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非现金支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是也有部分聪明人,反而开始使用起了现金支付。

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给大家普及下,使用现金的一系列好处。

安全感

我自己的一个习惯,不管任何时候,都会在钱包里装上一两百块钱的现金。

有安全感!

手机支付是很方便,可是万一手机要是丢了,不至于什么啥都干不了。有现金在手里,吃饭、出行、住宿,都没有任何问题。

有的人晚上睡不着觉,就数钱。数着数着,然后就能睡着了。现金,是最能给人安全感的。

我单位有个98年的小美女,身上长年都带着一个小荷包。有一次我们问那里面装的是啥?

她就打开给我们看了一下。十克一根的金条,那里面装了五根。

她说,万一哪天不小心穿越了。凭借身上带的金条,自己也能活下去。

可能她的想法有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反应了。现金类的物品,能给人带来的踏实安全感,是虚拟支付代替不了的。

很多地方,必须要用现金

不是所有的支付,都可以手机非现金支付的。

像很多人交的社保医保,如果去银行渠道交钱,那就只能使用现金。

当然,你也可以绑定微信、支付宝,每个月按时转账。

但是社保、医保,如果发生欠费。你想要补交,只能先去社保局打补交单。然后凭借单证,去银行交现金。

我在银行上班,几乎每天都能遇见要换现金的客户。自己身上的那点现金,根本就不够。

所以,不是所有的消费支付,都可以用手机解决。还是要在身上备一点现金的,以防万一。

使用现金,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提前消费

手机非现金支付,好处显而易见,就是方便,特别的方便。不管买什么,扫码支付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方便,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让你不知不觉,就过多的消费。

很多人银行卡都没有开通短信提醒,消费以后也没个短信提醒。今天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心里都没个数。

一个月的工资,要不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花的一干二净。

没钱了怎么办?

那就继续刷信用卡,用花呗。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处于过度消费,提前消费,人人有外债。手机非现金支付,真的是功不可没。

如果你是使用现金,那你会明显的感觉到,钱在你手里从一百变成五十,再变成二十。

你能清晰的感觉到,钱没了。所以你内心就会有紧迫感,花钱也会更仔细一些。

使用现金成为习惯,如果钱没了,那就没得花。你也不会想着,去投资信用卡,去使用花呗。

像大学生,一没有工资收入来源,二消费水平本来就高。如果养成使用现金消费的习惯,可以大大的节省开支。

使用现金,一定要注意假币事宜

使用现金,也要注意一个事情,就是假币。

假币越来越少,但是还没有彻底的杜绝。使用现金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不要收到假币。

分辨假币有啥好办法?

真的没啥好办法。像我在银行上班,天天和现金打交道。一一张钱有问题,捏在手里就能感觉出来。

多看,多用,分辨能力自然就有了。

如果不小心收到假币,不用考虑,直接当场销毁吧。千万别有把它用处去,转移损失的想法。

使用假币是违法的,主观上存在故意,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非现金支付已经是潮流了,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千万不要觉得是他们落后了,等你知道真相后,会不禁感叹真的是聪明人!

扫码支付等数字支付虽然已经普及,而且是挺方便的,总觉得一部手机走天下,但是自从从日本旅游回国后,才真正体会到现金的重要性,使用现金真是明智的选择!

我曾经去日本旅游,很难想象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现金社会,日本的支付方式和我国的支付方式简直有天壤之别。

其实,在我国的在大街上,不管多大的超市里面,肯定会有二维码,可见我国扫码支付等数字支付已经非常常见,有的店违法拒收现金,总觉得有码就行,一部手机就可以,谁还带现金啊?直到我去了日本才知道现金的重要性。

真没想到,在日本这个发达国家,只能现金和信用卡才可以支付,走到哪里都离不开现金。在日本,一般人都会准备两个钱包,一个装纸币,一个装硬币,日本的出租车司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硬币盒子,方便找零。

在我国,移动支付高度普及,咱们根本想象不到日本人每个月发完工资后,很多人都会选择把钱取出来,然后用信条分好带回家,直到疫情的影响才加速了日本电子支付的普及,但是其效果,仍不如我国的一半。

回国后我也体会到了现金的重要性。

现在我也觉得身上带点现金很重要,因为我吃过身上没有现金的亏,有一次在天津坐高铁,由于身份证丢了,赶到火车站还有一个小时,去办临时身份证被告知要拍照,到了拍照的地方要拿20元现金塞到机器里才能拍照,不能扫码由于身上没带现金,结果找了好多人才换到现金,拍照耽误了40多分钟,再加上排队检票人又多,结果没有赶上高铁浪费了我800多元钱。

现在大学生用现金,他们年纪轻轻的,并不是跟不上时代潮流 ,落后了,而使他们变得聪明了,开始意识到使用现金的好处了。

使用现金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1.保护我们的隐私

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等虽然用起来方便,但是你的数据信息是被实施监管的,就比如你今天花了多少钱?你今天到过什么地方?打了什么车?点的什么外卖?和谁开的房?在哪家旅馆?等等,这些信息都是透明的。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人是比较开放的,对于隐私的保护并没有那么敏感,用电子支付的数据就会出卖我们,和现金就不同了,如果没有发票的话,就可以随时清创除。

使用电子支付虽然方便,省去了不少麻烦,我觉得这些便利性正是用我们的隐私为代价去交换的,有时候数据比我们自己都更了解自己。

2.更有利于我们对金钱的管理,合理消费。

开始用现金是一个好的现象,人们回归到人类的生存中来了,用手机付账,没有钱的感觉,只有数字的感觉,人们也慢慢会失去了,对金钱的意识,当然花起钱来也就不心疼,大手大脚的。

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中还有多少钱,已经花了多少钱,毫不节制的花钱,就会慢慢地透支消费,提前消费的习惯就养成了,来这些钱是计划一个月的,可能就10来天就花完了。

但是,如果用现金的话就完全不同的,1000块钱和1万块钱的厚度,你是可以感受出来的,当然在给钱的时候你更能感觉到,给现金就会如同割肉一样,等到这个时候你就会权衡这个钱花的到底值不值,变得小心翼翼的,也不至于大手大脚,钱也就存住了。

3.抵御风险,使用现金更有安全感。

其实,虽然现在电子支付非常盛行,但是,很多人还会在手机壳后放一张50或者100的钞票,我们都知道,遇到特殊情况,停电,断网,信号不好的时候,升到这个时候,什么也没有,现金管用。

当然还有地震,洪水等灾难的时候,有时候现金都不管用,更不要提电子支付了,真等到这种时候,没有现金,你就会感觉到特别的无助。

当然现金也可以给我们带足充安全感,没有成就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有时候失眠睡不着的时候,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数钱,数着数着也就没有那么焦虑了,也睡得更踏实。

除了使用现金有这样的好处外,当然,还一些情况是必须使用现金。

(1)如果你没有公交卡,那么坐公交车或者在购买单程地铁票时,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要求只用现金的

(2)参加亲朋好友的婚宴,孩子满月酒,乔迁之喜,生日聚会,过年压岁钱等时,最好还是用现金包成红包,给人的感觉会更加正式和尊重。

(3)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去过这两个地方,旅游回来的人都知道,在当地扫码支付等电子支付并不及大陆普及,身上不带现金,人生地不熟,你就会体验到多么无助。

(4)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发洪水,地震等突发事故,停电,停水,断网,信号不好,去超市买东西则必须用现金交易,到这种时候,只有现金管用。

(5)医院挂号也必须要现金,上次去医院挂号只带了手机,没带现金,我想用微信转账给别人,然后还现金。结果没有人愿意,最终错过挂号时间。

当然使用现金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假钞

用手机消费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收到假钱。当然现在仍有不少人使用现金,但是特别要注意假钞的问题,不过现在电子支付盛行,用现金的人大大减少,也逐渐地让假钞失去了生存空间。但是鉴别真金钱的真假能力是必须要有的。

一个银行朋友告诉我两个简单方法:1,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撕金线,真钱的金线是不会撕断的,但是假钱的金线一撕就断。

第2种方法就是,人民币不管是左右对折还是上下对折怎样对着它的图案都是吻合的。

2.注意防盗

如果经常使用现金交易,那么家里肯定是要备现金的,但是家里放太多的现金,也会有不少的安全隐患,故意防盗也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不过金钱的存放也有妙招,有条件的人会买一个保险柜,可是没条件的人就要想办法把这些钱保存好,但是我家里没有保险柜 ,我一般是将钱放在药盒,鞋子,等等特别常见的东西里面,这样小偷也不会注意到的。

写到最后

电子支付可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仍离不开现金,在家里必备些现金,现金和电子支付两手都抓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电子支付见不到钱,只是一个数字,花起来也没有什么慨念、等到发现没钱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可能已经提前消费,或者透支消费了。

现在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现金了,我觉得是一种好现象,只用现金会让他们能有效的克制不乱花钱,合理消费,更重要的也是能提高我们存钱的意识。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还是使用现金,感觉比较踏实,我也开始用现金了。支付宝,微信里的钱,好像不是自己的,花多了怎么一点都不心疼。

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既然他们都用现金了,说明手机支付方式,肯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先不说别人,我自己就不喜欢用手机支付,虽然里面都不缺钱。

我听说很多发达国家,也开始使用现金支付了,是不是代表一种新的趋势即将来临呢,这也说不定。我看到的是,手机支付方式,把一大批老年人拒绝在了门外,因为他们不会使用啊。

切不可忽视了老年消费者,他们才是居家过日子的消费生力军。他们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擅长使用手机支付的,显然现金支付是他们的强项。

作为一个半老不老的中年人,我还是希望国家支持以现金支付为主,以手机支付为辅的消费方式。不知我说的对不对,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最近有一条信息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说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居然开始使用现金了。

使用现金支付,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移动支付时代,看上去有点老土和落后的感觉。如果身边有人买东西用现金支付,可能很多人都会投以异样的目光。但实际上这种原始的付款方式,能够让我们在花钱的时候更加谨慎,让我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性。

设想一下,一个大学生1500元生活费,如果这1500元全部是现金的话,那么他在消费的过程中一定会意识到钱在一点一点的变少,变得没剩几张,还能直白的看出这个月生活费还剩多少钱,他对于钱变少的那个过程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他脑海中也会非常清醒的发出一条指令“这个月生活费所剩无几要开始节省了要不然就得吃土了”。但反观另一个情况,这1500元生活费全部存到你的微信余额里,你完成的只是扫一扫支付的这个过程,而不会轻易打开余额去查看还剩多少钱,只有当余额不足的提示弹出时,你就只能吃土或者向爸爸妈妈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了。不知你有没有这个情况,就是在发了生活费的第一个星期后,你猛然打开你的余额看了一眼,发现你已经花了快大半的生活费了,那么你剩下的三周时间里就会花钱有所克制。

其实,当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大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不能很好的管住自己,控制自己不花钱,那他们就把虚拟货币换成真实的人民币,这样花的时候就会有所节制,而且不少同学会有这样的怪癖,不喜欢破整钱,这又在一方面控制自己乱花钱,虽然没有完全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但也从乱花钱开始变得理性消费,逐渐开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也从另一方面侧面反应出现在大学生开始有省钱的意识知道自己父母赚钱不容易。

刚才说的都是宏观的方面,其实最直白来讲,一般大学生手中都会留有一百的人民币以作备用,当大学生开始用人民币支付时估计也是到了吃土的阶段了吧。[大笑]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意味着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对理性消费的觉醒,避免移动支付留下各种消费痕迹,泄露个人信息。

使用现金最让人心安

我自己有个很不体面的习惯,就是在手机壳里装一张10元的纸币。这张纸币装了有五六年了,到现在一直都没花出去,但是我依然将它藏在手机后。

冬天时,手机壳都是深色厚壳,别人也看不见手机壳里的钱币。可到了夏天,为了避免手心出汗,就换成透明的手机壳。

今年夏天,办公室同事突然发现我这张放在手机里的纸币,好奇地问我带着这10元钱干嘛?当时我还蛮不好意思,但是又觉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钱是应急用的。

没错,我就是一个这样谨慎的人,或者说叫胆小甚微。只因为会这样,还是因为六年前的那一次手机突然没电带来的思考。

那次,我回前公司所在地办理社保转移,因为着急赶车,出门时只带了手机、钥匙和身份证。

本来手机还有80%的电量,所以在高铁上也没注意,听听歌看看视频打发时间。快要下车时,才发现电量只有不足40%了。

我手机揣在兜里,老老实实地去把办事情办了。但是在办理过程中,因为需要手机下载软件,我不得不掏出手机按照指导人员要求完成注册。

等全部办完时,天已经黑了,加上北方刚下过大雪,特别寒冷。我急匆匆往地铁走去,想赶上回去的高铁,可就在进地铁买票前,本来还有20电量的手机突然关机了。

当时我身上一分钱现金也没有,只能跟乘务员去借充电器,可她们碰巧都用的安卓,插头不能互用。我走出地铁,向路两旁的小卖铺去借,可是好巧不巧也没借到。

虽然我曾在这个城市奋斗多年,但是仅仅离职半年就已经人走茶凉,曾经再好的同事关系也早已淡如清水。所以,就算老板免费借我电话,我也没拨通任何人的手机寻求帮助。那时,我想来想去,也没好意思麻烦任何一个人。

而这时,回去的高铁已经赶不上了,我一个人黯然神伤地走在这冰天雪地里。本来想找个宾馆住下,然后借充电宝充电付钱,可抬头看到不远处,有一家灯火通明的网吧正在营业。

我在网吧里找到了合适的插头,充了会电,让老板给我开了个通宵。

就这样,阴差阳错下,我在网吧里熬了一夜,一同熬走的,还有我在这个城市所有美好的记忆。

自打这次尴尬的经历后,我就习惯在手里壳里放10元纸币,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生活态度。有备无患,才能避免再次出现这尴尬和无奈。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社会人,使用现金能让自己心安而踏实,如果将所有的消费开支全部都寄托在移动支付,而彻底放弃现金支付。谁也不知道意外会不会突然降临在你身边,让你措手不及。

没人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监视,大学生等年轻群体更关注信息保护

邻居孩子在本省一所高校读大三,以前每个月回家一次。可最近一年,除了寒暑假基本不会回来,邻居问他在学校干嘛,他说考研学习紧张。

可是邻居心里知道,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考研,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实在不放心,今年暑假,趁着孩子回来,她悄悄打开孩子的微信消费记录,这一看就验证了孩子的确在撒谎。

通过消费记录,邻居看到了儿子近几个月的消费明细,在江苏上大学,却每个月都有西安的消费记录。

在哪里吃饭,去哪里买的衣服,曾经住过哪个酒店,可以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案。

为此,孩子和邻居大吵一架,指责邻居太过分,侵犯他的个人隐私。自打这次争执后,这孩子不仅和父母产生隔阂,更对移动支付产生抵触,他注销了所有移动支付,无论消费多少钱,一概用现金。

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会返璞归真,选择使用现金支付,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更懂得随性生活,喜欢无拘无束,决不能容忍别人无时无刻监控自己。

我们这些承担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的中年人更关注事业的上升和家庭的和睦,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而大学生更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最后选择现金消费这种更理性地消费方式。

与五六十岁并不懂得大数据的老年人相比,他们更聪明也更与时俱进。深知相比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便利性,其背后所隐藏的隐私泄露风险也不容小觑。

伴随着数字化的泛化和深入,用户数据所潜含的隐私很可能被有利可图者泄露或公开,而且这种风险正在急剧增大。

也就是说,通过移动支付,你的消费记录记载着你的每天行程,记录着你每次消费额度,如果这些数据不能被很好的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是透明的,很可能被完全暴露在网络中。

与此同时,各种平台通过分析着消费能力和喜好,再加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密计算,就能轻而易举地挖掘出人的欲望,然后通过精准推送,诱导你进行更多的消费。

想你所想,提前预判,把你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这就是消费主义的可怕之处。

移动支付让人变得大手大脚,真金白银才能让消费更有计划

移动支付和刷卡支付,两者的确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前几天,我去药店买药,因为没带医保卡只能现金支付。没成想店员很惊奇地看着我,说现在手机也能使用医保卡消费。

我想都没想立即刷脸绑定,然后痛快地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整个过程,我并没有因为买了几盒感冒药就花了一百多块钱而感到心疼。如果是现金支付,我很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宁愿撑着,也要少买几盒。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使用移动支付时,花的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无论是多是少,很爽快地就支付了。而在使用现金支付时,却总会迟疑片刻,并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挣钱不容易,要省着点。

其实,这就是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一种消费假象。使用移动支付或者刷卡时,整个消费过程只是数字的变化,而我们的大脑对此并不足够敏感,以至于大多数人都难以抑制这种消费的冲动。

况且,手机支付没有账单,这个月花了多少钱自己都不清楚。等到月底存款见底,当催款账单到来时,心理才突然慌乱起来。面对长长的账单,我曾经怀疑自己的钱被多扣了,或者某次付款多付了,但查完账单后才发现每一笔都是自己消费的。

而这些消费记录中,却包含着很多根本没有必要的开支。我总是会后悔自己之前的消费太不理性,但往往当局者迷,在下一次消费时,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其实,我们在消费时,十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刹车,让自己的大脑清醒过来,而不是被潜意识所控制。

特别是大学生时代,是最不愿意被别人掌控的时代,无论是被人,还是被手机,抑或是被金钱,大学生都不愿意屈服。

而恰巧,使用现金消费,当拿出一张张纸币时,我们会觉察到这些金钱的来之不易,才能感触到花钱如流水。

这时,我们的消费会更加趋于理性,对自己的钱包也更有计划。其实,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走向社会,只有做到心中有蓝图,收支有计划,才能彻底摆脱消费主义给我们营造的一种虚幻感觉,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写在最后:年轻人要拒绝提前消费,坚决抵制网络贷款,让生活回归理性

最后想说一点,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还是依靠父母,都是花的父母挣的血汗钱,能自食其力的并不多。

很多父母都是一个月打一次生活费,也有一些父母为了省事,一次性给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如此一来,大学生就要具备规划自己开销的能力,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否则很可能半个月或者半学期就花光了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的费用。

前些年,具有提前消费习惯的事例层出不穷,一些大学生“寅吃卯粮”,如果又不能通过兼职来获取新的收入来源,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张口要钱,最后只能通过网络贷款填补窟窿。

殊不知,网络贷款就是一个无底洞,只会让人愈陷愈深,特别是对自控力不够坚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难以抵抗。长此以往,不仅会留下巨额的欠款,还耽误了学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现金,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觉醒的标志,是一种踏实务实的体现。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年轻人就要拒绝提前消费,坚决抵制网络贷款,让生活回归理性,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最近,一条消息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明年3月1日起,不能用支付宝,微信运营个人收款码。

我看了一下评论,很多人都说,好想念用现金的日子,我100块钱,装在兜里快一年了,还没有花出去。

有的网友评论,以前用现金的时候,我100块钱能够用一个多星期,现在用手机支付了,我跑出去三分钟花了四五百,如果现在用现金支付,我是不是可以省钱了?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大学生的人群越来越多,使用现金,其实就意味着,传统观念的回流,到底是社会发展太快?还是我们的观念跟不上啊!

以前出门的时候,取点现金,或者备张卡就行,量入为出,不过度消费。

现在出门,手机得有电,消费的地方得有网,微信和支付宝里得有钱,商超的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收银员的手法得灵活多变,就算这样,有时候也得备点现金。

比如我们这里,到煤气站灌煤气,收的就是现金,不支持网络支付,每次我们灌煤气之前,都要到附近的便利店去,用微信跟对方兑换100多的现金。

大学生越来越多人群使用现金,我认为有两个好处∶

一、不会对手机形成依赖,就算在没有网络,或者手机欠费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由购物。我们的手机流量,超支的部分,好像都是在家庭之外,为了方便随时消费。

二、这些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划,花钱变得很理性,不会超前消费。我们都知道,在网上消费,购物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刷卡的时候没有负担,好像自己拿到了阿里巴巴的藏宝洞,每一次微信里刷不出余额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慌了,原来自己真的穷了。

人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养出了贫民富二代,孩子们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苦,花钱太随意,消费欲望太高,挣钱的时候没能力,不但坑了父母,也害了自己。

其实,真正的全面网上消费,也就是疫情紧张这几年,是为了隔绝传染源,商家也为了找零麻烦,对于国家层面来说,连钞票都不用印刷了,节省了开支,减轻了押运的工作。

但必须需要正视的是,我们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平均文化水平并不高,经济收入也有限,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是很多人的日常。大学生开始使用现金,说明民众开始理智消费,有节制的储蓄,对国家和社会都是一个好现象。感谢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