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去世,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你怎么看待他的安顿方法?

乾隆皇帝很有意思,当年他60多岁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老了,让他赶紧立储,乾隆很生气,他说我没老好不好,才不要立储。最后在大臣们的三番五次劝谏之下,乾隆也不好太任性。于是,乾隆心生一计,他说康熙爷在位61年,我在位60年就退位,大臣们虽然有点不满,但是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乾隆在位60年的话,都已经85岁了,他能活到那个时候吗?这个问题大家只敢在心里念叨,可不敢说出口来。

长寿乾隆帝

乾隆潇潇洒洒一生,直到他85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失算了,他没想到自己真的活了这么久啊,只好退位给嘉庆,但是不放权,让和珅做自己的朝廷代言人,此时的嘉庆就像一个傀儡,看这个狐假虎威的和珅特别反感。

终于在乾隆89岁那年,仙逝了。嘉庆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皇帝了,他第一件事,就是除掉碍眼的和珅。

第二步,嘉庆就要处置乾隆皇帝的后宫嫔妃,也就是他的那些“妈妈”们。但是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多位,只有两位。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的寿命都很短,70古来稀,但是乾隆却活了89岁,他的妃嫔没都没能熬过他,早在他之前一个个都先走一步了。嘉庆自然不用处置这些妃嫔了,需要安置的实际只有两人,一位是颖贵妃巴林氏,另一位是婉贵妃陈氏。

颖贵妃巴林氏

18岁巴林氏入宫,第一年就被封为贵人,凭啥通过选秀的巴林氏一进皇宫就有这么高的起点呢?因为巴林氏的身后是蒙古各个部落,而当时的满蒙联姻是常态,蒙古势力送来的媳妇自然是要给面子,起点贵人,一点毛病都没有。

没过几年,巴林氏就升了位份,做了内廷主位,封了颖嫔。 乾隆二十四年,颖嫔又被升为了颖妃,短短几年,一路高升,乾隆对她确实十分宠爱,当然了,其中也有她背后蒙古势力的原因,毕竟乾隆也不敢轻易得罪。

颖妃一生无子,乾隆将令妃所生的永璘托付给了颖妃抚养,颖妃也没辜负乾隆和令妃,带永璘如亲生儿子一般,抚养成人。

在乾隆临死之前,他感慨这一生白驹过隙,同时也珍惜颖妃与他的一生守候,他觉得亏欠颖妃太多,于是封了颖妃为贵妃,次年乾隆过世。

嘉庆封颖贵妃为颖贵太妃,虽然进行了封位,但是嘉庆却并不喜欢这位颖贵太妃,在颖贵太妃过生日的时候,自己没有前去贺寿,他的弟弟永璘前去给养母送上祝福,被嘉庆知道后,严厉斥责了他的这位弟弟。

颖贵太妃知道永璘被嘉庆斥责,原因是给自己庆生,内心十分痛苦,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

婉贵妃陈氏

这个陈氏不是选秀入宫,而是在雍正时期,直接入侍高宗乾隆藩邸,为格格。随后乾隆即位当了皇帝,一路受到晋封,在她33岁的时候,封为了婉嫔,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

陈氏与巴林氏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不过,陈氏也不怨恨,在嫔位上一直待到了78岁,整整40多年,终于在乾隆59年被封为

婉妃,这个妃位来之不易,不过婉妃坚持了下来。一直陪伴着乾隆,从幼年,到暮年。直到乾隆死去之后,嘉庆六年时,嘉庆封了她为婉贵太妃,此时,她已经85岁了。

婉贵太妃的命运要比巴林氏起点低很多,但是终点却要比巴林氏强,毕竟“人这一辈子飞多高不重要,关键是能平稳着陆”。

一直到嘉庆十二年,婉贵太妃才寿终正寝,这一年,她已经92岁,即使在今天也是绝对的高寿。婉贵太妃死后,嘉庆将她葬于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

对于乾隆最后的两位妃子,嘉庆的态度截然不同,或许是巴林氏依靠背后的势力让嘉庆不舒服,也或许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往。不过总体来说,嘉庆的做法还是能够让人接受,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乾隆去世,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你怎么看待他的安顿方法?

在1799年的2月7日、在大清朝年号早已在三年前由“乾隆”改为了“嘉庆”的时候,乾隆缓慢地闭上了眼睛,告别了他为政六十年的大清王朝,此时此刻他是否还曾记得那个二十五岁,雄赳赳、气昂昂的少年,在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后,建立了属于他自己时代的“康乾盛世”。

面对父亲的死亡、父皇的驾崩,嘉庆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他实际上在1796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大清朝的皇帝,可乾隆的恋权、大臣的一边倒,使得这位三十六岁的新皇变成了光杆司令,在年号已经是“嘉庆”的情况下,他还依旧住在太子时的“毓庆宫”,父亲虽然自称为太上皇,但是还坚持霸占着象征无上皇权的“养心殿”。

虽然二人是父子,有着血浓于水的情亲,可因为权力的隔阂,使得嘉庆对于这位“尽责”的父亲是又爱又恨。终于,这一天他等到了,他终于独揽了大权,成为了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他的父亲再也不能干预他了。

在乾隆驾崩后,嘉庆除了要稳固住自己的权力,将“不听话”的大臣更替,还要着手做出政绩。在这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被处理好后,嘉庆便去处理父亲留下的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先皇妃子的安顿。很多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将这一问题忽略,虽然这件事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粗枝末节”,但细心的人便能看出当中的端倪。

乾隆妃子们的大概状况

虽然乾隆一生较为风流,不论是贵妃、嫔妃还是贵人,甚至是只临幸不封位的女子很是众多,但在乾隆驾崩前,都已经去世了很多,本没有题目说得那样夸张,那样的人数众多,只有寥寥数人,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 活着的妃嫔

对于还活着的妃嫔,嘉庆帝自然不敢怠慢,一定会小心且妥善的安置。清朝以来,在先皇去世后,他们的皇后妃嫔都有一个特定的养老宫殿群,例如赫赫有名的慈宁宫、在明朝时期就存在的寿安宫、还有被称为“福集璇图天永锡,祥开绮甲日重光”的寿康宫,更有清幽怡人的英华殿、以及供这些太皇太后嬉戏娱乐,排解生活苦闷的慈宁花园等。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还有条不紊的将先皇妃嫔安排的明明白白。可这样的做法又有点不人道,例如在唐朝时期,先皇的妃嫔会流放到寺庙吃斋念佛,虽然生活不如宫中那样的奢华富贵,但倒也过的安静清心,可以有机会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皇宫,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清朝便没有像唐朝这样做,一方面,这样的做法确实极大的限制了先皇妃嫔的自由权,让其一直在宫中住到去世,不是很人道;但也在另一方面限制了清朝会出现唐朝宫廷“男女乱象”的可能性。

  • 死掉的妃嫔

关于死掉的妃嫔,嘉庆会好好的对她们进行安葬。如果是在嘉庆朝去世的,嘉庆会按照她们的等级,相对应的葬在不同的地方。如果在嘉庆统治时,这些遗妃还没有去世完,嘉庆便会将安顿这些人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等,由他们继续履行着妥善供养、安葬“祖母辈”、“曾祖母辈”的任务,以此来达到清朝以孝治天下的目的,为天下人所赞同。

具体的个别妃子

据说乾隆的几十位妃子在后来只剩下几个,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我就简单罗列出已知的几位来供大家参考和了解。

  • 颖贵妃巴林氏

她是乾隆皇帝的蒙古族贵妃,比乾隆皇帝小了二十岁,在十八岁的时候被乾隆封为“那常在”;在嘉庆三年的时候被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下旨,封为了颖贵妃,那时她为六十八岁,乾隆皇帝为八十八岁。在嘉庆四年,1799年的时候乾隆皇帝驾崩,这位蒙古族贵妃还未离世,嘉庆皇帝将其尊为颖贵太妃,次年去世与寿康宫,嘉庆六年入裕陵妃园寝,一共享年七十岁。

  • 婉贵妃陈氏

她是乾隆皇帝的汉族皇后,在乾隆还未继位时就以侍妾的身份伴其左右。在乾隆继位后便将她封为了“常在”,那时的婉贵妃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向含苞待放一般,深得乾隆的喜爱。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婉贵妃晋封为了嫔,并被乾隆皇帝赐予“婉”字,那时她还年仅三十三岁;后来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被晋封为婉妃。在乾隆去世后,在颖贵妃葬入了裕陵妃园寝后,她在八十五岁的时候,被嘉庆皇帝封为婉尊贵妃。

婉贵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嫔中最长寿的一位,一直活到了嘉庆十二年,可遗憾的是,在其有生之年,并没有为乾隆生育儿女。嘉庆十二年时,婉贵妃被葬在了裕陵妃园寝。

除了颖贵妃和婉贵妃外,还有惇妃、芳妃、晋妃、恭嫔、鄂贵人、白贵人、寿贵人等,她们都是在乾隆死后的一年到二十二年间去世。特别是当中的晋妃富察氏,一直活到了1822年,活活的将嘉庆皇帝给熬死了,其生后事为嘉庆的儿子道光皇帝操办。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孝道治理天下,一个新皇帝能不能妥善的将先皇的生后事、妃嫔安顿处理好,也是被当时的人们所看重的,毕竟就按照辈分来说,乾隆是嘉庆的父亲,那么乾隆的各个妃子便是嘉庆的“母辈”、“母妃”;如果嘉庆没有将这些“遗留问题”解决,在日后可能会落人以道德上的口舌,成为指责其为“无道、无德”昏君的谈资。

由此看来,嘉庆妥善的处理先皇妃子,看似是一件家事,实则为一种考验,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乾隆去世,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你怎么看待他的安顿方法?

乾隆皇帝一生在位六十年,实际掌权时间却长达六十四年,这不仅是清朝皇帝中掌权时间最长的,实际上也是中国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乾隆漫长的一生中曾先后有过数十位嫔妃,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生有名分的后妃就多达41位,虽然这个数量远远不及他的皇祖康熙皇帝,但是照比清朝其他皇帝而言,乾隆皇帝的后宫嫔妃数量仍是非常庞大的。虽然乾隆皇帝的后妃多达四十多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四十多位后妃是乾隆皇帝漫长一生中先后拥有的嫔妃的总数,由于乾隆皇帝的超长待机,以至于他的很多嫔妃都在其生前便去世了,及至嘉庆四年乾隆皇帝驾崩时,他所遗的嫔妃实际上连总数的一半都没有了。那么乾隆皇帝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是如何对待父皇所遗的这些嫔妃呢?下面就这些嫔妃中的几位做一下简要介绍:

稳居后宫七十余载的婉贵太妃:

婉贵妃陈氏,生于康熙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最早的嫔妃之一。雍正中期时,十几岁的陈氏以侍妾的身份进入宝亲王府侍奉,陈氏是汉军旗出身,这样的出身在清朝的后宫之中,实际上是没有满军旗嫔妃身份贵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陈氏在乾隆元年皇帝即位的首次大封六宫之中仅被封为常在。乾隆二年,陈氏晋为贵人,在这之后,陈氏十多年都没有得到晋升。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的元后富察氏崩逝,乾隆皇帝非常悲痛,富察皇后去世之前,贵妃高氏也已经病逝,此时乾隆皇帝潜邸时期的嫔妃已经不多,乾隆皇帝因此将潜邸时期侍奉在侧的陈氏晋升为嫔,赐号为“婉”,陈氏因此成为一宫主位。乾隆皇帝对陈氏的晋升并非出自恩宠,更多是一种抚慰,实际上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陈氏之后的后宫经历可以充分验证这点。

陈氏自从乾隆十三年被晋升为嫔后,在嫔位之上足足呆了四十六年,这四十六年,陈氏从青春貌美变为白发苍苍。乾隆五十九年,79岁的婉嫔被乾隆皇帝安慰性的晋升为婉妃。晋升为妃后的第二年,85岁的老皇帝乾隆宣布退位,婉妃因此被称为太上皇婉妃,四年之后,89岁的乾隆皇帝驾崩,这时的婉妃也已经八十四岁,婉妃自从十五岁进入王府侍奉乾隆,其一生陪伴乾隆长达70年之久,创造了后妃陪伴皇帝年限的最高值。嘉庆六年,86岁的婉妃被嘉庆皇帝尊奉为婉贵太妃,嘉庆一朝,婉贵太妃陈氏凭借最高资历成为皇室之中最为尊贵的人。嘉庆十二年,婉贵太妃病逝,享年92岁。一生无儿无女无宠爱的婉贵妃陈氏是乾隆皇帝最长寿的嫔妃。

因为过生日被训斥的颖贵太妃:

生于雍正七年的颖贵妃巴林氏出身于蒙古,是乾隆后宫中一位矮子蒙古的嫔妃。乾隆十三年,19岁的巴林氏通过选秀进宫,由于出身不高,所以仅仅被封为了常在位分。通常来讲,满、蒙军旗出身的嫔妃入宫之后便会被封为贵人之位,巴林氏入宫时确是常在,由此可见,这位巴林氏的出身确实一般。同年的四月,巴林氏依例被晋为贵人,三年后,并无子嗣的巴林氏被乾隆皇帝晋为颖嫔,成为了一宫主位。之后的颖嫔曾多次陪伴乾隆皇帝南巡,遂无子嗣,但确实很是得宠。

乾隆二十四年,30岁的颖嫔被封为颖妃。在这之后乾隆皇帝不知道什么原因咋,再也未晋升过颖妃的位份,颖妃巴林氏在妃位上呆了39年。嘉庆三年,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才将颖妃晋为贵妃,此时的颖妃已经68岁了,这种晋升的象征意义已经大于实际意义。晋为贵妃的第二年,89岁的乾隆皇帝驾崩,颖妃被嘉庆皇帝尊奉为颖贵太妃。颖贵太妃巴林氏与当时的婉贵太妃陈氏共同居住在只有皇太后才能居住的寿康宫中,足以说明,其在后宫中的一干太妃中,地位还是很高的。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原本可以安度晚年的颖贵妃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嘉庆五年正月二十九日这一天为颖贵太妃七十大寿,颖贵太妃的养子永璘在未经嘉庆帝同意的情况下直接给颖贵太妃送上贺礼,这让久居深宫,无儿无女的颖贵太妃十分高兴,这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毕竟颖贵太妃对于永璘来说曾有过养育之恩,但是这件事情却让事后才知道的嘉庆皇帝莫名其妙的非常生气,刚刚从乾隆皇帝手里大权前纲独断的嘉庆皇帝有理由认为永璘的举动不仅于理不合,还不把他这个皇帝哥哥放在眼里,因此十分生气地训斥了永璘一顿,经此之后,颖贵太妃的寿辰也只能草草收场了,颖贵太妃经此一事后还十分担心忧虑养子,二十天后,这位乾隆皇帝生前极为宠爱的颖贵太妃就在惊吓忧思过度中去世了。嘉庆五年,颖贵太妃去世,享年70岁,

乾隆朝最后入选的嫔妃晋太妃:

晋妃富察氏于嘉庆三年入宫,这一年,嘉庆皇帝为自己88岁高龄的父亲-太上皇乾隆皇帝选秀女,这次乾隆皇帝生前最后一次选秀活动让富察氏被选中,十几岁的富察氏被乾隆皇帝封为晋贵人。晋贵人入宫后仅一年,太上皇乾隆便龙御归天了,晋贵人不得不和众多乾隆皇帝的遗妃们一样,成为了节妇,晋贵人就这样在寿康宫中熬过了嘉庆朝的二十多年。

嘉庆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继位,此时乾隆皇帝所遗嫔妃仅剩晋贵人富察氏一人,道光皇帝非常感慨,因此将晋贵人连升两级,尊为皇祖晋妃。因为被封为妃位,富察氏的生活待遇有了改善,然而好日子却并没有长久,长期郁郁寡欢的生活使晋妃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道光二年时,晋妃去世了。历史上甚至没有明确记载晋妃的年龄,但是根据推算,此时的晋妃大概四十多岁左右。晋妃是乾隆所有后妃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的人。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乾隆去世,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你怎么看待他的安顿方法?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突然想起一句老话,人不风流枉少年啊!乾隆打小活了八十有八,临到老了都在风流,这可不是少年风流,简直就是老来乐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就俩字——嘚瑟!

就在快死的时候,都能给自己整了一个超大型的选秀活动。

就这活动把个乾隆乐的,感觉自己个又能多活好多年,咱都没法子形容那乐呵劲了。

全天下独独把个嘉庆愁坏了,胡子头发都白了一大把了。整了三年的傀儡皇帝不说,还得给他这便宜老爹忙乎选个新妈出来,哎,这事弄的,说起来就心酸啊!

这还得熬多久是个头啊!

当然嘉庆瞅着忙前忙后的和珅,都恨死这个大脑壳宽脑门了。要知道嘉庆重来就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

好了咱闲话就不聊了,言归正传。

要说乾隆这事,咱就得说乾隆的年龄。

话说长寿这事要是搁百姓家里边,这可是好事,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可皇帝当久了,这就不好了。

不过活的久了,乾隆也算是玩好了,只是把个雍正留给大好河山玩成了筛子,新窟窿添了不少不说,他还堵不上。

就这局面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乾隆实在是太能活了,这都赶上超长待机的节奏,优秀的儿子还被他自己个熬死了不少,最后只剩下一个平庸的嘉庆。

让嘉庆憋屈的是,这要不是乾隆登基的时候,放过话,这辈子不会超过他爷爷康熙的在位时间,嘉庆压根就不可能提前三年登基。

这事说起来嘉庆满肚子委屈,谁家皇帝,朝政还能让太上皇把持,也就他们家乾隆能干出这事。

那么当乾隆崩了之后,他这五十多个老婆,嘉庆咋处理的呢?

咋说呢?这处理谈不上,但都得好好伺候着,毕竟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不差这几个钱,毕竟这事落人一把柄,不是啥好事。

咱就挑三个比较典型的给大家伙瞅瞅。

首先是倒霉催的晋妃富察氏

她是嘉庆三年通过选秀入宫的。瞅见没嘉庆三年,乾隆这都快到点了,能和乾隆相处也就是几个照面吧。当然这时间点上被推出来但秀女也能瞅出来她这人在家里边也没啥地位。

这年富察氏只有十几岁,一年都没熬过去,乾隆这就满意的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

话说因为年龄比较小,这富察氏很得乾隆的欢喜,一入宫就得了个贵人身份,可转眼这就成了节妇,这搁谁身上也高兴不起来啊。

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搁宫里边也是一样的,她这新人还没有怎么开始,这就结束了。

得了,还能咋样呢?熬吧,富察氏这就在嘉庆朝又熬了二十多年。

而且一家伙就熬到了道光登基,这时间点上乾隆的大小老婆,就剩下她这一位了。

就为这事抠门皇帝道光都感慨万分,于是将一直没有晋级过的富察氏连升两级,一家伙就升成了妃位,尊为皇祖晋察妃。瞅见那个祖字了没,这事弄的,造化弄人啊!

打这里起,因为有了妃位了,生活总算是好点了,但又能好到哪里呢?道光皇帝可是有名的抠,克扣后宫里的用度,那是有一号的主。天天的吃菜叶子,过年过节才能捞顿肉吃吃,还给你论片计算。

哎,富察氏这辈子过得很糟心,到了道光二年的时候,这就去世了,成为了乾隆最后一位入葬裕陵的人。

这是一个活了四十多年,活的稀里糊涂的一个主。

第二位出场的伺候皇帝伺候最长的一位。

婉贵妃陈氏,这位是乾隆最早的老婆之一。雍正朝的时候,就以侍妾的身份嫁给了乾隆,那会的乾隆还是个宝亲王。

开头的时候,乾隆不是皇帝也没啥讲究的,所以做为汉军旗出生的陈氏,在乾隆眼跟前还成,有那么一个位置。

但乾隆一登基成为了皇帝,她这汉军旗的身份就有点尴尬了,因为那会的满清皇帝的三宫六院那都应该是满人的天下,你这冷不丁插个汉军旗的进来,身份不合适,所以在乾隆第一次给自己老婆发官进爵的时候,就捞一个常在。

就这位分不可谓不低啊,咋说呢?能在乾隆没成为皇帝之前就成为乾隆老婆的人,应该还是有一下的。

也就在乾隆二年的时候,这就成为了贵人,算是给她点补偿。

但大家伙也知道这乾隆,压根就是一个吃着碗里的瞅着锅里的主 ,要不也不会天天的想着下江南去花船上找乐呵不是。

很快这陈氏就被乾隆给遗忘了,这一忘就忘记了十多年。

这陈氏也是运气好,在乾隆十三年的时候,遇到孝贤纯皇后崩了,这家伙把个乾隆坑的,眼泪花乱飞,这事过去没有多久,贵妃高氏也走了。

乾隆蹲在龙椅上这一盘算,从宝亲王府跟过来的老人没几个了,留恋啊!留恋那段美好的时光。所以这陈氏借着这股子风,就升为了嫔,也成了一宫之主。

说实话,这事其实就是个象征意义,乾隆用来安抚自己那颗受伤的心而已。

乾隆明白,陈氏又何尝不明白。随后这陈氏又在这个位置上熬了四十六年。

到了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乾隆又想起这世上从宝亲王府跟过来的老人,真没几个了,所以这陈氏又被升了一升,这就成了妃位——婉妃。

也就是第二年,乾隆被自己个的誓言逼的成为了太上皇的日子,这陈氏又成为了太上皇婉妃。

这时间到了乾隆崩了,婉妃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

八十四岁啊,光伺候乾隆就伺候了七十年,虽然大多数时间,都不守着乾隆,但就这时间搁到那都能打破伺候皇上最长年限的世界纪录。

到了嘉庆六年的时候,这婉妃就被嘉庆尊为太妃,就这位分成了整个嘉庆朝里最为尊贵的人,那也是熬时间熬出来的。到了嘉庆十二年的时候,这才熬到了生命的尽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比乾隆都能熬。

而她这一辈子无儿无女。

好了,接着出场的是颖贵妃。

她是蒙古人,因为政治联姻的关系,才会进入乾隆的后宫里边。但她这联姻因为本身在蒙古人那头身份就不高,所以到了乾隆的老婆堆里,仅仅封了一个常在而已。

这要是一般的蒙古人,来到乾隆的老婆堆里,至少那也是个贵人,到她这才是个常在,充分说明她本人在蒙古人里的身份也不高。

也就是在这一年,乾隆似乎也感觉毕竟人家是联姻过来的,你给的位分太低也不行,所以还是被封为了贵人。

三年后,这颖贵妃没有啥大的功劳,比方说给乾隆生个儿子女儿啥的,但还是被升为了嫔。

从这里能说明这颖贵妃啊,确实很得宠,讨乾隆的喜欢,再加上这联姻的关系,所以这就给升了一升。

那么这时间到了乾隆二十四年的时候,这颖贵妃就被封为了妃位,就此再也没有动过了。

毕竟你这连孩子都没有生过,所以颖贵妃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可就呆了三十九年。

这到了嘉庆三年的时候,乾隆也感觉自己的时日无多了,把这颖贵妃升成了贵妃,这个时候颖贵妃已经是六十八岁了。

就这年龄,就这位分,说实在的要是没啥变化,也就这么走完一生也就得了。

可是她这辈子也许是太过顺利了,老了要找点罪,过个生日,都把掌权的嘉庆给惹到了,惹了一身的骚,活活把自己个给吓死了。

咋回事呢?

话说这时间掐到嘉庆五年的时候,颖贵妃要过七十大寿,他这养子永璘没有经过嘉庆的同意,就给这颖贵妃上了贺礼。

这一家伙把个嘉庆给惹急眼了,把个永璘当场就训斥了一顿。得咧,还过啥生日呢?这就收了吧。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嘉庆这也太小家子气了,至于吗?”

还真至于,嘉庆五年就这时间您没感觉出来什么吗?这时间点上正是乾隆崩了没多久,嘉庆逐步掌握实权的时间点,不稳定啊!

他需要一个他一嗓子就能吼到底的局面,不希望出现违逆自己的事,这才有助于按压那些个前朝老臣。

所以颖贵妃这生日就成了这靶子,嘉庆要人知道,他不好混弄,没人能不在自己的监视之下。

这事之后,颖贵妃毕竟是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经不起惊吓,这不没有二十天完了。

总之这三个人的遭遇,也能体现出嘉庆对自己这些个妈的态度。

你别挡道,挡道了啥都不好使。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乾隆去世,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你怎么看待他的安顿方法?

乾隆皇帝当了六十年皇帝,活了八十九岁,一直到六十岁的时候还下令广纳嫔妃来充实自己的后宫,高龄加上皇帝的身份使得他一生后妃无数,光是被他封妃的就有50多位。1799年也就是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乾隆虽然是驾崩了,可是他还有50多位貌美如花的后妃,嘉庆肯定不可能把自己的小妈们接纳到自己后宫里,那他是如何安顿乾隆生前留下的50多位后妃的呢?嘉庆帝对待乾隆留下的这些后妃态度是不冷不热的,毕竟这都是自己的小妈,嘉庆的亲妈令贵妃早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嘉庆还得摆场面,明面上还是得加封几个妃子的,不能让人说他不孝顺。

嘉庆首先把比乾隆小20岁的出身蒙古族的颖贵妃加封为颖贵太妃,当时颖贵太妃已经69岁,嘉庆下令让颖贵太妃和婉太妃共同居住在寿康宫,不过这位颖贵太妃就当了一年贵太妃,在嘉庆五年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和颖贵太妃一起居住寿康宫的婉妃寿命很长,她是乾隆所有后妃中活得时间最长的一位。

乾隆驾崩后,嘉庆给她加封的封号是婉贵太妃,她的寿命超过了乾隆的寿命,实在罕见,后来在嘉庆十二年二月去世,享年92岁,是乾隆后宫中最长寿的一位。另外乾隆后宫里还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妃子,她就是晋贵人,晋贵人是乾隆在88岁的时候纳入后宫的,当时晋贵人年仅16岁。

晋贵人出身富察氏家族,是乾隆的富察皇后的侄孙女,虽然晋贵人和乾隆的富察皇后是一家,可是她进宫一年后乾隆就去世了,因此乾隆并没有机会宠爱她。

因为晋贵人在乾隆时期就是个默默无闻的贵人,因此嘉庆也没有提升她的封号,选择不理睬,这位晋贵人一直到后来的道光年间,才被道光封为皇祖晋妃。至于其他妃子的话,都是些没有生育儿女,并且没有显赫家世,而且在乾隆时期就不受宠的妃子,嘉庆采取的态度是不理睬,不赏赐,当然也不加封太妃。

嘉庆下令这些后妃不能干涉本朝后宫事务,而且要安分守己,这些妃子们在深宫大院里自生自灭,后来这些妃子去世后,嘉庆也直接下令把她们下葬在一起。嘉庆对待乾隆后宫里面的妃子大多是不理睬,不会给予她们后半生的幸福生活,后宫里面的嫔妃只能老死深宫,只有叹息的份,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从她们入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样的命运。

乾隆去世,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你怎么看待他的安顿方法?

在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清朝的太上皇乾隆皇帝88岁的寿辰,现任皇帝嘉庆帝亲自陪老父亲过寿,嘉庆看父亲乾隆身边妃嫔大多年纪老迈,于是他就命内务府给父亲乾隆选了两名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当妃嫔。就这样已经88岁的乾隆又成了新郎和两名花季少女入了洞房,嘉庆等于变相给自己找了两名小妈。

很不幸的是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四年(1799年)89岁的乾隆就去世了,可怜那两名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妃嫔刚嫁过来就守了寡。

乾隆一生活了89岁,在位60年,实际执政超过64年,在这漫长的皇帝生涯中,他共有后宫妃嫔45人。别看乾隆后宫妃嫔不少,但是由于他太能活了,所以在他去世后他的后宫妃嫔并没有剩多少人还健在。

在乾隆去世后,他的后宫妃嫔还九人健在,而这九人中还包括了乾隆88岁那年新娶的两名十四五岁花季少女。这九名妃嫔分别是婉贵妃陈氏、颖贵妃巴林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恭嫔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以及已经不可考证姓氏的寿贵人。其中晋妃富察氏和寿贵人就是乾隆88岁新纳的两名少女。

按照清朝的宫廷规矩,先皇帝去世后,他的后宫妃嫔如果生育有皇子的就可以搬出皇宫和自己的儿子居住,由儿子奉养终老,如果没有生育皇子的,那么就由现任皇帝安排在宫廷中统一养老送终。

乾隆去世后,还剩下健在的九名妃嫔恰恰都没有生育皇子,因此她们都由现任皇帝嘉庆养老送终。其实嘉庆给予她们的待遇也是有亲疏远近之分,下面就说一说嘉庆是如何给这些庶母养老送终的。

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巴林氏是乾隆去世时,乾隆后宫妃嫔中级别最高的妃嫔,她是出身于蒙古八旗的女子,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她被内务府选入乾隆后宫成为那常在,很快她就获得乾隆的喜爱,被封为颖妃,在乾隆晚年时被晋升为颖贵妃,在乾隆晚年一度权摄后宫。

在乾隆去世后,嘉庆对颖贵妃非常不错,经常给她请安问好。嘉庆对颖贵妃如此好,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颖贵妃是嘉庆同母弟弟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养母。

当初嘉庆和永璘的生母令妃也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去世时永璘年仅9岁,被交由颖贵妃抚育,由于颖贵妃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女,因此她视永璘为亲生儿子一般,对他非常好。

按照清宫规矩,先皇帝去世后,有养子的妃嫔也可以出宫由养子奉养终老,但是嘉庆感念颖贵妃抚育弟弟不易,执意劝她留在宫廷,由自己代替弟弟亲自侍奉孝顺她。加之颖贵妃与乾隆遗留下的另一位妃嫔婉贵妃关系亲密,于是她也就留在了宫廷中,和婉贵妃结伴生活。

不过嘉庆虽然对颖贵妃很好,但是她却没有享太多的福,在乾隆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嘉庆五年(1800年)就去世了,享年70岁。

婉贵妃陈氏

婉贵妃陈氏算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妃嫔之一,婉贵妃是汉人出身,是乾隆还未登基时的潜邸侍妾之一,她嫁给乾隆很早,比乾隆的嫡妻富察皇后还早一年嫁给乾隆,不过由于其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只能给乾隆当侍妾。在乾隆去世时,婉贵妃是乾隆后宫妃嫔中年纪最大且资格最老的妃嫔。

虽然婉贵妃很早就嫁给了乾隆,但她却并不受乾隆宠爱,这可能和她家族出身低微还有她姿色可能并不绝美以及不会来事有关系,她在乾隆后宫中一直不得宠,嫁给乾隆70多年却从未生育子女就能看出她并不受宠。

而且在乾隆继位时期,婉贵妃就被封为陈贵人,后来晋升为婉嫔,此后40多年她在嫔级的位置上从来没有再晋升过,连比她年纪小入宫晚的颖贵妃都很快晋升为妃,她却始终没有再晋升,从这些就能看出她不受乾隆宠爱。

婉贵妃一直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后宫妃嫔集体被晋升的时候,在后宫中熬了40多年的她才被晋升为婉妃。

不过别看乾隆不喜欢婉贵妃,嘉庆却对她礼敬有加,在乾隆去世不久嘉庆就下旨晋封她为皇考婉贵妃,并上婉贵太妃尊号,每日早晚嘉庆都要去她的寝宫请安问好。有一次工部在写文书时,没有把婉贵妃的名字抬写两个字格以表示尊崇,嘉庆知道后很生气,把上至工部尚书琳宁及左侍郎英和下到郎中永祚等人都处罚斥责了一遍。可见嘉庆对婉贵妃有多么尊崇和礼敬,甚至可以说婉贵妃在嘉庆时期几乎享受到了太后的待遇。

嘉庆之所以对婉贵妃这么好,其实主要因为婉贵妃也算是他的半个养母,嘉庆自幼一直是被交由庆恭皇贵妃陆氏抚育,但是庆恭皇贵妃在嘉庆14岁时就去世了,不久之后嘉庆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也去世了,所以当时还年幼的嘉庆养母和生母都没了,显得十分可怜。

而婉贵妃由于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心地还很善良,她十分心疼嘉庆,因此她对嘉庆十分疼爱,经常照顾他,在嘉庆大婚前,她还亲自给嘉庆缝制了新郎礼服。所以嘉庆知恩图报,在他心目中婉贵妃如同他的生母和养母一般。

所以婉贵妃当初心地善良对嘉庆的照顾,也换来了嘉庆对她晚年的百般孝顺。而且婉贵妃很有福气,寿命很长,她一直活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92岁高龄去世。婉贵妃在清朝历代妃嫔中寿命是仅次于活了97岁的康熙定嫔和活了96岁的雍正裕妃的妃嫔,是清朝历史上第三高寿的妃嫔,可以说算是福寿绵长。

惇妃汪氏

惇妃汪氏是汉八旗包衣出身,家族出身低微,不过她却是乾隆晚年最受宠幸的妃嫔之一。但她算是母凭女贵,乾隆对她宠爱只是因为她生了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十分喜爱这个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曾说过如果她是男儿身,都可以把皇位传给她的话,所以由于女儿的关系,惇妃一度很受乾隆宠爱。

但是惇妃这个人的人品很差,她最初入宫时只被封为永常在,由于宫内地位低,加上她的家族出身地位也不高,因此她在那时候是待人温和有礼。可是当她生育和孝公主之后,并因和孝公主受到乾隆宠爱,被封为惇妃之后,她就飘起来了。

后来惇妃变得时常喜欢虐待殴打宫女和太监,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时,惇妃就因一些小事把一名宫女殴打致死,这引起了乾隆的震怒,乾隆因此把她贬为惇嫔,并让她加倍赔偿受害宫女的家属,同时还剥夺了和孝公主的抚养权。

不过之后由于年幼的和孝公主整天哭着喊着找妈,乾隆心一软,只得宽恕了惇妃,并恢复了她的妃位。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话在惇妃身上不太适用,她并没有收敛自己,反而依旧凌虐宫女和太监,后来她的寝宫又有一名宫女险些被她殴打致死,加上她的叔叔满斗还倚仗她的皇妃身份在民间为非作歹,这些都让乾隆十分生气,最终乾隆赐死了她的叔叔满斗,并且逐渐疏远她。

至此惇妃彻底被乾隆所厌憎,以至于她在后宫的地位再也没有得到晋升。后来甚至她的女儿和孝公主出嫁给大贪官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时,婚礼上乾隆都不许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给她行礼。

不过嘉庆对待惇妃还算可以,主要在于嘉庆与妹妹和孝公主关系十分亲密,因此嘉庆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对待惇妃还算可以。只不过嘉庆只是表面上尊崇惇妃,其实也瞧不上她的人品。按照清宫规矩,通常先皇帝去世后,先皇的妃嫔都会被现任皇帝晋升一级,而乾隆去世后,嘉庆没有晋升惇妃,也说明了嘉庆其实还是瞧不上她的,只是给妹妹面子而已。

惇妃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去世,终年61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她能得到嘉庆善待其实主要还在于她的女儿和孝公主很不错,否则以她的人品,她很可能在宫中会孤独终老无人问津。

芳妃陈氏

芳妃陈氏家族是汉八旗包衣出身,其家族出身地位不高,加上她比乾隆小了39岁,入宫时期也比较晚,还没有生育子女,因此在后宫中并不受重视。她入宫时被封为明常在,后来才晋升为明贵人,此后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集体晋升后宫妃嫔时,她才被封为芳嫔,在乾隆临死前被晋升为芳妃。

可以说芳妃在乾隆后宫中属于一个小透明的存在,存在感不是很强,所以嘉庆继位之后对她只能说是一般吧。嘉庆六年(1801年)芳妃去世,终年52岁。

晋妃富察氏

晋妃富察氏其实就是乾隆88岁那年纳的两名十四五岁花季少女之一,她可是出身于标准的满洲贵族家庭,论起辈分来她还是乾隆孙辈,她是乾隆嫡妻富察皇后的侄孙女,按辈分来说还得喊乾隆一声姑爷爷。

最初富察氏入宫本来是给嘉庆当妃嫔的,可能是她的长相不受嘉庆喜欢,于是嘉庆就让内务府把她选给了乾隆当妃嫔。

晋妃最初被封为晋贵人,但是由于乾隆去世时她才年仅十五六岁,嘉庆还比她大了20多岁,按辈分来说她还算是嘉庆的庶母,所以嘉庆对待她比较尴尬,尽量避免见她,而且她的身份地位也一直没有晋升。

直到嘉庆去世后,嘉庆的儿子道光继位,考虑到晋妃是当时乾隆妃嫔中唯一健在的人,因此道光册封她为皇祖晋妃。她在道光三年(1823年)时去世,史书中没有记载她活了多大岁数,但是按照年纪推算,她大概活了40岁左右。她也是乾隆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最后一位入葬乾隆妃嫔陵园的人,不过她这一生嫁给了爷爷辈的乾隆也算是红颜薄命了。

恭嫔林氏

恭嫔林氏家族出身于汉八旗包衣,她也算是乾隆早期的妃嫔之一,在最初入宫的时候由于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只被封为林常在,后来逐渐晋升为林贵人,此后一直没有再晋升。可见她也不太受乾隆喜爱,也是属于小透明的存在。她也是在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时随大流晋升了一级才成了晋升为恭嫔,这一次晋升之后一直到死她都没有再晋升。

乾隆去世的时候恭嫔已经67岁,以她服务乾隆的资历和年纪来说都可以被嘉庆再晋升一级了,但是嘉庆却没有晋升她,这说明她和嘉庆的关系处得一般,再加上她家族出身低微,在乾隆后宫中本身存在感就不强,所以注定嘉庆也不会对她太好了。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她去世,享年73岁,嘉庆按照正常的规格给她举行了葬礼,也说明了恭嫔的晚年生活质量很一般。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也是乾隆早期的妃嫔之一,其家族出身属于满洲贵族,但是她入宫之后很多年都没有晋升,很不得宠。其实她不得宠的原因还就跟她的家族出身有关,她的父亲是浙江巡抚鄂乐舜,而鄂乐舜是雍正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之一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

在乾隆继位初期最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鄂尔泰和另一位顾命大臣大学士张廷玉在朝廷上下搞满汉党争,因此乾隆对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很不满,鄂尔泰去世之后其家族就受到了乾隆整治,西林觉罗氏家族就此衰败。

而鄂贵人的老爹鄂乐舜也不争气,本身乾隆就想收拾西林觉罗氏家族,他还偏偏被乾隆抓到在任期间勒索盐商,贪腐敛财的问题,于是乾隆直接把鄂乐舜赐死。鄂贵人也受牵连被降为常在,此后她一直在常在位置上待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她才随大流跟着被晋升回了贵人。

可以说鄂贵人完全是受到家族和父亲的连累导致出身名门却不受乾隆喜爱,后宫地位更是一直没有被提升。虽然乾隆不喜欢鄂贵人,但是嘉庆对她还不错。主要因为她与婉贵妃关系很好,在婉贵妃去世时,鄂贵人一路哭着送她到了葬身之所才回宫,因此嘉庆就是冲着婉贵妃的面子,都会颇为照顾鄂贵人。

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鄂贵人去世,享年76岁。鄂贵人去世后,嘉庆特意下旨提升鄂贵人的葬礼规格,并赏赐了不少陪葬品给她,可见嘉庆对她还是很不错的。鄂贵人也是乾隆在禅位之前所纳的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的人,她仅比乾隆临死前纳的晋妃和寿贵人这两名花季少女早死一些时候。

白贵人柏氏

白贵人柏氏和怡嫔柏氏是一对亲姐妹,姐俩本是扬州瘦马出身,乾隆巡幸江南时姐妹二人被扬州盐商进献给了乾隆。而乾隆则比较偏爱姐姐怡嫔,妹妹白贵人就不如姐姐受宠,怡嫔入宫不久就被晋升为嫔,而白贵人则一直是常在,此后在常在的位置上熬了三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随大流才晋升为白贵人,而她的姐姐怡嫔那时候早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嘉庆对白贵人还算是不错吧,她在嘉庆八年(1803年)时去世,享年73岁,她去世后嘉庆还特意赏赐了她一些陪葬品,从这可以看出嘉庆对她还算是不错。

寿贵人某氏

寿贵人的姓氏已经不可考证,她在十四五岁时和晋妃一同被选给88岁的乾隆为妃,其实她和晋妃的命运都算很凄惨了,嫁给乾隆没多久就以青春少女的年纪守寡,这对一个花季少女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就是因为宫廷压抑的守寡生活,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时寿贵人就去世了,按照年纪推算她死的时候大概二十五六岁,真是命运凄惨。由于寿贵人去世得很早,加上家族出身可能也不够显赫,因此她一直到死都没有在史料中留下太多记载,以至于她的姓氏都已经不可考证,所以她也是真算苦命了。

写在最后

所以乾隆去世后,嘉庆安置乾隆遗留下的妃嫔总体都算是不错,但也是分亲疏远近,像颖贵妃和婉贵妃她们于嘉庆有恩,曾经抚育照顾过嘉庆和他的弟弟永璘,嘉庆自然也会对她们倍加孝顺,这也叫有付出才有回报。当然,前提是嘉庆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厚道人,因此嘉庆去世后才会得到一个“仁宗”的庙号。

乾隆遗留下的妃嫔中也就数婉贵妃最有福气,她不仅寿命长,还被嘉庆当成母亲一般孝顺对待,虽然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子女,但是能得到嘉庆像儿子一般孝顺也足矣,相比之下婉贵妃都要比只活了49岁的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还要有福气得多。

至于命运最凄惨的就属晋妃和寿贵人,两名花季少女嫁给行将就木的乾隆,婚后一年就守寡,二人活的寿命不长也与守寡压抑的宫廷生活有很大关系,她们俩真算是红颜薄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