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讨厌过年?

对过年麻木了,整个人就是每天困在厨房里。忙活一日三餐。男人们除了喝酒吃饭,就是打牌吹牛。那几天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是超负荷的家务劳动。家里来客人,至少得准备十来个菜,做完饭油烟就熏饱了,什么都吃不下。等一天忙完,人都累瘫了。哪有什么开心可言,简直就盼着赶紧过完年逃回工作的城市。

小时候还挨家去长辈家磕头拜年,现在这个环节也省了。半夜开始放完一轮鞭炮,早上五点左右又开始一轮鞭炮,睡觉是睡不着了。过一个年,至少俩仨月工资没了。来回路费,孝敬父母,人情礼节,孩子红包等等。村里在外工作回家的人都回家,开始攀比。谁挣得钱多,谁开得什么车回来的,谁家在哪里买了别墅……三句话离不开利益,想怀怀旧都没人陪你。

过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见到许久不见的人。陪父母吃完饭看看电视,嗑瓜子聊聊在外的所见所闻,听父母讲讲家长里短。过年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家人团聚的时刻就是年的味道。其他,都是浮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讨厌过年?

马上又到年底,又到春节季了。很多人说,现在怕过年。当然,说这些话的人,大多数是在外工作的80后、90后。对于这些年纪不小的孩子来说,小时候,过年是快乐的,有各式各样好吃的,有长辈们送上的压岁钱新衣服,有兄弟姐妹一起各种好玩的,放个鞭炮逗个狗也能乐个半天。吃年夜饭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一顿饭吃上几个小时,聊上几个小时,然后边吃边看春晚。到了12点放了鞭炮,想睡觉的去睡觉,不想睡觉的熬夜家长也不会管。

但是,到了现在,当70后、80后,甚至90后长大时,成了这个社会主力军的时候,有的人却越来越怕过年了。究其原因有很多:

首先,怕见烦人亲戚是关键。现在回家过年,除了亲爱的爸妈一个都不想见。过去过年走亲戚,比一比谁的读书好,考试考了多少,现在婆婆妈妈地(这个词语真的非常形象)问你有没有结婚,为什么还不结婚,哪个哪个生了二胎了,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了。一般你都会白一眼:关我屁事!顺便问一句:有WIFI吗?!真心无法沟通。所以,现在很多人想的开,在家吃完年夜饭,拍拍屁股,潇潇洒洒地出去旅游了!

其次,回谁的家过年是重点。夫妻双方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去谁家过年都要烦恼好久。要是家庭环境差异大,比如一个南方,一个北方那就有的受了。南方的吃不消北方坐在炕上吃三小时,吃完继续唠嗑,还没唠几句又要开始吃下一顿。北方的到了南方,真是冷啊,怎么比北方还要冷,这雨下了有一个星期了吧,带的内裤都不够啊!

再次,打乱生活节奏是常态。过年就是吃吃喝喝,每逢过年胖三斤。平时还很有规律的早睡早起,勤加锻炼,到了过年的时候,直接退化。在短暂的满足之后,是更长时期的节后抑郁。春晚越来越不好看,生活作息规律被打乱,导致各种内分泌失调也是常有的事。

又次,聚会多了社会气是难免。学生年代还是比较单纯的,哪个班上的女生漂亮,哪个明星演唱会好看是话题。而现在,赚了多少钱,开着什么车,买了什么房,比来必去。发现自己还混得不错,于是精神愉悦下。发现自己混的不咋的,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以前的老朋友,好像除了用来比较,也没什么其他作用。

又次,感慨年纪又大了是无奈。过年过年,过一年少一年。人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小时候过年幻想的是早点长大,现在说怕过年的,也在怕自己逐渐老去。80后一晃就40了,再过2年,就奔五了,是不是很恐怖?!90后也快了,已经被00后嘲笑喊大叔了。也许,回老家过年的最大意义,就是纪念自己的人生,再闻闻家乡的味道!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讨厌过年?

题主说的对,离过年不远了,现在大家一见面讨论的话题就是过年,年味淡了不说,从老人到小孩都烦过年,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生活好了,天天就像过年。小时候过年我记得非常清楚,跑到黄河路上的新华书店买几张喜庆的画,大人们想办法买两个猪头收拾一下煮一大盆肉。现在每天谁家不吃一次肉啊, 生活富裕了,兜里有钱了,和过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

2、年味淡了。现在为了保护环境不让放鞭炮了,春晚也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了。以前过年就是看谁家放的炮多,邻居好几家围坐在火炉边磕瓜子看春晚,现在是年三十外面冷冷清清,各家都是紧闭大门。我连着几年都没看过春晚了,也可能年纪大了,嫌吵的慌。

3、过年花销大。回家车票、给老人孩子的礼物、压岁钱等等,哪一样都少不了。国人好面子,见了小孩都要给压岁钱给少了还不行。有的小夫妻最害怕过年回家了,经济紧张啊,得还车贷房贷啊。

4、互相攀比心理严重。一年不见面了,亲戚们见了面都是互相打听,过得好点的、有权有势的讲的是眉飞色舞,条件不好的只有低着头一声不吭或以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他。严重点的夫妻回家因为攀比争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

5、求人办事的又到了出血的时候。升迁、上学、求职、编制哪一项都得求人,正好利用过年这个由头拿着礼物登门,拿少了怕办不成事,拿多了万一办不成更愁人,真是里外作难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讨厌过年?

谢谢邀请!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差不多天天如同过年一样,至少想吃肉、想吃荤菜,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过去为什么都特别盼望过年?

在八十年代以前,只有到了端午节、中秋节,才能统一供应猪肉,每户一斤,每人半斤;到了春节,每户一斤,每人一斤;在农村,每人每年生产队分大约二斤香油的油料,比如芝麻、油菜籽等;国家干部每人每月供应粮32斤,香油0.4斤。平时很难有荤菜吃,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大鱼大肉吃。有一句古语:春鸡大似牛。就是说,春天的老母鸡太珍贵了,聚几个鸡蛋,可以卖钱,可以买最急需的生活用品。可想而知,怎么能不盼着过年过节呢?特别是过年时,会有新衣新鞋穿(每人每年供应一丈二尺布票),还能走亲戚,拜年,最起码又有肉吃了。印象最深的是土地刚承包到户那年的端午节前夜,我是在十几里路远的公社油坊里排了一夜队,换了5斤菜籽油,天刚放亮时,急急忙忙赶到家,兴高采烈炸点心。等到全家一起吃点心、吃粽子、过端午节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开心。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讨厌过年?

原因是多方面的。1、老年人历来怕过年,讨厌过年,岁月不饶人,节令不饶天,一岁年纪一岁人;较之于几十年前,老年人相对越来越多,讨厌过年的基数自然加大;2、有钱人越来越多,他们平时天天像过年,很随意,没那么多讲究,没那么多繁琐,花天酒地,自由自在,快活得像个小神仙,他们感觉过年期间好麻烦,好累;3、经济不宽裕的人越来越多,平时对付着过日子也就那么回事,一旦逢年过节,就感觉像过难关:长辈要孝敬,晚辈要红包,少了肯定拿不出手,多了实在难以承受;一个小家庭,娘婆二家的老老少少,也不是个小数目;4、打工族越来越多,他们每到过年都是忧愁多于快乐。父母或孩子在老家的,回老家一趟真得不容易。首先是担心来回车票一票难求;即使买到票,来回途中拥挤不堪,苦不堪言,那真不是个滋味;夫妻回一趟老家,至少几个月的辛苦钱拜拜了。

走亲访友,想风光兜里拿不起,想低调面子丢不起,想装怂别人瞧不起,想不回老少对不起;

5、欠款、负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怕过年,古语:年归年款;好在像房贷、车贷等,都按月还款,要是年底一次性结算,那不知要闹出多少麻烦来呢;当然,也还有许多其它因素,使人们对过年越来越淡薄,甚至于越来越讨厌过年了;罪魁祸首非手机莫属,过去或许一年都见不到家里亲戚朋友,现在随时可以视屏,让你聊个够;过去每个村一个月才能有机会看一次黑白电影,现在想看什么、想学什么、想玩什么,手机不离手,随便一点,金荷包、万宝囊、百事通,应有尽有;谁还愿意累死累活到处乱跑,去走亲访友?又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的;现在何止不愁穿?新买的衣服七窟窿八眼才算时髦,衣不蔽体才算新潮;非要那么隆重地过年干嘛?还莫名其妙地虚长一岁,想不长都不行!

(最后,拍几朵鲜花,增添一些气氛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讨厌过年?

因为过年,事多,人情债多,。一个字烦,二个字,人累,三个字,钱多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很讨厌过年?

小时候喜欢过年,虽然没有别人家的红包压岁钱什么的,但是有好多好吃的,而且不用干农活,可以看电视,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现在长大了,过年要买好多东西,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要送礼发红包,小孩子都得给红包,过个年怎么都得花万把块钱,几个月的工资瞬间就没了,而且亲戚还会觉得你买的东西不够好,外公外婆还嫌给少了,想想小时候也没花过他们一分钱,心理就觉得挺不是滋味,所以越来越反感过年。这两年回家过年就陪一下自己父母,其他的亲戚都不走就忙着回来上班了,也不在乎别人说啥吧,毕竟我也不欠谁的,对自己父母好点就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