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绝对不敢杀程咬金,关键是杀不死,因为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下了黄泉25年左右了,这该如何杀?
但,武则天刚开始干政时,还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时候为什么“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为知节。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起义于瓦岗寨,后来跟了李世民,是凌烟阁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时,程咬金跟着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战绩卓越,被封宿国公。历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也是参与者,其后就被封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后来又被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关于程咬金的民间传说很多,文学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关电视剧也不少,程咬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义中的程咬金是个福将,性格大大咧咧,胸无城府。虽然武功一般,但胜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细。程咬金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义,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欢。
程咬金的武功,最强的据说是“夺命三斧”,这武功不是别人教的,而是咬金在梦中所学。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脑袋。从上至下劈过来,有点力劈华山的意思。很明显,这就是冲着要命来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没成功,收斧少许,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猛的往前戳对方面门,仿佛帮对方剔牙。这招让很多人败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这是在两人错镫之时,斧头一个横劈,看似目标就是来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对方只能使出“铁板桥”的功夫,平躺马上了。
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如果来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仿佛“电视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后面也就没有威胁了。现代人经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简单,招数有限。
程咬金是凌烟阁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两个人之一,有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主要是在武将中。
武则天和程咬金的交集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岁。在李世民活着时,武则天和程咬金没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则天被李治从感业寺接了出来。
从此,武则天开启了斗争模式。先是和后宫那些女人斗争,后宫那些女人当然不是对手;接着,武则天辅助李治做政事,这次斗争的对象成了众大臣。
对于女人干政,大臣们当然是不愿意的。武则天一看这些老臣,个个摆着一张臭脸,靠着自己曾经的功勋,靠着凌烟阁这块招牌,影响朝廷和社会,这让武则天极不舒服。
经过一番运作,武则天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武则天权利更进一步,李治夫妇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公元664年,武则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开始一起“办公”了。这段时间称为“双圣临朝”。
在武则天“奋斗”的这段日子里,不少官员受了影响,但程咬金没受影响,难道是武则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当然不是,武则天的权利逐渐增大时,凌烟阁24功臣渐渐衰落,当武则天真能决定一些事的时候,24功臣只有5个了,分别是:徐茂公、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唐俭。这五个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当然是长孙无忌了,这人当然得赶出去,武则天成功了;唐俭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对于武则天,早期并不反对;尉迟敬德影响力大,武将出生,无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则天用行动告诉大家,这个人还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为程咬金是个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恼了此人,后果难以估计;其次,程咬金此时是几个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是老大哥级别的,“收拾不好”就会引起公愤;第三,程咬金是武将,对朝廷政事影响力有限,无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后,程咬金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武则天干政,那么就无需管他。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没有交集的。但,武则天刚干政时,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为程咬金年龄大,对朝廷政事影响不大,又没有明确反对自己,所以武则天没有去“收拾”程咬金。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从历史史籍到文学影视作品,武则天的形象一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只是对于武则天形象的刻画,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负面形象居多。长久以来,这位颇受关注的女皇帝,给世人留下了一种残忍、嗜杀的形象。为了巩固皇权,达到她自己的政治野心,武则天登基以后杀害了唐朝众多文武大臣,众多唐朝宗室都难逃厄运,唯独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程咬金,一直没有被武则天所杀。究竟是何原因,让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呢?
武则天登基
程咬金乃是大唐开国功臣,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更为唐朝立下显赫战功。按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位名气颇大,掌握军权的朝廷重臣,武则天对于程咬金必然不会手软。然而武则天之所以不杀程咬金,需要通过二人的年龄差距,以及程咬金的逝世时间来找出缘由。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在程咬金的护送下回朝继位,武则天与众妃嫔一同前往感业寺为尼。直至公元651年,武则天才得以入宫为妃。
武则天画像
由于武则天在宫中倍受皇帝李治宠爱,尤其是当她的长女,出生不久突然死亡之后,李治就动了“废王立武”的念头。李治虽然身为皇帝,可是大唐朝廷上还有权臣长孙无忌等人的存在,如此一来,皇帝的权利就受到这些权臣的限制,朝廷上也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皇帝想要“废王立武”一事,反而就上升成为了一起政治事件。站在皇帝这边的大臣,支持皇帝的意愿;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权臣,极力反对立武则天为后。
程咬金剧照
当时的权臣集团背景,以关陇贵族为主,基本上都是对权力格外看重的宰相团成员。当这些官龙贵族忙着与皇帝搞政治斗争之时,身为武官的程咬金,则正着征讨贺鲁,远在西域的他,根本没机会参与这场政治斗争。如此一来,登上皇帝之位的武则天,自然不会与程咬金结下什么怨恨。另有程咬金在讨伐西突厥结束以后,由于他的下属王文度犯下屠城大罪,程咬金也因此连座被免官;虽说没过多久,他又赴任岐州刺史一职,但是年过六旬的程咬金,以身体多病为由致仕返乡。
程咬金剧照
武则天刚插手朝堂政治之时,程咬金早已经功成名就,回家养老,二人从无有过任何政治上的争执与交集,武则天自然不会杀陈咬金。公元665年,77岁的程咬金于长安城家中去世;武则天此时仅仅只是坐上了皇后之位,并没有真正成为皇帝。她杀害唐朝宗室、文武大臣,都是她坐上皇帝之位后才开始的,就陈咬金的去世时间而言,武则天也根本没有杀死程咬金的机会。所以,综上所述,并非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可是她并没有理由和机会杀害程咬金罢了。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因为《隋唐演义》的影响,人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往往都是一员猛将,能打能冲,却没有什么智谋。真实的程咬金却智勇双全,尤其政治智慧高超,从他能在中原几个大佬那里都混过,还能全身而退,最后修成正果,可见其人心思缜密,洞察先机。后来,在李治与武则天联手进行的政治清洗中,也及时察觉了风向,最终得以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程咬金使的最多的是马槊)
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实在是一个意外。李治的谥号是“高宗”,他本人虽看似柔弱,可是绝不糊涂,始终大权在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还经常以他在位时的年号“显庆”、“麟德”给孩子取名,因这段时间唐朝疆土达到最大,西部边界最远到达今天的伊朗中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距离长安城有一日路程。李治在安排停当后,在卢国公程知节的护卫下,在28日回到长安即皇帝位。在国丧期间,事情繁忙,权力交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岔子,程知节因此带领禁军士兵宿卫皇宫,一连三月,不曾有丝毫懈怠。
(李治登基时,程咬金护送周全)
这个程知节,原名叫做程咬金,是山东东平县人,生的高大威猛。在20岁年纪就组织乡勇,击退群盗,保卫乡里。后来炀帝暴政,天下皆反,程咬金也就凭着勇武加入了附近的瓦岗军。当时,瓦岗军刚刚换过领导,李密取代翟让成为一把手。作为一个外来户(李密是陕西人,祖籍辽东),李密为了建立自己的基本队伍,从军队里挑了八千勇烈之士单独成军,分成四骠骑。程咬金为四骠骑之一,此时程咬金不过24岁。于此,可见程咬金的勇猛善战程度。
李密与翟让最终发生了火并事件,影响了队伍内部团结,又在宇文化及的撺掇下,在军心不稳时攻击王世充,结果在洛阳城外战败。不过此战虽败,程咬金火线救下裴严俭,在身体被马槊洞穿的情况下,还能反杀追兵安然回到营寨,给王世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李密兵败,程咬金被捉到王世充阵营,王世充当即重用程咬金。
程咬金看出王世充不能成事,因此火线归唐,被划入李世民帐下。李世民久闻程咬金大名,对他也十分尊重。李世民当年也不过17岁的小伙子,程咬金28岁。
后来,程咬金跟着李世民攻破各地诸侯,扫平各处反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又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立下了特殊功勋,因此名列凌烟阁24功臣第19。
(还是剪径大盗时的程咬金)
李治即位后,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长期把持朝政,一切按照既定方针走,凡是李世民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对的。在李世民时期,关陇集团抱团的现象就十分明显,朝臣分成了关陇集团和其他。因为李世民是马上天子,有足够的威望能压服他们。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收到了关陇集团的诸多掣肘。
到了李治时期,长孙无忌成为新一代的关陇集团的代表,严重侵犯了皇权,把李治这样一个22岁的皇帝当成未成年一样教育。在李治登基后的6年间,虽然国家还保持着贞观年间的发展趋势,号称“永徽之治”,但是与李治的关系并不大,他只是盖章签字。
这让李治感到如芒在背,如果权力就这样一点点被剥夺,李治也会担心隋炀帝被关陇集团抛弃的现象会不会再次上演。于是,李治开始着意培养起不同于关陇集团的官僚队伍来制衡关陇集团。李治找到了李绩和程知节,他们都是山东人氏,并不党附。
可是有了他们还不够,他们只能算是军事帮手,李治还需要一个政治帮手,帮助李治出谋划策,四两拨千斤,重收皇权,政由己出。李治最终发现了同为山东的武则天,把她从感业寺带到宫里。由于武则天天资聪慧,又有过宫廷政治斗争经验,因此李治夫妻二人搭档,珠联璧合。
(李治找了武则天做政治帮手)
借由废后事件,李治发起了政治反击,长孙无忌被夺职,后来坐事自杀而死。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头面人物,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的。在与长孙无忌集团做斗争的时候,武则天大力拉拢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程咬金和李绩都是被拉拢的对象,同时她还十分重视科举,大兴文学,延揽天下才俊,充实官僚队伍。后来武则天还更进一步,设置了“北门学士”,充当她的智囊团。
正是有了这些人作为基础盘,李治和武则天才敢于打破关陇集团的政治垄断,因为武则天已经有了大量的后续梯队,不怕关陇集团政治罢工。同时,有了程咬金和李绩、薛仁贵、苏定方等人,也不怕他们军事罢工。如此一来,关陇集团除了仍然是一大势力集团外,已经不能对皇权形成太大威胁了。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武则天重用酷吏,屡兴大狱,关陇集团屡被打压,在武则天后期,称雄政坛100多年的关陇集团逐渐走上了衰亡的旅途。
(虽然武则天在前台,李治大权在握)
在这个过程中,程咬金等关东人士,一方面是被拉拢的对象用以制衡关陇集团,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就如李绩,当初李世民拉拢他上玄武门,李绩推脱半天就是不去。他们不淌这浑水。当后来,程咬金看到李治想收权,就在西征的过程中故意犯错,让李治有理由治他的罪,夺了他的兵权。此后,再顺势请求辞官,李治秒批。程咬金辞官后,在老家悠哉悠哉,又过了8年的太平日子,最后得以善终。
所以,李治和武则天没有理由杀害自己的政治同盟,也没有理由杀害一个有着政治觉悟、愿意配合他们作戏的聪明人。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中国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杀了不少前朝大臣,而独独放过程咬金,其实是有原因。不过在这,就先从程咬金说起吧。
程咬金,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行十九。原投身瓦岗军,后归王世充,因王世充胸怀狭隘,投于李世民,在其帐下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盗贼蜂拥而起,程咬金率领百十人,击溃敌人,保护乡民,名声大噪。后来任瓦岗军李密的亲卫军统帅之一,深受李密恩宠。不过李密起义失败,程咬金处事圆滑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王世充任命为大将军,报恩效力。可王世充无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是明主,最后归顺李世民。
程咬金最先就任左三统军,不过受李建成的猜忌,向李渊进谗言,转而出任康州刺史。公元625年,玄武之变,程咬金参入其中,玄武门之变结束后,进太子右卫率,随后又迁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633年受命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34年任检校原州都督,公元637年程咬金因功劳被李世民授为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实授食邑七百户,子孙世袭。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公元643年,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镇军大将军。
公元656年,程咬金征讨贺鲁,为行军大总管。初遇西突厥强兵两万骑,前军大总管苏定方亲率五百将士将其击败,斩获一千五百余人,可谓大胜。『树大招风』,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谎报圣旨,而程咬金没有察觉,致使原本数千家开门投降的胡人被杀,让程咬金获得一个屠城的恶名。最后王文度被处死,程咬金连坐免官。
程咬金后又出任岐州刺史,只是因朝廷暗流涌动,而主动请求致仕。公元665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公。
武则天公元637年入宫廷,过了十多年也还是一个小小才人和程咬金的地位相差太大,所以两人在早前并没有接触,只是后来因为李治,武则天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武则天之所以没有杀程咬金,主要是没有主要矛盾,没有妨碍她。无论是武则天做皇后还是做皇帝『公元690年』(历史上程咬金已经死了)的时候,程咬金即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且处事圆润。
等武则天真正掌握权力的时,就算对程咬金不满也没办法,因为程咬金早已去世。武则天掌权后之所以杀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这其中也有李治的支持,毕竟这帮老大臣权力太大,皇权受到很大威胁,而程咬金前期和武则天没有接触,后期因告老回乡远离朝廷纠纷,没有妨碍武则天,又加之程咬金七十多岁(在古代属于高龄)也活不了多久,所以放过程咬金也在意料之中。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贞观二十三年的四月初一,身体尚算硬朗的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治到终南山的翠微宫避暑。翠微宫距离长安城中的太极殿有三十多里的距离,这是李世民专门修建的避暑胜地。
据《资治通鉴》记载,到五月中旬后,唐太宗的身体陡然出现“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
英武一世的唐太宗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立即将程咬金招至身边,将飞骑营统帅的权力交给程咬金。这是李世民第一次交出飞骑的控制权。
何为飞骑?事情要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说起,当时李世民收买了守卫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导致李渊关键时刻手中无兵。李世民登基之后吸取教训,将玄武门的禁军改为飞骑营,并且各营之间相互制约,控制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史书记载,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最受信任的武将就是程咬金。从贞观17年始,程咬金就负责守卫玄武门。唐太宗远征辽东时期,指派程咬金负责留守京师。在李世民临终之际,将飞骑营的控制权交给程咬金,更显示了李世民对程咬金的信任。
程咬金接到李世民的秘密命令,带兵护送李治回到长安登基,因为唐太宗不想自己死后再次上演“玄武门之变”的兄弟相残的事件,确保李治能够顺利登基称帝。
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在终南山的翠微宫驾崩,李治秘不发丧,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和程咬金等几个人知道李世民已经驾崩的消息。
据《资治通鉴》记载“秘不发丧。庚午,无忌等请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日。”
唐太宗的遗体随着他生前同样规格的仪仗,被送回到长安城中的两仪殿。
程咬金率领唐太宗授权的飞骑营迅速控制长安城的交通要道,这时,李治才宣布了李世民驾崩的消息,随后就登基称帝。
在李治登基之后,程咬金带领着禁军宿卫皇宫,丝毫不敢懈怠,一直持续了三个月。在李世民和李治权力交接的过程中,足见程咬金的重要地位。
但是,曾经的功臣良将也会变成砧板上的肉。
在李治继承皇位之后,他感受到来自朝臣结党抱团的压力,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最为突出。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功臣,但是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就开始出现明显的抱团现象,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一路从战争中磨砺出来,有足够的威信能够震慑他们。
李治登基之后,唐朝依旧延续着太宗时期的贞观之风,但是作为皇帝的李治心中却十分不爽,因为高高在上的皇权正在被关陇集团逐步侵蚀,隋炀帝被抛弃的惨痛教训不得不防范。
帝王之术经常用到的就是分权制衡,李治同样采取这样的办法,他通过培植自己的朝堂势力来抗衡关陇集团,在军事上程咬金是不二人选。
仅仅这样还不够,李治还发掘出武则天这样一个强大的帮手,两人开启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辉煌时代,被称为“二圣临朝”。
武则天在上位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科举制度的完善发展,不断充实官僚队伍,而这些人都是与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对抗的筹码。
李治对于武则天的喜爱无人能够超越,在李治长女出生不久夭折后,李治心中就萌生了废除皇后、再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想法,但是这件事遭到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强烈反对。
在这起“废后风波”中,李治隐忍多年终于吹响反攻的号角,长孙无忌被夺职,后来自杀身亡。这件事标志着李治在摆脱朝堂势力上的巨大胜利,但同时也埋下巨大隐患。
出乎李治意料的是,武则天对权力的执念也近乎疯狂,是李治一手成就了千古第一女皇帝武则天。
程咬金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
在武则天说话分量越来越重的时候,在武则天对关陇集团发起攻击的时候,此时的程咬金在干什么呢?程咬金此时正集中精力为大唐征讨贺鲁,带军远在西域地区的程咬金就这样远离了朝堂纷争。
后来,程咬金在讨伐西突厥成功之后,他因为下属过错而被株连免官,后来程咬金被李治重新启用,但是机智的程咬金以年过六旬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回家养老。
在家享受八年的退休养老生活后,公元665年,七十七岁高龄的程咬金在长安城的家中去世。
从这里可以看出程咬金和武则天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并不是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而是没有必要,也没有正当的理由杀一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在诸多的演义中都有程咬金的人物形象,他被称为福将,程咬金经常打抱不平,更是重情重义,有不少的真兄弟。在演义中的形象是大大咧咧,但是程咬金其实是粗中有细,这在面对朝廷的政治旋涡时,程咬金也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智慧。
在李治登基后,程咬金明显感觉到李治对于收回权力的渴望,所以他很识趣地帮助李治,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甚至不惜通过故意犯错的方式。
武则天虽然整体上与程咬金没有太多的交集,但在武则天强势的初期,两人还是有些交集,但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首先是程咬金已经年纪很大,其次是在朝堂上资格很老,但并不争权夺利,这点非常重要,最后是程咬金归根结底只是一个武将,对朝廷大事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综合前面的分析,凌烟阁功臣程咬金由于自己的聪慧,加上没有触怒武则天,所以才安享晚年,免遭杀身之祸。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
题主的问题很有问题:第一、武则天本身就是则天大圣(非猴哥)皇帝的缩写。第二、武珝( xu)改为武曌(zhao)称帝时,程咬金已经去世25年了。题主问题应该改成这样:武昭仪为当皇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交金?福垊想,题主应该是这个意思。
受小说影视影响,程咬金给人感觉就是有勇无谋的猛将。他性情暴躁,粗鲁蛮横,认准的死理,管你天王老子,照样该怼怼甚至该打打。像小丫头片子武昭仪为了当皇后,整死王皇后、除掉萧淑妃,逼死大唐第一功臣、国舅爷长孙无忌,族杀宰相上官仪。武昭仪会怕一个咋咋呼呼的程咬金?要根据小说影视里程咬金冲动的性格,他还不跳出来,怼武昭仪甚至打武昭仪啊?可这事连小说影视剧里也没有!因为他不傻,也不敢。
而且真实的程咬金,也就是程知节,是个张飞一样的人,粗中有细。福垊认为程咬金应该是曹参和陈平的组合。他能建功立业,也善于自保。像长孙无忌、褚遂良之所以被整死,原因有二:反对废后、反对立后。他们反对废黜王皇后,结果无效。他们更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理由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她是先帝的女人。那么唐高宗为什么执意要立武则天为后呢?一是因为爱情,二是因为事业。作为新皇帝,他的权力受到国舅爷还有一帮老臣的掣肘。李治他渴望自由,渴望掌握权力,怎么办?他爱的女人,虽说是先帝的女人,但她强势有谋略,可以作为自己的贤内助甚至夺权的工具。李治最终大获全胜,武昭仪成为了武皇后。不只李治是担心大权旁落还是卸磨杀驴,就和上官仪鼓捣着废武则天。被武则天发现后,李治的表现很恶劣,说:“都是他让朕干的!”
在武昭仪成为武皇后这个过程中,程咬金的态度很暧昧,一句话就是中立不表态。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因素,李治在整治国舅爷时,还把程咬金给支走了,让他带兵去打西突厥突厥了。一年后,再次让他带兵去征伐西突厥了。不过,这时程咬金犯了个错误。其手下王文度矫诏乱指挥,并且杀降分人财物,而程咬金当时也屠了城。大军回到京师,就有人告发,然而对程咬金和王文度的惩治竟然是免职了事。不久,程咬金被任命为岐州刺史,程咬金以年龄大、身体差,坚辞不就,随即被朝廷批准了。
其实程咬金在战场上犯错误, 正是他的高明之举。他看到连国舅爷都不得善终的下场,就引以为戒,由以前的中立变为支持武皇后。同时,故意犯错误,然后被免官,以求安度晚年。大概朝廷还想再试试他,免职不久就又任职,而粗中有细的程咬金,坚辞不就。朝廷终于放他一条生路,如果在岐州刺史任职的话,可能难以善终。最后福垊总结不被杀的原因就是:程咬金要么不站队,要么就站对,而且他小心谨慎,眼光长远,不贪恋权势。不仅善终,而且还落下很好的名声,真是高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