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霸陵被发掘,那么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近期一则“汉文帝霸陵被发现”的消息登上热搜:“经国家文物局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这也纠正了此前根据“元代骆天骧所著《类编长安志》中记载:汉文帝霸陵位置在西安白鹿原凤凰嘴下”的错误认知。从此,汉文帝霸陵为“凤凰嘴”的错误说法就此画上句号。

朋友们可能很疑惑:“汉文帝刘恒的陵墓为何有个“霸”字呢?难道他是位霸道天子?”今天我就带领朋友们一起走进历史,了解这位汉文帝,究竟是怎样一位皇帝?

一、汉文帝刘恒的陵墓为何别称为“霸陵”?

原来古时皇帝不光有“名号”,陵墓还有还“陵号”,也就是陵墓的名字。

“陵号”是汉武帝刘邦创建的,“陵号”的名字也没什么顺序讲究,就是按照所在地的名字而取的。

比如: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陕西省咸阳市三义村长山旁边,所以取名“长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西安市兴平市茂乡,所以被称作“茂陵”。

而汉文帝陵墓的位置在灞河边,所以被称为“霸陵”。

二、汉文帝刘恒简历:

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的弟弟,母亲为薄姬。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贤明的一位君王,史学家对其的褒扬远多于批评。

他开启了西汉“文景之治”。就是指他和他的儿子刘启,开创西汉历史伟业的著名事迹。他不但是一代明君圣主,还是一位忠孝节义之士。

他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180年-157年),稳定西汉初期的统治秩序,很大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国家经济。

他在位期间可谓是“几乎无战乱,百姓有饭吃,君王无欲望”。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段美好岁月。

二、汉文帝刘恒的出生;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宠妾。魏王豹先是投降刘邦,后又倒戈背叛刘邦,自立为西魏王。

刘邦随即率军消灭了魏王豹,并掠走他全部妻妾。

由于薄姬长相普通,刘邦没看上眼,便被发配到宫里当奴仆,负责在纺织房当织女。

朋友们,织女的工作相当辛苦,地位也十分低贱,最重要的是从此人生没有精彩。

而作为一个女人,只有被皇帝宠幸,才会有机会翻盘。若要是能生个儿子,织女才会变凤凰,所以薄姬只能选择继续忍耐和等待。

汉高祖四年(既公元前203年)的一天,刘邦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听到原魏王豹的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嫔妃,在一起高声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约定。

刘邦听到后,便问她俩笑什么?两人如实将告知。原来三人在入宫前共同约定:“今后不论是谁得到了刘邦的宠信,都要想办法向刘邦推荐另外两人”。

但自古人心难测,她俩得宠后非但没有按约定向刘邦推荐薄姬,反而却嘲笑薄姬命不好。

刘邦听闻后,内心颇感伤怀,很是怜悯薄姬,当晚便把薄姬召来。而薄姬也颇有心机:“昨夜我梦见有条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

刘邦听后非常高兴,随即宠幸了薄姬,此以薄姬再也不用做织女了。

但刘邦并没有因此而喜欢薄姬,也没有晋升她为夫人,两人也就做了这一夜夫妻。

从那之后,刘邦再没来过,薄姬也没有机会再见到刘邦。

然而就这一次,薄姬就有了身孕。汉高祖四年(既公元前203年),薄姬生下儿子刘恒。

汉高祖十一年(既公元前196年),刘恒当年八岁,被父亲刘邦封为代王,奉命搬到山西太原居住。母亲薄姬也跟着儿子一起搬了过去。

由于刘恒长期生长在血雨腥风的环境里,每天都在不安中度过,因此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锥掌权,便开始仇恨并毒杀刘邦的儿子们:刘如意、刘友、刘恢皇子等先后被吕锥杀死。

吕锥对待刘邦的宠妃们也是痛下毒手,比如: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令其生不如死。

吕锥曾派使者到山西太原,想要改封刘恒为赵王。

但小心谨慎的刘恒深知吕锥的凶狠残暴,怕遭其毒手,坚决不接受封赏。

还谦恭的向吕锥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守在北部边境,其它的什么都不要。

也正是由于刘恒的小心谨慎,保全了自己和母亲的性命。

吕锥死后,刘邦的旧臣陈平和周勃,携手诛灭吕氏势力。经过一番商议,最终选定代王刘恒为皇位继承人,史称汉文帝。

从此,母亲薄姬也真正变成了金凤凰,成为一国的皇太后。

三、汉文帝刘恒开创西汉“文景之治”盛世,并赢得“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皇帝”的称号。

其一,汉文帝刘恒一生提倡节俭朴素作风,并以身作则;

据《史记》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汉文帝一生特别节俭,怕浪费国家财力,都没有建造宫室、园林、露台等设施,就连自己居住的宫殿也没有翻新过。

据《史记》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意思就是说:给我建造陵墓时,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做装饰,也不准修高大的坟墓,更不要烦扰黎民百姓,给他们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大家可以看看新闻,刚发现的汉文帝“霸陵”里埋有多少宝物?就可想而知他的简朴作风了。

也正是汉文帝这种节俭的作风,为西汉的经济发展、也为后世子孙积累了很多财富。

其二,汉文帝刘恒大力发展农业,爱惜民力,减负百姓;

汉文帝刘恒广开耕田,并亲自耕田种地,借以引导百姓投身于农耕中。

他还批准可以用粮食来换取官职或赎罪。这样使得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大米作用很大,并且来之不易。

他还减免库存粮食多的百姓的赋税。这样,百姓们的负担更加减轻了。

其三,汉文帝刘恒改革刑法,废除“肉刑”;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们问:什么是“肉刑”呢”?

肉刑是非常残忍的一种刑罚,大体来说有剃发、刺面、割鼻、砍脚、切除生殖器等等。

朋友们,看到这些刑罚,大家是不是感到后背突然一凉!

汉文帝也感觉“肉刑”太残忍,为了避免暴行,引导人们向善,于是便人派修改律法。

比如:“剃发”也叫“髠刑”,改为服苦役;“刺面”为“黥刑”,改为服苦役;“割鼻”为“劓刑”,改为杖打三百大板等。

还有,汉文帝刘恒还力排众议,废除“收孥相坐律令”:就是指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意思。

还有,为鼓励群臣直谏君主,汉文帝刘恒废除了“诽谤妖言之罪”,好让皇帝随时能够了解自己所犯的过失。

此后,这些不人道的刑法便有所减轻,这也是汉文帝执政期间最著名的功绩。

其四,汉文帝刘恒军事和外交上采取对外安抚,对内养兵蓄锐兵,确保国家安定平稳。

汉文帝刘恒为谋求国家安定平稳局面,采取“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和匈奴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同时也不忘加强边防战备,曾多次击退侵入汉朝疆界的匈奴骑兵。

汉文帝对待周边少数民族也能以礼相待,从不轻易动兵欺压,尽量与他们增进友谊,维持友盟关系。

汉文帝此举,有效稳定西汉王朝的政权,也促进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和谐,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五,汉文帝刘恒“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是出名的孝子。

朋友们都听说过“二十四孝”吧!汉文帝刘恒便是“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的典范。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的母亲薄姬太后患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把汉文帝刘恒急坏了。

于是汉文帝整日整夜的守护在母亲床前,亲自为母亲煎汤熬药,并且每次都等母亲睡着了,才肯趴在母亲床边眯一会儿。

而且每次煎完药,自己总要先尝一尝,感觉一下药汤是否苦烫之后,才端给母亲喝。

朋友们,这就是“二十四孝”中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

还有,母亲薄姬太后去世后,因为刘邦的妾妃是不能葬入皇帝的“长陵”。

所以,汉文帝刘恒怕母亲死后孤单,便将母亲葬于自己的“霸陵”园区内。

后元七年(既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庙号汉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

朋友们,一代明君汉文帝,执政期间天下安定、家家丰裕、人人富足。汉文帝堪称标准的道德楷模,开创了闻名天下的“文景之治”,为西汉历史走向国泰民安、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霸陵被发掘,那么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一天晚上,刘邦召来薄姬,打算让她侍寝,谁知薄姬款款而至,刘邦却没了那份心思,竟然叫薄姬回去,薄姬又羞又急,突然说道:“我昨晚梦见苍龙盘在我的肚子上。”刘邦双眼一亮,大喜过望,连忙留下薄姬。

薄姬早年嫁给魏王魏豹,后被刘邦俘虏魏豹,送了宫中,成为织女。有一次,刘邦偶遇薄姬,见她颇有姿色,便将她纳入后宫。

公元前203年,刘邦经宠妾管夫人有意提醒(她和薄姬是好友),才想起薄姬,于是召见了薄姬,想让她侍寝。

岂料薄姬来了,刘邦却没了那份心思,便叫薄姬回去。

薄姬又羞又急,突然说道:“我昨晚梦见苍龙盘在我的肚子上。”

刘邦一听,顿时大喜,连忙留下薄姬,是夜,春色无边。

原来,刘邦当时正与项羽争霸,薄姬那句“苍龙”正搔到刘邦的痒处,刘邦自然认为自己才真龙天子,所以就宠幸了薄姬。

没想到薄姬的肚子非常争气,这夜过后,竟有了身孕。第二年,她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刘恒。

薄姬一语成谶,这一年,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一统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

可天意弄人,刘邦成为九五至尊,后宫佳丽千千万,薄姬却再也入不上刘邦的法眼,从此,两人再也没见过几次......

好在薄姬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她不仅没有嫉恨,反而专心抚育儿子刘恒,在她的教导下,刘恒渐渐成为成为一个待人宽厚、仁孝有礼、谦恭谨慎的出色的皇子。

有一次,薄姬生了病,刘恒屏退左右,亲自照料母亲,每当宫女熬好药,刘恒都会先尝一口,生怕烫着了母亲。这正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由来,其孝心可见一斑。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后掌权,那些曾受刘邦宠爱的嫔妃顿时遭了殃,唯独薄姬“逃过一劫”。吕后不仅没有伤害薄姬,还安排她前往儿子刘恒的封地。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宽厚仁慈的刘恒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而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

薄太后母德慈仁,汉文帝贤明临国,在他们的领导下,汉朝越发强盛,百姓越发富足。汉文帝可以说是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是汉王朝走向稳定和强盛的开创者。

但刘桓真的是“傻白甜”吗?其实不然。

正所谓慈不掌兵,汉文帝虽然是个好皇帝,素来仁孝,但作为皇帝,且在位长达23年的“老皇帝”,是不可能“人畜无害”的。

当初,刘恒以代王身份进京继位时,吕后所立的后少帝刘弘还在位,可就在当天晚上,后少帝刘弘被人在皇宫中杀死。

除此之外,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等人,都被冠于“非汉惠帝亲生子”,被朝中大臣一一杀死。

暂且不说这个借口站不站得住脚,就说汉惠帝刘盈这几个儿子,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刘恒的“皇位威胁者”,他们的死,虽然表面上是周勃陈平等大臣杀死,但如果没有刘恒的示意,这些大臣真的敢动手吗?

而后,当汉文帝借助周勃等人,皇位坐稳后,他又开始“敲打”那些功臣。

有一次,汉文帝放出风声,让周勃老老实实告老还乡,结果没过多久,陈平又病逝了,更让他措手不及的是,竟然有大臣提议,将周勃请回来担任丞相。

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在军中又有崇高的威望,且知道的秘密太多了,汉文帝处心积虑让他回家,谁知大臣哪壶不开提哪壶。

无奈之下,汉文帝只能下诏书,请周勃出山。

周勃也是个愣头青,收到诏书后,还感动得老泪纵横,竟然真的快马赶到长安,再次拜相。

十多个月后,汉文帝忍无可忍,便对周勃说:“前些日子,我下了命令,叫诸侯回自己的封地,丞相您是我器重的人,不如做个表率,先回封地吧。”

周勃这才想明白自己是“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吓得连忙跑回封地,不仅如此,周勃这次学乖了,为了防止被汉文帝清算,他每次出来接见他人,都是身穿重甲,精兵尾随。

有人觉得周勃的形迹可疑,于是向汉文帝告发周勃谋反。

这显然是一次拙劣的“邀功”,可谁知汉文帝不分青红皂白,竟然连调查都没调查,就将周勃投入了牢房。

最终,还是薄太后看不下去,怒斥汉文帝道:“绛侯(周勃)拿着皇帝的印玺,担任禁卫军首领时都没谋反,如今在一个小县城养老,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这才顺水推舟,将周勃放了。

平心而论,汉文帝的确仁孝,且对功勋之臣颇为优待,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杀伐果断他同样具备,他善良,但也有锋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