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七八十年代就没有垃圾一说,为什么现代农村垃圾很多呢?

六七八十年代以前,不是没有垃圾,而是把垃圾转化成有用的资源,再次利用,而且利用的十分彻底,是真正的循环经济时代。

当时,家家都有一个粪坑,这个粪坑作为终极垃圾的发酵池,发酵过的垃圾就是优质农家肥,上到田里,提供作物养料。

循环经济包含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任何废物在当时人们眼里都是宝,舍不得丢掉。

粮食及其加工副产物,包括蔬菜,餅粕糠麸,除了人的食用。连涮锅洗碗的剩飯菜,都是养猪喂鸡的优质飼料。剩下的垃圾粪便进入粪坑发酵。

杂草及农作物秸秆,农村人先挑出优质的作为牲口飼料,再留下烧火作飯、生活取暖。其余铡碎连同牲口粪便、草木灰等一起放入粪坑沤肥。

人们穿的衣服,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然后把破旧衣服抹成厚片,做成鞋底样式,再千针万线纳成鞋底。穿坏的鞋还要卖给做草纸的做紙浆。

拆房子的建筑材料,老房土是优质农家肥,砖瓦是要保存再利用的。就连残砖断瓦都要用做房基中间填空。烧煤剩下的炉渣,一个用途撒到地里改良土壤。还有就是做成建筑材料。

当时还很少塑料产品,都是易降解材料。农村的垃圾发酵肥料,作物吸收养分后又成为土壤,形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农村六七八十年代就没有垃圾一说,为什么现代农村垃圾很多呢?

看了大家的问答,我也想说两句,上海的垃圾分类有这一说,猪能吃的是厨余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其他垃圾。

想想过去,农村几乎每家必备两大法宝,一个是每户都有一个猪圈,其作用就是人们吃剩下的残羹剩饭,成了猪的主食,还有各种猪能吃的,全都是猪的美食,说了半天其实猪也没吃到啥,就是些刷锅水,菜叶子,人都吃不饱,猪就只能是刷锅水和野菜了。人们给猪割的野菜,扔到猪圈,吃剩下的就混在猪圈里成了粪肥,还有扫地土,和一些捡不起来的杂物,都扔到猪圈里久而久之就是粪肥,还有农村街道,家庭附近的鸡鸭猪狗牛羊的随地便便,统统去处都是捡到猪圈里,粪肥又送到地里种粮用了。

还有一宝就是猪消化不了的其他垃圾焚场——火灶,那时收废品的少,但不代表不能被利用,那时的各种物件,包装都是以纸为主,就连水泥袋子,都是牛皮纸,家里盛东西用的是用各种小灌木编织的篮子,反反复复的用,用坏了,还有最后一次的利用价值——当柴火烧了做饭烧火炕,其残灰还是很好的农家肥,最终的归处还是土地。

还有,那个年代的东西不讲究包装,那像现在东西包装都快比实物多了,而且那时的包装都是可回收的,就是没有回收价值的,火灶都能统统解决。那时的破衣服是实在不行了,还能多层放在一起纳鞋底,做鞋,最后鞋穿不了了,还能烧火做饭。那个年代就没有不能物尽其用的,最后的归处都是土地,就连火灶都利用火炕发挥余热把火炕烧热,经过烟囱降尘无害化处理,这些烟尘落在烟道下面,人们掏出来也是很好的农家肥。火炕都是土做的,几年换一次炕就是利用火灶加热,也成了还好的农家肥。

农村的两大消灭垃圾利器了,就是农村战胜垃圾的法宝,也是农村循环在利用的典范。

农村六七八十年代就没有垃圾一说,为什么现代农村垃圾很多呢?

六七十年代消费低的可怜,哪有什么丢弃的,全是穷的精光,和现在比,那时在坑里,现在是天堂!

农村六七八十年代就没有垃圾一说,为什么现代农村垃圾很多呢?

农村六七八十年代为什么没有垃圾?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前几年农村垃圾很多?就是不说现在的人都很清楚。

首先要说的是,六七八十年代没有塑料袋,人们上街赶集买东西都是用手提包或是小篮子,不向现在买东西随时都有塑料袋,用完之后随手扔,塑料袋满天飞。

六七十年代农村社员都有自留地小菜园,社员喂猪产生的猪圈粪归生产队所有,个人不许用猪圈粪上自留地小菜园。社员每家挖一个小粪坑,把掃堂屋地面的垃圾,掃院子的垃圾,鸡粪,人粪尿和生活垃圾通通送进粪坑里沤制积赞,种地之前挖出来用作自留地小菜园的肥料。

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让我掃院子,所掃的垃圾堆在一起,把柴草捡出来放到柴草垛上,碎草放在灶台旁边,用来烧火做饭,剩下的碎土垃圾送到自家的小粪坑里。春天夏天的下午放学后,挎着篮子拿着镰刀,到地头沟边割青草交给生产队里,记工员按斤量记工分。秋天冬天的下午放学后,拿着铁锨背着筐头子,去大街上路边上拾粪,送到自家的小粪坑里,或者是拿着小杷挎着篮子到地头路边上拾柴草。

总之,在那个年代里,农村没有环卫工,没有专人掃大街的(只有地主四类分子一年掃一两次),大队干部也没有反复强调如何搞好街道卫生,各个村庄的大街小巷里,干干净净,清洁卫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化肥,地里缺少肥料,家庭做饭缺少柴草。

八十年代以后,分田单干,家家都有喂的猪,农民把垃圾直接倒进猪圈里沤肥,猪圈肥上自己的田地,大街上还是很干净。九十年代以后,化肥增多,农民不再沤制土杂肥了,烧火做饭的柴草也充足了,再加上塑料袋逐渐增多,大街上,路边沟里的垃圾逐渐增多,塑料袋随手扔,大街小巷里满天飞,农村脏乱差现象确实很严重。

现在不同了,最近几年,农村脏乱差现象大大改善。象我们这里的村庄,村民向村委交纳卫生费,各村都有环卫工,巷口路边有垃圾桶,每天晚上有垃圾车把垃圾运出去。农民自觉得把垃圾送到垃圾桶里,没有人再在路面上随意乱扔垃圾。村委每年定期清理路边沟,乡镇环卫上有专人检查村卫生状况。村子里再也看不到垃圾道处有,塑料袋满天飞的不良现象了,村民日常卫生习惯也得到良好的改善。

农村六七八十年代就没有垃圾一说,为什么现代农村垃圾很多呢?

这话说对了!那个时候怎么没有垃圾呢?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强吗?答案是否定的!都穷的要死哪来的垃圾?一件衣服穿好几个人,大的穿了二的穿,最后实在不能穿了也会剪了做鞋用,补衣服用。吃的就更不会有扔的了,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谁敢把剩饭剩菜倒掉?你以为是现在哪,不爱吃就倒掉?衣服不爱穿就扔了?他们那个时候的人有那个条件扔吗?都还在温饱线以下掙扎哪!

农村六七八十年代就没有垃圾一说,为什么现代农村垃圾很多呢?

以前的供销社,回收废旧坏的塑料凉鞋,四毛钱一斤,胶鞋底一毛三一斤,破旧烂衣服一毛一斤,还收鸡鸭鹅的羽毛,收牙膏皮等。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村里我是第一个寻找别人丢弃的鞋底子,洗干净,挑去供销社卖的,以前村里人都没注意供销社会回收这些废旧物品。大家知道我卖了一块七毛钱的旧鞋底破烂衣服后,都有点眼红了,甚至有的女人还说,你卖的旧鞋底还有我扔在塘边的呢?许多女人说再也不扔没法穿的旧的坏的鞋,她们也要攒一些去卖给供销社,好得一点钱。

以前的人和动物的粪便,用来做农家肥,剩菜剩饭喂鸡鸭,喂猪。种的破菜烂叶也都进了猪的肚子里,烧柴草的灰也用来当农家肥。

总的归纳起来,以前就是循环利用的好 ,有一星半点垃圾扔在野地也不明显。

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好的衣服鞋子都扔了,有些村民为了家里干净,不喂鸡鸭,好多农村人都不养猪了。剩菜剩饭都倒垃圾桶,偏远农村村前的垃圾桶推满了垃圾,前两天远在广西的小弟告诉我,过完年到现在,运垃圾的人还没去他们那里拉垃圾呢,垃圾桶都装满了,一路过垃圾桶旁边,臭味难闻,真希望开垃圾车的快点把垃圾运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