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可以办理到哪些便宜的手机套餐,移动联通电信都可以?

感谢您的阅读

在WiFi遍地开花的时代,很多用户,尤其是中老年用户,几乎都想降低套餐消费,通过WiFi获得流量。都知道,降低套餐消费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更为便宜的套餐。

就目前而言,三大运营商中,谁的低价套餐最便宜,一看便知。

据悉,在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低价套餐中,有两种形式,一种低价互联网套餐,一种4G套餐,这是两种不同意义上的低价套餐。

互联网套餐月资费低,但没有流量,流量消耗都是靠日租宝流量,看似便宜,但一旦日租宝流量消耗,每月消费就会不断增长,可以说,互联网套餐并非低价套餐,其不适合想降低月资费的用户。

现在主要说的是低价4G套餐。

就目前而言,中国移动最便宜的4G套餐是8元,用户可享受100M流量或者30分通话,流量超出后,则按照0.29元/M,而通话则是0.25元/min,由于中国移动套餐资费高,很多用户都办理8元套餐进行保号,目的是等待携号转网的到来。

但中国移动在很多地区都取消了8元套餐,最低4G套餐变成了18元或者38元,按照中国移动的说法就是,8元套餐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所以其要取消。

电信目前最便宜的4G套餐有两种,一种是9元套餐,用户可享受300M流量;另外一种是5元套餐内,本身不含有流量,但采用阶梯流量资费,流量消耗越多越便宜,最高0.02元/M,最低是0.005元/M。

如果对流量需求不大,但又需要流量的用户而言,9元套餐自然是最实惠的,毕竟有300M流量。

而联通日前则推出了地板价套餐,用户每月8元即可享受30分通话和200M流量,也就是说,但从资费和赠送服务上看,联通的低价套餐无疑是最实惠,其含有通话时长和流量。

另外,在套餐外流量资费方面,联通也比电信、移动便宜,因为在联通8元套餐中,流量超出后,用户还享受低至0.01元/M的流量政策,而电信的9元套餐则是0.024元/M,移动则是0.29元/M。

可以说,中国联通在低价套餐比电信、移动便宜很多,尤其是相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因为相同价钱的套餐中,中国移动赠送的服务少,流量资费还高。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中国移动伤不起。

首先,日前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近年来提速降费的成绩,三大运营商的手机上网单价都降价超过九成以上,但从低价套餐来看,中国移动的低价套餐中的流量还是0.29元/M。

而联通和电信的低价套餐中,其流量单价远低于中国移动,联通是0.01元/M,而电信则是0.024元/M,实在比中国移动便宜很多。

同样都是降价九成以上,移动的流量明显还比联通、电信贵很多,这会让用户对中国移动的影响更加不好,毕竟很多用户都认为中国移动流量资费高。

其次,联通电信都不断推出新的低价套餐,低价套餐的门槛还不断降低,让用户都能享受到低至0.005元/M的流量资费,可见用户对低价套餐需求还是很大的,否则联通和电信也不会上线新的低价套餐。

但中国移动不仅没有推出新的低价套餐,还不断在各地取消8元套餐,这相当于将用户向外推。现在,联通电信不断加码低价套餐,自然会有大量的用户选择联通、电信,所以才说移动伤不起。

最后,联通电信不断降低低价套餐门槛,即便是低价套餐用户,也能享受很低的流量资费,这更让移动伤不起,毕竟中国移动仅在高价套餐,其才允许用户享受低价流量。

也就是说,联通电信可能开启了新一轮价格战,这是中国移动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现在市面上可以办理到哪些便宜的手机套餐,移动联通电信都可以?

对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我觉得性价比最高的是联通,然后是电信,最后才是移动。

1、移动的网络信号覆盖是三大通信运营商中最好的,这是因为移动最早发展网络的原因,通过大量建设基站来增强信号,并因此拥有了大量的用户,形成了良性循环(信号好,建设基站,用户增多),但是移动的套餐却是三大通信运营商中最贵的,如果对信号质量较好的可以选择移动。

2、移动的服务态度是三大通信运营商中最好的,通过拨打人工客服电话的接通率和接通时间可以得出结论,而且移动对于用户反映的问题会及时解决(本人曾工作于移动,处理用户投诉问题),所以想拥有一个好的服务可以选择移动。

3、联通的资费是三大通信运营商中最优惠的,因为联通和很多大公司联合推出了很多互联网套餐适合各类人群使用,并且套餐非常优惠(这样套餐都是得到大公司的支持,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优惠),但是联通的网络覆盖相比移动网络覆盖稍微差一点,所以想要一个实惠的套餐可以选择联通。

4、联通的网络速度是三大通信运营商中最快的,联通的3G网络是3G网络中最好的网络,不仅下载速度快而且支持高清语音通话功能。联通的4G网络下载速度也是最快的。如果想要体验极速下载可以选择联通。

综上所述,联通和移动的对比分析,联通的性价比最高。

现在市面上可以办理到哪些便宜的手机套餐,移动联通电信都可以?

在80年代中国只有一个叫邮电部的,负责送信,电报和打电话。在政企分开的大潮下,1998年,邮政从邮电部分离叫“中国邮政”,其余部分叫“中国电信”,所谓的邮电分家。1994年7月19日,为了通信市场竞争,成立了中国联通;1999年,一帮家伙成立了网通,号称要做“运营商的运营商”;2000年4月20 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后来各界对电信垄断众口铄金,导致电信南北分拆,北电信并入网通,成立New网通;大概在2001年左右,卫星公司的一帮家伙也不甘寂寞从电信分出来成立了中国卫通;铁道部不甘寂寞,在2004年成立了铁通,忽悠了一大批人来,居然后来就不管了;在2008年,网通和联通合并,成立新联通;铁通并到移动,但至今未果;卫通并到电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移动迅速崛起,经常吊打联通电信,手机用户是他哥俩的总和的几倍,联通和电信也只能靠宽带来挽回一点点面子了,无论基站建设,还是服务移动也是当仁不让的,但是价格上移动也是经常被消费者吐槽的。联通是最不思进取的,信号不稳定,基站少,对待老客户无优惠,是人们放弃他的很大原因。电信手机用户少的原因就是以前一定要用他的定制机,否则电信卡不能用,真是不知道咋想的。移动信号最好,活动最多,门槛低,所以现在市面上移动还是遥遥领先。现在移动用烧钱的方式,几年时间宽带用户迅速崛起,直超联通电信。但宽带网速慢也是被人骂所不齿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移不动,联不通,电不信是网民对中国三大运营商的调侃,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手机,宽带,网络一已经无可替代,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整天与三大运营商斗智斗勇的消费者,我对于三大运营商的各种套路也稍微了解到一点,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惜现在还是感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像这种垄断行业你只有乖乖听话的份。有人说我的号码用了十几年了,到处捆绑着不能换,如果可以携号转网就好了,我立马就转,随着5G的来临,携号转网的政策也随之而来,但当人们满怀期待的去转网时,又发现三大运营商又出奇的报团,哪个最优惠,哪个最划算,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们是赚钱的行业,所以我们也不用抱任何幻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和运营商就行了,随着政策的出台,他们的服务态度也会越来越好。

现在市面上可以办理到哪些便宜的手机套餐,移动联通电信都可以?

感谢邀请,对于三大运营商的套餐呢,多少有所了解,而且每个运营商的卡都在用,个人的感受还是联通电信好些,移动一向以贵或者品质来说事。



移动呢,我的号一直在用,应该有十几年了,套餐也不断的在变更,从全球通到现在的八元保号,觉得移动的套餐在三大运营商里就是贵。月租50元,打和接都是0.40元,后来的神州行,打接0.60元,动感地带的短信套餐,我有时感叹那时,赚1000多块,手机费100多元是常态,有时话费几百块真是太奢侈。

后来诞生了联通也就是为了竞争,不然一家独大我们消费者只有被坑了,你移动短信0.20元,我联通就0.15元,在竞争中我们的手机资费降了一些。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套餐的兴起,资费又有了大幅的下降,而且享受到的服务也更多,而且越来越方便,手机在手,天下任我走。

我本人现在就是用的联通套餐,个人感觉性价比超好,每月138元,包含固定宽带200M,1000分钟主叫,每月无限流量,即便这个无限是假的,但我每个月10G流量都用不完,对我而言是可以的。而且套餐里可以有三个手机号,都是共享主叫和流量的,家庭使用更适合。移动的号呢?已经八元保号束之高阁了,哈哈。

电信呢,北方用的少,但是电信资费也是很低的而且共享套餐也不少。

说了这么多,朋友们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欢迎朋友们留言也欢迎关注:科技小浪花。

现在市面上可以办理到哪些便宜的手机套餐,移动联通电信都可以?

谢谢你的观看

就目前三家运营商综合资费相差不是太大。移动最优惠的套餐为8元保号套餐,不过想办理8元保号套餐非常困难,需要打移动客服线上办理。这款套餐的主要特色是:月租8元(选择赠送30分钟通话,或者100MB的流量),一如既往的0.19元每分钟的通话,0.29元/mb的流量。

联通的最优惠5元系列资费套餐相比移动的要便宜,比如天神卡,米粉卡星粉卡等。以天神卡为例:该套餐有两种系列,小天神卡,1元1GB、大天神卡,3元1天。这个套餐相比较有优惠,适合考虑。

电信最优惠资费9元大王卡,3元的日租卡,1元1GB,0.2元每分钟通话。

实际上,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所谓的低月租,都是没有什么流量或者语音通话的,三大运营商可不会那么单纯。这些都适合的是不怎么使用电话或者流量,准备保号的用户。

最后每个地区运营商资费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建议您电话咨询当地三大运营商,挑选自己合适的套餐。

现在市面上可以办理到哪些便宜的手机套餐,移动联通电信都可以?

先说你是哪个城市的啊。每个城市都不一样呀哥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