?

韭菜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在高寒的黑龙江省也能安全越冬。是多年生的宿根类蔬菜、第二年春季返青早、可以早上市,适合早春或秋延后大棚种植。只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管理环节、经济效益还是很好的。

1.育苗:

韭菜栽培要先育成苗,然后再按沟定植,可采取春播、秋播两种方法

①春播:北方地区在3月20至4月10号之间播种。播前先做成畦(10~12米、宽0.9~1.2米)选用条播或撒播。6到7月中旬秧苗长到18~20厘米时即可定植。

②秋播:8月上中旬播种,上冻前秧苗长出3~4片真叶,才能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冬前浇足水,转年春天韭菜返青继续生长。5月下旬秧苗达到标准定植。

2整地与定植:

种植韭菜的地块、必需施足基肥。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结合深翻、耙平、整细。然后按40厘米行距深开沟,15~20厘米撮沟,每撮20~30株定植,定植前将叶与须根适当剪齐、鳞茎上下各保留6厘米左右,栽苗时要求直,深浅一致、定植后随即浇沟水。

3养好根:

沟韭菜在收获前于沟中,由于培土厚、必需撮大、生长旺盛才能顺利出土,定植第一年不收割、进行养根。第二年可割两茬,仍以养根为主。第三年进入正常收割,一般连续收割4刀再进入养根。韭菜分蘖力极强、经养根后每撮韭菜可由30株扩大到100株左右吧

4.收割前的几项措施:

沟韭栽培、在养根期间韭菜在沟中,收割期间韭菜在垄中,秋后经过霜冻后,地上部的叶片逐惭枯黄,养分贮于鳞茎与根部,为了早春抢早上市,在上冷前必须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①搂叶扒沟、搂去枯茎黄叶。扒沟将韭菜撮露出。

②剔根:将韭菜撮内的土剔除,有利于灌药与紧撮。

③灌药:韭菜易受地蛆为害,特别是沟韭栽培、撮大,又是一种软化栽培、更易受害。可用800阿维辛硫磷合液灌撮防治。

④紧撮:为了有利于韭菜出土和收割,应把长散的撮,用土紧在一起。

5.严格控制收割次数和留茬高度,黑龙江省一般一年4刀,超过4刀养分消耗过多,对养根不利,影响下年产量。留茬的高度必需适宜。留茬低势必消耗过多养分,破坏幼叶,会影响下刀的产量和品质。但也不能留茬偏高。一般留5到8厘米之间为好。

6刀刀追施速效氮肥,韭菜是连续收割,养分消耗大,必须在每刀收割后及时追肥,并结合浇水,追肥浇水在收割后2到3天伤口愈合后进行。

7.年年上农家肥,补育地力肥力不足。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保湿透气性能。

8除草,由于韭菜幼苗生长缓慢。苗眼又密,不适合机械除草、人工除草费时费力,增加生产成本。可釆用化学除草更适宜大面积种植。

在播种后、出苗前采用扑草净、亩施药100~150克或氟乐灵100~200克每亩。韭菜收割期间可以结合收割除草,必须及时清除杂草。

9.防治韭蛆,在8月下旬养根期间还要灌一次药防治蛆害。

韭菜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管理技术易掌握,病害少、省工又好管理,投资成本少。经济效益高是农民朋友们致富的好项目。上诉只供参考、共同探讨经验。

种韭菜几天能长出来?

韭菜一种常食蔬菜。韭菜食用方法很多比如可以烧烤、煎炸、拌馅、炒等多种,不同方法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那一股特殊的韭菜香味。

在农村一般家里的菜园子里都少不了种植一块韭菜。因为韭菜俗称懒人菜,意思就是这种菜很好管理不用怎么管理就能有收获。

这还得从韭菜这种植物本身说起。韭菜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适应能力强,拥有较大的抗寒能力的同时也具备耐热能力;同时韭菜抗逆能力也比较强,抗旱抗涝能力同样不错的同时而且还耐荫。

韭菜种植主要有两种方式:1、分株繁殖;2、种子繁殖。

韭菜分株繁殖主要是利用韭菜超强分蘖能力,只需在适合的季节种下韭菜根茎就能存活并生长。这种方式种植韭菜在春夏季都可以,种下后浇定根水再用草木灰进行覆盖,一般7天后就能从新生长出韭菜。

韭菜种子繁殖相对于分株繁殖来说要繁琐的多,而且时间也相对要长。但韭菜采用种子繁殖生长的韭菜同样相对分株繁殖来说病虫害要少,特别是韭蛆而且产量也要高上不少。

韭菜种子繁殖可以分为:1、阳光消毒杀菌;2、热水浸泡;3、药剂拌种。

1、在播种育苗前需把种子在阳光下暴晒一至两天,这一步可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

2、暴晒后采用40度至50度热水浸泡种子,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以达到苏醒种子目的,提高种子发芽率并减少种子发芽时间。

3、在浸泡过程中需要把浮在表面的杂质及种子去除,还需加入如磷酸二氢钾这是提高韭菜抗逆能力,还可用高锰酸钾、多菌灵等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目的。

处理后的韭菜种子播种至苗床,在适温湿润的环境下也就5至7天左右发芽。

以上是对于韭菜种植的一些观点,如有纰漏及错误请补充并指正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