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解释,要勇于做自己?
孩子三岁半之前扶养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倾向。
不知道这个扶养人是不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绝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认为你要怎么样,你就要怎么样,不能反抗,必须服从听话,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有也是无视,不被许可的,可能更多的时候是你不听话我还要收拾你。
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你听话,乖了,我就是爱你的,喜欢你的,你如果不听话,违背我,就要受到惩罚,我就不会爱你,所以时间久了,孩子就认为我只有顺从你,讨你高兴了,你才会喜欢我,我的日子才会好过,所以我就牺牲我自己,去尽量讨好你们,你们才会对我好,喜欢我。
孩子一开始也是有自主性的,有主见的,只不过是总是被打压了,所以如果任其这种教育方式继续下去的话,孩子成人后会发展成讨好型人格!
给这种孩子相处的时候,你要多鼓励她去表达,当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的时候,你要允许,不能指责,打压,这样不正确,你不能这么说,这样不好等等,把她的自主权还给她。再一个就是平常相处,尽量多问问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最后一点,不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感觉就是,你听话我才高兴,我的心情好了我才爱你,不听话或者让我不高兴了,我立马情绪上来了,你不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就不爱你了!你要告诉她,无论她做的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你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都是始终如一的爱你!
#心理咨询师说# #育儿# #生活心理学#
怎么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解释,要勇于做自己?
要解释,要他明白怎么做好自己
怎么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解释,要勇于做自己?
要让孩子勇于做自己,尤其是三岁半的孩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做到的。
孩子之所以不敢表达自己,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三岁半的孩子来讲,这些影响可能更多来自家长:
1.家长的抑制
家长在不自觉间抑制了孩子的自我表达。比如孩子在一岁的时候,他想要自己吃饭,家长觉得他做不到,就会坚持喂食。
这种抑制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思维,进而让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2.家长的暗示作用。
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机制,很难做出明确的选择。家长的选择便会对孩子造成很强的暗示作用。
比如三岁半的孩子,在选择是否吃雪糕这件事情上,其实是受到了暗示的。因为他可能还不清楚,雪糕所代表的价值和价格。
针对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孩子不敢勇于做自己,家长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多鼓励,减少对孩子的抑制行为。
日常对孩子的鼓励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在孩子某个表达自己的瞬间,做了自己真心的决定之后,家长及时去鼓励,如果加以真诚的拥抱,激动的表现,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孩子想要尝试一些大人认为危险的动作或者事情时,家长充当的角色应该是保护,尽量避免他们受到伤害,而不是急忙制止,以防止危险的发生。
⭐️⭐️尊重孩子的想法。
要想让孩子勇于做自己,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可能胆量较小,但内心的想法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对孩子表达出了想法,要予以充分的尊重。
通常不敢表达,不敢做的孩子,内心往往较敏感和脆弱,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便容易向内寻求保护,即封闭自己真正的想法,放弃尝试。
想要一个隐藏真实自我的孩子,勇敢表达,勇敢做自己,不是通过一两件事,一两个办法,短期内可以有成效的。
⭐️⭐️⭐️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孩子表达自我。
家长对孩子是有充分了解的,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家长可能会有一些预判,就像您判断孩子可能想吃雪糕一样,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暗示,不是问孩子想不想吃,而是用祈使句我们买个雪糕吧!
多采用这样的暗示方法,孩子会慢慢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家长的想法是一致的,是得到鼓励和尊重的,也就会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您的孩子非常懂事,在这么小的年纪,已经知道体谅家长,说明您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现在您已经发现孩子的敏感,相信在您的影响下,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怎么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解释,要勇于做自己?
言传身教,兴趣爱好传播
怎么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解释,要勇于做自己?
平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合理的想法少干涉,多配合,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会得到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批评,时间长了孩子就勇于表达自己了。
勇气是慢慢培养起来的,首先家长要给安全感。其次需要和孩子多多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世界。
注意让孩子增加自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多表扬、鼓励孩子,少讽刺、批评孩子。孩子很在意大人的评价,大人总是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的时候,做事也会害怕犯错,畏首畏尾。
放手让孩子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提出建议,参与进来,但是尽量不要帮孩子做决定。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很有主见。
当孩子做出决定后,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肯定孩子的努力。
在鼓励、赏识、信任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充足的自信,勇敢的往前走。
怎么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解释,要勇于做自己?
无需解释,允许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和决定的权利,孩子在实践中就学会做自己了!
1)生活中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学会自己做选择。比如买玩具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要玩的那个,而不是别的小朋友有的那个。可以选择自己今天穿哪套衣服,可以选择今天读哪本书,可以选择玩什么游戏等等。
2)如果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就要给孩子决定的权利。如果担心孩子的选择有问题,一定要事先约定好,不能在孩子选好后大人又反悔了。比如,今天去超市买零食,如果让孩子随便选,那如果孩子选择了一盒巧克力就要给孩子买;如果不允许孩子买巧克力、糖果之类的,可以给孩子提供可选择的范围再让孩子选。
3)你家的孩子真的可以做自己吗?孩子的兴趣班,是孩子喜欢的吗?孩子的补课班,是孩子想上的吗?孩子的时间是可以自己安排的吗?如果小时候,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完全被父母安排和掌控,长大后如何能做自己?!
让孩子做自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用行动践行的课题!一起加油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