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虽然没有听过,但从字面上也会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不清楚对不对,也算是一种参考吧,希望能帮你解开一丝疑惑!在过去传统观念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会有很多老话说法,其中许多就凝聚了过去人们处事方面的经验看法!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关于“好爹不打有孙子”,这句话应该是说的隔代亲关系的相处之道,意思应该是说:对于爷爷来说,一般会比较宠爱家里的大孙子些,往往是不愿责罚打骂的!其实生活中也有类似说法,例如“爷爷奶奶爱头孙,爸爸妈妈怜幼子”,意思是说,在隔代亲中,爷爷奶奶比较宠爱家里的大孙子,而在直系亲属方面,则父母更愿意疼爱最小的孩子些!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不知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情况呢?由于我们家是兄弟两个,一般来说,父母更愿意疼爱弟弟多一些吧!
其实在隔代亲里,对于爷爷更愿意疼爱头孙子的情况,应该对于过去嫡长子家族继承会有一定关系,一般在传统家族世袭观念里,多是由晚辈的长子继承世袭的!另外,对于爷孙辈相处来说,爷爷照顾头孙子时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往往相处时间更长,而待到下面的小孙子时,由于年龄越来越老往往就力不从心了,再加上有时家里小孙子会由大孙子带着玩,自然就会亲近关系比较远一些,也就造成了“爷爷奶奶爱头孙”的情况,由此爷爷和头孙关系会更亲近些,往往就不愿打头孙了!
关于“好娘不打出嫁女”,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好妈妈来说,是不能打已经出嫁的女儿!至于这句老话为何这么说,由于没有具体出处,这里只能自我理解一下了!我感觉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家族观念的影响,因为在过去人们观念中,对于出嫁女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说已经不能算是一家人了,自然就不能以亲闺女的身份打对方了!例如古代的一家闺女嫁入宫中成为王妃后,往往闺女回来看看时,母亲见到后还要下跪迎接呢!这其实就是两个家族和地位的不同而造成的社会现象!
另外,民间老话常说“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既然已经是出嫁女了,就代表闺女已经长大成人,这时往往女儿会有很强的判断是非能力,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人生观了,对于父母而言,再去面对女儿时就不应该再责罚打骂了!还有一方面就是过去闺女出嫁后,容易受婆媳和夫妻关系的不和睦影响而出现打骂情况,如果这时娘家人也是冷漠打骂的话,往往闺女的生活是非常不易!为此,对于类似生活经历走来的母亲往往就会体谅闺女出嫁后的生活,自然不愿再打骂责罚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可能理解的并不准确,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欢迎留言互动!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句老话我认为说的还是对的,“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也是自古以来家庭关系的真实写照。它的意思是说,爷爷是不会打自己的大孙子的,舍不得打。而妈妈也是不会打自己嫁出去的女儿的,其实是疼爱,是不会打的。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说?说的有道理吗?咱们就来说道说道。
一、好爹不打头孙子
“好爹不打头孙子”,好爹,有人不知道是啥意思了,我想在这里指的是爷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方言里,爹就指的是爷,头孙子,是大孙子。所以,这句说的是:爷爷不会打自己的大孙子,当然,其他孙子也不会打。
也有人认为爹指的就是爹,是相对于他自己的儿子来说的。好爹爹是不会打儿子的儿子的,也就是孙子,总体意思是一样的。
爷爷与孙子是隔辈的人,我们常说隔辈亲,就是说的这个。自古以来,在中国,大都是这样的,爷爷奶奶疼爱孙,甚至溺爱孙子,有人说,这是重男轻女的体现。因为孙子是家里的继承香火的人,那是一定要娇惯的。当然,这样说也不全对,现在很多爷爷奶奶照样也溺爱孙女。对待孙子孙女,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吃好喝侍侯着,不舍打不舍骂,亲的不得了。
二、好娘不打出嫁女
“好娘不打出嫁女”,就是说,做为妈妈,是不会下手去打自己出嫁的女儿。为什么不能打?这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过去,人们的观念里,女儿一出嫁,就不是自家人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己成为别人家的人了。小时候,在家里,不听话,打几下,也是没什么的。现在,女儿出嫁了,为人妇为人母,女儿长大了,再出手打也是不合适的。
另外,闺女嫁人后,做妈妈的恐怕女儿在婆家受气,亲还来不及呢。所以,当女儿女婿回娘家后,就拿出好酒好菜进行招待,而且对女儿女婿也另眼相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女儿今后在婆家不受气。所以,怎么会动手打骂女儿呢?
综上所述,俗语“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这句话讲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今天,意义没有那么大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发扬光大,对孩子要给予良好的教育,但绝不能溺爱。出嫁的女儿也是亲的,要一视同仁,做女儿的,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只有大家尽好各自的责任,家庭才能美满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各位朋友,对此,这又是怎么看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谢悟空邀请
这个提问有意思,我们这里有一个俗话“爹奶最痛头孙子,爷娘最痛断肠儿。”又一句“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
注释一下:我们这叫爹,很多地方叫爷爷,称呼父亲叫爸爸,因为各地称呼不一样,免去误会。
我们这里说“爹奶最痛头孙子”,谁敢打他孙子呢!农村总是老思想,孙子是正式后人,是一家血脉根子,传宗接代都寄托在孙子身上,所以,爹奶是明白人,希望孙子成龙,何谈打骂?
好娘不打出嫁女,这句话,表明女儿长大了。如果打女儿是显明女儿没用,或是女儿丢了娘的面子。一般作娘是不随便打女儿了。其次,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作娘打了女儿,那就是灭了女儿的威信,怎能在婆家行事为人呢!有些父母也考虑到,如果儿子不孝敬,希望女儿也能曕养父母的。再说,如果糊乱打女儿,女儿出嫁后,肯定会计仇,所以,不能失去女的自尊心。
在现今的社会,更谈不上打孙子、打女儿了。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这话真说的切合人心理,是有一定道理合事实的。这个爹不是父而是指爷爷,娘不是奶奶,而是指母亲。意思就是,好爷爷不会打头大长孙,好妈妈不会再打已出嫁的儿女。为什么呢?这是有原因的。过去教育晚辈,打骂是常事,打是亲,骂是爱,且这里又说不打,那是另一种别样的关爱,很是不舍。
过去的传统,都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在伦理上又有许多讲究,传男不传女,重长轻次已成传统习惯。因此头大仔头大孙是与其他有别的。习惯上,爷爱长孙,父溺小儿。人有隔代亲,又传统伦理上长孙承袭,所以爷爱长孙,特别疼爱关心长孙成为必然,谁没点私心?过去人成婚早,寿命也多不长,有长孙时爷还不很老,多花些心思在长孙上也当然,这就更给人一种印象:爷奶特疼爱长孙。父溺小儿,最小儿子出世,爷奶或许已逝,或许老迈顾不上了,父不娇溺还能有谁?这是合人性心理的。可惜的是,我三岁多爷就饿病而逝,父母又真的偏爱小儿,这不单我家,许多家庭都有这状况,也几乎成了共性。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重男轻女思想现在人还是有的,话虽这么说,儿女是身上掉下的的肉,还是要疼爱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已成传统习惯。女大外嫁了,就不可如在身边一般,随便任意打骂,人要脸子也要尊严,都为人妇了,有夫有翁姑了,嫁夫随夫厂,不必管那么宽了,也要替女儿维护面子尊严了,出于这种种心理,好娘再不打出嫁女是对的,女已嫁人,已有夫管,有翁姑调教,说不定女受了不少夫家的气呢?父母再打出嫁女,女儿岂不是无处投靠了?婆媳关系常不好,女儿常回娘家诉苦是常有,有的偏听偏信,常会把矛盾激化,这问题应引起重视。儿大不由父,女大不由母,不管是儿女还是孙辈,都不应太偏心娇溺才是,但正确的管教是必要的。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我认为,“好爹不打头孙子,”是说爷爷对大孙子,因为是隔代人,特别疼爱。这是表面意思。深层意思是:如果孙子多,大孙子将来在孙子中是处于表率带头领导作用,所以要尊重他,树立威信,不能打他挫伤他的锐气!现在看,对于儿孙都不能随便打骂,不能挫伤他自尊自信,不能随便打骂挫伤他做事处理关系的胆量勇气。这些因素对后天的学习工作成就非常重要。“好娘不打出嫁女”,是说旧社会姑娘嫁到婆家往往受婆婆和丈夫的打骂,所以在她出嫁前母亲更不能打骂了。让她体验家庭温暖。
农村老话说“好爹不打头孙子,好娘不打出嫁女”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看孝经,礼经。尚书。白话文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