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之后,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

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智能生活、智能家居···,智能化的概念这几年开始逐渐渗透到城市、农村,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过去,农村电网基础设施落后,电网不稳定,每逢用电高峰季节,雷雨、刮风天气,停电实乃常事,并且在好几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电网公司做足了功课,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计划。早在2009年就确定了智能电网的一项长期规划,从2009-2011年的试点阶段,到2012-2015年全面建设阶段,再到如今“十三·五”智能电网的提升阶段。

从过程来看,智能化的电网改造与升级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是一场持久战。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传统配电网面临向现代智能配电网升级发展,随着智能电网的升级改造的进行,除了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方面提升外,一批伴随智能电网而生的设备逐渐在电网改造升级中出现。

智能电表是传统电表的替代者,逐渐走入到寻常百姓家。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改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与传统电表对比又将带来哪些不同呢?

你还记得,10年前我们用的手机吗?屏幕是小的,是蓝的,音乐是铃声,至于MP3还是后来的,拍照等智能系统都没有,关键还不能上网。

再看你现在的手机看电视、听音乐、拍照、拍视频、上网、看邮件、写邮件完全就是取代电脑的趋势。

从普通至智能这个过程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

而智能电表的出现更像智能手机的出现,是在智能化发展的契机下出现,是现代科技的衍生物。这里的智能电表其实是智能电网的终端,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智能电表已不再是传统电表那样简单的计数,更多的是智能化的操作。

它除了具备传统电表的电量基本计量功能外,还适应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以及用户终端控制,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

这里补充一点,分布式光伏系统能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可以说是赶上电网改造、升级的好时候,如果换到过去,即便国家在怎么扶持,你无法接入电网也是没用。用户安装光伏系统后,供电部门会为用户提供一块双向智能电表,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的电表,用户可以通过此电表清楚的看到光伏发电的数据,卖入国家电网的数据,以及个人用掉的数据。

其次,过去交电费是电工记录数字,现在是智能化操作

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智能电表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工上门抄表算电费的时代在渐渐远去。智能电表用户,有张专属的IC卡,需要去供电部门交款购电,当钱圈存到IC卡中,用户持IC卡在感应区刷卡,即可合闸供电,供电后将卡拿走。当余电不足会断电,直至重写刷卡后才能正常供电。

也就是说用上智能电表,拖欠电费的事情是不太可能了,有钱你可以用电,没钱就只能摸黑了!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之后,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

为什么换过5A智能电表之后电费就蹭蹭涨 ,电费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有的家庭电费甚至翻倍,变成了电老虎!电都用不起了!为什么智能电表出厂以后供电方拿回去,自己还要检验?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有的人认为既然供电公司的人能够远程抄表读表,是不是代表他们能够远程调节这个电表转速的快慢呢?甚至是否能够修改家里面这个电表的计量电费呢?大家在使用新智能电表的时候都会反映到以上的问题,有的人明显感觉自从换了新的5A智能电表之后,电费比以前老式的机械电表电量用多了很多,有的人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真的是太离谱了!

上面的几个问题,今天呢,都给大家解答!我们 一起来讲解一下!

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电表,从生产出厂到给用户安装到使用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几个质检步骤。像电表这种属于计量器具,国家技术监督局对这种计量器具监督质检是非常严格的,每一个电表出厂之前都必须经过二次检验,来确保每个电表计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既然有这么严格的质检,供电方拿回去还要自己进行二次的检验?

这个是因为电表厂属于供货方,供电公司属于收货方,虽然电表厂有自己的合格证,但这只是电表厂单方面的,供电公司是花了钱买回来的电表,供电公司都是有自己的质量质检技术员,他们还是要亲自的检验一下,这个电表的合格率,只有双方的质检都合格了才能够过关。

供电公司的二次质检,它是国家授权的,由市里面的检验机构监督,都是我们国家的一些权威的检验机构。

供电公司的人能不能够调快安装的智能电表的转速或者是修改电表上的电费度数呢?

从理论上理解是可以的,只要改变电流电压,改变电表的脉冲频率就能够改变计量,但是这个涉及到智能电表系统上,最根本的软件硬件变量,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智能电表它是电子计量,如果想电表加速或者是变慢,需要改变电表的脉冲频率,调速是办不到的,要到客户家的电表现场对电表的数据,进行对接 ,要用电脑或者是专用的设备重新设定参数,还能够用电表快或者是慢,但是这些要涉及到电表的核心,如果想要修改这些数据,必须要拿到最高的权限,智能电表内部它是有一个未开放的封闭系统,这些权限,是供电公司申请不到的,他们使用不了这个修改权限,没有最高权限,是无法重新改写系统的内核的,普通的电工,只能够对电表进行查看。

比如说:他想对电表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设置(比如恢复出厂设置电数归0),都是需要经过上级的层层申请,层层审核,需要很多的领导授权之后才能够,对电表进行数据修改,因此,在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下,想要该智能电表加速几乎是无法办到的,还有一点就是,电表的费控系统,它是由相关的监管部门,会进行定期的稽查的,一旦电表被加速是会有记录的,如果这个行为被查出来,那后果是相当严重,没人敢这么做。

既然电表没有被修改,也没有被调速,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映自从装了智能电表之后,用电的电费明显比以前多了不少,有的家庭用电的电费甚至多了三分之一?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以前的电表是机械电表计量原理是当负载电通过电压与电流的线圈后,会产生转动的力矩,使得电表里面铝质的盘片转动,然后带动机械计量器自动跳速,由于它是纯机械的转数字,这好比如,摩托车或者汽车上的转速表,只要是机械码,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常磨损,磨损之后就会降低灵敏度,当电表的机械部分灵敏度下降之后,有小电流,负载通过线圈时,仪表上的,铝制盘片就不会转动,小电流根本就没有办法带动机械铝盘的转动,因此呢,如果还是用老式的机械电表,像家里面的小电流电器设备(路由器,机顶盒,或者是电视机,空调,油烟机在不开机情况下),这种电器设备只在待机的情况下,这种很微弱的电流,老式的机械电表它是不会转动的.

2.反观现在的智能电表,它就不一样了,它的计量部分全都是电子软件构成,他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对电流电压的实时采样,对采样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转换成电量正比的脉冲输出,简单的理解为(脉冲计量)

3.智能电表,对这种脉冲的显示计量,对小电流也是非常灵敏的,家里面的机顶盒路由器,电视,电脑等等在待机的情况下,也会被智能电表计算的电量,现在的智能电表,它的计量甚至可以计算到插排上的指示灯亮,它都会知道,很微弱的电流都逃不过它的计能。

因此,并不是新的电表被人调快了,或者是电数被人修改了,真正的原因是,现在的新型的智能电表,它在计算电表电数时,更加的精准了!

4.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里面的家庭里面各种智能电器都搬进了农村里面,以前这些电器都是在城市里面才有的,现在农村里面也有了,农村里面家家户户的电器设备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很多都是大功率的电器,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大家都会发现家家户户,都新增了许多大型功率的电器,比如说像空调,烤炉,电取暖器,电动车,等等,像一些小型的电器,比如说以前充电头,反正是几瓦十几瓦,现在的手机充电器的充电好的是100多瓦,人人都是使用,这超级快充啊,所消耗的电量也是不一样了,所以说每个家庭每个月用电的电费自然也会增加。

因此,安装新的智能电表之后,家家户户都感觉到用电量明显比以前增加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式电表它是属于机式电表,电量计算不够精准,现在的5a智能电表,对非常微弱的电流都能够精准计算,家里面的用电量自然就增加,另外,家家户户的各种大功率电器逐渐增多,家里面使用的电量自然就多了,以前交每个月100块到200元电费,现在有的家庭每一个月交300到 500元电费,自然会给我们一种用电量增加了一倍的,错觉!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之后,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

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后,怨声载道的声音时至今日未有平息,罪魁祸首是电表?

农网改造,用电安全、用电质量、用电规范等发生了质的改变,用电带来的烦心事不再重现。用电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但新的“问题”出现又让用户愤怒不已。

电费问题

电费问题在民间是尖锐的话题,并不是说定价不公,而是自我感觉计量“猫腻”的愤怒。

参考标准

民间习惯采用对比法来评估用电量。与农网改造之前相对比为评估依据,对比之后不安分的声音频频出现。

农网改造前,机械电能表担负电量计量重任。农网改造后,智能电表取缔其职责。

机械电能表:铝盘转动相应的带动计数器指示所消耗电能。

负载线路交变电流由机械表自身的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感知,两种线圈感应出交变磁通穿过铝盘,感应出涡流,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下,铝盘获得转动的主动转矩,从而使铝盘转动起来。

智能电能表:通过高精密传感器将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递、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通过对比可知,机械电能表在计量工作中不够“细心”,从被测量感知、处理、显示都有不同程度误差,最终的结果是粗大。随着科技进步,传感器技术成熟对被测量的感知、处理、显示、传递、记录等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最终的结果只会更精细。

可想而知,电量计量相比之前的计量方式、计量表的更换,若按照之前以参考依据差别肯定会有,而且只会更明显。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内心不友好之声发出也属正常。

如何消除怨声载道

农网改造,只改造到终端测量设备。言外之意,终端测量设备后续一切事情由用户自行解决,“认表不认人”。

第一:用电习惯改变

养成人走断电习惯。电器设备待电习惯改变。

第二:发现问题,首先找相关人员处理。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相应的证据保存通过网络的形式发布,全网定有专业人士给出问题出处。

题目说的问题,更换表用电量增加一倍是一个综合性的。与终端计量表、线路质量、家电添置、待电习惯、未断电毛病等等有关连,单凭一个用电量翻倍是说不了什么问题的。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之后,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

自从很多地方更换了新型电表之后就有人多居民表示每个月的用电数好像就变多了,很多人怀疑是电表的问题,甚至部分人认为是供电公司为了多挣钱,于是在电表上面做文章。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都是谣言。换了电表之后用的电比以前多了,可能的确存在这个事实,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现在的电故意给算多了,而是以前少算了,这其中就包含下面这些原因。

老电表属于机械式电表,电量计算不够精确

原来的电表制作技术水平较低,主要是利用电流产生的磁力来驱动转盘转动,当电流较小时,驱动力很小,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克服转动过程所需的摩擦力,于是电表的示数就不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我们的电器在待机时,或者小功率的充电器在使用时,由于耗电量只有2-5W,电流很小,这个时候电表就有可能会检测不到,或者计算值偏小。另外机械式电表使用的越久,由于零部件老化、磨损,转动会变得更加困难,电表会越来越不灵敏,所以说用以前的老电表,实际上还少算了我们的用电量。

而现在的智能电表都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即使很小的电流也能够很灵敏的检测到,所以相比于原来的计算值就会有可能更大一点,但这个用电量实际上是更真实的用电量。

家庭电器逐渐增多,用户产生错觉

在我们使用机械式电表那个年代,家里的用电器通常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样,并且那个时候用电也比较节约,而现在的电器产品更加丰富,并且很多电器平时都是处于待机状态,并不会完全关闭,电器增多,用电量也就上去了,而这种对比就让用户产生了一定的错觉,于是电表成了“背锅侠”。

供电系统更稳定,用电量稍有增大

由于原来的生产力以及技术水平限制,当遇上用电高峰期时,我们有时候会发现灯泡变得较暗,这是由于电网的电压变低导致的,电压变低时,电器的功率也会下降,所以用的电就更少一点了,而现在的电网系统非常稳定,电压基本能够稳定保持在220V,用电器功率稳定,保障了我们的用电体验。所以,由于很少出现以前的这种问题,用电量相对也会稍有增加。

关于电表的谣言

在网上经常会有各种谣言,关于电表的也不少,比如下面这种

首先谈一谈关于电表的量程

下面这张图红色框中有一个电压以及电流的标示,其中电流10(40)A的意思并不表示最大电流为10A,括号中的40A才是最大的电流。并且电流和用电量是一个线性的关系,并不存在电流增大而用电量几何倍增的情况。一般来说40A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因为最大的载荷可以达到8800W,相当于六七台空调同时使用。当然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让电力公司更换60A电表。

另外还有说电表消耗了用户的电,这些电都算在用户的头上,实际上这也是错的,进户处的电表所消耗的电量并不会让用户承担,而是直接使用的电网的电,电网会将电表消耗的电量作为“线损”,也就是线路的电量损耗。电表与用户之间的电路是并联关系,即使当我们将进户线拆掉,电表也是能正常工作的,并且用电量示数完全不会变化。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电表计数为什么“变快”的几点原因,这些原因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不存在电表的虚假计算等情况,我们在面对这些谣言时,更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之后,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

你好!

记得大概是前年,我们当地的供电公司统一给我们村里安排更换了智能电表,那时候我看到好几十个电工师傅,用一台小货车拉了整整一车电表过来,挨家挨户的更换电表,那时候我还好高兴,因为换电表不收钱,都是免费的,而且感觉新电表是新一代的智能电表,应该也更安全!

但是更换电表以后,一样的用电,总感觉每个月要多出几度,甚至几十度电!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也不知道,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检测!

只知道新更换的电表更加智能,更加精准了!到了每个月交电费的日子,似乎也看不到电工师傅过来抄表了,一问才知道,这些智能电表都会自动统计的,直接上传录入电脑,都不需要人工一家一家抄表了!

更换后的电表我也去看了,说实话根本看不懂,它会显示好几个数值,像我们这些“门外汉”真的一点都看不懂,后来我问了工作人员,他解释了一番,但是我还是没有弄懂,它不像以前的电表,直接显示多少度,而是有好几个数值,有日期,火线,零线之类的,而且数值还会跳动,不是行业人,真的很难看懂!

后来请电工帮给我们的新房子安装水电,闲聊之中才知道,现在统一更换的电表都是新一代的智能电表,非常智能和精准,家里的电器你通上电,即使没有使用,电表有电磁感应的,有电器插上了电,都会有电流的损耗,电表都会转动,特别的精准!

所以以前用完电器不拔插头的坏习惯,会不知不觉的浪费很多电,所家里电器跟以前一样的使用,却感觉换电表以后每个月用的电量好像比以前会多一点似的!

记得我小时候寄宿在姑姑家,那时候农村都不富裕,都是特别省的,到了夏天,睡觉也不舍得开风扇,都会上平房的楼顶去睡,特别凉快,但是蚊子特别多,如果一定要在家里的房间睡觉,姑姑只给开一台小型的吊扇,挂在蚊帐上面,非常静音的那种!据说那种风扇非常省电,开起来电表都不会转动,为了检验真假,风扇开起来,我还真的跑到外面去看电表,真的发现电表不会转动!

所以现在更换5A智能电表以后,电表更加智能和精准了,一些不好的用电习惯或许真的会导致电量的增加,但是翻一倍估计有些夸张,如果真的是翻了一倍,那要去找个电工师傅,或者用工具检测一下了,避免是因为电表故意导致的电费增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喜欢我的朋友记得点点关注哦,谢谢!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换了5A智能电表之后,感觉用电量增大了一倍?

不要说是农村,就是城市,也一样。

1、所谓的智能电表,虽然都说是经过第三方质检检验,行走无误。但这不就是明确否认老电表质检不合格的了吗?要不,你试试新旧两个电表串联起来看看,同一用电电路,两表计数应该一致。但我相信,如果串联,绝对不一致,因为误差都差近一倍了,不用计量,人都能够直接感觉出来。

2、有人辩称,这是因为新电表精度比原先的高引起。以前,旧电表对于充电器之类的微弱电流,可能不用计量,但这说法,绝对站不住脚。

任何一个电表,都有一个检测范围值。如单相:基本电流(最大电流):1.5(6)A、2.5(15)A、5(40)A、10(60)A、15(60)A、20(80)A、30(100)A。其中,5(40)A或5(60)A的表,可满足8千瓦、13千瓦的负荷需求。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即电表的计量精确度是不同的,即不可能是很精确的,负荷大的用户,需要用大一点的电表,而之所以要用大一点的,是防止过载。问题,大一点的电表,计量是否会与小一点的电表计量精确度一样?——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认同,绝对不会同样的精确——那么,必然就有误差。也就是说,大的电表,未必可以侦测微弱的电表并进行计量(如充电器)——而就算是充电器,充电电池,每月的耗用量也不多,一般家庭的月电量也不会超过10度。但现时反映出来的问题,比以前多交的电费,绝对不止10度,更多的每月比以前是多交百多元,甚至数百元。

3、所谓的精确计量,是值得商榷。

(1)国外,包括香港,都有基本电量免费,即政府给每户基本电量,不管你用多少电,先减基本电量再按标准交费,就如个人所得税一样,有个起征点。

(2)理论上,线路是会有损耗,不要说火线零线并排即算是电容,会消耗电量,开关的发光二极管,也会消耗电量,就是用电过程中,线路发热,也会损耗。而这些微弱的损耗,原则上是不应该由用户负担这费用。如果新的电表,如5(60)的电表,居然可以侦测并计量这微弱的电量损耗,反而不正常。

综上,新电表要比以前多交电费,不是精准计量,而是原电表的检测标准被推翻,即原电表的检测不准确——如果原电表计量依旧准确,没质量问题,用户能否可申请不更换电表?——估计供电局死活不愿意。而这不愿意,还免费给你更换电表,非常勤快,你也别以为供电局给你更换的电表,是生产厂商免费给供电局的,相反,这电表的购买费,每个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他们批量购买及更换,总花费,也不少的啊。他们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花数千万元购买电表而没好处的。

但,卖方市场,你甚至还求他们不要给你断电,而不是因为这个而不用电,你根本就没说话权,而且,电费的单价,也绝对不会是你说了算——当然,他们会找到你的代表,代表你,在每次听证会时都绝对说必须升价——作为消费者,比如你去买猪肉,内档老板说今日肉价是每斤20元,听证代表绝对会说,这价格不对,应该卖200元/斤,听证代表钱多到用不着,但自己不愿意捐赠出去,而是说档主的价格太低,不但自己愿意多付费,而且还要求其他所有人都要按照他的价格去付款。

上述可不是笑话,这现象,在中国极为普遍,如先购买房产的业主,如每个平方要4万元,当他们入住一段时间后,房价大跌,跌到3万8元每个平方,这时,他们可不干了,他们不是要求开发商退款,而是要求后来的业主必须同样要4万元每个平方……损人不利己,这年代,多了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