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一度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称霸诸侯,在战国时代,齐国也曾今一度与秦国东西对峙,成为影响力很大的强国,但是齐国最终没能统一天下。

要说齐国的地理优势无非就是背靠大海,北临黄河,相比燕国和赵国北有匈奴,而楚国东有越国,南有南越,韩魏两国地处四战之地,秦国西有义渠来说,似乎齐国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但是齐国只有称霸的条件,但是缺乏统一的条件。

首先,齐国国土面积小,且面临三晋与楚国,无险可守。

战国时代,只要强国肆意扩张,弱国就会自发的合纵抵抗。秦国是如此,东方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例外,谁一家做大了,都会引起其他诸侯的戒心,进而合纵讨伐,与秦国不同的是,秦国有崤函之固,可以抵挡中原诸侯,而齐国虽然西有黄河,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三晋的讨伐,但是位于华北平原上的齐国地形上无险可守,秦国是不能比的,甚至不如任何一个大国。

其次,齐国的内政相对混乱。齐国自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诸子争位,内政就比较混乱,田氏代齐后,虽有大国之名,但是依旧内政部稳定。

第三,齐国的封建化改革并不彻底,虽然一度称霸,但是终究没有彻底崛起。与战国时代的其他国家相比,秦有商鞅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魏有李悝变法,赵有赵烈侯和武灵王变革,军事改革或者经济改革成效都比较明显,而齐国虽然在齐威王时代,也曾经一度也有一番作为,但是仅仅是不彻底的变革。在邹忌,田忌与孙斌等人辅佐下,齐国虽然在马陵之战后一度取代魏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第四,外交策略的失策,引来灭顶之灾。齐国与秦国在战国中期一度一东一西强势崛起,但是齐国并没有秦国的崤函之固,也没有秦国的关中平原与巴蜀的成都平原,实力上相差还是很大的,不过齐国的君王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清晰的认知,面对着远交近攻的秦国,齐国自以为安全,在伐秦和伐楚的问题上左右摇晃。并且在公元前286年,自以为是的灭掉了宋国,彻底引起了三晋和楚国的反感,引来了五国伐齐,招致灭顶之灾。虽然最终齐国在田单的带领下,收复失地,转危为安,但是由于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总的来说,齐国虽然看似地理位置不错,但是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好,加上齐国自身的努力不够,以及外交的失策,造成了齐国虽然一度有称霸之心,也有称霸之势,但是最终走向衰败。战国后期,齐国对于六国的合纵伐秦也不怎么上心,仅仅只试图保住自己的疆土,不过随着秦国的统一战争,齐国最终不战而降,成为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大国。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齐国背靠大海,在海军不甚发达的战国,没有来自海上的进攻,后方甚为稳固。从这点说,比起魏国、韩国这样的四战之地要强。

但是,说齐国的地理优势很明显,却不尽然。为什么呢?因为海洋既限制别人的进攻,也限制齐国的扩张,齐国向东没有扩张的余地。秦国可以向西扩张,赵国可以向北扩张,燕国可以向东扩张,楚国可以向南扩张。秦、赵、燕、楚四大强国,都可以向广阔的蛮夷地区扩张,夺取更多的土地与人口。而齐国倘若要扩张,只能从别的诸侯国那么抢地盘。

事实上,齐国也算是很厉害了。在战国史上,齐国在齐宣王时,灭掉了燕国,只花了五十天的时间。在齐湣王时,又灭掉了宋国。齐国要扩张,只能灭掉别人国家,除此之外,没有他途。但是,齐国这两次扩张,最后全都失败。第一次,在诸侯国的压力下,被迫把吞掉的肥肉吐出来,燕国得而复失;第二次更惨,惹来五国伐齐,最后齐湣王被杀,齐国差点亡国。

(从上面这张地图,可以看出齐国扩张空间之狭小)

为什么秦国可以吞并巴蜀、赵国可以吞并中山,楚国可以吞掉越国,燕国可以扩张到朝鲜,这四个诸侯国开疆拓土,也没有引来围攻,为什么齐国一扩张,就引来围攻呢?原因很简单,秦、赵、楚、燕都是向蛮夷区扩张,占领这些地方,别的国家是不太插手的,因为当时整个政治重心是在中原诸夏。

齐国最要命的,就是你要扩张,就得吃掉同属华夏的诸侯,无论吞掉燕国或宋国,其他诸侯都不会坐视不管的。尽管齐国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是要以一敌多,是非常吃亏的。

我们在说到战国的合纵时,总想着是东方诸侯合纵对付秦国。其实不对,合纵运动兴起时,不仅要对付秦国,也是要对付齐国。与秦国相比,齐国在地利上又差了许多,秦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齐国山东丘陵地带,许多地方甚至是一马平川,从军事地理角度看,是远远不及秦国的。

五国伐秦,秦国御之于函谷关外;五国伐齐,齐国就完蛋了。这就是地利的不同。

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齐国是首先成为春秋五霸,并且也是战国七雄当中实力靠前的,为何它无法统一六国呢?我认为有三大因素。

  第一,齐国的地势位置适合防御但不适合进攻。

  大家请看图一,齐国南面是泰沂山脉,与鲁国遥相对望,西面则是黄河与济水,北面与东面则是近海环绕,可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四面都是天险,很适合作为起家的防御基地。

  不过如果齐国进一步往西侧扩张,就全是平原地区了,即便攻下了也没什么险要可守,相反在这一带不同时期的晋国、赵国、魏国、燕国都有各自的天险,比如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等,导致齐国对这些国家实行灭国战所要付出的代价倍增。所以齐国即便短暂拿下华北平原,也很容易丢失,所以扩张的进程一直不理想。

  如果齐国是往南扩张,同样泰沂山脉这把双利剑也是阻碍之一,实际历史中齐鲁交战,齐国是胜少败多,原因就在此。而且即便齐国愿意花较大的代价拿下鲁国,也因为鲁国境内以及江淮一带没什么险要可守而容易丢失。南方的楚国、吴国、越国可是对这一带虎视眈眈,齐国向南扩张的压力着实不小。

  至于从海上扩张更是不可能了,那时的航海技术也不够发达,海军也不兴,而且齐国的经济也很难支撑得起足够庞大的海军。

  第二,齐国内部不团结,始终受制于各大家族。

  齐国自从齐桓公晚年任用奸臣之后,就没再真正地崛起过,因为国内一直被各大家族把持着,内外策略都很不统一,即便短暂变强,也会因为各大家族的矛盾而紧随其后步入衰弱期。尤其是田氏代齐之后,这种周期性规律更加明显了。

  乐毅率领五国伐齐,初期进展神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各大家族望风而降,不断献城所致。之后只剩下两座城的时候,各大家族又惧怕亡国导致自己利益受损,又团结起来复国。这种时而团结,时而不团结的状态,是很难稳定地对外扩张的。

  反观秦国它能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集权程度较高,国内的势力不会太分散,对外攫取利益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能始终做到枪口对外。

  第三,齐国的外交策略,也是有极大的问题。

  早在齐桓公时期,齐国就有兼并鲁国的想法,但是打了几次败仗之后就果断放弃了,将目光转向华北平原去了。

  在春秋后期的时候,齐国曾跟吴国爆发过数次战争,这表面齐国又有往南扩张的意图。所以在之后乘着楚国内乱,霸占被楚国灭国的莒国,将其变成自己的向北扩张的后方基地、向南扩张的前方堡垒。

  不过随着楚国强大起来,齐国又改了策略,继续向北扩张,企图灭掉燕国。结果没灭干净,反而遭到五国围攻,差点灭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法继续争雄了。

  即便如此,在秦国逐步蚕食六国的过程中,齐国又坐视不管,继续战略防御。殊不知唇亡齿寒,齐国这又是一大外交策略败笔。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齐国的外交策略方向不够明确,一直摇摆不定,每一次改变都容易将前一个时期积累下来的战略优势损毁殆尽。最后一次错误的战略部署,更是其灭国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齐国地势适合防御不适合进攻,内部不团结,外交策略失误,这三大因素决定了齐国无法代替秦国统一六国。

我是东海寻人,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记得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哦!

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齐国的地理位置虽然很好,但是也不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要说齐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还得看以下三大关键。

一、地理位置的缺陷,周围邻居的强悍

齐国靠近大海,享盐利之福。土地平旷,城池众多。而且,齐国的商业氛围都很浓重,百姓生活都很富裕,自然没有必要为了生存而战斗,所以齐国本土的人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齐国官方就组建了一支雇佣军—齐国技击,花钱来供养。齐国技击虽然战斗力不弱,表现也不俗,但相对于同时期国家,还是属于底端,而且对于国家的忠诚度不够。

齐国境内大多平原,没有天险阻隔,适合攻,而不适合守,在军事上大多是大规模兵团的野战。所以,齐国对于赵、魏等邻居都很忌惮,因为赵魏两国的军事素质极高,魏武卒和武灵铁骑可以横扫齐国军队。同时,面对南方的吴越之地,也给齐国留下了长期的阴影。春秋末期,吴国、越国先后北上争霸,而第一个开刀的便是拿齐国来祭旗。因为它们都认为齐国是中原大国,打败了它就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吴越两国的地盘直接与齐国接壤,双方边境不大安宁。吴王曾经率领吴国军队北上争霸,一仗就干掉了齐国十万军队。所以,齐国周围的邻居都不好惹。

二、命运时机不抓住,后继无人还要闭关锁国

齐国虽然在齐桓公时代是中原霸主,但是齐桓公之后,齐国内政不休,宫廷事变时常发生。最终,田氏家族经过三百多年的经营,在战国初期取代了姜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虽然这是一场相对和平的不流血政变,但齐国本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

因为,齐国的非田氏贵族已经被田氏统治者屠杀殆尽,这就带来了人才上的匮乏,导致了齐国后期名将名相在各国中都不出色,而且大多以田氏家族的人物为主。战国时代,田氏家族只出了田忌、孟尝君田文、田单三个有影响力的将相,君王也只有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至于其他人才,也只有孙膑和匡章。孙膑指挥的两场战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齐国最为辉煌的时刻。但随着庞涓自杀,孙膑也退隐山林。齐国之后,再无名将。

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君主有着半个世纪的霸业,在这个时代秦国都不能与之争锋,魏国被从霸主打回了原形,燕国差点被灭了国,楚国、韩国被打成了小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有志于夺取天下。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削弱最强的竞争对手—楚国、齐国。第一步就是毁掉了齐楚联盟,第二步让楚怀王客死秦国,夺取关中,第三步便是蛊惑齐国称帝,然后五国攻秦。很不幸的是,它的计划很成功。到了后期兼并战争,秦国一直麻痹齐国,收买齐国的重臣,让齐国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齐国没能称霸,秦国负有一定的责任。

在公元前284年,五国攻齐,在济西发生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野战兵团,齐国二十万大军一败涂地,随后联军迅速攻占齐国首都,齐国有七十余城沦陷,这场浩劫也成为了齐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齐国从此无力争霸天下。本来齐国可以有时间来恢复元气,可惜它经历此次浩劫之后,闭关锁国,不再参与国际大事。

比如长平之战时,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也都爱搭不理。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齐王还跑去秦国朝见,可谓是腐朽到骨子里去了。等到天下被秦国灭亡了,齐王才发现自己孤立于这个世界。想要派兵防着秦国,结果秦军从燕国奔袭,打得齐国措手不及,在相国后胜的怂恿下,投降了,结果还被活活饿死。

三、齐国统一天下的时机

其实,从齐威王时代,经过桂陵、马陵两场战争,歼灭了魏国的主力部队。就应该组织联军,直接灭掉魏国。这时候,赵国的灵武铁骑没有建起来,魏国还在刚走下坡路。东面霸权被齐国覆灭,西面秦国攻占河西河东地区。此时两线作战,除掉魏国,是再合适不过了。韩国也可以顺手灭之。

齐宣王时代,燕国又发生了内乱,齐国派出军队几乎已经灭掉燕国。当时应当顶住压力,直接占领燕国,大不了把魏国、韩国靠近秦国之地分给秦国。同时,宋康王此时也很讨人厌,齐闵王灭宋之后,不应该吃独食,应该与秦、楚分食。并联合其他两国再灭掉赵国,这样天下就是三足鼎立, 天下鹿死谁手也未待可知。

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战国七雄大都强势过,特别是齐楚赵魏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但为什么只有秦能统一天下?我们看看前后的历史,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历史上周秦汉隋唐都是从关中统一天下,为什么总是关中?因为关中有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优势。关中处中原之龙首,平畴沃野,金城千里号称陆海、天府之国;关中处四关之中,函谷关号称百二秦关,易守难攻。秦向西还有无限广阔的战略纵深,是古代帝王建都最理想的圣地。被称为“金角银边草皮肚”中的金角。而这些优势,放眼天下,无与伦比!所以,在大家都有实力统一的情况下,谁占据这个山水形胜之地,谁就能统一天下!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打破这个规律的是经济政治中心的南下北上,西安才失去的首都地位。

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占据地理优势的齐国没有统一天下?

齐国是富有,生活相对优越一些,老百姓自然不愿多打仗啊。而且,齐国国君就齐桓公,齐威王好点,其他国君能力一般。而且,就冷兵器时代来讲,齐国的地理环境并不占优,平原较多,没有战略关卡,很难防御。

而,秦国并不是一直都强,但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防御相对容易。有时间和空间来休养生息,最终一统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