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啃老,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孩子啃老是父母( 长辈)溺爱的结果。
关爱是必须,溺爱是过度。 物极必反。
孩子啃老,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啃老是一个社会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父母要付主要责任,古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出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家长教育的一种映射,从一开始太多的宠溺到后来百般的管教都走了两个极端。啃老族一般都是有一个观念,反正饿不死,家里有我妈,有我爸了。
第二、有一本书叫《巨婴国》,可以看看,现在那些啃老族都是心智不成熟,我说的是心智,看似人已经成年,但实际上心智还比较幼稚,就像一个婴儿似得,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顾着自己的享受。
第三、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刚成年的人步入社会之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残酷竞争,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就是伸手要,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自己去争取。就像一个狮子似得,承受不得半点压力。
孩子啃老,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有责任。
说句不客气的话:啃老族都是父母们惯的。
当孩子成年了不出去工作,父母还允许孩子在家里吃喝拉撒,就是许可了孩子的这种状态。一旦家里经济状况发生波动,父母们吃不消了,再赶着孩子自谋生路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孩子已经适应了这种安逸的生活状况。
我在家是独子,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父母就向我宣布:以后生活全部自理(自掏腰包),在家吃饭还要交伙食费。而按照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我是完全可以衣食无忧的。
现在想起来,真要感谢父母,不然就废掉了。
所以我对我的孩子也是这个态度,大学毕业前半年,我就告诉我的孩子,从毕业那天开始,所有的费用都不会再有,如果找不到自己对口的工作,哪怕是去餐馆洗盘子也要自己养活自己。孩子很争气,还没有毕业就找到岗位,现在已经工作两年,经济完全独立。
结论:你给他们一个安逸的生活,他们就会享受这样一个安逸的生活。你让他们独立,他们就会独立。
孩子啃老,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孩子是爸妈的希望,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各方的关注。家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方向,影响着孩子的人生。
前几年“啃老族”这个词突然就火了起来。啃老族就是指那些有工作能力却天天呆在家里靠着爸妈来养活。对于这样的啃老族,家长们纷纷表示都怪自己当初太惯着他了。
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下这三种现象孩子长大以后,啃老的机率特别大,家长应该注意这些家庭教育。1、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麻烦,或者是挫折。对于家长来说,我们能够做的并非是帮助孩子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而是应该辅助孩子,让他自己去面对,去做战胜这些恐惧。
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太过“顺利”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受不住任何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孩子长大以后依旧会习惯家长的庇护。没有丝毫想要为爸妈分担家庭重担的心。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为他解决所有的困难,应该让他去面对这些他认为的困难。另外,孩子应该帮助爸妈做一些家务。科学研究表明,会做家务的孩子责任心非常的强。
2、家长给孩子做决定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做的决定肯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此常常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直接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答案。尽管孩子想不想要,家长从来不管不问。这样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应该尽量以提意见的方式协助孩子做决定。而不是采用大包大揽的方式否决孩子的决定,替孩子做出人生的选择题。一旦家长过度帮助孩子以后,孩子就会对自己的事情不在上心,而是想要事事都要父母做决定,但是这是孩子的人生。
3、错误的金钱观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富二代。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很多家长被“扣上”财大气粗的帽子。这样的家长,往往喜欢在孩子,或者是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财富。
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孩子被家长的“财大气粗”影响着。认为有钱人就是了不起。这样孩子就会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更喜欢在爸妈的庇荫下生活。以至于孩子将来发展成为啃老族。不管家庭富裕与否,都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明白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奋斗出来的。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的方式应该是正确的,而不是滥用自己的作为父母的权力,对孩子的事情过于干涉。孩子的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飞,属于他的天空非常的大,孩子的潜力也非常的大。
孩子啃老,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那当然父母有责仼了,中国这种溺爱孩子的风气是一种毁了孩子𡘊斗精神的恶习。
早些年曾经有一篇报道,说是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还去申请失业救济,这还是在他当总统的时候,而在我们中国这是不可想向的。
孩子啃老,父母有责任吗?为什么?
孩子啃老,父母难辞其咎,当前社会,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跌了,外加上大多数人都靠国家政策发了财,认为孩子不工作也生活无忧,惯纵着孩子好吃懒做,贪逸恶劳,不能自食其力,只有在家啃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