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正常,怎么突然查出肺癌晚期?

你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有这么一小部分人,每年定期体检,结果都正常,但却突然不舒服,再去医院检查,被告知患了癌症。您一定很疑惑,我体检结果正常,医生怎么告诉我患癌症了,还是晚期。

这就要从体检的项目说起了,去医院或者体检中心体检的人都知道,他们那里都有各种体检的套餐,里面的项目有所差别。

最简单(便宜)的体检套餐,里面仅有血压、身高、视力、血常规一般的体检项目,对于癌症的筛查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样的体检报告正常,不能等于身体健康。

单位体检的内容要相对多一些,但是也有限,而且对于癌症的筛查也比较鸡肋;比如胸片,密度分辨率低,早期肺癌漏掉的可能性非常的大。而对于我国高发的癌症,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这些常见的癌症,涉及的检查项目比较贵,在体检中一般都不会有这些相应的检查项目。

从一名医生的角度,建议大家体检要有针对性,选择常见的、多发的、有家族史的癌症进行筛查,常见的项目有胸部CT、胃镜、钼靶(乳腺B超)、肠镜等。

通过上面的叙述,希望能让大家理解,您所谓的体检正常和健康不能划等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年年体检正常,结果却突然被告知患癌症了。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突然查出肺癌晚期?

年年体检正常,最后发现肺癌晚期,这个确实有,还不少见。不止这样子,就算出现肺癌症状,要找到肿瘤在哪也很难,这事就发生在前段时间:

一位老伯,咳嗽、气促1个多月,在本地多个诊所予化痰、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家人见发病以来消瘦不少,便送来医院。医院胸片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医生考虑肺部肿瘤可能,建议转到市里肿瘤专科医院确诊。在市里医院也做了相关的检查,但均未找到引起胸水的原因,最后抽取胸液,为血性胸液,这个对肺癌的可能性又肯定了不少,但是在胸水里也找不到癌细胞,诊断不出来。随后转到省里医院,在省医院里一个多星期后,结果出来了——肺癌,病理分型是腺癌。

目前将肺癌分四类,腺癌只是其中一类,腺癌常出现症状前即已转移

肺癌引起的症状并非一致,故肺癌有的症状是呼吸困难,有点是咳嗽、咳血,有的是胸痛,有的是肺积水等,与分类、生长部位及生长方式有关。

目前常将肺癌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四类。

腺癌通常发生于较小支气管上皮,故大多数发展为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周围型肺实质肿块,是女性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多为非吸烟者。长成肿块后通常位于胸膜下,常累及胸膜。

腺癌的早期生长就可以侵犯血管、淋巴结,故常在长成瘤子前即已发生转移。

早期肺癌和隐性肺癌

一、按部位分型

按肿瘤的生长部位,将肺癌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

中央型主要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在肺门部形成肿块。

周围型发生在肺段或远端支气管,在靠近肺膜的肺周边形成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中央型的晚,但可侵犯胸膜引起胸痛、胸水等。

二、何为早期肺癌

中央型早期肺癌:主要发生于段支气管以上的大支气管,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不突破外膜,未侵及肺实质,且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早期肺癌:主要发生于小支气管,在肺组织内呈结节状,直径<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三、隐性肺癌

指肺内无明显肿块,影像学检查阴性,但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手术切片病理学证实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

肿瘤之所以出现症状,因为它“长大了”,防治重点是要在未引起症状前发现

恶性肿瘤之所以引起症状,在于其直接侵犯组织和周围组织以及转移扩散。所以肺癌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或无症状。随着瘤子生长及浸润转移,可出现以下症状:

一、支气管-肺症状

①干咳

常见为刺激性干咳,少数表现为高调金属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呛咳。

②咳血

肿瘤向管腔内生长突破外膜,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痰血,当出现表面糜烂严重侵犯血管时可出现少量咳血。

③呼吸困难

肿瘤长大引起气道部分堵塞,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可听到单侧哮喘音或哮喘音局限。此外,还可以引起阻塞性肺炎,表现为同一位置反复肺炎发作,可经抗生素治疗好转,易误诊为炎症而漏诊。

④胸痛

常诉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主要是累及胸膜或胸壁引起。

二、肺外胸内症状

①声音嘶哑

很多中后期出现声音嘶哑,是由于肿瘤或淋巴结肿大压迫喉返神经引起。②头面部和上半身水肿

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或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血液回流阻塞,出现上半身以上淤血水肿,颈部肿胀。

三、胸外转移表现

主要是癌细胞转移后,引起相关器官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脑,出现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等;转移至骨,出现骨痛、骨折等。

四、胸外其他症状

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与肿瘤远处转移无关,称为副癌综合征。如低血糖、高血钙、低钠、厌食、恶心、呕吐、神经肌肉病变等,此外一些肿瘤细胞还能释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心动过速、腹泻、皮肤潮红等。

早期筛查,选择哪种检查

早期筛查,主要针对40岁以上者,特别是长期吸烟者,尤其是吸纸咽者。如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

①持续2周以上刺激性咳嗽、干咳无痰,治疗无效;

②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性质改变;

③反复同一部位肺炎;

④单侧肺部局限性哮喘;

⑤原因不明的肺脓肿,且治疗效果差;

⑥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

如何筛查

早期筛查还是常规X光胸片方便、经济,但胸片分辨率局限,存在死角,很难发现直径<5~6mm的病变,存在漏诊的可能性大。如存在危险因素,且高度怀疑肺癌,可选择CT检查。其他的检查还有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等。

最后,预防肺癌,应避免接触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如吸烟和大气污染,同时加强工业生产接触中劳动保护,饮食上多进食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定期做好有选择性的体验。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突然查出肺癌晚期?

唉,我妈妈就是几乎年年体检正常,但在2019年一查突然就发现肺癌晚期。如果发生在普通家庭大家可能还能理解一点,但发生在我们医生家族,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分享一下我妈妈的看病过程,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1.体检的项目沒有釆用针对肺癌的CT检查。

我妈妈今年75岁了,近十年来,每年几乎都参加体检,近5年来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次住院,在常规体检和住院检查项目中,只“常规“做胸部X光检查,即我们常说的胸片,每次都没有发现异常。但在2019年春节后,距上一次体检大概一年多时间,我妈妈因为背痛去看病,一拍胸片就发现阴影,随后CT、MRI、穿刺活检一系列检查下来,确诊肺癌晚期,已经纵隔、上腔静脉转移了,失去了手术机会。接下来的历程便是一系列放、化疗,历经严重贫血、白细胞超低等等危险,承受落发、呕吐、失眠等等痛苦,现在处于病情缓解期。反思我妈妈体检项目,年年做的只是普通胸片,而普通的胸片检查分辨率低,2cm以内的结节看不到,纵隔或者横隔部位的病变多数看不清,肺癌的漏诊率较高,等胸片发现阴影已经晚了,目前临床指南已不推荐胸片作为肺癌的筛查手段,应该选择低剂量螺旋CT。如果在发病一年前那次体检,妈妈选择胸部CT检查,也许可以早一点发现肺癌。但也很难说,因为我妈妈得的是小细胞肺癌。

2.小细脑肺癌生长速度怏,转移早,从发生到晚期可能只需要几个月。

肺癌增殖快慢和转移速度跟肺癌的病理分型有非常大的关系。肺癌病理分型大体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两大类。非小细胞癌包括鳞癌、腺癌等,目前比较有效而副作用小的靶向治疗,主要是应用于非小细胞癌,尤其是腺癌。而小细胞癌是臭名昭著的长得快、转移早的肺癌。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增殖快和早期广泛转移。初次确诊时60~88%已经有脑、肝、肾、骨或肾上腺等部位转移。很不幸,我妈妈得的就是小细胞肺癌。一年前体检时癌结节可能很小,胸片没看出来,甚至癌肿还没有长出来。小细胞肺癌从无到有,从早期到晚期往往只需要一年或几个月时间。所以对小细胞肺癌来说,每年一次胸部CT体检可能都没用,年头做没事,年底可能就肺癌晚期了。但对非小细胞肺癌来说,做CT筛查是目前发现早期肺癌的最有效手段。

3.高危人群肺癌筛查推荐低剂量的螺旋CT。

低剂量的螺旋CT可以发现2cm以内结节,避免病变与周围的重叠,可以发现肺尖、脊柱旁、心脏后、纵隔等处隐藏的病变,能发现85%的l期周围型肺癌。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低剂量CT与常规CT相比,辐射小一些,在肺癌筛查上用低剂量CT就可以了,价格与常规CT差不多,一般二甲医院都可以开展这项检查。

中华医学会《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应该做一次低剂量的螺旋CT。

肺癌高危人群包括:

1.年龄45~75岁;

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①吸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②长期被动吸烟者;

③有职业暴露史;

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矽肺、肺结核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突然查出肺癌晚期?

年年体检正常,突然就成了肺癌晚期?

我认为题目所说的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虽然年年体检,但是你的体检"有问题"!有的朋友认为体检嘛就是抽个血,做个胸透,做个超声。其实不然,体检也有大学问,体检也分多种!体检可以是入职体检,中老年人常规体检,还可以是针对某些部位某些器官的体检。我推荐大家"私人订制"体检套餐!体检一定要到权威的机构,比如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体检科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你重点筛查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比如你家有直肠癌家族史,那么体检的时候医生可能就会给你安排一个纤维结肠镜!

第二,虽然年年体检,但是有些肺癌进展确实非常快!一般人一年体检一次,但是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某些肺癌从肉眼看不到发展到全身多处转移了!比如我曾经在门诊接诊过一个患者。患者陈某,58岁,公务员,年年都有体检!他们单位也给查胸部低剂量CT。去年查的低剂量螺旋ct没有见到肺部阴影,也没有什么肺部结节。然而,距离体检大概10个月后,他因为腰痛到我们科来就诊。腰椎CT一拍,报了一个骨转移癌!再做全身检查,发现双肺已经都是癌结节。后来再做病理检查是一个肺小细胞肺癌。再问患者,其实他前三个月就有点咳嗽,断断续续的,患者也没有注意!这一个多月来睡觉也睡不好,胃口也不怎么样,还瘦了十几斤。这就是恶性肿瘤,这就是癌症!发生发展很快的!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突然查出肺癌晚期?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体检指标正常,不见得没有疾病。

现在看国内大多数体检中心的一些体检项目和体检套餐,不同的疾病侧重点套餐是不同的。

我们就从普通的心脏病来说,普通的体检只有心电图,甚至没有心脏超声,但是能够除外冠心病的直接检查,使冠状动脉增强ct,冠状动脉增强ct是一个检查费用略高的项目,所以不作为体检的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心脏体检结果正常,完全有可能漏掉冠心病这个诊断。

最后来说提问者所提问的话题,因为部分恶性肿瘤的进展比较快,所以有可能会出现在短时间内发生病情的变化。另外选择检查项目的不同,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漏诊,比如说普通放射线对微小的肺内肿瘤的探测准确度偏低,不及普通的肺ct。

我是惠大夫,感谢您的关注,每天都会给你带来一点医学小常识。

年年体检正常,怎么突然查出肺癌晚期?

上个月在门诊就遇到一个复诊的肺癌病人,这个病人四年前发现肺癌,当时已经有骨转移和脑转移,没有手术机会。一问病史,他就打开话匣收不住,说他每年单位体检,都是好好的,查出肺癌前的三个月才做的体检,没发现任何问题,感觉到腿疼和头晕了,去检查竟然发现是肺癌扩散了。然后说,单位体检一点意义都没有,这么严重的病竟然没查出来。这个病人还算比较幸运,脑部放疗之后,检测敏感基因有突变,靶向药易瑞沙吃了近四年,病情控制得很好。

年年体检正常,突然发现是肺癌晚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体检是不是走过场,体检到底有没有意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虑。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两种原因。

1.体检项目不对 近几年不少单位体检已经选择胸部CT检查了,但数年前,绝大多数单位体检都是使用胸片,一些偏远地区甚至选择胸透。无论是胸片还是胸透,都是二维图像,就像把人的肺部拍扁形成的影像,很多器官会在影像上出现重叠,形成盲区,所以分辨率低,漏诊率高,2cm以内的结节、纵膈或者横膈处的病变有较大的概率会漏诊。如今指南都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来进行早癌的筛查,选择胸部CT体检不仅可以提高早癌诊断率,还可以降低大约20%的肺癌死亡率。

2.肿瘤恶性程度高 临床上确实遇到过“小病灶,大转移”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小细胞肺癌、低分化肺腺癌等等,癌细胞易转移到颅内、肝脏、骨头等多个部位,原发病灶虽然很小,却发生大量转移,已经是晚期肺癌,失去了手术机会。肺上的病灶体检时可能并不明显,但短时间之后就出现了肿瘤细胞转移到别处。

年年体检,却没有发现肺癌,其实并非是体检没用,而是体检的方法不正确。不同的器官应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拍X片已经被证实对于肺癌的筛查没有太多价值,因为心脏、肋骨等结构有可能挡住肺部病变的显示,小结节同样很难发现。所以,对肺癌高危人群,一定要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这是目前肺癌筛查最有效的工具,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低剂量螺旋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Ⅰ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对于肺癌非高危人群,有条件者最好选择低剂量胸部CT体检筛查,如果肺部没问题,可以两年后再查一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