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一切,你是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如果没有生理需求,社会家庭等。

我现在就很享受啊。

我和我前妻离婚快半年了,现在我一个人住在自己的115平错层大房子里。

儿子今年12岁了,但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我妈家(我妈住6栋我住8栋),所以他说我妈家才是他的家,我也就正好清闲了。如果没有这疫情,我每天都是~早上开车送他上学,然后开车去沃尔玛买点菜后回家弄午饭吃,吃了睡个自然醒午觉,起床,然后等到时间再开车去接儿子放学,并把他送到我妈家,我这一天的任务就完成了。你们或许会问我就不上班吗?我的回答永远都是“没耍事了我才会去上班。”就像我前妻对她那些以前一起上班的朋友说的一样:“我们不上班都有饭吃饿不死”。

更何况现在我又是“单身狗”了,我不用每天都想着她爱吃什么,也不用拿着她给的样品去姨妈巾专柜买姨妈巾了,更不用在她那几天里帮她洗血内裤了,我干嘛不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一个人的世界呢?就像之前回答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有人在评论区里说我这是在“低调的相亲”,我也就只能一笑而过,我干嘛要没事找事,自己吃饱全家不饿不好么?

我前妻她不吃鸡蛋,所以没离婚前家里都不怎么吃鸡蛋。现在我一个人了,我天天都吃两个鸡蛋,把以前的补上。我很享受现在的单身生活,毕竟40岁的人了,没了从前的锋芒毕露,也没了从前的桀骜不驯,更没了为了谁而奋斗的目标(儿子现在读小学,而他读大学的钱和以后成家的房他爷爷在他出生前就给他准备好了),所以只要我能高高兴兴的过每一天,不挥霍不败家遵纪守法就行了。毕竟,我一不赌二不嫖三不毒四不骗,就抽点烟而已,也没有什么大的开销,一个月吃一个门面的租金就能开开心心的过,为什么要去折腾呢?

跟随自己的本性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抛开一切,你是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看邻国日本的现状,千万别打寒颤!

在日本,2019年新出生94万人,死亡140万人。而平均每5个青年男女中就有1个终生不婚,他们并不是恐婚族,很多人甚至连接触异性的兴趣都没有。

因为,绝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老人手里,生活压力让他们没有钱财去买房买车,而国家福利又足以保证他们安然活到老,所以,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和社会产生过多纠葛。

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低欲望群体”!

这些人真的没有欲望吗?

其实不然,人类从蕴育出来的第一天就一直拼命向前,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是,这些年轻人却看不到成功的机会。因为,整个社会都在为“老人经济”服务。

得不到重视的年轻人,每天除了工作、吃饭、逛街外,几乎都是抱着手机宅在家里。吃着简单的快餐,爬着望不到头的网络,身体一动也不想动。

为此,日本社会研究学家大前研一感叹说:“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经陷入了低欲望时代。”

日本国内经济近20年来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时代,虽然其海外资产节节攀升(据说整体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日本),但规模较小的国内却容纳不了如此巨量的资产。

大部分资产聚集在财团和日本老人手中,跨国公司更喜欢雇佣成本低廉的国外员工,国内年轻人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收入低下。

而且,创新产业在保守老人的把持下得不到民间资本的扶持,日本政府本身的支出也十分巨大,国债平均到每个日本人身上高达800万日元,根本无力支持年轻人创业。所以,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年轻人就放弃了梦想,成为一枚枚宅男宅女!

从男女的性格来说,男性只有在思考重大事情时才喜欢独处,其他时间则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周边人的崇拜。而女性则更需要亲人朋友的爱和关怀,因此,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加入社会交际中去。

从出世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独居更利于领悟一些道理,丰富精神世界。可是,如果没有社会的磨砺,没有入世的种种亲身体验,没有在人情冷暖中滚过一场,这样的人很难达到灵魂世界的圆满!

所以,从本性到现实,没有人会愿意长期处于一个人的独居世界!

人的生理需求可以克服!

只要你在看到那些伴侣携手同游、卿卿我我时不动心、不起念、不自怜!

人的家庭生活也可以戒掉!

只要若干年后你能忍受得了节日里街坊邻里带着大人孩子来登门拜访,只要你在偶然一个万家灯火的夜里不抱着枕头哭泣,只要你在白发苍苍的时候看到别人子孙绕膝不自怜自惜!

如果你能忍受得了上述两种情感需求,你还要灭了那午夜梦回的雄心壮志,然后,你也许才能真的学会享受孤独终老的一人世界!

人的欲望从来不受限于内心世界,而取决于外部世界的作用和影响。

日本年轻人的现状告诉我们,没有发展机会的一代人不得不学会“享受”一个人的孤独世界。要想摆脱这种“反人性”的社会状态,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引导,还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部分“孤独的群体”,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否则,日本今天的现状就是我们未来的剪影!

抛开一切,你是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我现在一个人在新西兰带着孩子生活,除了上班和照顾孩子,剩余的就是独处的时间。坦白讲,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享受生活。以前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做成本管理,忙忙碌碌,杂七杂八,家里家外,七姑八姨,现在在僻静的南半球,没有了这些打扰,多了很多自己的时间。以下几点切身体验,供您参考:

1.极简主义生活

如果您关注我,看过我的文章,大多关于极简主义生活的方方面面。极简生活方式带给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我从之前的总觉得不够多到现在只想再舍弃一点,还可以更简单,更美好。

我不再拼命工作,买很多东西,而是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把时间留给我的孩子和自己。东西少而精,够用即可,不在意品牌面子这些东西,只要质量好,自己觉得舒适即可。具体的,欢迎您关注我,点入查看具体文章,这里不赘述。

2.不困于己 不受制于人

极简生活让我的物质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降低了物质欲望,减少了支出,更多的自由。包括精神层面也变得简单自在,更自由,不再束缚自己去做不乐意的事情,不再花时间在不必要的社交,不再受制于他人的意志。如陈寅恪大师所言,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人最重要的,不就是这些吗。

3.叔本华-独处的快乐

2004年我还在读大二,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一本叔本华的书,书名叫《独处的快乐》,借来看后,发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记得我当时推荐给了我妹妹,她也觉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您方便找到,百分百推荐您看看他的书,书不一定一定要是这个名字,因为翻译的书名字可能变了,有介绍到独处内容的即可。我说的没大师说的好,您看过答案全都有了。

最后,如杨绛先生所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们一个人来世间,一个人走,中间无论遇见谁,经历什么,都是过程。能全程参与陪伴我们的,终究只是我们自己。所以,一定要爱自己,照顾好自己。

保重。

欢迎关注,诚挚分享,每日更新。

抛开一切,你是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第一,这个假设我就不能忍受,作为男人,怎么可能没有生理需求。

第二,不管有没有需求,有了娃之后,你的感受都会为之改变。遥想当年,我们寝室老大劝我找对象结婚生娃,我还满脸不屑。他大学毕业就结婚,结婚一年多就有娃了。而我,二十五六了,还觉得和发小吃喝玩乐,网吧通宵的日子美滋滋。一听老大和我说生娃的事,我就觉得是个坑。结果呢?儿子出生之后,真香!有娃之后的日子才叫生活好么?

第三,回想当年大学寒假,因为我家具距离学校太近,不到两公里,所以我都选择住校-那时候住宿费真便宜,一年320,寒假我也赖在大学寝室不回家。忽然有那么一天,我感到了孤独,瞬间仿佛有种寒潮淹没了我的全身。等我结婚之后,每天早上晚上亲一口媳妇的时候,我明悟了:爹亲娘亲,不如媳妇亲。

找媳妇不仅仅是解决生理需求,更是解决心理需求。虽然我媳妇对我每天的亲吻都是无奈的,我儿子一看我亲他妈,就一头扎进被子里–-因为他知道,我亲完他妈就会亲他,那有啥用?屁股不是露在外面么?照亲不误!

抛开一切,你是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我说我享受,您信吗?我时常会觉得一个人挺好,非常非常好,听听音乐,看看书,独来独往游荡于繁街陋巷,山川湖泊,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我常做梦一个人在东海的小岛上,幻想着看日出日落,亦或是躲在屋内看狂风海啸,其实我内心是自私的,一个人的“美好”,那样的美好不过是躲避现实的籍口,记得有谁唱过一首歌,歌名记不得了,歌里大概有这么一句,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人,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

抛开一切,你是否享受一个人独处的世界?

想想过去的太监、青灯古佛的和尚、尼姑,他们大概已经做到了没有生理需求,日常生活也一定是孤独的,可他们享受吗?

题主是个单身狗一枚,日子过得比较清苦,虽然平日里一直压抑着情感,可到了晚上独处时,那该死的生理需求就铺天曼地的裹住了你,从而让你生出了一个念头:如果没有,会不会更好呢?

从生理学来讲,人类的生理需求是被篆刻在DNA上的(当然别的动物都一样),并且是排在第二顺位的,第一位是生存。从排位上就不难看出,只要你活着,基因就要求你:“必须”把基因播撒出去,“必须”把传宗接代延续下去!

看明白了吧,基因的求生欲是极其顽强的,也是不可抗拒的!后来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性,或者本性。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没有了需求是一种享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在对抗天性,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举个栗子:就比如太阳拉着地球转圈是天性,而你现在想要反其道而行之,想让地球拉着太阳转,130万倍的差距,是不是有点太难了?换句话说,这就叫“逆天而行”!

换个角度:既然不能逆天,那么可不可以顺天而行呢?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走不通,咱换条路走,不就好了吗?什么路呢?那自然是解放天性,才能顺天而行了!

怎么做呢?人常说谈恋爱要讲究缘分,可缘分又是什么呢?按我的理解就是要有行动力,先简单归纳几点:

1.正确的看待生理需求。就像紫霞仙子跟至尊宝的对话:”这是老天安排的,最大!”生理需求是DNA安排的,它最大!没人能改变得了!

2.正视自己的需求。就像你每天要喝水吃饭一样,统称为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有求必应。不喝水会渴死,不吃饭会饿死,不解决生理需求会难受死,就这么简单!

3.顺应自己的需求。到了适婚的年龄,就不要整天窝在家里了。许仙跟白素贞,是在西湖认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上学认识的;董永跟七仙女,是在河边认识的。没有一个是砸破屋顶,掉到你怀里的。你待家里一百年,也改变不了单身狗的命运。

好了写累了,先到这吧。出门记得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没人喜欢蓬头垢面、满脸眼屎的你。孔雀求偶还要看羽毛、个头呢,更何况人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