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古代女人洗澡的频率实际上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喜好、社会地位和地理位置等等。

首先说个人喜好吧,有人喜欢洗澡,同时也有人不喜欢洗澡。清朝孝庄太后身边有一个侍女叫苏麻喇姑,这个人也是康熙的启蒙老师,甚至在康熙患天花时照顾其左右,所以洗澡完全不必考虑经济条件。但他的洗澡频率低的惊人。

史料记载,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而且还是在寒冷的除夕夜,只用毛巾沾水擦拭身体。等擦拭完毕后,还会喝掉刚才擦拭身体的洗澡水。

苏麻喇姑之所以会有如此情况,主要就是蒙古地区水源匮乏,所以他们视水源为生命。在古代蒙古人的习俗中,他们一生只洗三次澡,即出生、结婚、下葬。苏麻喇姑跟随孝庄进入北京后,一年洗一次澡也成为了浪费的象征,所以选择了喝掉。

有不喜欢洗澡的,当然也有喜欢洗澡的。两千年前的汉朝,汉成帝有太液池,汉昭帝有淋池,汉灵帝有裸游馆与流香渠,可以说一个比一个高级。他们几位皇帝非常喜欢洗澡,所以经常带领着妃子在泳池中嬉戏。

《飞燕外传》中记载,汉成帝非常喜欢看赵飞燕姐妹洗澡,所以汉成帝每次来看望赵飞燕时,他们姐妹二人都在太液池里面泡着。《拾遗录》中记载,汉昭帝“时命水戏,游宴永日”,也就是说汉昭帝经常和宫女在淋池通宵达旦的娱乐一整天。

近代晚清时,身处北京紫禁城的慈禧太后也比较喜欢洗澡。不过他洗澡的频率不算太高,《宫女往谈录》中记载,慈禧洗澡一般间隔两三天,每次洗澡用几十个人伺候,并且用掉上百条毛巾。

这些只是古代上层社会的情况,至于我们普通的百姓洗澡的频率必然不高。首先古代人洗澡需要准备一个浴桶,其次准备干柴烧火,当然还需要去挑水。

这些东西实际上非常难获取,首先说浴桶在一般家庭很少见,其次砍来的柴火还需要烧火做饭,甚至整个冬天都需要靠这些东西越冬。再说水资源也不是像我们现在打开水龙头就会有,他们需要去河边或者井边提水。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冬天寒冷,一般家庭没有采暖措施,如果感染风寒可能会因此丧命。

当然到了夏天情况就会变好很多,只要距离水源比较近,洗澡也是经常做的事情。明朝《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有一副对联;“千年老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以此看来只要气温合适,很多人都会去江河湖海中洗澡。不过不知道女性会不会有专门的区域。

最后说说不洗澡有没有体味,这个当然是有的。清朝时,康熙午睡,宫女给他扇扇子,结果因为出了一身汗导致康熙被熏醒了,最终康熙下令让宫女站在宫外用绳子牵着扇子给自己扇风。直到后来乾隆发明了一个用水流带动的风扇,从此才免除了宫女现在宫外扇风的工作。

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古代女人多久洗一次澡?会不会有很大的体味儿?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问题。

古代和现代一样,有爱洗澡的,同样就有不爱洗澡的,和男女没有关系,洗澡的次数的多少,与这个女人的经济水平、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首先来说经济水平,如果是类似于皇后、贵妃这样的身份,那么洗澡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皇帝也不愿意晚上侍寝的嫔妃身上都能搓出来泥丸儿吧。

像在古代的皇宫里,关于洗澡的设施就不少,不仅能够洗澡,还能泡温泉,比如杨贵妃的华清池,没事泡泡温泉,还整出个贵妃出浴,把唐明皇迷的不要不要的。

还有汉朝时的赵飞燕姐妹,每次汉成帝来看她们,两个人都在太液池里泡着,为啥?因为汉成帝爱看。

像杨贵妃、赵飞燕这种洗澡,已经不是简单地清洁身体了,而是已经玩出花儿了,你能说这种古代的女人很久才洗一次吗?如果真那样,皇帝早就跑的远远的了。

包括那些官太太、贵妇人都一样,虽然比不上皇宫里的女人,但是在自我清洁身体上,古代有经济条件的人还是很注重的,毕竟早在周朝,就知道沐浴的重要性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爱干净呢?

不过,对于那些普通老百姓,或者说那些穷苦人家的女性,这洗澡就有点奢侈了,古代没有暖气房、也没有热水器之类的东西,夏天洗澡还好些,一般都是“老树当衣架,江河作浴盆”,来一个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但是到了天冷就没法了,想洗澡,就要需要大量的柴禾来烧热水,古代没有自来水,不光是水从哪里来是个问题,还有烧水的柴禾,这些对于穷苦人家的女性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就会出现长时间不洗澡的情况。

别说古代,就是近现代,这种冬天几个月不怎么洗澡的情况在农村还存在,家里洗澡冷,去澡堂又不舍得,干脆攒到开春儿再洗吧。

其次就是所处的环境,我国广阔的疆域,决定了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区域,比如现代的宁夏部分地区,仍旧较为缺水,而各种技术落后的古代,干旱地区更多。

在这些干旱地区,别说洗澡,就是日常生活用的饮用水,都极度匮乏,基本都是靠着下雨积攒一些水,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种情况之下,洗澡的频率肯定是非常感人。

清朝时期,有个伺候孝庄太后的奇女子,叫做苏麻喇姑,这个女人还曾照顾康熙长大,据说,她每年只洗一次澡,并且在洗澡的时候,只是拿毛巾把身体简单擦一擦就行了,洗完之后,还要把洗澡水喝掉。

是不是很奇葩?据她所讲,是之前在蒙古草原上因为极度缺水,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认为这水,无论如何都不能浪费,洗澡就是浪费水资源的重度表现,以至于到了中原之后,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孝庄太后对苏麻喇姑的奇葩行为很无奈,多次劝说她仍旧如此,时间长了,也就随她去了。

当然,如果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人们还是对洗澡这种事情比较喜欢的,比如在先秦的时候,人们就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澡的传统,而到了汉代,朝廷更是颁布明文规定,要求每五天放假一天,为的就是让大家好好的洗个澡。

汉律,五日一赐休,得以归休沐出————《海录碎事》

不仅如此,古代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男女夙兴,沐浴衣服”,什么意思呢?是说这夫妻啊,在做了一夜游戏后,早晨起来洗个澡,换换衣服,把“劳作”一夜的汗味给去除掉。

你看,古代的女人几乎和现代人一样,对于洗澡清洁的渴求,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只不过会受到环境的限制而已。

最后再说说体味儿的问题。

有条件能够洗澡的,自然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担忧,而没有条件的,长时间不洗澡,难免会有各种遮盖不住的体味儿,据说康熙皇帝有个宫女,在夏天晚上给康熙扇扇子,身上的体味硬是将康熙给熏醒了,以至于康熙不得不将下令让宫女站在宫外用绳子牵着扇子给自己扇风。

同样,没有条件的普通人家女子,长时间的不洗澡,再加上整日劳作,身上各种味道混杂交织在一起,足以形成“人未到,味儿先至”的场面,如果碰到天儿热,用郭德纲那句话叫做“胳肢窝儿都是小茴香味儿的”。

谁不爱干净?谁不喜欢身上香喷喷儿的?只不过,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让古代的女人们,不得不将清洁身体这个最基本的诉求都省略掉,不是不想,实在是不允许啊。

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古代民间女子一般2-3个月洗1次澡。有一部分是去河里露天洗,每次都提心吊胆,因为男女不分区。其实,不是古人不爱洗澡,有2个原因,实在难以启齿。赵飞燕洗澡有很多花样,结果皇帝的一句话,让她郁闷很久。

“洗澡”的最早记录

古代最早关于洗澡的记载,出现在甲骨文中。

甲骨文里就有“”和“”的字眼。

此后,《礼记》中对洗澡的频率、作用、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规定。

比如说,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

《礼记·内则》:“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比如,头上有疮,就要洗头发;身上有疮疡,就要洗澡。

《礼记·檀弓》:“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除此以外,《礼记》还特别指出,洗上半身的浴巾和洗下半身的浴巾分开,而且要求男女必须分室洗浴。

《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福浴。

换言之,曾经有过男女一起沐浴的传统。

以上文献记载都可以表明,古人对于洗澡,最开始是随意的,等到后来,才慢慢有了规矩。

作为礼仪的“洗澡”

在古代,洗澡不仅是一种个人卫生的清洁,更是一种礼仪和社会功德。

面见上位者、进入圣地,都必须沐浴更衣,以表示尊重。

因此,到了汉朝时候,古代官员有了专门的洗澡假——每个月有5天的放假时间,专门让官员去洗澡。

五日以假洗沐,亦曰休沐。”(来自《汉宫仪》)

这也是最早“休沐”的来源。

在《说文解字》里,对“洗”“沐”“浴”都做了解释。

沐,就是要洗头发;浴就是要洗身体;洗就是洗脚;澡就是洗手

“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说文解字》

由此可知,洗澡,在古代绝对是个大工程,否则绝不可能给官员放5天假去洗澡,也不可能做出这么详细的规定。

当然了,汉朝为官做宰的基本都是男性同胞,关于洗澡的记录也多是男子。

那么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是怎样的呢?

古代女子洗澡,远没有男子方便。

她们洗澡的频率会严重受到地位、个人习惯、生活地区等的影响。

地位高的贵族

在古代,地位高的女人,通常具备洗澡的条件,一般洗澡频率2到3天一次。

这类人主要是贵族女子,尤其是后宫妃嫔。

她们洗澡是为了清洁,更是为了吸引皇帝,她们把洗澡玩出了各种花样。

  • 赵飞燕

《飞燕外传》中记载,汉称帝每次来看赵飞燕姐妹时,她们几乎都泡在太液池里,上演鲜活美人图。而且,这太液池里还放有西域香料,令人神往,汉称帝止不住夸赞。

“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蕴香。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帝尝私语樊嫕曰:‘后虽有异香,不若婕妤体自香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飞燕为了让身上留下香气,费尽心思地把香料放进洗澡水里,然后自己泡在里面。

结果,皇帝说了一句话,就让赵飞燕很崩溃。

“异香不若体自香” ——你身上的香味,再怎么弄,都比不上妹妹赵合德的体香。

这话,换任何一个女子,估计都忍不了吧。

  • 杨贵妃

和赵家姐妹媲美的,还有唐朝的杨贵妃

唐玄宗后期,他基本不问国事,平时就和杨贵妃在宫里玩乐、泡澡,一到每天冬天10月份,他就带着杨贵妃去骊山华清宫度假,直到第2年的4月份才会回来。

这期间,他们尽情享受专供两人温泉浴池

当然,也有地位高的女人,洗澡只是因为自己爱干净,比如清朝太后慈禧。

  • 慈禧

根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基本上2-3天就要洗澡1次,并且每次都要几十个伺候,借助一把特质的椅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洗,耗费几百条毛巾

关于椅子的样式,《宫女谈往录》中也有记载,制作非常繁杂,而且还能向左或者向右旋转。

“椅子一尺来高,四条腿很粗壮,共有八条小龙附在腿子上,每条腿两条龙,一条龙向下爬,一条龙向上爬。

椅子背是活动的,椅背上两面都有插榫,能拿下来,又能向左或向右转。把椅子背放入插榫里,开关一扣紧,就很牢靠了。

椅子很宽,但不长,为了老太后坐着安全,两边站人又方便,这是专为给老太后擦澡而设计制作的。

椅子下面还有个横托板,是用来踩脚用的。”

用上这个椅子,慈禧可以全程不用动,就让宫女帮自己完成洗澡这件事。

可见,在享受方面,我们还是比不过古人的。

普通民间女子

在古代,洗澡几乎是贵族的特权。

有钱有权的女人,可以随心所欲按照喜好洗澡,但是对于普通的民间女子来说,她们2-3个月都不一定能有机会洗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 第一,洗澡的成本太高,一般人家没条件。

宋朝以前,公共浴池尚未出现,普通人家的女子要想洗澡,基本都是用浴桶

放在现在,浴桶算不上什么稀罕玩意,但是在古代,大部分人家都挣扎在温饱线上,浴桶属于轻奢品,一般家庭很少见到。

除了浴桶,热水也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如果想要美美地洗上一桶热水澡,至少从河边挑水往返几十次,还要去山上砍柴

万一住在北方缺水的地方,喝水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洗澡了。

到了宋朝之后,公共浴池出现,洗澡的困难情况略有改善。

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有了“浴室院”、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还有了“香水行”。

一向不爱洗澡的王安石,也被朋友按到了浴室,要求1-2个月洗一次。

《石林燕语》:“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濯。与吴仲卿同为群牧判官, 时韩持国在馆中,三数人尤厚善,因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

据说,王安石不爱洗澡到了什么程度呢?头上都长了虱子了。

而大文学家苏轼,也在《如梦令》中感叹自己去公共浴室搓背的经历: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公共浴室的出现,方便了文人,也方便了想要洗澡的民间女子

只不过,这样的浴室,只出现在了大城市,能够受惠的也只有住在城里的女子。

当然了,也有少量胆大的女子,直接跑到河里去洗澡,这样就省下了浴盆、水和柴火。

明朝《永乐大典》中,就明确记载了这样的状况,即:

“万里长江作浴盆。”

但是,去河里洗澡的女子,毕竟是少数

在贞洁观念盛行的古代,河中沐浴若是被男子发现了,恐怕就没法见人了。

与其冒着这个风险,倒不如干脆不洗。

这也是古代女子不经常洗澡,最难以启齿的原因。

  • 第二,洗澡容易要命。

古代的保暖措施,远没有现在发达,娇弱女子洗澡,很容易感染风寒。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冬天洗澡都容易感冒,更何况古代的医疗条件很不好,看诊吃药的价格,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非常昂贵。

古代有很多人,因为洗澡感染风寒,一病不起,甚至一命呜呼。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生命安全,古代女子也不会太频繁洗澡。

她们最多随便擦一擦,遮掩一下体味也就可以了。

毕竟,香和臭都是对比出来的,大家洗澡频率相当,味道也不会差太远。

当然,苏麻拉姑作为孝庄的侍女,也是有洗澡条件的。

她不洗澡,主要是因为民族习惯。

苏麻拉姑是蒙古人,而蒙古人一生只洗3次澡——出生、结婚、下葬

跟着孝庄进了北京后,生活条件改善,她才开始奢侈地一年洗一次。

野史记载,苏麻拉姑每年只在除夕洗一次澡,而且,因为感觉浪费水,她每次都会把洗澡水全喝掉。

当然,也有人单纯不爱洗澡。

比如说东晋的晋元帝,特别不爱洗澡,连续几个月都不洗,最后因为脑袋臭得不行,才勉强洗了洗头发。

白居易也特别不爱洗澡,好不容易洗一次,还特别哀怨地写了一首诗:

“经年不洗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在吐槽,洗个澡都把自己洗瘦了。

其实,别说我们古人了,欧洲中世纪更过分,她们以不洗澡为荣。

在中世纪的欧洲,医生们普遍认为,洗澡会降低免疫力,于是号召大家用干毛巾擦脸,连洗头都要万分谨慎。

伊丽莎白算得上欧洲洗澡最勤快的女子了,因为她1个月就洗一次澡。

总体来说,对于有钱有权的女人来说,她们洗澡的频率完全随心所欲,玩出各种花样也无所谓;而对于普通人家的女子来说,要想洗澡,基本只能是逢年过节、出生结婚的大日。

如果幸运地住在有公共浴室的城市,民间女子也能2-3个月洗1次澡。

至于体味问题——古代谈婚论嫁,不是要求门当户对吗?

如果经济条件差不多,洗澡频率估计也差不多,体味程度也大体相当。

既然大家都一样,那就无所谓难闻不难闻的问题了吧。

你说呢?欢迎留言。

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这是一个有味道的话题。首先上结论,古代女性洗澡的次数和频率与她所属的阶级关系很大,而不同的人身上的体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算一个月不洗澡,身上的体味儿也有限,然而有的人就算天天洗澡,身上的那种汗臭和狐臭味是掩盖不了的。

古代对女性的压迫一向很严重,不过很多人担心的说士大夫压迫女性,不允许女性独立洗澡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为什么这么说也不是没有理由,第一,虽然古代士大夫比较的变态。但对于洗澡这块儿,古代的士大夫们还没变态到这种地步,一般情况下也是允许女士自由洗澡的,不太可能会跳出来说洗澡是不贞洁的...

第二,古代士大夫他和女性也是要有一些亲密接触的,比如说繁衍生息之类,他要是跳出来说洗澡是不贞洁的,那以后也就受不了——毕竟要是一个浑身能够搓泥丸玩的、并且浑身还散发出恶臭的抠脚女性躺在自己身边,很难讲这个士大夫会说自己很有面子。

第三,给自己清洁这件事情在中国古代尚属于一种比较正常的事情,不管说士大夫所推为至宝的那些个圣人典籍中怎么编排女性,但就洗澡这块,世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个神仙,是没有哪个圣贤会说不允许别人洗澡是为别人好的。毕竟早在周朝的时候就知道洗澡(洗头)的重要性了——《周公诫子》里面一沐三握发,一饭吐哺,犹恐先天下之士...连周公这样的圣贤人物都晓得洗头和洗澡,你说不洗澡是正确的,谁信你啊?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那就是不同的阶级人物对于洗澡的态度确实不太一样。对于处在下层阶级的贫苦百姓来讲,洗澡这事儿还可以洗,但是呢,频率不要太多,因为烧水是需要木材的,木材是比较耗钱的。对于穷人来说,柴火这东西,是可以去卖钱的,你要是洗澡频率太多,多少会被骂一声败家娘们?而士大夫们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毕竟他们是那些剥削者,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也就罢了,他们的夫人们也可以尽情的挥霍贫苦百姓所重视的财富——柴火。

而只要士大夫的老婆、女儿们想要洗澡,那一定是可以洗澡的。经常去洗澡的他们的手段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他们既然是豪奢阶级,手段自然非同凡响——用鲜奶、人乳以及鲜花蜂蜜充做洗澡水都是常规操作,比较会玩的人甚至会找一些动物的鲜血进行滋补美颜。

虽然说口味比较重,但这也是一种富豪士大夫夫人女儿阶级才能享受的。但是呢,这个具体的洗澡作用是为了清洁,像这些士大夫夫人的玩法,其实就背离了洗澡的初衷,不过人家也确实不在乎,毕竟天天十指不沾阳春水,再脏也脏不到哪去,体味十分有限。

不过人家可能确实不在乎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在古代有一些人,因为狐臭的问题所以体味非常重,如果生在士大夫富豪之家那还好一点,就怕生在贫苦之家,那可真是可怕至极,大概率就会因为体味而嫁不出去了。并且其实底层的民众由于经常劳动,使得身体的出汗非常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清洁的话,各种脏的物质经常会堵塞毛孔,久而久之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在风吹日晒的日常劳动中,少女终究会成为村妇一样的人物。

但是世界上确实存在这么一种人,那就是天生不容易有体味,甚至天生体味就很好闻的这种人,虽然听上去很变态,但实际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古代有些女子确实拥有一些比较超凡脱俗的体味,中体味不但不能给她带来灾祸,反而会给她的前途带来光明,对于这种人洗不洗澡其实都无所谓了。

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如果单看影视剧或者小说,可能会误认为古代女性天天洗澡,但真正了解古代女性洗澡有多难后,我们就绝对不会那么想了。

01什么叫洗澡?

那要想说清楚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叫洗澡?有人可能说了,洗澡就是用水清洁身体,这个小孩儿都知道。

但是,古人所说的洗澡,和我们今天理解的洗澡实际上是两回事,如果放在古代,我们今天的洗澡,应该叫“沐浴”,这在《说文解字》中有明确记载:

“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沐”的意思是洗头发;“浴”的意思是洗身体;“洗”的意思是洗脚;“澡”的意思是洗手。所以说,在古代洗澡的准确说法应该叫“沐浴”。

而“洗澡”在古代指的是洗脚和洗手,这就和我们今天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脚是一个概念,所以根据题主的问题,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古代女性“沐浴”的问题。

02洗澡的演变过程

那解决了什么叫洗澡的问题之后,我们再说一下洗澡的演变过程,由于古代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关于古代女性洗澡的记载很少。

那我们就先分析一下,男性洗澡的演变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也可以从中推断出女性的洗澡情况,毕竟女性比男性更爱干净,洗澡的频率只能多不会少。

那对于洗澡也就是沐浴这个问题,以我们今天的理解,只不过是一个搞个人卫生的过程,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但在古代,这却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

比如,远在西周之时,洗澡就已经深入到周礼之中,当时的礼法规定,西周的官员、诸侯在朝见天子,或者祭祀之时,必须要先虔诚的“沐浴净身”,否则就是大不敬。

根据《礼记》中记载,当时的子女,要三天给父母烧水洗一次头发,五天给父母烧水洗一下身体,谁不遵守那他就是不孝。

时间来到汉朝后,汉朝官方规定,每五天给官员放一天假,这一天假不是让官员闲玩或者休息的,而是沐浴假,也就是给官员洗澡的假,这在《汉官仪》中有明确记载:

“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话说这种假,现在要是还有,那该多好啊!不过古时候之所以要放假,主要还是因为洗澡太麻烦了,没有今天的淋浴,只能烧水泡澡,所以浪费时间。

那时间来到唐朝以后,随着经济的越来越发达,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澡堂子,当然了那时候的澡堂子主要是给男人准备的,我们并没有见到,关于女性澡堂子的记载。

03古代著名女性的洗澡情况

洗澡对于古代女性来讲,毕竟是一个比较隐私的话题,所以我们只能知道,几位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洗澡情况,下面我们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来说一下。

首先,我们说一下唐朝时的杨贵妃,当时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唐玄宗特意给她修建了华清池,专供她洗澡使用,据说杨贵妃每天要洗三次澡。

而关于杨贵妃为什么一天洗三次澡的问题,历来有好事者专门研究,有说她有洁癖的,也有说是为了跟安禄山偷情的,反正说法不一,但又都很难站得住脚。

其次,我们说一下慈禧,关于慈禧洗澡的情况,记载可就多了,根据不同的史料记载,基本可以还原慈禧的洗澡过程,总体上说慈禧洗澡是非常讲究的。

慈禧大概每隔两三天洗一次澡,每次洗澡时,她要坐在特制的椅子上,然后由四名宫女服侍,四名宫女按照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部位,这是绝对不能乱的。

宫女首先要把干净的毛巾放入水中浸泡,待毛巾彻底湿润后,再拿出来拧干,然后给慈禧擦拭,慈禧的要求是,毛巾擦拭一次后,必须扔掉,所以每个部位的清洗,都需要浪费多条毛巾。

据记载,慈禧洗一次澡,需要的毛巾数量多达百条以上,并且她洗澡时坐的椅子,也是镶金的椅子,可以说奢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最后,我们说一下清朝灭亡后,在被撵出紫禁城前,那些妃子们最后的疯狂,据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晚年回忆说,虽然那时候清朝已经灭亡了,但那些妃子们依旧非常讲究排场。

妃子们在洗澡时,坐在浴桶里之后,就全由宫女们伺候,无论宫女们累成什么样,妃子们都一动不动,就是要享受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可以说,清朝的灭亡原因很多,但通过洗澡这件小事,一样能看出,清朝已经腐朽到骨子里了,灭亡只是早晚的事。

04古代普通女性的洗澡频率

我们刚说了古代皇家女性洗澡的情况,但她们的洗澡情况,并不能代表古代女性,除了古代皇家以及达官显贵家的女性外,更多的是普通百姓家的女性,她们洗澡时是没人伺候的,更没有那么好的条件。

所以普通人家的女性,在洗澡这个问题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来讲她们洗澡的频率并不高,因为洗澡的成本太大了。

比如,在一些干旱地区,吃水都成问题,怎么可能把那么珍贵的水用来洗澡呢?所以那些干旱地区的女性,有时候一年能洗一次澡就不错了,当然了,这并不妨碍她们定期擦拭身体。

在这里我们以苏麻喇姑为例,据说她一年只洗一次澡,并且在洗完澡后,还会把洗澡水喝了,原因就是她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因为她生活在蒙古区域,那里水源不充足,自然很少洗澡。

再比如,冬天的时候,普通人家的女性,基本上是不会洗澡的,因为在古代,取暖用的柴火,往往都不够,自然没有那么多柴火用来烧水洗澡。

并且在冬天时,普通人家的房间是很冷的,她们更不会洗澡,因为很容易在洗澡后被冻到,如果生病了,古代的医疗水平又不发达,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

不过到了夏天,天气变得暖和了,如果水源充足的话,自然会经常洗澡,毕竟古人也知道讲卫生的重要性,再说了洗澡有多么舒服,谁洗谁知道。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刚刚我们说到洗澡演变过程时曾说过,按照礼法规定,至少五天就洗一次澡啊!那我要说了,在古代有一句话叫“礼不下庶人”。

也就是说,礼法并不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普通人根本不用像达官显贵那么讲究,那些关于洗澡的规定,自然也不会约束普通人。

05小结

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主要受到条件限制,如果条件允许,她们自然跟今天的我们一样,甚至可以做到每天都洗澡,但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只能长时间忍受不洗澡的痛苦了。

古代的女性多久洗一次澡?为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要分很多方面来讲,涉及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

就拿今天来说,南方人喜欢淋浴,北方人喜欢泡澡,泡澡的次数肯定不可能高于淋浴的。

城市里的人洗澡比较方便,偏远山区或者干旱缺少水源的地方洗澡就比较麻烦,所以偏远地方的人肯定没有城市人洗澡频繁。

古代浩大的洗澡工程

有人说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提倡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

这句话出现在先秦时期的《仪礼。聘礼》中,明文规定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可是我们都知道,能够留在史书中的记载的这些小事,不是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而是那些贵族们的生活。

到了汉代时期,有了修沐这一说,而其实就是指汉朝的官员们在上了5天班之后,还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头洗澡,也就是说在当时沐浴是一件比较庄重,也是一件比较高大上的事情。

按照古人的传统来看,在先秦之前以及汉朝时期,可能古代的贵族女性一般都是选择5天洗一次澡,由于没有淋浴,一般都是大木桶撒点花,再放入一些淘米水,香料,由下人伺候沐浴,所以比较排场。

古人洗澡是一个规矩非常多的事情。在礼记中就有记载:

「浴用二巾,上缔下綌出杅,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屦,进饮。」洗澡有多麻烦

所谓规矩非常繁琐,要先准备好两条毛巾,细的擦上身,比较粗的则擦下身,出浴后要站在草席上用热水冲洗一遍,再穿上衣服和鞋子,然后喝点东西,暖胃。

再说当时根本就没有自来水,要由下人去担着桶去水井里打水,如果水井离得比较远,那就更费工夫了,当时也没有热水器,还需要用大量的柴火把水加热。

中国古代从宋朝开始,大量缺乏木炭,煤炭价格更高。

再加上如果是冬天的话,洗完澡之后,根本就没有吹风机这种东西,也没有空调暖气,如果没有足够的烤火措施,洗完澡就就是受罪。

所以别说洗澡,就算是洗头发,在古代即便是一个贵族家庭也要很多吓人,忙前忙后跑来跑去。

所以洗澡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家庭条件次一点的,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洗澡概率较低,穷人能不洗就不洗

所以古人的卫生观念比较差,因为洗澡比较麻烦,不仅是穷人能省就省,甚至连有一些贵族皇帝,一月不洗澡也是常事。

东晋时期的晋元帝,就曾在新春之后,数个月不洗澡,原因是洗澡太累了,直到脑袋实在丑臭的不行了,才洗了一头头发。

因此可以从大概率上看,古人洗澡的频率是远低于今天的,而且普通人家,可能卫生观念比较差,加上家境没有贵族家庭那么好,所以洗澡往往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一般贵族女性如果比较爱卫生的话,可能会选择三天一洗头,5天一洗澡。

夏日另当别论

如果是夏天的话,由于水可以放在院子里在烈日暴晒,到了晚上倒入木桶中,可以达到洗澡清爽的目的。

这种极为节约成本的洗澡方式,对于古代的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他们夏日频繁洗澡的一个理由,同时也因为夏天比较炎热,这种办法也可以起到解暑的目的。

当然如果是生活在河边的人,也许直接下河游泳就算作洗澡了,所以夏天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应该都是可以频繁洗澡的,当然这种洗澡只是用水过滤一下而已。

就像淋浴这种洗浴方式,在北方人的心中,根本就不算洗澡。

即便到了古代的清朝时期,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伺候夫人小姐的丫鬟们,他们本身就代表着贾府的形象,肯定是和普通家庭不一样的的女性,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洗头次数也只是一月一次而已。

所以我们更可以推测当时的普通平民百姓家中的女子,会多久洗一次头发呢?更别说洗澡了……

至于会不会有很大的味道,那不是废话……,但是如果相处久了也就不闻其臭了,就像进入厕所最臭的时候,只是你刚进去的时候,大家都臭,呆久了也就没有感觉了。

所以,凡事习惯就好…

中世纪欧洲不提倡洗澡

值得在一起的是在欧洲的中世纪,那里的人做得更绝,他们以不洗澡为荣,他们提倡不洗澡,原因也就跟我们上面所说的一样,不是贵族,不是贵族人家在冬天根本就没办法进行洗澡大工程。

而且当时的医生普遍相信洗澡会降低免疫能力,所以人们尽量不洗澡,能做的只是用干布擦脸,勤换内衣,小心的洗头。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臭闻名于世,伊丽莎白但是当时洗澡最勤快的女人了,也不过是1月一洗澡,他们为了掩盖体臭,唯一的办法就是勤换衣服,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发明了香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