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
现在农村老人离世,子女都不怎么哭了,原因有三:
一、现在的农村老人跟过去不同。过去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不好。老人去世的时候年龄都不大,很多老人都觉得没活够,儿女又没有父母让穿上多少好衣服,吃过多少好东西,都觉心里有亏欠。所以老人离世,儿女比现在难受的多,哭得也厉害。现在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好了,父母离世的年纪比较大,早年也享过清福,儿女也很欣慰,所以不怎么哭。
二、现在教育发达,农村人文化水平高了。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感情表达含蓄了,感情强度变弱了,这就导致面对父母离世,子女哭得也不如以前厉害。
三、从前农村人都是守家在地,父母在不远游,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现在大搞城市化,很多子女进了城。子女跟父母长期分居,感情变淡。所以父母去世,子女也没那么伤心,哭得轻。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
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
眼泪有时候是在心里流的,不一定要让别人看见。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的时候,人们听到的哭声确实没有我们曾经听到的那么浓烈、那么悲怆了。那种哭声一片、呼天抢地的场面,我是很多年都没有再见到了。细细想来,这是因为子女们顾不了那么多,来不及哭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
1.子女少了。曾经是儿孙满堂、几世同堂,而今呢,老人的子女也就那么一两个、两三个,即便这些子女都围在一起同声哭喊,也没有曾经的那种场面了。
2.子女忙了。我参加过不少农村老人离世的丧事,子女们大多都是在一边办理丧事一边受到工作和业务的打扰,一天下来都要接很多次手机。由于这种干扰,办理丧事的子女们的悲痛心情被分解、消解了一部分,或者干脆说,子女们还没办法完全沉浸在悲伤之中。
3.帮忙的少了。曾经,亲朋好友大多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旦哪家发生了丧事,就会早早地赶过来主动帮忙,如今不同了,农村的人口大批进城,有的甚至还在省外,不可能赶到现场来帮忙。如此一来,丧事期间所有的必要的事务,就全部落到了自家子女的肩上。子女们太忙了,也只能把痛苦、悲伤的眼泪往肚里咽,顾不得去放声痛哭了。
4.感情有点儿淡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然而,在现今人口流动量大的情况下,父母与子女常住在一起的家庭已经减少。由于不在一起居住和生活,其间的感情有所淡化,再加上子女本身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上的、业务上的、经济上的,甚至有的子女还把抚养父母当成了负担。
我有一位同事,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几滴泪水,在匆匆忙忙中办完丧事后的很多天里,依然闷闷不乐,一次在饭桌上居然当着大家的面放声大哭了起来。原来,他在微醉之际,突然想起来他的母亲。他说:“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妈妈。”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
现农村老人去世了,为什么子女不哭了,因为子女忙着打工挣钱,请假也不容易,哭坏了身体,上不了班,要扣工资的。只要把父母安葬好就算功德圆满了。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为什么都不怎么哭?
农村现在很多老人离世了,子女一般不怎么哭是事实,为什么这样嘞?
原因当然很多啦,主要方面还是眼下日子过好啦,吃了上餐没下餐的艰难岁月没有了,辛酸的日子很少见了,许多家庭都是笑哈哈给老人治丧,祝愿自己又完成人生的一大事。
不过世上也有许多人家充满艰辛与苦难,老人离世的时候,勾起往日苦难事,作为子女为亲人的魔难或更多的是自己曾经的磨难而痛哭不已。
这类痛哭并不好,许多人当场哭得晕厥,弄得忙请医生,更甚者哭得引起连续灾难或亡或中风。由此而引起的教训是深刻的,在送别亲人的场合,有格外悲痛者出现,家里年青人往往格外注意,劝慰和拥抱其离开很是必要。
我有位女同学,嫁了个不省心的丈夫,欠了一屁股的债,同学跟丈夫四处躲债流氓天涯,可谓尝尽了人间的苦难。父亲去逝后回来奔丧,悲伤过度,看着父亲遗容哭了一阵便焉然软倒,就此追随父亲而去。
现在人不善哭,还有一个暗中原因。许多老人和儿子媳妇同一起生活,总有些不顺心的地方,陡然离世,嫁出去的女儿们对父母的死由自然心知肚明,固然心中有悲,但隐而不敢哭,因为哭丧并不是像小孩碰那啦一味的哭,成人们哭往往叫哭诉。在哥嫂或弟,弟媳面前,那叫不可诉,父母死了,娘家不是还得走吗?
我以为哭丧点到为止好,老人生前多尽孝是人之本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