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这种选择对吗?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是从城里出来的,现在又回到乡下。对城里和乡下我一目了然。而且,感触颇多!更多的是心酸和累!想想自己曾千方百计花钱找关系进城供孩子读书,如今被迫离开城里,又回到乡下 ,真是一言难尽!收获并非答主们说的那样,而是伤痕累累,我要奉劝乡下进城的农民朋友们,如果你们夫妻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时间陪孩子,还是收起这份心吧!进城只会是让孩子受歧视,你们花费大而已!

五年前,我为了给儿子进城做饭,把女儿也转到城里。因为上小学年龄不够,又托关系上了一年幼儿园,学费一学期1500元还不包括书费和其它费用,而我们镇上只需要400元且不托人就能上。上小学也是一边答应请人家吃饭又花1000元报的名,在我们镇上国家全免了!不需要花任何费用,这个咱能想通,因为咱不是片区内的!更气人的是,城里老师根本把乡下进城的孩子不当一回事,除非你背景硬,不然就放成羊了!上课老师不提问,班上坐最差的位置,学校里有任何活动也没你家孩子的份,因为没上兴趣班。你家孩子就算考了第一名,老师也不会夸奖鼓励,老师的关注点都在关系户的孩子身上。你的孩子会被老师冷落,变成默默无闻只会啃草的羊。

别天真的以为城里老师水平高,教学设备先进,就会把孩子教好!城里老师只管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课后全是这代表,那代表的事,家里作业有微信群,家长看孩子做,做完检查签字!而这样的事乡下老师也会做!

城里老师都是势利眼,你家孩子学习好看不见,成绩一考低就会变着法在微信群里逼家长,中午打电话让家长到学校教会再回家,不然劝你让孩子上补课班,实在不行转学,他也靠工资和奖金养家。你给人家送礼,人家指名要购物卡,一张卡100元,没5张卡你拿不出手。因为有的人比你送的更多!老师的双眼也围着这些人的孩子转,把你的孩子能凉出冰。城里的好孩子都是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产物,农村父母没法比,你的孩子只能当陪衬,而且一班学生也是城里的孩子歧视乡下孩子,不和乡下的孩子一起玩。老师也会有各种歧视,比方学校里有参观外出的活动,老师都让城里孩子去了!

上了三年学,感觉还不如乡下,我们镇上的一小,教学设备和师资都挺好!只是怕亲戚朋友笑话说城里花费高,待不下去,只好又以打工为名,来到外地乡下一小学,这里的孩子都进城了,全校也只有200多个孩子。老师也是大龄老师,可我觉得很踏实。虽然乡下没有好的教学设备,老师也不是年轻老师,但是,关键是家庭教育其起主要作用,外在因素只是诱惑。我儿子也是考上县一中才到城里上学的,第一年高考很顺利地以60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全国著名大学。所以,要想孩子有好的未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不是花大力气和钱给孩子找好学校,所谓的好学校是好学生成就的,不是学校教出了好学生!

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这种选择对吗?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我工作在县城,对大城市来讲,县城就是大些的村庄,而对真正的农村人来说,县城就是城。而提问者所说的,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多数还是选择县城中学,去真正大城市的恐怕要少得多。

我们学校的招生范围,严格来讲,只招县城内的非农业户口子女,但是,随着县城逐步扩大,很多农村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于是标准放宽,那就是,凡是将户口迁到了县城派出所的,也都可以来我校就读。

有的虽然没在县城买房,如果条件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也想法设法让孩子来我校读书。于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学校每年的在校生扩大了一倍多。还有更多的家庭,基于各方面的考虑,虽然非常想让孩子来我校读书,但实现不了。

这些家长之所以想让孩子来我校读书,当然是觉得我校的硬件软件都好,对学生的学习有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说句实话,在县城工作的老师,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教学水平高,至于原因,你懂的。

当然,我校的升学率,也就是初升高的升学率,在全县来讲,从来都是稳居第一。成绩的取得,当然与老师们的努力分不开,但是,与家长的努力也分不开。试想,农村人忙一天,有哪位家长到了晚上,可以一直陪孩子写作业到星星都快睡着了?

还有,县城里几乎囊括了全县所有通过考学改变了命运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很多家长不仅能陪孩子学习,还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指点作用,而这些,农村人很难做得到。

所以说,县城学校的学生学习好,不仅仅是老师的功劳,更有家长的功劳。然而,很多家长抱着只要将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就一定学习好的想法,将孩子转到我们学校,结果却是,很多农村转学过来的孩子,优秀得很少很少!

学习成绩非旦没有提高,反而比在农村学校上学时有所下降,原因是,在农村学校时,也许孩子的成绩居中游,而到了我们学校,就是“学困生”,加之有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好,在农村里因着家长昂头走路,身上也有些毛病,到了我校后,有些孩子很是令老师生气,于是屡屡挨批评、叫家长,孩子学习没了自信,家长因为总被叫到学校,也是充满怨气,有的甚至转过来不到一学期,就又转回去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最想说的是,现在在我们县,县城里的老师不是所有的都是会教书的,农村的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都不比县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而县城学校教出来的孩子,比如我们是初级中学,可能初中时学习较好,但一到高中,不少学生就会落到农村孩子的后面。

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县第一中学只按分数高低来录取学生的话,我们学校的学生特别有优势,因为在初中,老师和家长将孩子们的“油水”给榨得所剩无几了,成绩自然高,但到了高中,就没了发展空间了,于是,不少县城初中考上去的学生,成绩反而下降。

而一些农村初中上去的学生,因为还有潜力,提升空间很大。于是,县里对原来的只按高低分录取的招生办法,进行了整改,也就是,如果县一中每年招1000名,只按成绩在全县公平录取800名,剩下的200名,按学校分名额,这样,就把一些还有潜力的农村孩子给照顾到了,我们学校在升学率上就吃了些亏。

总之,不要跟风,不要迷信城里的教学质量就一定高,应根据自家孩子和自家的生活实际,来选择让孩子在哪里上学。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还得相信,如果自家孩子不是上学的料儿,送到首都去,荒料依然是荒料。

以上只是个人从教多年的内心看法,只代表自己,有不同看法的教师和家长,千万别喷我,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我会认真回复,咱们共同探讨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这种选择对吗?

农村学校怎么弄配套保障?几个村一个学校学生上学不方便,这些十几二十多路程不集中怎么弄?现在就是要把那些农村集中起来,配套设施完善起来都很困难,很多在家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这就是农村小孩不在老家上学的道理。

我小孩就是乡下来城里读,我们这里老师很负责的,城里的资源好,软硬件都很棒。现在不同二十年前了,那时候差别没这么大。

客观说城市教育比乡下教育环境要优越得多,不能相比。但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选择,学习环境是一个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最重要,影响其一生。

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这种选择对吗?

形势比人强。孩子的转学是随家长的转移而转的,这波转学潮已持续十多年了。初起时是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先行带头转,随后是人们随风跟着转,现在剩下的孩子是不得不转,因为农村现行的学校学生已所剩无几快要办不下去了。虽然学生转入城里后花销更大费用更高,但时下这种教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学生转学缘于寄宿制的兴起,寄宿制前农村学校基本稳定,随着寄宿制学校的蓬勃发展,学生开始成批流动,由近及远,逐步向城里转移。照这个样子,再有十数八年农村的小学会消失殆尽的。

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这种选择对吗?

农民选择将孩子送进城里上学,主要是农民看到城乡的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和学校师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村的综合水平不如城市,为了让孩子将来比自己强,生活过的更好,选择让孩子去城里读书是明智的选择,通过下列原因,做一表明。

一,虽然农民文化水平比城市居民较低,但是也懂得孟母择邻的道理。城市学校的美丽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课堂的良好秩序,学习气氛和师资水平是农村学校无法比较的。目前,农村青年人,大部分到城市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料,过去农村只是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和为人处事方面做好教会就行了,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广大农民也意识到了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和便捷,所以选择让孩子随父母进城来读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改变孩子的未来,毕竟城市的总体水平要强于农村。

二,一部分农民去城市打工把孩子带到城市读书,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一些优秀教师选择它处去教学。更造成了一些偏远农村学校衰落.在加上留守学生居多,由于留守儿童多半是老人照料,老人的精力和学识有限,在加上对孩子的宠爱,造成了孩子无拘无束,为我独尊,自以为事的性格,在学校里不服老师管教,影响课堂秩序,一些好的学生也受到了影响,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城读书也是应该的。

三,一家人在一起即能团圆,又能陪伴和照顾孩子。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就是苦点,累点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上大的孩子,不但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孩子爱的缺失是难以弥补的,还会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寞无情。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眷顾,孩子会缺乏自信,做事唯手唯脚,犹豫不决,甚至会产生暴躁,焦虑等精神疾病,虽然带孩子进城读书和一同生活,增加了经济负担,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在自己的家乡过的幸福美满的日子。但是由于城乡差别,不得不去城里去打工来维持一家的生活和孩子就学问题,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农村的年轻人和精英都去了城市,农村只剩下老人,由谁来建设农村和改造农村?由谁来照顾我们的父母?成了一大难题。

为什么现在一些农村人选择把孩子转入城里读书?这种选择对吗?

在我们农村人眼里,花猫黑猫不要圈在农村的才是好猫。所以针对目前农村的生活水平来说,的确有了一定的提高,很多农村人在外打工也认识了知识的力量,他们不再像以前的思想而认为一颗露水养颗苗样的不在对子女不负责了。他们也抱着一一颗城市人的心态,少生忧生多培养子女的心里索质和教育平台。所以很多农村人都会想方没法尽自己所能的把孩子送到城里自己力所能及的学校读书,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