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善良的反义词_凶恶、邪恶、阴险。人、事以“一分为二”论_善良是美德;善者,存善念,施善行;不祸害、损害他人……。

引人向善是美德:教人-辨是非、善恶、忠奸、好坏、君子与小人……。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引人向善首先引人入君子之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怀德,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达则兼济天下普渡众生,穷则独善其身归庐自隐”……。

不能滥用善良:70年代之前受教育的人读过《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这两个故事讲的就是滥用善良;对秦桧、魏忠贤之流也不可滥用善良;善良施于善者、忠者、贤者、好人、君子。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我的观点是善良不会害了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善良的人能带给别人幸福,同时也会得到善良的回报。

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相传就发生在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岱崮镇朱家庄村。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给弟弟。继母和弟弟对其百般刁难,后弟弟舍弃继母,郭巨把继母亲接到家中供养。郭巨家境贫困,妻子又生了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影响供养继母,于是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养活孩子。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善有善报的道理,现实生活中个别人对善良有些曲解,必须加以澄清。

一、善良不等于懦弱。善良的人遇事不与别人斤斤计较,总能退让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怕事,更不是懦弱,是高尚的道德修为。安徽桐城三尺巷的故事留下千古佳话,在朝为官的张英面对邻居吴氏侵占他宅边地的行为写下了后人称道的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二、善良不等于无能。善良和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善良是品德层面,能力是立身之本,善良的人掌握了能力就会造福社会,善良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就变成了窝囊。

三、善良的人吃小亏赚大便宜。善良的人与人交往时多为别人着想,把利益让给别人,把吃亏留给自己,表面上损失了利益,但却收获了品德,积赞了人脉,为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不厚,行不远。相反,个别人喜欢赚小便宜,甚至离开人的本性,不再善良变成恶人,虽然一时风光,但终会留下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善良的回报,这是人类的必然规律,不用担心骇子的善良会吃亏。最后再写出劝人行善的几句话:善恶终须报,天道有轮回,不信抬头望,苍天饶过谁。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这个提问有点蹊跷:“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太善良”与“害自己”有必然联系么?没有,它们之间只有偶然性,不应该有必然性的。幸好提问者在前边加了“如果”二字,不然会叫人发懵的。但加了“如果”又把问题放在假设上了,假设一个前提,让人推导结论,我就只好来个随便说,当做是游戏,是玩笑,是不需要讲道理的。所以下边只是我的“表态”。

善良是人的德性之一,它与身俱来,与身俱去。人与人相处要善良,有的人即使与猪狗猫等动物相处也是推崇善良的。培养小孩子就要培养出他的善良心,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去教他善良,教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他避开邪恶与污妄,洁身自好,正正派派地作一个善良的人。但善良不能与傻气划等号,傻乎乎地办事做人,那是愚蠢而不是善良。因此,一个人因为善良他还可以广接人缘,更容易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岂能害己呢?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您好!我是一缕暖阳2020。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我相信,每对父母在从小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告诉孩子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翻开历史,我们能看到许多有关善的论断。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萧纲在《唱导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就是说善念深入心中,经历万次灾难也不会磨灭,如同百盏灯火照耀着空阔的旷野,一片明亮。这正是他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劝人向善。曾子也说过:“人而好善,福虽未之至,祸其远矣。”他的意思是说: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他用这句话也是在劝人向善才能远离灾祸。

古往今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善的道路上奔跑。一代又一代的为人父母者在向自己的后代传递着做人要心存善念,要做善良的人的道理。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我也坚信善良是人的本质所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想要有好运,只要心存善念,去争取做一个好人。心中有善念,行动才有善举。不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富甲,只要真正拥有一颗善心,自持善念,坚守本色,那么你的善,便可彰显在平常的点滴细微处,便能给你身边的人和物带去温暖,带去光亮,带去感动。

综上所述,难道我们就一味地坚持做人要善良,对坏人就不需要惩戒,当他们伤害我们的时候还一味地迁就坏人吗?也未必。米开朗琪罗说过:“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因此,正像美国心灵思想宗师爱默生所说:“你的善良必须要有锋芒。”他在告诉我们,你的善良也要把握适度。因为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作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行善需要理性的锋芒,一味地付出、给予,只会助长他人的贪欲,养出恩将仇报的“白眼狼”。因此,善良要有锋芒,面对是非之人,欺软怕硬,绝不苟同,这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就拿我们这些60后来说,从小,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都知道不说脏话,不打架,不骂人,捡到东西要交公……不知道现今的这社会怎么啦?,会出现如此情况:善良不被人称道,强梁则使人崇尚。人们要的是假丑恶,摒弃的是真善美,人们的三观整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家庭与家庭之间也是这样,甚至国与国之间更是这样!尔虞我诈,欺行霸市、侍强凌弱、弱肉强食……无所不用其极。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要想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世界上无战事,各国和平相处,要想使我们国家繁荣富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的生活,有无限的乐趣,让我们的父母无后顾之忧,安度晚年。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教育,所有人积极向善,就是人类之幸事!

如果孩子太善良以后可能会害了自己,你还愿意从小教他善良吗?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正直善良勇敢这些良好的品质是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教育。

太善良是容易上当的,怎样教育孩子分辨什么时候该善良,什么时候该漠视,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孩子结合实际故事

教育孩子善良,结合实际故事,是最有效果的。让孩子扮演现实中的角色,孩子就会记住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什么样的人是不需要帮助,并且需要提防的人。

二、请警察叔叔给孩子做课外辅导员

定期请警察到学校上课,孩子们掌握了识别方法,会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三、家长和学校联手,共同教育孩子

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不重视教育,是不行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