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慈禧太后46岁那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终日懒散犯困,还总觉得恶心想吐,喜欢吃酸的,而且肚子一天大过一天,明显就是怀孕的症状。这可把太医们难死了,守寡20年太后竟然怀孕了,无论如何也无法把这事宣之于口,那可是杀头的罪了。太医们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说自己医术有限,无法诊断出病因。
这时,有人就举荐了一个叫薛福辰的江南名医,薛福辰一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能当名医的,也不是傻子,太医们怕掉脑袋,他们也怕掉脑袋啊。
薛福辰便说:“太后只是为国操劳,心力交瘁,气血阻滞,积于腹中,宜行气通络,气血一旦通畅,凤体便可安康。”
既然这么说了,那就开药让气血通了呗,薛福辰却说:“但草民的这个方子,是草民的祖传秘方,不能让别人看到,必须草民自己抓药、配药才行。”
太后的药方,一向都是要太医院的太医们一起看过,用药、用量都是需要斟酌的,怎么能不让别人看呢?
没想到慈禧却同意了,为啥?慈禧生过孩子,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被其他人看到了,就知道这是堕胎药了。
果然,太后吃了薛福辰的药后,“病”就好了。而薛福辰怕日后被慈禧灭口,慈禧好了之后就带着全家老小逃命了。
这是野史《闻尘偶记》中有关慈禧后宫生活的记载,民间便有了很多关于慈禧宫闱的各种传说,有说慈禧在宫中豢养了不少俊美的男宠,有说安德海、李莲英之所以受宠,是因为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太监,而是没有yan割干净的男人,与慈禧有染。
尤其是李莲英,经常在半夜进入慈禧的寝宫,一去就是大半个小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不然,李莲英长得这么丑,凭什么被慈禧宠了三十多年?慈禧在46岁怀的就是李莲英的孩子。
慈禧、李莲英的影视剧照
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著书的作者,对慈禧的专权和贪权误国不满,故意编出这样的故事要来恶心慈禧的,误导民众认为慈禧这人不仅误国误民,还水性扬花。当年确实是薛福辰治好的慈禧,但他并没有逃跑,后来还升为顺天府尹,做过督察院左副都御史。
而李莲英和慈禧有染也完全是杜撰来的。
首先,李莲英是7岁入宫当太监的,会去当太监的都是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又没什么特权,凭什么李莲英会成为那个漏网之鱼?
其次,也太小看了清宫的太监检查制度。宦官并不是清朝才有的,到清朝时已经有一套系统的严格的太监制度,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对所有的太监进行定期检查。假太监是无论如何也混不进宫的,一旦发现有没有yan割干净的,就会进行后期处理。
第三,即使没有yan割干净,也是yan割过的,就不是个正常的男人,如何能与女人发生正常的关系?对于太监来说,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无后。如果真的能与女人发生正常的关系,李莲英估计早就偷偷与别的女人生下孩子了。
所以要说李莲英与慈禧有染,实在是太牵强了。太监的本职工作,就是伺候主子,让他们吃好、喝好、玩好,让他们过得舒心。那太监长得好不好看,对主子来讲并不重要。慈禧找的是伺候他的人,又不是找的情人,哪在乎他长得好不好看?
关于李莲英的长相,因为在19世纪末国外的照相技术就传到中国了,看照片就知道了,确实长得很不怎样,和《宫女谈往录》中德龄公主的描述是吻合的:“一张赭黄脸,高高的颧骨,两颊略长,肿眼泡子,眼睛微合,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
李莲英真实照片
而且李莲英也不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入宫就平步青云。他7岁入宫当了太监,到17岁才被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御前当差,当时安德海正受宠。后来安德海恃宠而娇,膨胀过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在济南正法。连一同当差的李莲英也受到了牵连,被革去八品顶载,罚俸一年。
安德海一案,对李莲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他在宫里,事事小心谨慎,低调做人。直到二十五岁那年,他才开始走运,从此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所以李莲英之所以能获得慈禧的喜爱,肯定不是靠颜值,而是靠的才华了。那李莲英有哪些才华呢?
三大绝活,无人能替李莲英有三大绝活。
第一个是梳头,人称“小篦李”,也是民间传说他发迹的原因。有人说他听说慈禧很爱梳妆打扮,特意去青楼学的梳头的手艺。
这应该不太可能,慈禧毕竟是一个掌权者,掌权者多数都是十分庄严的,怎么会允许自己打扮得像个青楼女子呢?
他的梳头师傅其实是一个姓刘的老太监,这个太监是专门伺候慈禧梳头的,手艺很好,慈禧也非常喜欢他,这个人还十分的谦逊,为人和和气气,不会因为慈禧喜欢他,而目中无人,宫里的人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刘老太监在宫里的为人处事态度,对李莲英的影响非常大。
后来这个老太监退休了,李莲英就接了刘老太监的衣钵,给慈禧梳头。李莲英梳头的功夫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说他梳头,不管多乱的头发在他的手上都会变得服服贴贴,而且不掉一根头发,这就成了他的绝活。
李莲英给慈禧梳头剧照
第二个是按摩。李莲英的按摩技术非常好,无论是力道还是位置都拿捏得十分准确,慈禧非常享受李莲英给他按摩。
第三个是讲故事。为了能让主子开心,李莲英把从民间听来的各种评书讲给慈禧听,他讲的故事并不是照搬,而是经过加工,还加上了表演、口技等,表演得惟妙惟肖,跟咱现在听小岳岳的单口相声差不多意思,每次都能把慈禧逗乐。
低调做人,恪守本分李莲英从二十五岁开始发迹,这一年他被赏戴六品顶载花翎。
二十七岁,三逢喜事,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还被赏戴四品顶戴花翎,同时加赏貂皮马褂。到这里,他其实已经坐到了太监天花板的位置了,因为清朝皇家祖制,“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
结果没想到,在他四十七岁的时候,慈禧居然为了他破了皇家的祖制,赏他正二品顶戴花翎。
细数一下,历朝历代的宦官,有哪一个太监获得如此大的权力不在宫中横行霸道,目中无人?安德海不就是如此吗?眼里除了慈禧,其他的人,包括恭亲王奕訢、同治皇帝、慈安太后都不放在眼里。
但这李莲英却懂得引以为鉴,只敢在宫外横行霸道,大肆敛财,在宫里也就敢凶凶那些小太监小宫女,对其他人丝毫不会越矩。
就拿1886年,他以监军的身份被慈禧派去巡视北洋海军这事儿来说,这也是李莲英一生所做的最大的事。一般人得了这个差事,那不知道要怎么个狐假虎威呢,李莲英却知道这差事一个当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情,太监出宫本身就是违背祖制,更何况是去当监军,那就是让太监去干政了。
所以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老佛爷派我去,其实是让我给恭亲王端茶倒水,好好伺候他的。于是,他当监军的那段时间,除了每天跟在恭亲王后面,给他端茶倒水,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多人想要去贿赂他都没有办法。
果然,后来他就因为这件事情三次遭到耿介官员的弹劾,因查李莲英没有做什么任何越矩的事,就都被慈禧驳回。想一下,如果李莲英像安德海那样,估计早就死无全尸了。
处世圆滑,深得人心慈禧身边的太监杀了一波一又波,而李莲英之所以能获得慈禧独宠几十年,肯定需要双商在线的。李莲英很会察言观色,跟在慈禧身边几十人,基本上把慈禧给研究得透透的,他特别知道怎么讨慈禧欢心。
慈禧六十大寿时,在颐和园游玩,李莲英为了哄慈禧开心,给她安排了一个放生鸟鱼的节目,慈禧打开鸟笼、鱼篓时,鸟儿鱼儿四散逃出,但没过一会儿,鸟儿和鱼都纷纷回来了,不仅慈禧觉得奇怪,陪在一旁的人也觉得很神奇。这时,李莲英赶紧上前跪道:“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鸟鱼都舍不得走呢!”慈禧听了非常开心。
其实这些鸟和鱼都是李莲英刻意训练的,就是先让它们饿一天,放走他们后再在笼子里放上食物,饥肠辘辘的鸟鱼走后又回来寻找食物,久而久之条件反射就都会回来了。
总而言之,李莲英之所以能在慈禧身边独宠三十多年,是颇下一番功夫的。慈禧再怎么强硬,她纵然有千般万般的不好,终究还是一个年轻就守寡的孤独女人,身边难得有一个可心的人可以给自己解解闷,排解排解压力,时间久了,两人的关系其实已经超越了“主仆”关系。
参考资料:
《闻尘偶记》,文廷式著
《大太监李莲英》,雅瑟、王牧编著
《慈禧太后》,徐彻著
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李莲英丑不丑,幸好清末已经有照相机了,先发两张李公公的真人照。
照爆完了,当然你拿电视上的小鲜肉标准衡量的话,那肯定就是差评了。
但当年在清末的时候,这样的长相是非常稀松平常的,
好了,今天先扒一下李公公的生平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他为什么会受宠。
李莲英,进宫前叫李进喜,1848的那年出生在了顺天府的大城县,那时候还是道光朝,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据说他的祖籍是山东齐河人。八岁的时候就净身入宫。这但凡是入宫的一般都是家庭条件很差的,几乎活不下去的人家的孩子,据说呢老李哥们四个,他行二,老爹呢是也没啥本身,庄稼主穷的叮当响,家族里有个老叔没孩子,他爸直接把李莲英过继给了他老叔,但好日子不长,老叔就死了,老爹带着他们去了北京开始的北漂生活,在这个档口,据说学习了一门手艺,便是理头梳头,自古以来,河北就因为地理环境等原因,就出太监,很多河北的尤其是河间那边很多人家都把孩子送进宫,这不,李莲英他们村也有个太监叫沈兰玉,借着这层老乡的关系,李莲英也干了这个行当,开始机会还不错,最开始分配工作,他先是到郑亲王端华府当了太监,后来来了机会在十三岁那年,他被郑亲王府保送进了皇宫,摇身一变成了大清朝的太监正式工。但是小李进宫后,和其他的小太监一样,先从基层干起,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一直干了三年,这三年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刘老太监,他是专门伺候后宫慈禧梳头的,这个老太监特别得宠,归根结底还是他悟性好从来就是非常有礼貌斯斯文文的,待人无论对上还是对下都非常温和,伺候人也得体,恰到好处,天天儿脸上笑呵呵的,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做人谁不喜欢。就这样小李遇到了好老师,从做人到做事上都被影响。比如有一次实实在在的给小李上了一课,他亲眼目睹老太后对刘老太监说:忙和一天了下去吧,让她们给你沏口茶喝吧!刘太监连连在地上请安,忙说“奴才可不敢,奴才可不敢!”小李明白了,太后越给脸,他越要谦虚小心才是。
就这样。三年后的某一天,刘老太监病了不得不退休了,此时十六岁的小李成功上位。调到了长春宫慈禧跟前专门伺候梳头照顾起居,这时候他的名称就是小李子。还不是李莲英。
好了这个时候小李子的顶头上司慈禧爆照时间到了。
小李子利用在师傅那里学习的真传,兢兢业业把梳头的本职工作做的风生水起,做人也全面像师傅看齐,在加上他天资聪颖,比如有一次事件就完全凸显他的聪明。
有一次慈禧看戏。由著名演员杨小楼登台,这下把老佛爷给看开心了,戏演完了谢幕后慈禧召见杨小楼。打算赏赐些东西给他,杨小楼一听乐了赶忙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墨宝给奴才。”慈禧一听趁着高兴,便让小李子拿来笔墨纸砚。举笔一挥,就是一个“福”字。写完后站在一旁的王爷,悄悄地附耳说到:“这个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呀!”杨小楼一看也尴尬了拿个错字回去肯定遭人议论,这不拿吧那肯定是欺君之罪了,这个时候杨小楼是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就冷住了,慈禧太后这边呢其实也不好意思,既不想她也不想让杨小楼拿回去她写错的字,这样太露怯了 可身份在这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这个时候旁边的小李子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明白过劲来了连忙磕头:“老佛爷您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太后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哈哈大笑着说:“好好好,隔天再赐给你吧。”就这样,李莲英化解了尴尬的气氛。其实这样的例子多的数不胜数。
终于在同治十三年,二十六岁的李莲英升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人干过三十多年都不一定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只用了十七年。光绪五年,李莲英又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老领导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李莲英在三十一的时候,就已经大内总管大太监平起平坐了。光绪二十年,四十六岁的李莲英再次被赏戴了二品顶戴 这在太监中是天大的恩赐了。在大清祖上有制度,防止太监干政所以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而慈禧却为了李莲英打破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慈禧与李莲英一共生活了几十年,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形成的感情肯定是非同一般。
虽然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手腕极强、心黑手黑的统治者,但你不要忘记了,同时慈禧也是一个女人,女人有的弱点她都会有。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人一直在换,但始终没换的便是善解人意的能说会道的李莲英了。从旁人的回忆录中得知(太监刘兴桥),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微妙,也十分深厚,在这些太监中能解开慈禧的烦恼,能服侍好她的也只有李莲英了。太监刘兴桥还回忆说:“每天的三顿饭,早晚和起居,他俩一块伺候慈禧太后,他遇到很多次慈禧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后花园遛弯去!更甚者慈禧太后有时候还把李莲英叫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 养生之道,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李莲英和慈禧大玩cosplay。
所以从这些证人的回忆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晚年慈禧在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了。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因为李莲英满足了慈禧对太监的所有“幻想”,所以说,对于慈禧来讲,长得丑不要紧,关键是要能干、会伺候人,还得聪明机灵、处事圆滑,而李莲英恰好符合这些特点。
李莲英画像
由于照相机的发明,使我们看到了,这位晚清时期,最有权势的总管太监容貌,通过照片我们发现,李莲英是个肿眼泡、厚嘴唇,并且颧骨很高,还有一个长下巴的太监。
以今天的审美观点来看,李莲英自然长得不怎么好看,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可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来评判100多年前的人。
回到清朝时期,我们通过观察清末的老照片,可以发现,那时候的人们,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长得都不怎么好看,特别是宫中的那些嫔妃、宫女和太监们,基本上没有发现好看的。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与清朝的制度有关,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防止出现前朝皇帝那种沉迷美色的现象,在为皇帝选后宫嫔妃以及宫女时,并不是以貌取人。
慈禧剧照
对于清朝来讲,出身远比样貌重要,而那种眉清目秀的女子,特别是带着妖媚之气的女子,往往在第一轮就会被刷掉,根本没机会进入宫中接触皇帝。
所以说,清朝的那些嫔妃和宫女,长成那个样子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同样,在选择太监时,也不会选择太过好看的太监,所以说清朝后宫中的男女,长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德行。
而现在的电视剧中,那些宫中的人,都美丽动人、秀色可餐,这与史实是不符的,对于慈禧来讲,从她进宫开始,就没看到过什么好看的太监。
有句老话说,看习惯了就顺眼了,所以慈禧见所有太监都是那个德行,自然也就不会太在意长相问题了,并且在慈禧眼中,没准李莲英还是一个帅哥呢!
李莲英照片
因为,在清朝时期,照相机并没有美颜功能,所以照出来的相片有可能比真人磕碜很多,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证件照,未必与本人多像,也未必多好看。
另外,慈禧选的是总管太监,并不是选老公,就像今天公司招新人一样,容貌虽然算一项,可关键是要有实力,要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
对于慈禧来讲,虽然她掌控着晚清的真正权力,可她同样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人,而李莲英却非常善解人意,据说在安德海死后,只有李莲英能化解慈禧的烦恼。
比如,李莲英在年轻时,听说慈禧喜欢梳头,就特意请假,跑到当时的八大胡同中,找最会梳头的窑姐儿,学习如何梳头,等一切娴熟后,自然成了宫里最会梳头的人。
李莲英陪伴慈禧出行
再比如,慈禧有一次过寿游玩颐和园时,李莲英特意为慈禧准备了一个放生节目,当慈禧将鸟笼、鱼篓打开后,那些鸟儿和鱼儿离开不到一分钟就又回来了,这时候李莲英高声大喊:
“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
慈禧一听自然非常高兴,随即大大地赏赐了李莲英,而实际上,这些鸟儿和鱼儿,都是李莲英提前训练好的,也就是先饿上一天,然后在鸟笼和鱼篓中,放入吃食,吸引它们再回来。
李莲英陪伴慈禧出行
所以说,李莲英讨好慈禧的方法非常多,可以说是挖空了心思。那李莲英就这点拍马屁的功夫吗?当然不是,李莲英在关键时刻,还能缓解慈禧的尴尬。
比如,一次慈禧在观看京戏时,非常高兴,就把名角杨小楼叫到身边夸奖一番,这个杨小楼也是一个会顺杆往上爬的主,见慈禧高兴,他就跪求慈禧赐他一个“福”字。
慈禧自然是答应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慈禧高兴过头了,她写的“福”字,竟然多了一点,这可就尴尬了,杨小楼也是吓个不行,冷汗直流。
李莲英照片
因为,如果杨小楼把这个错别字带回去,很容易遭人非议,如果当场指出错误,又会惹怒慈禧,似乎怎么做都不合适。此时,李莲英立即站出来说:
“老佛爷万寿无疆,福如东海,老佛爷的福,肯定比所有人都要多一点!”
李莲英的话,瞬间让尴尬无比,紧皱眉头的慈禧眉开眼笑,而杨小楼也顺势对慈禧说:
“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就这样,慈禧收回了这个错别字,杨小楼也解决了被杀头的危机,从中不难看出李莲英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多强。
那慈禧自然对李莲英宠信有加,慈禧在1894年(光绪二十年),特别赏赐46岁的李莲英,戴二品顶戴花翎,这又是一个特别的殊荣。
因为雍正曾规定,太监的品级要以四品为限,所以说慈禧对李莲英的赏赐,已经突破了祖宗的规矩,有清一朝的太监,除了李莲英,谁还获得过这种殊荣?
慈禧与李莲英剧照
但不管慈禧如何宠信李莲英,李莲英都时刻保持着低调,从不恃宠而骄,这又给慈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比如,有一次慈禧派李莲英,跟随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时,李莲英衣着朴素,永远站立在醇亲王身后,从不发表任何建议,并且绝不私下与任何文武官员见面。
这种从不锋芒毕露的行为,与之前的安德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因为李莲英的这种低调行为,更是让慈禧觉得放心、开心。
那李莲英除了上面的那些特点之外,为人还非常圆滑,懂得给自己留后路,当时人人都知道慈禧与光绪不对付,看不起光绪,可李莲英却时刻尊重光绪。
慈禧与李莲英剧照
比如,在李莲英陪同慈禧与光绪西逃后返京时,光绪由于不受待见,自然什么都是比较差的,非常凄惨,李莲英在服侍慈禧睡下后,特意跑到光绪那里探望。
结果李莲英发现,光绪竟然连被褥都没有,当时恰好是隆冬时节,李莲英见光绪冻得无法入睡,直接跪地抱着光绪的大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随后就把自己的被褥送给了光绪使用。
光绪自然非常感动,甚至在后来,特意说过:
“若无李安达,我活不到今天。”
也正因为李莲英身上的诸多优点,使得慈禧非常信任李莲英,并且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了主仆之间的身份限制。
比如,根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
慈禧和李莲英,在每天三顿饭和早晚起居时,要么相互派太监问候,要么当面问候。而慈禧在西苑、颐和园居住时,还经常去找李莲英,并对李莲英说:
“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
除了这些,慈禧还会把李莲英招到寝宫之中,谈一些黄老之术的内容,并且经常畅谈到深夜。从中可以看出,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已经超越了主仆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两个相互信任的“伴”。
慈禧照片
所以说,人长得丑并不要紧,就像我们选择朋友一样,我们更注重的是内在,而不是谁好看就选谁当好朋友,那慈禧当然也同样如此。
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8岁的李莲英正在做手术,下体剧烈的疼痛,让他昏了过去。阉割完成后,李莲英躺在床上,3天没有喝过一口水,只能忍着,3个月没有下床,一年后活下来的李莲英,成功入宫。
李莲英从小就比较机灵,家里有六七十亩地,不缺钱不缺粮,不缺劳动,他去当太监,有一种传奇的说法:有一位算命先生说李莲英命太硬,克家人,要想避免,一是去当和尚,二是去当太监。结果,李莲英为了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选择去当太监。
李莲英进宫后学了一手盘头发的技术,做到了慈禧的梳头太监,因为梳头梳得好,让慈禧非常高兴,从此离不开他。
你以为李莲英这么容易就能得宠了,那就太天真了,他长得非常丑,但是机灵会说话,专讲慈禧爱听的。
能让他一直得宠的,在慈禧身边待了54年,最重要的有三点:深擅长揣摩慈禧的心思,做事面面俱到、充当慈禧的耳目,掌握宫中的内幕与隐情、懂得审时度势,从不爱出风头。
擅长揣摩慈禧的心思,做事面面俱到在皇宫中,太监是“无根之人”,没有任何的依靠。但是李莲英却不同,他深受慈禧喜爱,是后宫奴才“一把手”,连朝廷中的官员都想要巴结他。
可李莲英却活得很“本分”,谁都不得罪,左右逢源,人人都称赞他,慈禧也夸他“懂事”。在《宫女访谈录》中,当年的宫女回忆李莲英做事面面俱到。
而且李莲英十分明白慈禧的心思,宫人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佛见喜”,因为老佛爷慈禧每次见到他都很开心。
而这也和李莲英十分擅长揣摩慈禧心思和爱好,千方百计的讨主子欢心,会说话有很大的关系。
慈禧60岁生日寿辰时,命人放生飞鸟,谁知笼子没一开,鸟儿们就飞落在一旁的大树上。慈禧一看这是不祥之兆,脸马上沉了下来。
李莲英见此,赶忙上前说道:“老佛爷心怀慈悲,鸟儿们都不舍得离开了。”
慈禧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也知道李莲英在哄自己,便说:“小李子,你这是在耍花招,欺骗哀家。”
李莲英连忙回答不敢不敢,是老佛爷的仁慈让鸟儿折返的。然后又令人去放鱼,结果鱼儿没游多远又折返了,这种“怪现象”的发生,现场的人都禁若寒声,怕触了慈禧的“霉头”。
这时,李莲英又说道:“古来便有驯服飞鸟的事,但从没听说过能够训鱼的,是老佛爷的仁慈,将这些鱼感化了,它们不愿离开,是不想失去老佛爷的福荫。”
慈禧一听这话,非常高兴,命人重赏了李莲英。李莲英凭几句话就能扭转局面,难怪慈禧能宠爱他37年之久,就这反应能力和语言的艺术,一般人拍马屁都赶不上。
充当慈禧的耳目,掌握宫中的内幕与隐情与其他体态臃肿的老太监不同,李莲英身形矮小、消瘦如竹。
走路时,他步履轻盈,几乎听不见声响,这也使得他可以随时躲在皇宫中巨大的立柱后面,偷听官员们、太监们说话,快速知晓宫中的隐情,并让自己做事的时候,能取得先机。
慈禧在同治皇帝病重时,十分担心朝堂不稳,为此每日都惶惶不安。李莲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他看到御医们在一切窃窃私语,就赶忙藏到柱子后面偷听。
这一听可不得了,他一下子找到了把慈禧解决困局的办法。在几个太医的讨论声中,他偷听到同治得的是“花柳病”,这可没办法直接公开。
为此,他特意在慈禧和御医们讨论皇帝病情时,说了一句:“太后,我看皇上这病,跟当年顺治爷的毛病,有几分相似,莫非是天花.....”
太医们一听,“天花”可比“花柳病”强,他们能保住脑袋了,赶忙顺着李莲英的话说:“经过微臣们反复诊断,皇帝极有可能得的是天花。”
李莲英凭借这一句话,帮助慈禧解决眼前的危机。在慈禧与八大臣夺权时立下了大功,让慈禧可以稳稳地掌握住手中的权力,这让慈禧怎么能不重用他宠爱他,甚至为他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
要知道,慈禧最看重的,就是权力,而李莲英最清楚不过。
懂得审时度势,从不爱出风头历史上,在慈禧所用的人当中,无论关系远近,被她杀死的不计其数,连之前她最宠爱的安德海都难逃一死。但是李莲英却与慈禧相伴37年多,深受慈禧的喜爱,还死在了慈禧之后。
除了做事面面俱到、掌握宫中的“隐秘”外,李莲英是一个非常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他清楚的知道,慈禧的界限在哪,他在有了大势力之后,也是从不爱出头,谨慎小心。
安德海因为骄横,身首异处的下场后,这让李莲英从22岁就明白,要摆正自己做奴才的位置,慈禧是一个把权力看得极重的人,十分憎恶身边的人干政。
在一本名为《老太监的回忆.》里,太监信修明曾回忆道:李莲英经常对小太监们说,主人是个老虎,我受恩深重,不可一刻失慎,天恩浩大,性命愈险,吾人不可不慎。
一般宫女犯了什么错误,他基本上很少惩罚,更多的是好意维护,提醒下次不要再犯。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哭得伤心极了,为她守孝100天。
他深知已经年老体衰,再待皇宫待下去也不会有什么下场,讲慈禧赏给他的珍宝,共有七大捧盒全部先给了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感动极了,表示只要李莲英待在自己身边,将会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隆裕太后还拒绝了李莲英去南花园养老的请求,李莲英心里很清楚,他说:我伺候了西太后50年,蒙太后恩典,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我离开皇宫后,要给老太后守孝三年,稍尽奴才一片孝心。
随后,李莲英悄悄离开了皇宫,不再出头露面,不过他晚年生活过得挺好的,最后因痢疾病故。
正是因为如此,李莲英太懂得局势变化了,见什么人说什么,到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跟慈禧简历了超越了一般主仆之间的信任。
慈禧在临死前,也舍不得先一步将他处死,而是顺手带走了光绪。李莲英能笑着活到最后,别说,还真有两把刷子。
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李莲英长得确实很丑,肿眼泡、厚嘴唇,颧骨还很高,但他能干,伺候起老佛爷更是深得其欢心,因此长相丑并不影响慈禧太后喜欢他。
李莲英,是晚清时期清宫中红极一时的太监,原名为李进喜,“莲英”这个名字,是慈禧太后所赐,而李莲英之所以红极一时,也和慈禧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8岁的李莲英被郑亲王端华送到了宫中当太监,自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宦官生涯,而在同治三年(1864年),李莲英遇到了他陪伴一生的人,也就是慈禧太后。
李莲英前后共陪伴慈禧太后五十余年,也是第一个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可以说,在慈禧太后的一生中,李莲英绝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李莲英的长相,着实不好看,甚至用丑陋来形容都不为过,肿眼泡、厚嘴唇,脸上一脸的脓包,高高的颧骨和长长的下巴,整个形象与好看一点都不沾边,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深得慈禧的喜欢和宠爱。
慈禧太后对于李莲英的宠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还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这个祖制,将李莲英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为何李莲英长得这么丑,慈禧太后却那么喜欢他呢?实际上,相对于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上下的功夫,能得到慈禧太后的宠爱,也是情理之中,至于长得丑,看久了也就习惯了。
李莲英之所以进宫当太监,也是因为家里穷的没办法,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谋生路。
李莲英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其父在年轻时,是河间府一代的无业游民,整日里吃了上顿没下顿,若不是他家族中一个远房叔叔认其为子,并给他操办婚事,李莲英的父亲怕是连媳妇都娶不上。
成家之后不久,李莲英的父母举家迁往北 京讨生活,在北京的时候,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即便如此,还是先后生了包括李莲英在内的兄弟四人。
李莲英在家中排行老二,由于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再加上当时河北一代,有不少穷苦人家将孩子送往宫中当太监,最终,李莲英也经过同村人介绍,也走上了这条路。
介绍李莲英的,是同村一个叫沈玉兰的老太监,他在郑亲王端华府上当差,因此,李莲英的太监生涯,也是从端华府开始。
在进端华府时,李莲英刚满八岁,一个八岁的孩子,没来得及体会童年的快乐,就这样被改变了命运,踏上了一条寄人篱下、低三下四的道路。
众所周知,太监干的就是服侍人的工作,同时,太监在那个时代,完全是没有任何人权的,所以,在端华府的日子,小小的李莲英自然是过的小心翼翼,生怕惹主子不高兴,而换来一顿毒打。
不过,由于李莲英年纪小,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那就是学东西很快,再加上他十分机灵,所以,很快受到了端华府上下的认可,这也为他日后能够伺候慈禧太后打下了基础。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李莲英受端华府保举和推荐,被送往皇宫当太监,在景仁宫当了几年差后,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被调到了长春宫。
而长春宫的主人,正是慈禧。
此时的慈禧,已经贵为太后,同时,由于发动了辛酉政变,慈禧逐渐掌握了大权,虽说同治帝已经亲政,但是说了算的,还是慈禧太后。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随着慈禧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其性情也逐渐变得喜怒无常起来,尤其在同治帝后期,整个朝政,完全处在慈禧太后的掌控当中,因此,服侍她,就成了一个十分艰巨和危险的事情。
在李莲英之前,曾经有一个太监深得慈禧的宠爱,这个人就是安德海,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立有大功,借此机会,很快成为了慈禧的心腹。
但之后,安德海就开始恣意妄为起来,不仅干涉朝政,还大张旗鼓地整了一出“太监娶亲”的闹剧,其所作所为,让朝中大臣对他极为不满。
同治八年(公元1869),安德海为达到出宫游玩以及敛财的目的,向慈禧申请前往江南采购龙袍等物,以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在得到慈禧的同意后,安德海便趾高气昂的离开了北京。
但这次出京,也是安德海的死亡之旅,清朝初期,为防止太监干政,定下了太监不得出京的祖制,因此,在安德海无比风光的行至山东德州境内时,被早就对他愤恨不已的巡抚丁宝桢,以“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为罪名,在山东济南将安德海正法。
安德海事件,让李莲英极为震撼,一个当红的太监,就这样说杀就被杀了,这让李莲英明白了一个终生受用的道理,那就是时时刻刻要谨记自己只是一个奴才,低调才是活命的根本。
所以,在往后的岁月里,李莲英把这条准则放在首位,在伺候慈禧上,他处处小心,并挖空心思地讨慈禧太后的欢心,据传,他为了给慈禧太后梳好头发,还特意找到一个善于梳头的窑姐进行学习,只为更好的伺候慈禧太后。
随着侍奉慈禧太后的时间越来越长,李莲英也对这个大清朝权力最大的女人越来越熟悉,甚至可以说,他对慈禧太后的熟悉,胜过对自己,无论是吃喝拉撒,还是眼神动作,李莲英总能在慈禧太后还未开口时,就能知道她想要什么。
比方说,有次慈禧太后过寿诞,饭后去游颐和园,李莲英提前为慈禧太后安排了一个小节目,就是放生鸟鱼,对于这个小节目,慈禧太后十分高兴,毕竟到了她那个位置,还是比较信这个的,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当关着鸟鱼的笼子被打开后,鸟鱼一哄而散,但没过多大会儿,这些鸟鱼又回到了笼子里,这个时候,李莲英高声说了让慈禧太后十分受用的话。
“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
是不是很神奇?包括当时的慈禧太后,也是十分惊叹,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李莲英的一个小把戏而已。
在慈禧太后到颐和园之前一天,李莲英已经在准备这些事情了,他把鱼鸟关在笼子里,饿上一天,而在慈禧太后将鱼鸟放生后,李莲英用提前准备好的食物吸引这些鱼鸟重新回来吃,所以,就会呈现“鱼鸟回归”的神奇景象。
说出来其实很简单,但不简单的,是李莲英的心思,若是有一个人能为自己花这么多心思,那么换谁心里都会有一些感动,慈禧太后也是人,自然也不例外。
而这件事,只是李莲英侍奉慈禧太后几十年里,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而已,做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容易,但做每一件事都让对方感动,那就难了。
但李莲英做了,并且还十分完美地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把慈禧太后放在第一位,所有事情都以她为中心,干什么都想着她会不会高兴,会不会开心,长此以往,慈禧太后怎么能不喜欢?
要知道,无论慈禧太后再位高权重,但她首先,是一个女人。
既然是女人,那么女人的情绪和心思,她就会有,而李莲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投其所好,才能让慈禧太后喜欢和宠爱。
当然,如果仅凭花点这种小心思,可能一时半会能让慈禧太后喜欢,但也不能保证李莲英几十年长红不衰,要知道,李莲英毕竟是在宫廷之中,所面对的人和事,要复杂得多,一时的受宠,说明不了什么,而长红不衰,一直都受宠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李莲英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极为独特的处世之道。
首先,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低调
前文讲过,李莲英在眼睁睁看着安德海惨死后,明白了摆正位置的道理,同时,他从这件事中,也明白了低调的真理。
在李莲英深受慈禧太后宠信时,朝中对他的弹劾也与日俱增,有人弹劾他买卖官职,还有人弹劾他广植私党,总之,几乎是每一天,都有弹劾他的奏折送到了慈禧太后面前。
对于这种情况,李莲英从未在慈禧太后面前提过,依然一如既往地侍奉慈禧,仿佛弹劾的不是他而是别人,这一点,就让慈禧太后十分欣赏。
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派总理海军衙门的醇亲王前去检阅李鸿章的北洋新军,当时李莲英正值如日中天,再加上醇亲王害怕慈禧猜忌,因此特意申请李莲英一同检阅,在慈禧太后批准后,李莲英便跟随醇亲王前往直隶。
按照李莲英的地位,以及慈禧亲自对其委派,理应是与醇亲王平起平坐,但到了直隶之后,每逢醇亲王接见文武官员,总会看到李莲英恭恭敬敬地站在其身后,手里捧着醇亲王的旱烟杆,随时随地的为醇亲王点烟、倒茶,丝毫看不出来“钦差大臣”的模样,反而更像一个仆人。
同时,在每日公事结束后,李莲英总是第一时间回到住处,不见任何访客。
因此,在醇亲王回京复命时,有大臣想弹劾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但在找了一圈证据才发现,李莲英还真的是没做过这种事情。
这件事,让慈禧太后对李莲英更是赞赏有加,也更加的信任他,因为她知道,李莲英是一个知道分寸,也明白孰可为孰不可为的人,这就是李莲英的低调保命之道,正是他深刻的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多要保持低调,才会让慈禧太后喜欢他。
其次,不得罪任何人。
李莲英的地位,来源于慈禧太后,正是慈禧太后的宠爱,才有了李莲英的无限风光,但李莲英对于慈禧太后之外的人,也能做到不得罪,甚至能帮助就帮助的程度。
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西逃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便启程回京,在行至保定时,刚好天黑,因怕慈禧赶路过于劳累,所以一行人就张罗着住下。
作为慈禧太后,虽说是逃亡,但吃穿用度也十分讲究,铺得盖的极尽奢华,当时正值深秋,保定的夜晚已经很冷,但这对于慈禧太后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光绪帝,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在安顿完慈禧后,李莲英前去探望光绪帝,只见光绪皇帝被子很薄,冻得直打哆嗦,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马上将自己的被褥拿过来,为光绪暖热后,才伺候光绪帝睡下。
这件事,让光绪帝对李莲英十分感动,事后回忆此事时说到:““若无李安达(对太监称安达,是一种尊敬的意思),我活不到今天。””
我们都知道,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这李莲英肯定也明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对光绪帝有丝毫的不敬,反而依然侍奉得还很到位,这种不得罪所有人的做法,也是李莲英能长红不衰的保证。
最后,随机应变能力强。
慈禧太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欲强,同时,也十分的喜怒无常,可能因为一句话,就会翻脸,也会因此杀人,但李莲英总能化解这种危机。
有一次,慈禧太后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对这个演员十分满意,所以就将其召至面前,要对其赏赐一些东西。
杨小楼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便求慈禧赏他一幅字,当时慈禧太后的心情不错,也就答应了他这个要求。
但事情坏就坏在这幅字上。
慈禧太后写的是一个“福”字,但不知道是她忘了还是怎么着,在“福”的左侧,多写了一点,也就是写了一个错别字。
杨小楼看出来了,慈禧太后也看出来了,但谁都没法说。
慈禧太后说了,就是承认自己写了错别字,而杨小楼说了,那就是死罪,嘲笑慈禧,不要命了?
这时,李莲英上前一步,恭敬的说到:
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这时,杨小楼也回过味来,连忙叩头说到,太后这是万人之上之福,自己乃是一介草民,实在是不敢消受。
借这个当口,李莲英将这“福"收了回来,而慈禧太后也顺水推舟的说改天再赏,一场尴尬,就这样被李莲英化解。
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李莲英在几十年的宦官生涯中,练就而成,这种技能,帮助慈禧太后解决了很多问题,也是李莲英最大的王牌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病逝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在操办完慈禧太后的丧事后,这个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李莲英,也在次年,也就是宣统元年,离开了他生活五十多年的紫禁城,并在1911年3月去世。
后记:
关于李莲英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后海附近被暗杀,有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总之各种说法都有。
而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则表示,其祖父是死于痢疾,但李莲英死的时候是在当年的三月,这个季节痢疾一般是不会发病的,因此,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尤其是李莲英的坟墓在后来被破坏,在其棺椁中,只有一颗头颅和一根辫子,并没有身躯,这就更让李莲英的死因成为谜团。
小结:
李莲英是晚清时期,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深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并因此飞黄腾达,虽说长得很丑,但却并不影响慈禧太后对他的喜欢,究其原因,无非几点,一是他将慈禧太后视为第一位,所有事情都以慈禧太后为主,因此就会让身为女人的慈禧颇为感动,二是他时刻保持低调,并不得罪任何人,所以才会不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最重要的,是他的随机应变,能够化解很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局面,这几点加起来,构成了李莲英这个“人精”,因此,即便他长得丑,也不妨碍慈禧太后喜欢他。
李莲英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慈禧还那么喜欢他?
李莲英虽然长得丑,但是他特别会伺候慈禧太后,特别会拍马屁,搞得慈禧太后舒舒坦坦的,所以得宠。
1.李莲英因会梳新发型,得到慈禧太后宠信。李莲英本来是个地痞无赖,曾经贩卖过硝磺,被官府抓过,后来又改补皮鞋,因此人送外号“皮硝李”。
李莲英有个同乡,叫沈玉兰,这时候知道慈禧太后正在换新的发髻,但是找不到一个会给她梳新头型的,正好碰到李莲英来拜访他,于是他把李莲英推荐给了慈禧太后。
从此,李莲英对自己下面咔嚓一下,入了宫,给慈禧太后梳头。据说这个李莲英梳头梳的特别好,以至于后来慈禧太后梳新发髻,只让李莲英办,其他人都不行。
所以慈禧太后渐渐的离不开李莲英了,对李莲英宠信有加。
2.李莲英非常机智,善于揣摩慈禧太后的意思,把慈禧太后伺候的舒舒服服的。慈禧老年的时候,好静不好动,李莲英揣摩到了她的心思,所以平时不但自己做事细声细气的,连底下的太监宫女也约束的很好。
比如慈禧太后病了,服食中药,他都事先把温度调的正好再端上来。没有一点差错,非常得慈禧太后欢心。
清朝宫廷规定,太监最高不能超过三品,李莲英竟然被慈禧太后加封总管二品顶戴,算是一个异数。
3.李莲英参与朝政,帮助慈禧太后对付光绪帝和百官。清朝内监本来不得干政,所以清朝没有宦官专权的事发生。这都是清朝吸取了明朝魏忠贤专权的教训。
但是慈禧太后对李莲英非常宠信,以至于李莲英参与朝政,而且给慈禧太后极大的帮助。
首先就是帮助慈禧太后对付光绪皇帝,然后是帮她应付恭亲王,李鸿章等洋务派。后来慈禧太后打压住维新派,也有李莲英的功劳。据说,珍妃被投井,里面就有李莲英的煽风点火。
其次,李莲英在帮助慈禧太后对付洋人上,也出力甚多。就是他联合满清宗室刚毅等,把义和团介绍给慈禧太后,促进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
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往西安逃窜,还带着李莲英,因为慈禧太后已经离不开李莲英了。
有时候李莲英请假了,其他的太监伺候慈禧,慈禧就对他们非打即骂,只有李莲英在的时候,慈禧太后才觉得舒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