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张飞和关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表面看来,都是性子很直的武将,似乎不会耍什么心机,其实不然。
真实的关羽和大家印象中的关二爷差不多,义字当头,义薄云天,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汉大业贡献了全部的力量,乃至于生命。
张飞则粗中有细,看似鲁莽,实际上挺会打算。而这,也是蜀汉灭亡后,张飞的后代安然无恙,关羽满门被杀的主要原因。
具体怎么回事?下面就分别说一说。
张飞一家背后的亲戚关系,足以保得张家在曹魏依然风风光光。张飞挺有运气。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刘备带着两个结拜兄弟跑路,从曹操的老巢逃到徐州。出城的时候,张飞遇到一个捡柴的小娘子,见人家长得漂亮,就抢了。
这小娘子可不是普通的农家女,而是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的堂妹。夏侯家在曹魏,那是首屈一指的名门,夏侯渊和曹操关系特别好,夏侯家是曹家最为倚重的臣属。
咱也不知道如此出身的夏侯小娘子为什么需要去捡柴,咱也没地儿问,反正她的身份就是这样。张飞上一任妻子去世后,续娶夏侯氏为妻。219年,曹、刘争汉中,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夏侯氏还请求好生安葬他。
有这层关系在,曹魏将领不能不给张家几分面子。
而且夏侯氏为张飞生的两个女儿,先后被刘禅立为皇后,张家既是蜀汉的功臣,也是蜀汉的外戚。对于司马昭来说,属于没什么威胁性,又可以用来做门面功夫的存在。
古时的政治家都很明白,想让降臣真真归心,光靠强压是不行的,还得安抚。另有一个好处,是让东吴诸人对曹魏不起抵抗之心。
张飞有两个儿子,张苞和张绍,张苞早亡,在此不提。只说这张绍,非常的会来事。刘禅决定归顺曹魏后,派时任侍中的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着国玺,向邓艾投降。
当时反对投降的大臣很多,刘禅派出张绍,足见张绍是个投降派。之后和刘禅一起到了曹魏都城洛阳,被册封为列侯。再往后,就没记录了,大概没什么值得记的。
关羽后代被灭门的直接原因。关羽后代被灭门,其祸起于襄樊之战。前面提过,219年曹、刘争汉中,其结果是刘备占据了汉中,曹操退回长安。
这个时候,孙权趁曹军势颓,集结大军,准备攻打曹操所占的合肥,曹操急调诸州兵力赴扬州屯驻,意欲阻止孙权北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镇守荆州的关羽看到位于荆州北部、归属于曹操的襄阳和樊城守兵空虚,发起襄樊之战。
此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本和刘备结盟的孙权忽然倒戈一击,关羽败走麦城,头颅都被东吴大将吕蒙的部下割了去,后献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下葬。
这和关家被灭门有什么关系呢?是这样,关羽攻打樊城时,曹操派于禁率领七军来救,立义将军庞德也在其中。后来关羽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活捉了于禁和庞德。
于禁投降,庞德却誓死不降,还大骂了关羽和刘备一通,说曹操威震天下,刘备是平庸之才,宁做曹家的鬼,不做刘家的将。关羽大怒,杀之。他肯定没想到,这为家族覆灭埋下了隐患。
庞德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庞会。263年,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汉。刘禅投降后,他就想杀关羽的后代为父报仇。但关家在蜀汉极有名望,他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没多久,机会来临了。
蜀汉名将姜维假意投降钟会,说动钟会据蜀自立,想借机复国。钟会是个野心很大的阴谋家,本就有自立的心思,很快被说动,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杀害不愿追随他的魏国将领。
不料事情败露,某天他们两人正在商议造反大事,魏将发动兵变,将他们都杀了。
接下来,魏国兵将对蜀汉进行了残酷的报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辜惨死者很多,就连蜀汉原太子刘璿都被杀了。庞会借机找到关羽的后人,满门诛杀。
这个时候,关羽在世的后人也不多了。关羽有两个儿子,关平、关兴。
长子关平和关羽一起遇难,有个儿子叫关樾,关羽兵败后,荆州被东吴所占,关樾的母亲为了避祸,带着他改姓为“门”,自此再没回蜀中,逃过一劫。
次子关兴曾在蜀汉官至侍中、中监军,但也死得早,留下两个儿子关统和关彝。
关统还是蜀汉的驸马,娶了刘禅的女儿,同样英年早逝,无子。
被庞会屠杀的,就是关彝这一支。据说他十分神勇,杀了5、6个魏军,终因寡不敌众,死于乱军中。
张飞和关羽开局类似,结局、后代却大不相同,这都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但千百年后,世间传颂关羽的忠义,张飞却泯然众人了。孰重孰轻,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所以关羽被后世之皇帝供奉起来,而张飞则无人问津。
公元263年,刘禅率领群臣向邓艾投降,蜀国由是灭亡。
那时,张飞和关羽的后代都在干什么呢?一、关羽后人
关羽生有两子,关平和关兴。关平当时一直跟着父亲关羽,镇守荆州,襄樊之战后,又同落入孙权之手,父子俩一起慷慨就义。次子关兴深得诸葛亮器重,年纪轻轻便官至侍中、中监军,不过几年后便病逝了。
关平这一脉,无论在蜀书,还是吴书,都没有任何记录,有可能在江陵沦陷时,其家属被吕蒙关押以来,等到关羽父子就义时,可能一并被杀害了。
因此,关兴便继承了父亲关羽的爵位汉寿亭侯。他膝下有两子,嫡子关统和庶子关彝。等到他去世后,关统继承了爵位,娶了公主,死的也早,无后。关彝便成了关羽唯一的后人,继承爵位。蜀国灭亡后,当时刘禅还没有北去洛阳,钟会和姜维图谋自立未遂,魏军在成都烧杀劫掠,关彝与蜀汉太子刘璿皆丧命于此次叛乱之中,关家的香火就此断绝。
因此,关羽后裔不是为蜀汉浴血奋战而死,便死于蜀国刚亡后的战乱之中,也算是一门忠烈了。
二、张飞后人
很巧,张飞也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张苞和次子张绍。张苞和关兴一样早夭,其子张遵也很忠勇,和诸葛瞻一起阻击邓艾,死于蜀魏的最后一战——绵竹之战。
张飞便剩下张绍这一脉了。刘禅下令投降后,便派张绍等人捧着御玺,向邓艾投降。后来,张绍跟随刘禅共赴洛阳,被曹魏册封为侯。
那么,问题来了,张绍为何没被处死呢?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当时,东吴尚存,如果曹魏杀了主动请降的刘禅君臣等人,那么,东吴唯有背水一战。因此,曹魏为了使得东吴不战而降,必须善待蜀汉旧臣。
其二、张绍的嫡母为夏侯氏,她的来头可不小,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从女。这也许就是天意,早年夏侯氏出城捡柴火时,当时衣带诏泄漏,刘关张三兄弟急忙逃往下邳,张飞在城外顺便就掳走了她。等到公元219年的汉中之战后,夏侯渊战死在定军山,又是夏侯氏出面请求将他厚葬。因此,夏侯氏虽然嫁给了张飞,心还是向着娘家的。
再说,曹魏与夏侯家世代联姻,为曹魏的股肱之臣。即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了曹爽,夏侯霸愤而投蜀,夏侯家也没有因此受到牵连。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曾这样评价夏侯家: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因此,张绍既是夏侯家的外甥,又带头献上蜀汉的御玺,也算是功臣一个。即便是司马炎登基后,仍不忘继续善待夏侯家族。张绍作为夏侯氏的后人,当然是爱屋及乌了,享受晋朝的礼遇了。
结语:蜀国灭亡后,刘关张三兄弟只有关羽后继无人,刘禅投降魏国而得以维持刘备血脉,张飞次子张绍为曹魏开国功臣夏侯家的外甥,加上司马家族也很欣赏夏侯家族。刘禅264年来到洛阳,而司马炎266年登基,因此,张绍因为夏侯家族的恩宠而继续享受侯爵。
平时,粗枝大叶的张飞因为拾了一名夏侯家姑娘而使得香火得以延续,关羽却不愿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而落得全家被杀的下场,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做人留一线,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吗?
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先来理一理张飞和关羽后人的情况:
张飞有2个儿子和2个女儿,分别是:长子张苞,次子张绍,长女敬哀皇后,次女张皇后。长子张苞英年早逝,估计是20多岁时就去世了吧,张苞留下了一个儿子叫张遵,张遵在公元263年随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参与抵御邓艾的绵竹之战时战死沙场。
史书没有记载张遵是否有儿子,再来看张飞次子张绍一系,史书也没有记载张绍的儿子,只知道张绍活到了蜀汉灭亡之后,也就是公元263年之后,张绍还被司马昭封了侯,我们可以从年龄来推断一下,张飞从公元184年跟随刘备出来打天下,到公元221年被杀,跟随刘备征战37年,如果张飞从20岁开始就跟随刘备,那么死的时候就有57岁,实际上张飞去世的年龄应该大于57岁,约在60岁左右。
张飞
张飞在公元200年时意外得到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氏为妻,实际上张飞不止这一个妻妾,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张飞的两个儿子是夏侯氏所生,张苞是英年早逝去世的,都能留下儿子张遵,那么活到公元263年之后的张绍肯定也有儿子,张绍可是在张飞去世后还活了超过42年以上,那么肯定张绍是有儿子的,张绍这一支就是张飞的后人之一。
另外,张飞长孙张遵这一支应该也有后人,如果张飞生于公元161年的话,就算张飞比长子张苞大30岁,那张遵在公元263年也应该有四十七八岁左右,就算张飞比张苞大40岁,张遵在263年也有三十七八岁,所以不用怀疑,张遵这个年龄肯定是有儿子的。
根据上面的推断,张飞的后人应该有两支,一支是长孙张遵这一支,另一支是次子张绍这一支,而且次子张绍这一支在晋朝也做了官。
张苞
再来看关羽的后人,关羽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分别是: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女儿关氏,名字不详。长子关平在公元220年随关羽在襄樊之战大败后败走麦城,随后被东吴军队俘虏,然后一起被斩杀于临沮,今湖北省南漳县。
关羽的年龄一般被认为是在公元160年,比张飞大上一岁或几岁,到公元220年被杀的时候,关羽差不多是60岁,那么关平被杀时多少岁?我们可以推断一下,关羽曾经在公元198年随曹操、刘备一起攻打吕布时,向曹操请求说自己的妻子没有生儿子,要求把秦宜䘵的妻子赏赐给自己,后来曹操没把秦宜䘵妻子赏给关羽,而是自己抢了。
那关羽肯定不会放弃娶妻,以他的身份地位,找个妻子并不难,生个儿子也不难,刘备都是47岁才生下儿子,关平的出生时间一般被认为公元200年,这个也符合常理,毕竟当时关羽已经40岁了,到关平被杀时,关平是21岁,但是,有些地方志认为关平的出生时间是公元178年,那关平被杀时的年龄就是42岁。
张苞与关兴
无论关平是21岁或者是42岁,他应该都是有儿子的,因为古人结婚很早,张飞的老婆夏侯氏13岁就嫁给了张飞,一般结婚都是十几岁,所以关平肯定是有后人的,地方志记载关平有一个儿子叫关樾,这个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是,我更相信关平肯定是有后人,古人很重视香火继嗣的。
关羽的次子关兴也是英年早逝,但继承了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关兴估计也是20多岁就去世了,但是关兴留下了2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关统和次子关彝,而长子关统也是英年早逝,史书明确记载关统没有儿子留下来,而次子关彝则继承了汉寿亭侯的爵位。
关彝后来的结局没有记载,能够找到相关记载的就是下面这条:
裴松之引《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蜀记》是东晋史学家王隐所记载的,王隐还编撰过《晋书》93卷,但王隐的这个记载是孤证,况且这里也没有明确说明钟会到底杀了谁?关氏就一定是关羽后人吗?要知道庞会是庞德的儿子,庞德在公元219年被关羽所杀,关羽要求庞德投降,庞德不愿意,所以关羽杀了庞德,这是战争行为,而不是私人仇恨,庞德不愿意,关羽杀了庞德这是战争惯例,无可厚非。
关羽
庞德死于公元219年,庞德从公元190年就开始跟随马腾,到219年被杀,征战时间有29年,就算庞德20岁开始征战,被杀时也有49岁,就算庞德40岁生下庞会,那庞会到公元263年时已经53岁了,实际上还要大于这个年龄。
庞会的父亲在战争中被杀,如果这也要报仇的话,那当时的仇恨根本报不完,而且是没完没了的,况且公元263年魏军伐蜀时,已经过去了44年,庞会为什么会如此记仇,而且在蜀汉能准确找到关羽的后人,连同时代的《三国志》作者陈寿都搞不清楚关羽的后代,庞会能找到吗?人家陈寿可是蜀地人,所以关于庞会杀关羽后人这条记载,我认为是不可靠的。
关羽的孙子关彝这一支很有可能存活了下来,再加上关平的后代那一支,所以关羽的后代有两支生存下来,并没有绝后。
关平
再来说说蜀汉灭亡后的情况,刘禅投降后,蜀汉灭亡,钟会和邓艾由于巨大的战功开始膨胀起来,首先是邓艾,邓艾擅自分封蜀汉君臣,并且居功自傲,引发了钟会和魏军将士不满,然后邓艾被陷害致死,而钟会却趁机叛乱,钟会的叛乱是一场意外,事前没有迹象表明是预谋,而更像是有感而发的,这是一场意外,钟会本人也是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换句话说,成都引发的钟会叛乱是一场意外,如果没有这事,蜀汉的一些大臣和百姓不可能被杀,因为刘禅投降后,司马昭也好,钟会、邓艾也罢,都是会善待蜀汉君臣的,不可能出现私自报仇的情况,也不可能随意杀害蜀汉大臣,钟会的行为多半是虚构的,或者他杀的只是姓关的一家人,并不能完全断定就是关羽后人。
关羽杀庞德是战争行为,不是私人行为,而且庞会真有这种行为,是会让人所不耻的,当年关羽被杀时,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这已经表明了曹魏政权对关羽的态度,更何况关羽犯的事,没有必要让后人来承担,这是说不过去的。
关兴
张飞的后人确实是被善待的,至少张绍还被封侯,还在晋朝做官,而不见关羽的后人被封侯,这只是一种意外而已,跟关羽和张飞的个人行为没有关系,有人说是因为张飞的两个女儿都是刘禅的皇后,才导致了张绍被封侯,当然有这个原因,张绍毕竟算得上外戚。
张飞的两个女儿都能嫁给刘禅当皇后,而关羽的女儿却只能嫁给李恢的儿子,从这里来看,张飞的家族比关羽的家族更受刘备欢迎,张飞与刘备同是幽州涿郡人,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张飞的家世如何,但有一条关于张飞的记载是:张飞善待士大夫而不体恤底层士卒,而关羽恰恰相反,关羽是:善待士卒而看不起士大夫。
这一点来看,张飞的家族应该是士大夫阶层,而关羽的家族则是底层百姓,再一个关羽是逃亡到刘备的家乡投靠刘备的,家世肯定不如张飞,所以最后刘备选择了张飞的女儿联姻,这也是张飞一族能在蜀汉受到敬重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张绍居高位也能被魏晋封侯的原因,相比较之下,关羽就没有这个待遇,这是关羽和张飞被区别对待的根本原因。
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景耀六年(263年)11月,曹魏派出的18万士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届时兵临城下,刘禅深知无力挽回,便和大臣商量着投降,这边,姜维、邓艾等人不甘心就此放弃便想着复国,最终全部被杀,无一幸免,至此,蜀汉彻底灭亡。
蜀亡后关羽满门被杀,仔细研究有两点原因。
一、表面原因:襄樊之战,庞德被关羽击败,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杀,庞德之子庞会随军伐蜀,蜀亡后,为父报仇杀害。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会猎汉中,曹操大北,上将夏侯渊被刘备军斩杀,汉中全境落入刘备之手。曹操恼羞成怒,下令曹仁与庞德进攻关羽的荆州军。效果曹仁所部被关羽打败,水军被全歼,曹仁无奈恪守樊城,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十里以拒关羽,曹操派于禁率领七万雄师前去增援。效果,关羽引汉水以灌于禁军,水淹七军,威震中原。生擒于禁、庞德,于禁投降,庞德宁死不降而被关羽所杀。
庞德死后,追谥为壮侯。曹操封庞德二子为列侯,曹丕即位后,感庞德忠义,为庞德之子庞会兄弟四人进爵关内侯。正始四年(243年),立义将军庞德从祀于魏太祖庙庭。可以看出来,魏国对于庞德忠义行为是大加赞赏的,在这种气氛下无疑加重了庞会的杀父对头关羽一族的愤恨,所以随军伐蜀后,公报私仇,杀尽关氏一族,血祭父亲在天之灵。
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二、深层原因:蜀国投降魏国,邓艾实行保境安民政策,对蜀国大臣实行优待,关氏一族在是蜀国名誉极大,尽灭关氏,很有可能关氏一族拒绝投降,招致邓艾不满,因而纵容部将庞会的复仇行为
世人挖苦刘禅,原因就是其面临邓艾雄师兵临成都,不战选择出城投降。蜀国在面临邓艾雄师是,朝中大臣就分为投降派与拒降派两派,争论不休。最终刘禅选择听从投降派大臣谯周、张绍的建议,率领太子、诸王、大臣及群臣反绑自己,抬着棺材前去邓艾军营,请求投降。邓艾手持符节解开了蜀国一众人的绳子,烧掉了棺材。
邓艾约束士兵,对蜀国军民秋毫无犯,只管抚慰蜀国黎民。而且将阵亡的魏国士兵与蜀国士兵一同埋葬,以此证明蜀国纳入魏国国界,今后乃一国之民。邓艾的种种做法是十分切合魏国高层的意愿的,因为他们想拿善待蜀国的诚意来说服吴国归降,究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家上策。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大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三国志》
所以,蜀国投降后,邓艾是尽一切措施抚慰蜀国军民。而且关羽在蜀国的职位可想而知,其子孙的在蜀国的威望还是很大的。对黎民都极为抚慰,不行能对声望大的关氏家族痛下杀手,究竟关氏一族也是蜀汉勋贵,贸然杀害关氏一族只能是弊大于利,且庞会只是一小小关内侯,不敢贸然行动。究竟国家利益永远凌驾于小我私家利益至上。可是庞会杀害关氏一族,显然是获得魏国高层的默许的。究其原因很有可能关氏一族,拒绝投降,不与邓艾互助,邓艾恐生变故,便找个复仇理由让庞会屠灭关氏一族。
可是身为“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不仅没被曹魏下杀手,反而和刘禅一样继续荣华,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还是因为张飞背景够硬。
《三国志》中《魏略》记载:
“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为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这段话中包含着两个重要信息,“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这段话交代了张飞妻子和女儿的身份,一个是夏侯渊的侄女,一个是刘禅的皇后。
一,张飞的妻子。《三国志》中记载,张飞一次外出时意外遇见同是外出的夏侯渊的侄女,但当时张飞以为她是平民之女,便将她娶回家。张飞做梦也想不到他当初娶的女子是东汉著名将军夏侯渊的侄女,如果当时就知道夏侯氏身份的话估计张飞还会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娶她。夏侯渊早年便开始跟随曹操作战,一生都对曹操尽职尽责,而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曹操和刘备又是敌对关系,那娶夏侯氏其实就意味着娶敌方重要将领之亲属,这打仗时如果遇到妻子娘家人岂不要兵戎相见?
张飞妻子夏侯氏
早前,两国打仗之时,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难免会有一点为难。可后期在蜀国被灭之时,妻子所带来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当时,为了永除后患,很多蜀国旧臣都被残忍抄家,而魏军将领却顾及张飞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而放过张飞一家,魏国君王还赐其荣华富贵,让他们安享一生。
二,张飞的女儿。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刘禅成了皇后,长女被称为“敬哀皇后”,221年以太子刘禅妃子的身份入宫,223年被立为皇后,是刘禅的第一任皇后。后来,长女去世,幼女便入宫先是封为贵人,后又被晋封为皇后。263年,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张皇后也随之成为安乐公夫人,随刘禅到洛阳生活。两个女儿都是刘禅的皇后,张飞更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刘禅怎么也不能眼看着自己的老丈人被杀吧?所以,不论是看在“敬哀皇后”的面上,还是出于对张皇后担心家人的考虑,刘禅都不能坐视不理。
总结:关羽是因为对刘备过于忠心才如此冲动,以至于惹下仇家,而如今关羽一家被庞会灭门,间接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刘禅。历史上曹操因为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而被后世批判,但曹操对忠心于自己的人也并不曾有所亏待,反观刘备,胜者为王,失败者就要任人宰割,不管关羽以前多么风光,到头来还是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
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提起张飞,大家的印象就是莽夫,没文化,屠夫,头脑简单,只有蛮力,出身低微。
提起关羽,大家的印象就是武圣人,美髯公,风度翩翩,气质出众,一身贵气。
其实完全弄反了。
张飞出身于富裕家庭,家里有良田万亩,专做酒肉生意,平时结交的都是天下豪杰。因此,张飞“善待士大夫而不体恤底层士卒”。
“士大夫”在古代就是上流社会,就是当时的达官贵人。这说明,张飞的出身,注定了他善于结交上层社会人士,比较会左右逢源的性格。
关羽是真正的穷苦出身,而且本身性格比较冲动。当年他就是为了打抱不平,杀了强抢民女的县令,成了被朝廷通缉的杀人犯,然后才亡命到涿郡,认识了刘备。
因此,关羽“善待士卒而看不起士大夫”。
所以,在骨子里,关羽是不喜欢那些所谓的“士大夫”之人的。由于关羽比较能打,成为了刘备的兄弟,地位上升后,关羽并没有融入到士大夫的阶层,而是孤芳自赏,洁身自傲。
换句话说,就是牛逼到没朋友。
在刘备集团内,诸葛亮算是一个核心人物了吧,关羽就不鸟他;黄忠厉害吧,五虎上将之一,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与关羽的前将军并列,关羽说:“不与老将为伍”;孙权厉害吧,一方诸侯,提出要和关羽结亲家,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但是关羽断然拒绝,说:“虎女焉能嫁犬子”。
你看,文臣,武将,一方诸侯,关羽一个也看不上,孤高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
其实这和关羽的出身有关。关羽出身贫寒,又曾经是“杀人犯”,所以,关羽在内心里是有一种自卑感的,在成为蜀国大将之后,关羽选择了孤高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这种自卑。
反观张飞,从小就游走在士大夫阶层,没有这样的心里负担,反而活的更洒脱一些。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刘备选择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婵,成为了皇后,这下,张飞和关羽的身份地位可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同样是桃园三结义,刘备见了张飞,可以叫一声“兄弟”,也可以叫一声“亲家”,双方有了血缘关系,自然是亲上加亲。而刘备见了关于,只能叫一声“兄弟”。
“兄弟”和“亲家”,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而正是由于张飞和关羽不同的性格,出身,地位,让他们后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张飞的后代:一方封侯,做西晋的高官张飞的命是真好,娶了一个好老婆,生了两个好女儿,两代女人,保佑了张家后代平安无事。
公元200年,汉献帝哭着回到了后宫,边哭边说:“真是窝囊,真是窝囊”。皇后问他怎么回事,汉献帝说:“今天曹操居然站在我的前面,接受士兵们高呼万岁”。皇后就给汉献帝出主意,让他写下衣带诏,命董承等人除掉曹操,
事情败露后,刘备和关羽,张飞一起跑路,在逃跑的路上,张飞看见一拾柴女子,长的十分漂亮,就把她掳了去,做了自己的老婆。
好死不死的,这个女子还不是一般民女,她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的侄女,而夏侯家,在曹魏集团内那可是显赫的大家族,因为曹操本来也是姓“夏侯”,和夏侯渊是一脉相承的本家,论起来,他们是堂兄弟。
张飞生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长子张苞,早夭。古人说的“早夭”,一般是指不满20岁就去世的,而古人的结婚都很早,一般13岁左右就结婚了,所以,虽然张苞不满20就去世了,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个儿子张遵。
公元263年,魏军大将邓艾,钟会进攻蜀国,在绵竹山一战中,张遵随诸葛瞻迎战,不幸战死。关于张遵的后代没有任何记载,应该是还没有来得及生孩子。
张苞这一脉,从这里断了。
次子张绍。因为哥哥早夭,所以,张绍继承了张飞西乡侯的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相当于蜀国的丞相,和刘禅的关系也非常好。
公元263年,面对魏国的大军,刘禅决定投降,派出张绍出去和邓艾,钟会议和。投降后的刘禅和张绍被司马昭安排到了洛阳,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张绍被封为列侯,俩人继续过着没羞没臊的快乐日子,什么匡扶汉室,什么蜀国天下,早就丢到爪哇国了。
司马昭为什么会放过张绍,还给他封为列侯?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张绍和刘禅主动投降,司马昭优待俘虏主要是做给东吴看的。当时东吴还没有被灭,司马昭如果赶尽杀绝,东吴一定会誓死反抗,对于司马昭统一东吴不利。
第二,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侄女,虽然不能肯定她就是张绍的生母,但是至少有亲戚关系,夏侯家和曹家虽然已经式微,但是至少大家都是在场面上混的人,面子还是要给一些的。所以,司马昭没有为难张绍。
第三,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张绍就是刘禅的大舅哥,怎么也算是蜀国的皇亲国戚,身份地位不一般。
因此,蜀国灭亡后,张飞的后代,张绍这一脉,延续了老张家的香火,继续在西晋王朝吃香喝辣。
关羽的后代:险些团灭,仅存一支严格来说,关羽并没有满门被杀,他还有一支后代得以延续,就是长子长孙关樾这一脉,他们能够存活下来,也是侥幸。
关羽有两个儿子。
长子关平,长期跟随关羽身边打仗。公元219年,东吴和曹魏掐架,驻守荆州的关羽看到襄阳和樊城空虚,便发送了襄樊之战。
曹操派于禁带领七军三万人前来救援,正好遇到天降大雨,关羽乘船进攻,活捉了于禁和庞德,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是“水淹七军”。其实不是关羽多牛逼,而是老天爷帮忙。
庞德被活捉后,关羽对他进行诱降,可是庞德是个宁死不降的主,还对关羽破口大骂,关羽一生气,把庞德给杀了。杀个降将本来不是多大的事儿,但是对于庞德的儿子庞会来说,那就是杀父仇人。
这为后来关羽后人被害,埋下了隐患。
水淹七军后,东吴背信弃义,偷袭关羽的老巢荆州,让东吴和蜀汉十几年的同盟关系破裂。
这也怪不得东吴,孙权好心好意的和关羽做亲家,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双方结成更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这种事,无论是哪一个有远见的政治谋略家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没想到,关羽一口回绝,还说:“虎女焉嫁犬子”,这让孙权的老脸往哪搁,所以干脆就撕破脸皮了。
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然后“败走麦城”,关羽和自己的长子关平双双被害。
荆州失守后,关平的儿子关樾,被他妈妈带着逃了出去,改姓“门”,然后隐姓埋名生活了下来,也算是为关羽保存了一脉血脉。
次子关兴。
关兴去世很早,20多岁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一个是关统,一个是关彝。关统也很早就去世了,所以,由关彝继承了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的这一年,魏国大将钟会,邓艾攻占蜀国,蜀国大将姜维策动钟会独立,钟会和邓艾,别看都是司马昭派来的,俩人也是各怀鬼胎,钟会弄死了邓艾,魏国士兵发生叛乱。
蜀国都城内是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魏国士兵杀人放火,连刘禅的儿子都被杀了,就在这场混乱中,庞会杀死了关彝全家,算是报了当年老爹被杀的仇。
所以,关兴这一脉,算是断绝了。
总结下来,张飞后代和关羽后代截然不同的命运,还是和两个老哥俩儿的性格有关系。
张飞不是大老粗,反而是玩人情世故的老手,除了讲义气,重兄弟之外,他还善于经营人脉,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
关羽则是忠义有余,人情不足。除了对老大哥刘备忠心耿耿,关羽谁都看不上,谁也不结交,更不会玩合纵连横,只是凭借一腔勇气。关羽在世的时候,还有刘备罩着他,关羽一死,关家就成了孤儿寡母,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
蜀亡后,张飞一家安然无恙,但为何关羽满门被杀?
蜀亡后,张飞与关羽家人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事儿说起来就长了。
01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情败落,惹怒了曹操。曹操一般不发火,发起火来不是人,所以卷入事件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跑路了。
(后来关羽被曹操所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为剧情需要忽略此节)
这一天啊,天气热,刘备与关羽喝了点小酒,由于疲累就在客栈午睡了,吩咐酒性正浓的张飞自个儿玩去,但是不要惹事。
张飞一脸的郁闷,这酒性刚上来,大哥二哥却打了退堂鼓,非常非常地憋屈,好比脱了裤子准备愉快的玩耍,对方却说游泳池清洁不开放,太扫兴了啊!
张飞窝着一肚子火,骑着马一阵狂奔,见前面有一树林,就准备放一下水,听说弊尿对肾不好,这可是比掉头还紧要的大事!
张飞系好马,正准备解开裤带,就听见了歌声。
02
“两个张飞,两个张飞,真可爱,真可爱,一个没有胡子,一个没有耳朵,真可爱!”
张飞一听愣住了,这女孩咋知道自己以前的事呢?小时候张飞扮老成,拿了老爹的头发贴作胡子在小伙伴面前耍帅,被老妈笑着揍了一顿,拎着耳朵说:有没耳朵?还手贱不?
谁拿着剪刀把老爹的头发剪了一大片都会挨揍。
张飞就偷偷地、轻轻地、悄悄地、小心翼翼地拨开树丛一看,唉呀,心口一疼,要了老命了呢!
女孩那个美呀!
不过张飞却形容不过来,当刘备问他为何当初一下看上了夏侯氏,张飞说人美呀,刘备就问有多美,张飞就双手使劲儿拍大腿道:就这儿美,美不过大腿!
刘备这才明白这三弟就看上了夏候氏屁股大好生养这一条,至于贤良温淑人比花娇显然不是张飞能够欣赏的品质,这家伙完全就是奔着为张家留后的念头去的。
夏侯氏在树林里拣柴,哪会料到跑出个黑大个来,刚想呼救,被张飞一声大吼“燕人张翼德在此”给吓回去了!
张飞一个熊抱,卷上夏侯氏,跑得比兔子还快,骑上马,飞叉叉地跑回了客栈。
03
等关羽、刘备醒来,张飞大马金刀似得坐在凳子上,正用牙齿剔着牙,旁边一少女正羞涩地在为张飞洗衣服!
刘备傻了,关羽也愣了,这张飞卖的什么药!就睡了会觉怎么睡多出个女人来了?
刘备拉过张飞问道:“女子是谁?”
张飞一脸笑意道:“树林里拣得!”
关羽好奇地问道:“哪里人氏?”
张飞摇了摇头,直接问那少女道:“那个谁谁谁,你哪里人?”
刘备、关羽顿时感觉一群黑压压的乌鸦从头顶飞过,噼里啪啦拉了一堆屎下来,太他娘的操蛋了。
那少女羞答答道:“奴家乃是谯县人士,姓夏侯,族叔夏侯渊、堂弟夏侯霸。”
当时刘备就觉得牙疼,我兄弟三人被曹操赶得东奔西跑,三弟你倒好,把人家大将的侄女给抢了,这冤家路窄到简直不留活路呀!
关羽脸笑得变作黑红,这三弟的本事真不是盖的,只是这后事该如何了?
夏侯小姑娘倒是硬气,说与张飞有了肌肤之亲,这夏侯家是回不去了,从一而终,愿跟张飞颠沛流离,不离不弃。
张飞对着刘备比了剪刀手,口中默道了个“耶”字!
夏侯氏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均嫁给后主刘禅为后。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夏侯氏请刘备厚葬,刘备应允。所以后来在蜀国城破之时,夏侯氏一家未受任何侵扰,曹操也算个光明磊落的好汉,曹奂总不可能难为有功之臣夏侯渊的后人吧!
04
关羽后人结局就比较凄惨。
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樊城,曹仁告急,曹操急派名将于禁支援,庞德为先锋。
哪知当时樊城暴雨连连,襄江之水暴涨,于禁庞德被困城外平地,进退失据,关羽趁机带兵乘船杀出,砍瓜切菜一般直冲横入,最后生擒了于禁庞德。
于禁投降。
庞德宁死不降。
庞德原是马超手下将军,马超被夏侯渊击败后投奔了刘备,等于是关中军阀的叛徒,自然庞德以此为辱。
庞德投靠了曹操,深得曹操器用,如今再投降刘备,必然走马超的老路,因此宁死不降,死在了关羽刀下。
有个人记下了这笔血海深仇,他叫庞会。
在蜀国城破之时,庞会大开杀戒,血洗了关羽一族,用关家的无数性命来慰其父庞德的在天之灵。
这一杀,差点使关羽一族绝后!
蜀国灭亡,张飞一族因为夏侯氏粘了夏侯渊的光,没有遭到报复;关羽因为杀庞德而遭到庞会的疯狂杀戮,血洗了关羽一族,差点导致关家绝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