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女大学生,命喪版纳,魂归可可西里,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两个女大学生,一个命丧西双版纳,一个魂归可可西里,确实令人痛心,题主问“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我这里的“问题”应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

就学校而言,两个人都是大学生。一个因为情感纠葛被害,一个因为毕业问题主动离开学校而曝尸荒野。与学校教育有关系吗?

她们都接受了大学教育,并且都与飞机✈️有关。不同的是,黄雨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学习飞行。学校纪律严明,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素质高。黄雨蒙作为将要毕业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应该都是很好的。

李倩月今年6月份毕业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空乘专业,她的这个专业同样要求学生要有比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为学习专业的特殊性,学校肯定少不了安全教育。至于交朋友这种事,老师们一般都不会具体干预。所以,李倩月被害一案,与学校没有关系。

黄雨蒙因为毕业论文问题心情压抑,不与学校沟通,主动离开学校去可可西里无人区,实属个人行为,与学校同样没有关系。

二、家庭教育

她们两人具体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黄雨蒙事件中,她父亲这样说:

作为失去挚爱孩子的父亲,此时此刻我和孩子妈妈万分悲痛,但是,我们依然想呼吁所有的家长们,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好好珍惜她、爱护她、保护她,让这种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这说明她父母都很疼爱她。黄雨蒙能学习飞行,这是做父母的骄傲。相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学习飞行的真是屈指可数。他们平时肯定嘱咐她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可惜的是,像去可可西里无人区这样事她竟然不告诉父母,自作主张。也许她认为自己大了,不用父母操心就能够做得很好,就是跟他们说了也没用,算了吧。但是她错了,真的错了!

错在哪儿呢?

错在任性和盲目的自信上。她的父母对她一味地珍惜、爱护,没有教育她拒绝危险,如何守住生命安全的底线。

至于李倩月,她是独女,当然也被疼爱有加。但是这交朋友这事上,她是与父母沟通了的 并且李倩月带男友来家了的,父母认可了的,只是太大意了。

家庭教育不到位。

三、社会教育

李倩月算是刚刚走上社会,她也是在社会上认识的洪某某。认识洪某某是她最大的悲哀。

她认识了的其他人员中,有一些人见过洪某某,感觉洪某某不那么好,曾经劝李倩月注意与他交往。但是,李倩月仍然没有放在心上。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在于家庭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孩子的物资生活,更要侧重于人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南京女大学生,命喪版纳,魂归可可西里,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黄某蒙,女,24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大四学生,在可可西里清水河南侧无人区,被包括警方在内的搜寻人员发现,但却不是完整的人,而是一副人体骨骼组织,经DNA比对,才正式确认是黄某某本人。

李某月,女,22岁,刚毕业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勐海县公安分局发布通报称,其遗体在勐海县城郊外山林中被警方在发现,嫌疑人洪某与张某光、曹某青也均被警方控制。

发生这些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被害,舆情一边倒地对其家属予以了同情,反正这些年来学校经常会被推到风尖浪口上,对于那些受害者本身身上存在的缺陷,其实,是没有人会指出来的,可能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逝者为大,一般就不会对逝者指指点点。

比如李某月,大学生找对象,在校院已是流风所及,不找对象反而不时髦了,但学生终归是以学业为主,找对象次之。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找对象似乎学校和家庭,都不会予以阻拦,但干吗非得非婚同居,说这话其实已经考虑读者情绪了,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非法同居,非婚同居,首先不受法律保护,也是违背伦理的,有悖传统与美德,本身就会酿成许多社会问题。

李某月,在校期间,以学习为主,即便找对象,也不非婚同居,估计就不会有香消玉殒的人生悲剧发生了,甚至这个可能性是能够排除的,非常不幸的是,李某月与洪某同居了,就此引出了人生的悲剧。

黄某蒙,可能因疫情的原因,毕业论文都没有准备好,当然影响了毕业和工作了,按理就该奋发图强,最起码毕业论文要写完,并顺利通过答辩,拿到毕业证书,毕竟毕业证书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念了四年大学毕业证书都拿不到,自然无缘面对家庭和同学。

查找自身的原因,奋发图强完成毕业论文,才是黄某蒙同学最主要的任务,因为论文的原因不能顺利毕业,心情压抑是可以理解的。

但却不该瞒着学校辅导员和家长,擅自一个人乘火车离开南京,此后包了出租车来到人烟罕至非常危险动物凶猛的可可西里。

如果黄某蒙抗压能力足够强,就不至于一个人离家出走,即便外出散心,也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块去诗与远方,或许黄某蒙同学失踪案,本人就是有意自尽,当一个人去意已定时,任何力量都是阻拦不住的。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李某月、黄某蒙正值青春美少女时代,就离开了人世,让各自的家庭蒙受无尽的创伤,学校教育就成了人人都可发泄的对象。

学校教育收费,是有越来越高的态势,师资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读者都是知道的,但导致李某月、黄某蒙同学的不幸遭遇,自身的原因却是主要的。

对此指出来,不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而是让后人吸取教训,警示后人,避免李某月、黄某蒙同学的人间悲剧少发生。

对于学校教育的指责,此类文章如过江之鲫,本文作者就不掺和进去了,着重提下这两个近期震惊全国的案件,当事人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陷,经验教训不吸取,此类案件仍然将重复出现。

南京女大学生,命喪版纳,魂归可可西里,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如今教育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不教不育。

就是没有教师教,@英雄拒绝黄昏 一样相信有人考出700多分来。

教师队伍的问题还少吗?我们提倡教师要德才兼备,各位老师对照一下,有多少人无愧于这四个字?

@英雄拒绝黄昏 认为现在上课特别容易,半桶水也可以大摇大摆到大学上课。

教师可以抄论文,学生可以抄论文。一张博士生文凭谁都可以轻松拿到。

@英雄拒绝黄昏 的一些同事,有些就是初高中生毕业,现在通过“业余”学习,也拿到了硕士、博士文凭。试想这样的文凭有多少含金量?

如果叫他们去大学或中学上课岂不是误人子弟?

记得80年代,我们的文凭是实打实的,就算是大专,含金量也非常高。

南京女大学生,魂归可可西里的女大学生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我们没必要讨论。但可以折射出我们全国的教育情况。

不教不育,造成我们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偏离。虽然我们很痛心,但谁会在乎呢?

教育的偏差,造成这样那样的后果,我们是可以预见的。

南京女大学生,命喪版纳,魂归可可西里,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两个女大学生,任性好强,丧命荒野,到底是教育的原因,还是自我素质的问题?不少人在责备现在的教育,爱找客观原因,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说得一无十处;就是不从主观上去找原因,忽视,学生本人的自身问题。我认为,这两位大学生的自我素质问题是她们发生悲剧的根本动因。

一个大学毕业生,至少接触了13年学校教育,13年在学校要看多少书,要接触多少老师,多少同学?“安全教育,珍惜生命教育”从幼儿园一直喊到大学,哪一个学期不讲?“不能乱谈恋爱”,从发育的那一天想,哪个母亲不在自己的女儿耳边反复唠叨?可以说,学校和家庭该讲的话,该打的招呼都反复做到位了,就只差没有贴“牛皮榜”。

李倩月同学头脑如此简单,如此天真,交友不慎,遇人不淑,被男友设计害死,死了还未明白是什么。

有信息披露,她是在地铁里认识的男友,连对方干什么工作,是何脾气禀性也不了解,“一见钟情”,不多时就与人“上床”了,把自己的贞洁当儿戏。未婚同居,不满意就争吵,轻信别人,没有弄明情况就应邀去西双版纳游玩,结果被人算计,惨遭杀害。这样的行为,这样素质,怪学校、家庭、社会没有教育好?很难说清吧!

黄雨蒙同学,胆大任性,不计后果,就因为考试论文难写,心情不好,想出去篼风解压,说走便走。你去黄山,九井沟,秦始皇陵等风景名胜区看看风景不好吗?为何偏偏爱走极端,要去挑战极限呢?明知可可西里无人区环境恶劣,人迹稀少,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不去想存在着会被老虎吃掉的危险。黄雨蒙这样与自已过不去的行为,结果造成了遗骸荒漠,难道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造成的?也不好说吧!

  • 我这里无意来责骂死者,现在也不应该批评死者,是用这两个鲜活的事例分析教育的问题,引起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重视。

这两大学生的悲剧,有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关的因素,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教育有责任,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教育没有什么责任,责任全在她们自身。是她们素质低、禀性差所造成的。

结束语:教育固然有义务和责任把学生、把孩子教育好,但教育也不是能把什么事情都包得下来,我们决不能把教育当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不该是教育的问题,教育也不能背黑锅。我们不能学生一出问题,就埋怨、责备教育,这对教育未免公平,而更多是理解和尊重,大家共同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南京女大学生,命喪版纳,魂归可可西里,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一句“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也要去看看”等等网络热词,显得太随意。两个女大学生,一个魂归可可西里,一个被害西双版纳。折射出家庭、学校、社会安全教育的缺失。

一是家庭教育,我们不能单单看孩子个子长高了,又接受了大学教育,但是她们的心智并不成熟。说走就走的旅行,存在着很多未知数,特别像可可西里这些无人区,自然条件恶劣,别说是一个没有野外经验的女大学生,就是专业探险人员,没有充足的准备,不能贸然前行。

女大学生和自己的男朋友等外出旅游,家长对男朋友了解多少?有人给女孩子提示过,这个男朋友靠不住,家长知道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孩子怎能放出去?这些问号都令家长深思。

二是学校安全教育,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学校要经常灌输社会安全教育,为走出校门提前做好安全衔接。

三是社会要做好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争取把不确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像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网络热词,特别是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着诸多危险的诱惑。

关注“清华情感”,关注情感生活。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聆听您的真知灼见。

南京女大学生,命喪版纳,魂归可可西里,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

古人讲的贞操是保护女性的,却被现代中国年轻女性认为这是落伍,倒退,不合时宜,真的吗?女人不自爱!随便,没有男人能看得起!婚前同居,受伤害的永远是女人。女人要适当的矜持,自爱,否则这样的悲剧一直会有!所以我对这样的女人一点都不同情!自作自受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